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初三化學知識點

    時間:2024-06-19 13:17:16 詩琳 總結(jié) 投訴 投稿

    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

      總結(jié)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jié)了?偨Y(jié)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

      初三化學知識點 1

      一、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質(zhì)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

      純堿、口堿——Na2CO3

      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

      膽礬、藍礬——CuSO4.5H2O

      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yīng)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四、酸、堿、鹽的溶解性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如果不讀出括號中的字,是不是一個較好記憶的順口溜?)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zhì)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淀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四個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zhì):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五、分解反應(yīng)發(fā)生的條件反應(yīng)后有氣體、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zhì))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yīng)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物

      六、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的測定

      1、指示劑———溶液的酸堿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堿溶液變紅注:不溶性堿與指示劑無作用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2、pH值———溶液的酸堿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堿性(越大堿性越強)

      七、離子的檢驗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

      (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zhì)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zhì)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chǎn)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注:

      1、在鑒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zhì),使鑒別現(xiàn)象不明顯。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chǎn)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八、酸、堿、鹽的特性

      1、濃鹽酸———有揮發(fā)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fā)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fā)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yīng)而變質(zhì)。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堿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于堿的溶液

      九、酸與堿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堿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

      (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yīng)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并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

      (3)堿能與酸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

      (4)某些堿能與某些鹽反應(yīng)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十、鹽的性質(zhì)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yīng)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yīng)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堿反應(yīng)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yīng)生成兩種新的鹽(完)

      初三化學知識點 2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質(zhì):被溶解的物質(zhì)?梢允且环N或幾種,可以是固、液、氣三態(tài)

      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zhì)的物質(zhì)。只能是一種?梢允枪、液、氣三態(tài)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質(zhì)、組成完全相同,外觀表現(xiàn)為透明、澄清、顏色一致

      穩(wěn)定性:指外界條件不變時,溶液不論放置多久,溶質(zhì)與溶劑不會分層。

      3、溶液的組成:由溶質(zhì)和溶劑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為淺綠色Fe2(SO4)3為黃色

      b、溶質(zhì)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zhì)量=溶質(zhì)的質(zhì)量+溶劑的質(zhì)量

      溶液的體積≠溶質(zhì)的`體積+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zhì)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質(zhì)和溶劑的判斷:

     、殴腆w、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固體、氣體是溶質(zhì)

     、埔后w溶于液體:有水,水為溶劑,其它為溶質(zhì);無水,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zhì)

     、歉鶕(jù)名稱:溶液的名稱一般為溶質(zhì)的溶劑溶液,即溶質(zhì)在前,溶劑在后

     、任镔|(zhì)在溶解時發(fā)生了化學變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質(zhì)是反應(yīng)后能溶解的物質(zhì)

      二、乳濁液與乳化

      1、乳濁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勻、不穩(wěn)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劑: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質(zhì)溶解時的熱效應(yīng)(考點二)

     、偃芙馕鼰幔喝鏝H4NO3溶解

     、谌芙夥艧幔喝鏝aOH溶解、濃H2SO4溶解

     、廴芙鉀]有明顯熱現(xiàn)象:如NaCl溶解

      初三化學知識點 3

      1. 常用化學儀器

      (1)應(yīng)用要點:熟悉常用儀器結(jié)構(gòu)特點、用途和應(yīng)用注意事項,主要有加熱容器、分離儀器、計量儀器等。

      (2)注意事項:加熱容器要區(qū)分是直接加熱還是隔石棉網(wǎng)加熱;分離儀器要區(qū)分是用于分液、過濾還是蒸餾;計量儀器要特別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讀數(shù)的精度要求。

      2. 常用試劑的使用與貯存

      (1)應(yīng)用要點:著重了解露置在空氣中易變質(zhì)的試劑、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試劑、易揮發(fā)的試劑、易燃試劑、不宜用玻璃試劑瓶盛放的試劑等。

      (2)注意事項:試劑的使用和貯存方法是由試劑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所決定的。易與空氣中氧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反應(yīng)的`試劑不能長時露置在空氣中;見光易分解的試劑應(yīng)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處;受熱易分解的試劑和易揮發(fā)的試劑應(yīng)存放在冷暗處;能與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應(yīng)生成硅酸鈉的試劑,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試劑瓶中。

      3. 氣體制備與凈化

      (1)應(yīng)用要點:掌握常見氣體的制備反應(yīng)、制備裝置、收集方法、尾氣吸收等。

      (2)注意事項:氣體的制備裝置的選擇主要根據(jù)反應(yīng)物的狀態(tài)和是否需要加熱;收集方法的選擇主要看氣體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yīng);尾氣吸收時要注意防止倒吸。

      初三化學知識點 4

      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shù)。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shù)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zhì)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以及微粒數(shù)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guān)系式?由以上內(nèi)容可以看出,物質(zhì)的量與微粒數(shù)之間存在正比例關(guān)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zhì)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N表示微粒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yīng)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zhì),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fù)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shù)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zhuǎn)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yīng)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yīng)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

      初三化學知識點 5

      一、八大沉淀物質(zhì)

      1、白色沉淀: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氫氧化鎂;

      2、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3、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二、范圍內(nèi)常見產(chǎn)生氣體的離子

      陽離子:氫離子(H+)、銨離子(NH4+);

      陰離子:碳酸根離子(CO32-)、碳酸氫根離子(HCO3-)、亞硫酸根離子(HSO3-)。

      三、酸堿鹽推斷題中常見的一些離子的`顏色歸納

      無色離子:鈉離子、鎂離子、鈣離子、鋇離子、銨離子、銀離子、鋅離子;

      有色離子:二價亞鐵為綠色,二價銅為藍色,三價鐵為黃色。

      四、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種黑色金屬

      鐵,錳,鉻

      初三化學知識點 6

      1、定義:

      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zhì)。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2、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本質(zhì)區(qū)別:

      電解質(zhì)——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zhì)——共價化合物

      注意:

     、匐娊赓|(zhì)、非電解質(zhì)都是化合物

     、赟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zhì)

     、蹚婋娊赓|(zhì)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zhì))——電解質(zhì)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guān)。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zhì)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jié)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yīng):在弱電解質(zhì)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zhì)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zhì),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產(chǎn)生的某種離子反應(yīng)的物質(zhì)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zhì)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shù)。叫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表示方法:ABA++B-

      Ki=[A+][B-]/[AB]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主要由物質(zhì)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shù)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shù)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初三化學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02-21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08-23

    初三化學空氣知識點總結(jié)06-13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實用】04-15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5篇08-23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5篇02-1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15篇)03-29

    初三化學教學反思10-01

    初三化學考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