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書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書法教學反思1
寫字課一方面繼承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另一方面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作為大部分學生初次接觸毛筆,從興趣講學生不會高,準備工具較多,要求較嚴,效果較慢,學生出的成效不大,這將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行教學,F(xiàn)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如下。
1、教學從練習時段上講要有層次性,不能一刀切,關注學生的不同進步。
有些學生有基礎,接觸練習過毛筆一、二年,書寫,字形有一定的規(guī)范,這種學生的教學指導應加強學生對某書法范帖的筆形、字形研究,分析特征,達到“形基本像”為準,學會易于把握的結構練習,觸類旁通,收獲必將較大。還有類學生剛剛拿起筆,像這類學生的學習規(guī)范要嚴,扎實基礎,圍繞基礎為重點,執(zhí)筆方法,書寫姿勢,基本運筆,文房四寶準備收理等諸多方面,以養(yǎng)成習慣為主,訓練時要突出這些,才為今后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設計上體現(xiàn)出學得活,用得活,多學科交叉,增強學科趣味性。
只講不練,只練不講,講講練練,要讓學生興奮有興趣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挖掘寫字課的藝術魅力來感染學生,課堂上提供大量的原帖欣賞,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把字的練習與語言文字的訓練有機的結合,這是我的教學的一大突破,比如找成語,組詞,說一段話,或一個故事,使學生對字形、字義的運用有個統(tǒng)一的認識。因而,這樣的教學不顯得單一,學生的興趣將逐步增聚。
3、練有一手好字,就要有展露的機會,用得著才是最好的收獲。
學校、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機會,比如書畫大賽,校園打扮,或出幾期學生的書法周刊,創(chuàng)成學習的氛圍,這些都是好的`平臺。利用暑期搞書法沙龍,去參觀書法展覽,都有利學生的視野和書寫能力的提高,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才是一些好方法。
總之,毛筆寫字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學生只要堅持就可以培養(yǎng)出一定的耐心力,有興趣才會主動的練,因此,重點在課堂的教學上是否有新的創(chuàng)意,是否較扎實的教學,學生的喜歡才是教師的最大的收獲,自己將不斷的探究教法和學法,吸收好的東西,學生才有更多的養(yǎng)料。
書法教學反思2
書法教學不是單調、枯燥的“講練式”,而應在內容制定、環(huán)節(jié)設計、訓練手段、評價機制四個方面讓學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
一、內容制定重合理、激發(fā)學生興趣。
唯有符合學生接受能力、輕松活潑的內容,才能激起他們積極的心理情緒,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期待。書法教學內容不外乎筆法、字法、章法三大類,把這些生硬刻板的三“法”巧妙地化解成一塊塊學生喜聞樂見的“小甜點”,即在每堂課中選取一個吸引學生眼球的名字,確定一項大家都能勝任的作業(yè),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熱情頓會高漲。如在上述案例中,四個動物名稱“牛、羊、馬、犬”均為獨體字,有相似的結構特點,歸結要點能清晰、明了。再加上十有八九的孩子均喜歡動物,為課堂的導入提供了融洽的氛圍。在《瞧這一家子》一課中,我把不同類型的八種鉤(豎鉤、橫鉤、斜鉤、臥鉤、橫折鉤、豎彎鉤、橫折右彎鉤、耳鉤)稱作“一家子”,匯總在一節(jié)課內來練習,雖然量很多,但由于之前對每個鉤都作過單獨訓練,學生對它們并不陌生,沒有絲毫畏難心理;又由于本課要求學生在比較訓練中歸結出八種鉤的“共性”和“個性”,再加上擬人化的課題,內容制定不是蹈常襲故,而是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誘發(fā)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入到訓練之中。這樣的`教例很多,如筆法教學中的《一對雙胞胎》(長橫和垂露)、《會變形的橫折》、《波浪的啟示》(斜捺)等等;字法教學中的《平衡術》、《讓右法》、《“火”的活用》等均直涉結構要點;章法教學中,如《你最喜歡的成語》(少字章法訓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詩句訓練),《與眾不同的設計》(章法創(chuàng)新訓練)等等,認真構思定有成效。
二、教學過程重參與,豐富學生情感
書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需要雙方互相協(xié)作,發(fā)揮各自的積極性。因此,學生不應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投入。在每一課的書法教學中,始終貫穿著情感體驗,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不可能學有所獲的。如在課堂教學中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組間辯論、“小老師”示范、合作學習等方式的運用,將有效地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心靈溝通。教師正確使用競賽機制,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使課堂充滿健康的競爭氛圍。競賽方式多種多樣,有班級中個人和個人的競賽,使學生“見賢思齊”;抓住學生渴望成為小組中的積極因素,為小組爭光的普遍心理,進行組間競賽,增強團隊疑聚力;自己前后習作的競賽,讓學生看到點滴進步,充滿自信;跟其他班學生競賽,進行“打擂臺”游戲,更使他們興趣盎然,情緒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興奮狀態(tài)。圍繞某一焦點問題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在辯論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容納他人觀點。在“小老師”的組織下開展合作學習,學會關心他人,感悟協(xié)作團結,凝成團隊意識。教學中,教師應鼓勵每一位學生全方位地參與,而不是某一環(huán)節(jié)的局部。
三、訓練手段重多樣,培養(yǎng)學生意志
訓練的嚴謹并不排拆手段的多樣化,相反,多樣化的訓練應以嚴謹為本,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格。目前的家庭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這些小“太陽”常常表現(xiàn)出心理素質不健全的現(xiàn)象,如做事圖快而不仔細,遇到困難往往退避而不堅強面對,學習容易松跨而不積極進取等等。書法教學能調理學生的這些不良心理,它雖然緩慢,但卻是錘煉學生心理品格的“良藥”。郭沫若早在1962年為《人民教育》題詞中就寫道:“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寫好字,……這對養(yǎng)成習慣有好處,能夠細心,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橫最容易誤事,練習書法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笔聦嵰呀涀C明,書法有一整套嚴謹?shù)臅鴮W法則,在書寫過程中如果不認真對待,往往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在書法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從一點一畫入手,認真地去研究、體味,一絲不茍地進行練習、比較,在掌握書寫技能的過程中毅力得以培養(yǎng)。在這方面,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佳話,如張芝的“墨池”,智永的“筆!钡鹊龋胺Q頑強意志力的贊歌,永遠值得后人思味、仿效。但在學校書法教學中,“苦行僧”般地要求學生以始終如一的情形來苦練書法,也是收效甚微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教師應從學生特點出發(fā),改變一味的“講練式”,依據(jù)所教內容的不同盡可能地豐富練習形式,如糾誤法、補筆法、嘗試法、書空法、比賽法等等。通過內容的調節(jié)和方法的變換,使學生始終保持練習的高昂情緒。
書法教學反思3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一般用粉筆或毛筆在墨板上演示,這有很大的不足,很多細微的動作無法使中后排學生看清楚,加之粉筆和學生的鉛筆、鋼筆在筆性上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教師的示范無法引起學生太大的注意力。而多媒體視頻展臺的運用,可讓教師和學生一樣坐著。用學生同樣的筆,用學生同樣的紙進行演示,使學生感受到更真實,更貼近他們,什么細微的動作都被學生一覽而余,包括教師的坐姿,執(zhí)筆方法,作業(yè)本的放置等,引起學生的注意,起到了真正的意義上的示范作用。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價值判斷,因此,評價過程在書法教學中是必要的。而運用多媒體手段,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展示學生的書法作業(yè),只要將學生習作放在展示臺上,學生寫的每一個字都會真實的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由于這樣展示的是最原始的習作,強化了習作中成功部分,也充分展示出不足之處,便于教師反饋矯正,也就避免了有小黑板展示讓學生在黑板上書寫造成的書寫不習慣的弊端。
教師只需準備一支紅筆,將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一一指出,并加以矯正,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受到啟示。通過視頻展示臺,還能把優(yōu)秀的習作顯現(xiàn)出來,進行欣賞,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激勵了更多學生專心、讀帖臨帖。這樣的評價反饋,使得學生注意力充分集中。當堂動手改正、當堂樹立形象、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習字興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們的書寫水平。寄書教學反思傅雷家書教學反思學書法心得體會
書法教學反思4
書法,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習書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經過長時期的艱苦練習方才可能有所收獲。古人云:“書者玄妙之技也!彼,要讓這些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書法或剛接觸書法的小學生對書法產生興趣、在學習中有所領悟、有所進步,那就更困難了。我認為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
一、興趣不足:
真正的書法興趣并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實踐,并對書法的基本理論有所了解后,才會逐漸產生。書法學習最初往往要從最簡單的基本筆畫開始臨習,這樣的臨習是很枯燥、很乏味和很艱苦的。但學習書法就必須要經過這段時期的臨習,就像嬰兒學走路,首先學會站起來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由于許多同學對一筆一畫都有嚴格要求的基礎筆法興味索然,有的同學甚至干脆放棄,或是找借口經常請假,交作業(yè)時隨便應付或干脆不交,在學書法的第一階段敗下陣來。
二、積習難改:
有很多小學生在以前的寫字過程中,執(zhí)筆、姿勢、認真程度等方面都無形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寫字的特性,并且還有些學生未受到規(guī)范的寫字教育,正處于不良的寫字習慣中。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一旦不良的習慣形成,就很難改正。就如:有些學生臨習碑帖時,在老師的叮囑下,剛提起筆來練習時,姿勢還是規(guī)范的。但過一會兒后毛病都出來了,有的學生在不注意中就把毛筆當硬筆來執(zhí),或是整個身子都扒在寫字臺上……要糾正這些不良的習慣,對剛剛接觸書法的小學生來說非常困難。
三、不夠專心,不肯吃苦:
學書法如同學做人,要求誠懇、嚴謹、認真、一絲不茍,不能馬虎,不能草率,對任何一個細小的筆畫或一個動作,都要認真處理。然而,對于練習時喜歡講話,精神不集中,姿勢不規(guī)范的學生,需要改正這些壞習慣時,就有些人不愿意吃苦下功夫了,隨便翻開碑帖就隨意臨寫,淺嘗輒止,甚至有些學生連碑帖都沒有打開就亂圖亂畫了。這樣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好。
四、缺乏觀察:
小學生在臨習過程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臨寫前不讀帖,臨寫時不認真看貼,有的看一筆寫一筆,寫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純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個什么字,至于筆畫、結構如何,他都視而不見。這便是缺乏觀察的主動性所造成的。這種學習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喪失對書法學習的信心,從而對此失去興趣。
基于以上幾點在書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困難,結合我!拔宀搅鶆咏虒W模式,我的對策如下:
1、激發(fā)興趣:
我國教育學家程頤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梢姡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書法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興趣是頭等大事。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的教學目標不應定得過高,應以學生的長期發(fā)展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學書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那么,我們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其感受到樂趣呢?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嘗試:
。1)課堂激趣,在書法教學中間經常給學生講一些通俗,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如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及學習書法的重要意義等。雖然有的學生并不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讓學生知道書法藝術可以陶冶美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學好書法,將給自己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與此同時再適當插入一些理論知識,等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
。2)環(huán)境熏陶,在書法教學環(huán)境中布置復印放大的所學碑帖,創(chuàng)設濃厚書法古典氛圍。適當?shù)匕褜W生優(yōu)秀的.作品或練習展示出來,增添學生的自信與自豪感。把一些比賽通知粘貼出來,鼓勵學生踴躍參加。
。3)融洽關系,與學生交朋友,不居高臨下,讓學生結對拜師,共同進步。
。4)舉辦展覽,給學生布置諸如臨摹展、創(chuàng)作展等小型系列展覽,并給學書成績優(yōu)秀者及時的表揚。
。5)組織活動,組織學生經常參賽,因為賽前學生的訓練興趣特別濃厚。
2、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學習書法更是如此,所以,在書法教學中不應該求快、多,而要力爭少而精。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臨帖的習慣,持之以恒地學習,日后才能學有所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學不好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同時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克服急于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擺脫急功近利的心理。因為這些不良習慣都是學生習書過程中的攔路虎。另外因為書法的范帖很多,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博采眾長。但是在學生的臨帖過程中,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就改換其他字帖,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沒有學好。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按照選帖、讀帖、臨帖、出帖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專攻一帖,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保證學生學書過程中不走彎路。從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帖能力和自學能力。
3、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書法的審美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形式的變化中。書法無論在點畫上,還是結構上,章法上都是變化著的。如果失去了變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書法藝術的美感。如音樂中的節(jié)奏變化等其實都是類似的道理。書法教學不但要使學生認識點線各處形態(tài)及其變化之美,而且要讓學生領會點線在書寫動態(tài)中所顯示的節(jié)奏韻律美。
【書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書法課教學反思07-20
書法教學反思15篇11-05
書法教學反思(15篇)12-30
書法課教學反思范文07-21
書法的教學反思(通用18篇)07-06
書法教學反思(合集15篇)02-06
書法課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6
書法教學總結02-15
書法的教學計劃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