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愛孩子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guī)律,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主任愛孩子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班主任愛孩子總結1
反思這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說是好的,但是,部分學生也存在突出的心理問題。如,叛逆心理、厭學心理、攀比心理、報復心理、自卑心理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班主任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的心理問題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案例:
基本情況:
小薇,女,六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中上,性格較外向,活潑好動,有些任性。父母在廣東打工,從小就是爺爺奶奶照顧學習和生活。
主要問題:
該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還不錯,活潑開朗,愛好廣泛,喜歡看書,畫畫,還是我的語文課代表,就是在家不聽話,很任性,一到周末,就整天整天的不落家,很少主動學習,經常畫漫畫,看課外書到很晚。
背景資料:
該學生在小學前五年有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很好,甚至是爺爺奶奶的驕傲,可是慢慢地就開始不聽課,甚至經常逃課,小學五年換了好幾所學校,每次讀不到一年就開始逃課。父母在外打工也很少回來看她,同時家里還生有一個妹妹,和父母在一起。其實奶奶非常負責任,是一個退休教師,但是在學習上對她要求很高。在奶奶看來她是劣跡斑斑,逃課、上網、不讀書等等。
初步分析:
小薇其實是個留守兒童,這樣的孩子內心情感很脆弱,她非?释@得父母的愛,渴望得到家人和老師的肯定。可能奶奶一味的批評和對她的高要求的教育方式,讓她產生了叛逆情緒。在家消極的面對學習。
但是,她也不是一個純粹的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在剛進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她在一篇寫人的作文中寫到了自己的奶奶,她在那篇文章中提到她也知道奶奶為了照顧她很辛苦,奶奶年紀也大了,自己身體也不太好,自己有病有時候也不舍得去看病,但是對她卻照顧得無微不至,她要買什么,她總是毫不吝嗇地給錢給她,只要求她好好學習,不要再整天不著家了。這孩子也還比較能體諒奶奶的辛苦。她說她自己的衣服,包括襪子,她奶奶怕耽誤了她的學習,都從來沒有要她洗過,大冷天的時候,奶奶自已還在咳嗽,卻一邊很吃力地給她洗衣服,她說她當時看到的時候,其實還是挺感動的,還流了淚,但卻沒好意思走上前去對奶奶說一聲,“奶奶辛苦了,您休息下吧!”。當時看到那些話,我覺得這孩子其實也不是那么無動于衷的,她對奶奶其實也還是懂得感恩的`,只是她不能理解和接受奶奶對她那么嚴苛的要求。
輔導策略:
1、說服家長改變家庭環(huán)境法。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邊,沒有人來關心她的思想動態(tài),有什么開心與不順心的事情都沒有人可以傾訴,這應該是孩子變得孤僻、任性、不聽話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多次跟她父母通電話,跟她父母把孩子成長關鍵時期,父母不在身邊會對她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利害關系跟她父母掰開捏碎了講。告訴她父母孩子將來的命運就是一個家庭將來的命運,父母現(xiàn)在雖然可能在外面掙多點錢,生活條件雖然好點,但是從長遠來看,孩子沒有教育好,成長好,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想方設法讓他的父母暫時先回來一方,另外一方將來也想點辦法找個離家近一點的工作。
再者,讓她的父母多關心她的思想動態(tài),多關注她的心理需要,即使不在身邊,也要多給孩子打打電話,讓她感受到父母其實時刻都在關心自己,讓她覺得她不是被父母拋棄的對象。這樣她也不會那么放任自己和放棄自己了。畢竟,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大方,養(yǎng)成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精神。
然后,我也跟她的奶奶好好地談了好幾次,我表明了我很能夠理解老人家的心情,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沒有對她細心照顧,總覺得對她有所虧欠,所以老人家總認為應該為兒子帶好孫女,要讓她把學習搞好,各方面都要得到較好的發(fā)展。由于有這樣一種“急于求成”的心理,所以老人家對小孩子要求過于苛刻了,容不得她有絲毫的懈怠,卻忽視了她其實還是一個孩子,心理是比較脆弱、敏感的,她現(xiàn)在很需要父母及其他長輩的關愛,根本承受不起父母及至祖父母輩對她的這種過高的要求。聽我這樣講過之后,她奶奶也開始更加關注她的心理的細微變化,開始從生活方面、愛好方面、交友方面跟她進行溝通、交流,她也變得慢慢愿意跟奶奶聊心里的話了。
2、談心法:我經常借她送作業(yè)本的機會和她談心交流,隨意的聊天中鼓勵她,讓她從內心接受我,喜歡我,成為她最親近的人。有時當她在家不聽話,當奶奶告訴我時,我沒有批評她,而是放下老師的架子,平心靜氣的講道理,甚至安慰她。通過各種渠道,讓她感覺到親人就在她身邊,所以她經常說喜歡在學校,不喜歡呆在家里。
3、目標激勵法。她喜歡看漫畫、畫漫畫,奶奶說她是不務正業(yè)。有一天中午吃完飯,我進教室恰好看見她在畫漫畫,我拿在手里仔細看了很久,她畫了一些服裝設計的內容,對于一個沒有學過畫畫的孩子來說,確實畫得還不錯,所以我很欣賞的跟她說,小薇,你畫的畫真不錯,老師很喜歡,不過,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中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保證下午的學習,也可以寫寫作業(yè)。你看先把學習搞好,將來讀大學學一個服裝設計專業(yè)多好!這是你感興趣的專業(yè)啊,所以你現(xiàn)在要好好努力!她聽了欣然點頭。
4、集體關愛溫暖法。在改變其家庭環(huán)境的同時,我也想了一些辦法,在班上通過班集體的關愛來溫暖她。讓她感受到來自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讓她不愿意離開這個大家庭。例如,我會把他帶到我自己家,讓我的家人和我一起來給她一些溫暖,把她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跟她談心,聽她訴苦;或者我又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把她帶到其他的那些家庭氣氛比較和諧、溫馨的同學家里,讓她感受不一樣的家庭之愛。
平時搞活動的時候,我都會安排她一些特別的活動。她比較擅長的活動,例如繪畫比賽,我會和同學一起幫她想點子,出主意,讓她在活動中感受溫暖,也找回自信和勇氣。
輔導效果:
六年級一年了,她沒有換學校,她喜歡這里的老師,喜歡這里的同學。我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感情,我是她的知心朋友,她經常主動幫我做事,和班上同學也相處融洽,我經?吹剿隣N爛的笑容,雖然她有時還會犯點錯誤。
案例評析:
案例中的這個學生,在校表現(xiàn)其實還可以,成績也是中上等,可是在家里卻是判若兩人。在家里很任性,一到周末,就整天整天的不落家,很少主動學習,經常畫漫畫,看課外書到很晚。出現(xiàn)這樣反常的情況,老師就肯定不能一概而論,肯定還得做細致深入的工作,查明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而找根本原因就必須得了解她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現(xiàn)在社會當中,留守兒童的情況比較多,像這樣家庭環(huán)境的孩子,由于得到父母的關愛較少,跟祖父母輩生活在一起,祖父母要么就是過于溺愛孩子,百依百順,而對孩子的學習則聽之任之,或者管起來有心無力;要么就是生怕怠慢了孩子的學習,自己在學習、生活條件上以最高規(guī)格來滿足孩子,而與此同時,就開始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發(fā)號施令,與其說這是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倒不如說是在和孩子進行一種交易。其實,父母或老師真正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去思考,多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
這個案例就恰好是反映了這樣一種狀況。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跟家長一起“狼狽為奸”,把孩子逼上絕路,既然孩子還保有了對老師的那一份信任,那我們就要把這一份信任好好利用起來,發(fā)揮它的最大功效,把一個處于這樣一種迷茫階段的孩子,采用“懷柔政策”,想方設法地爭取到“正義”的這一邊來,那么以后的工作就會比較好開展了。
班主任愛孩子總結2
關于教育需要愛這個觀點,廣大教育工作者均已達成共識,在此不必贅述。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得深思下一個問題——怎能去愛?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長期受到無微不至的愛,吮奶經歷竟達八年之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以至二三十歲了都還不會系鞋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何在昵?難道溥儀沒有得到愛嗎?事實恰恰相反,他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愛',本來應該溥儀自己做的一丁點兒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勞。正是這無微不至的愛',使溥儀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見,愛不能越俎代庖。
'溥儀現(xiàn)象'畢竟是歷史,我們更關心的是現(xiàn)實。令我們痛心的是一些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卻正在有意或無意之中扮演著太監(jiān)和侍女的角色。近年來,隨著家庭物質生活條件逐漸優(yōu)裕,對獨生子女寵愛、偏愛、溺愛的風氣也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在生活上,有的家長對子女總是采用'抱養(yǎng)'的方式,代子女洗衣、疊被、穿鞋,甚至出現(xiàn)老師布置勞動,家長奮勇代勞的怪現(xiàn)象;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學法,代學生'拾柴'、'燒火'、'做飯'、甚至于出現(xiàn)了代學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廣義)將無微不至的關懷,方方面面的照顧,多種形式的包辦代替視為無私的愛。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勢必扼殺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澆滅了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學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識,喪失了自強精神。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于自我設計,缺乏社會責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質,成了名副其實的小皇帝'、發(fā)生了許多鬧劇。諸如'雞蛋無縫無法剝'、'雞蛋外殼很臟,洗干凈后放在太陽下曝曬'、'拿麥苗當韭菜'的笑話以及高分低能現(xiàn)象。從1995年關于'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的熱烈討論,可以看出我們的孩子在生活實際中缺乏生存能力、責任感以及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與困難作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敗而頹廢,從而失去了進步的勇氣。盡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沖擊波是永存的,警鐘是長鳴的。如果我們不引起高度重視,那么,我們便會有比夏令營之憂更憂的經濟之憂、事業(yè)之憂、未來之憂。
其實,解憂的方法也可以從溥儀后半生的轉變中得到啟示。解放后,溥儀成了秦城監(jiān)獄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經過多年的勞動改造,終于變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儀繼續(xù)過他的皇帝生活,繼續(xù)受到應有盡有的愛',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會系鞋帶,更不要說自食其力了?磥砣说哪芰κ强垮憻捙囵B(yǎng)起來的,不鍛煉就會喪失起碼的能力。我們應該懂得愛不能強迫,不能包辦,更不能代替。一位偉人說過:'教育者的任務不在于交給下一代一個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導并幫助他們用智慧和力量去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因此,我們再次疾呼:家庭、學校、社會一定要給孩子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練出多種能力,千萬不能像侍從們對待溥儀那樣過分溺愛孩子。倘若溺愛,那是走溥儀前期之路,是走斷送人才之路;倘若放開手腳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儀后期之路,是走培養(yǎng)英才之路。社會給了溥儀鍛煉的機會,使他由皇帝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們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決于我們在教育中能否下決心,下狠心,不為其'送飯',不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讓他們多參加實踐鍛煉。實踐鍛煉是要使每一個孩子在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先進科技中得到鍛煉;實踐鍛煉要引導孩子在實踐中進行全面素質的訓練,全面發(fā)展;實踐鍛煉要重視孩子的實際,因材施教,通過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身體素質,動手能力和社會觀察力;實踐鍛煉,要在教學中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學習,絕不能越俎代庖。
實踐鍛煉的具體內容、要求、形式復雜而多樣,在此不想一一論述。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具體環(huán)境、具體條件,孩子的實際情況等具體分析。如生活自理方面,要使孩子充分意識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克服依賴別人和怕苦怕難的思想,從身邊生活瑣事做起,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認識并作了一些探索。有的組織孩子參加磨難教育;有的讓孩子假期打工;有的讓孩子假期賣報;有的讓幼兒園小朋友自己到銀行存零花錢或者到超市購物(有老師暗中保護,中央電視臺記者暗中攝像)……當然,孩子在這些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我們不必驚惶失措。我們應該讓他們懂得沒有百折不撓的性格,沒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一個人奮斗目標的高低,是與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來成大事的英雄豪杰,無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奮起,在驚濤駭浪中一生搏擊的人。'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艱難的磨練,使他們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從而成就了偉業(yè)。
總而言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愛,但我們在給予孩子無私的愛時千萬不能越俎代庖。
班主任愛孩子總結3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一教育名言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潤滑劑和粘合劑。素質教育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全面地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胸懷一顆愛心,用心靈去耕耘心靈,讓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應有的愛。
關于教育需要愛這個觀點,廣大教育工作者均已達成共識,在此不必贅述。最重要的是我們還得深思下一個問題——怎能去愛?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長期受到無微不至的愛,吮奶經歷竟達八年之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以至二三十歲了都還不會系鞋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何在昵?難道溥儀沒有得到愛嗎?事實恰恰相反,他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愛',本來應該溥儀自己做的一丁點兒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勞。正是這無微不至的愛',使溥儀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見,愛不能越俎代庖。
'溥儀現(xiàn)象'畢竟是歷史,我們更關心的是現(xiàn)實。令我們痛心的是一些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卻正在有意或無意之中扮演著太監(jiān)和侍女的角色。近年來,隨著家庭物質生活條件逐漸優(yōu)裕,對獨生子女寵愛、偏愛、溺愛的風氣也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在生活上,有的家長對子女總是采用'抱養(yǎng)'的方式,代子女洗衣、疊被、穿鞋,甚至出現(xiàn)老師布置勞動,家長奮勇代勞的怪現(xiàn)象;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學法,代學生'拾柴'、'燒火'、'做飯'、甚至于出現(xiàn)了代學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廣義)將無微不至的關懷,方方面面的照顧,多種形式的.包辦代替視為無私的愛。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勢必扼殺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澆滅了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學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識,喪失了自強精神。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于自我設計,缺乏社會責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質,成了名副其實的小皇帝'、發(fā)生了許多鬧劇。諸如'雞蛋無縫無法剝'、'雞蛋外殼很臟,洗干凈后放在太陽下曝曬'、'拿麥苗當韭菜'的笑話以及高分低能現(xiàn)象。從1995年關于'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的熱烈討論,可以看出我們的孩子在生活實際中缺乏生存能力、責任感以及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與困難作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敗而頹廢,從而失去了進步的勇氣。盡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沖擊波是永存的,警鐘是長鳴的。如果我們不引起高度重視,那么,我們便會有比夏令營之憂更憂的經濟之憂、事業(yè)之憂、未來之憂。
其實,解憂的方法也可以從溥儀后半生的轉變中得到啟示。解放后,溥儀成了秦城監(jiān)獄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經過多年的勞動改造,終于變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儀繼續(xù)過他的皇帝生活,繼續(xù)受到應有盡有的愛',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會系鞋帶,更不要說自食其力了。看來人的能力是靠鍛煉培養(yǎng)起來的,不鍛煉就會喪失起碼的能力。我們應該懂得愛不能強迫,不能包辦,更不能代替。一位偉人說過:'教育者的任務不在于交給下一代一個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導并幫助他們用智慧和力量去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因此,我們再次疾呼:家庭、學校、社會一定要給孩子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練出多種能力,千萬不能像侍從們對待溥儀那樣過分溺愛孩子。倘若溺愛,那是走溥儀前期之路,是走斷送人才之路;倘若放開手腳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儀后期之路,是走培養(yǎng)英才之路。社會給了溥儀鍛煉的機會,使他由皇帝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們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決于我們在教育中能否下決心,下狠心,不為其'送飯',不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讓他們多參加實踐鍛煉。實踐鍛煉是要使每一個孩子在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先進科技中得到鍛煉;實踐鍛煉要引導孩子在實踐中進行全面素質的訓練,全面發(fā)展;實踐鍛煉要重視孩子的實際,因材施教,通過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身體素質,動手能力和社會觀察力;實踐鍛煉,要在教學中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學習,絕不能越俎代庖。
實踐鍛煉的具體內容、要求、形式復雜而多樣,在此不想一一論述。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具體環(huán)境、具體條件,孩子的實際情況等具體分析。如生活自理方面,要使孩子充分意識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克服依賴別人和怕苦怕難的思想,從身邊生活瑣事做起,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認識并作了一些探索。有的組織孩子參加磨難教育;有的讓孩子假期打工;有的讓孩子假期賣報;有的讓幼兒園小朋友自己到銀行存零花錢或者到超市購物(有老師暗中保護,中央電視臺記者暗中攝像)……當然,孩子在這些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我們不必驚惶失措。我們應該讓他們懂得沒有百折不撓的性格,沒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一個人奮斗目標的高低,是與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來成大事的英雄豪杰,無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奮起,在驚濤駭浪中一生搏擊的人。'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艱難的磨練,使他們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從而成就了偉業(yè)。
總而言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愛,但我們在給予孩子無私的愛時千萬不能越俎代庖。
【班主任愛孩子總結】相關文章:
對孩子愛的句子03-04
家長給孩子的愛的寄語08-09
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句子03-15
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教案06-21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03-02
教育心得-用愛對待孩子07-22
表達愛孩子溫馨句子文案10-20
【精品】父母對孩子的愛的作文三篇02-26
精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三篇07-05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11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