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guān)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jù)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shè)計。
由于是第二課時,復(fù)習詞語導入,上節(jié)課已經(jīng)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shù)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tài)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zāi)害。
根據(jù)水的形態(tài)變化,我們從變“云”,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xiàn)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接著問看后的感覺,讀出美感。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xiàn)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nèi)容指導朗讀。
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么?借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yōu)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guān)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
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fā)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xiàn),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精心的課文設(shè)計,沒有取得預(yù)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匯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jié)束時也接受了組里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jīng)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2
《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自然現(xiàn)象的科普文章,題目以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能夠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通過閱讀,不難猜出謎底。但是這種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在教學完這一課后我的感受很多,雖然有一些優(yōu)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下面反思如下:
一、優(yōu)點:
1、猜謎激趣。課前,我給孩子出了一條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焙⒆觽円幌伦泳筒鲁隽耸怯。然后我接著說:“謎語有長有短,我們剛剛猜的是短謎語,而今天的課文卻是一則長謎語,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猜。”這樣,孩子們帶著任務(wù)讀,對課文也有了興趣,整個學習過程就變得更積極,更主動。
2、通過多媒體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例如:在指導朗讀“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我給孩子們欣賞美麗的白云、烏云、彩云三幅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感受到云的變化,云的美。從而讓孩子們讀出快樂的語氣。
3、注重知識的滲透。在說到彩云時我給大家介紹彩霞、朝霞、晚霞。在介紹水的變化時我抓住了重點的`動詞,因為雪很輕,所以用飄,因為雹子很重,所以用打。通過欣賞圖片,又讓孩子們了解了許多水溫和和暴躁的另一面。這樣學生很感興趣,又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對新知識產(chǎn)生向往之情。
二、不足之處
1、沒發(fā)揮范讀的作用。我在朗讀指導中注重了言語描述、圖片欣賞、生活體驗對朗讀的指導作用,但回過頭一想,老師親身的示范很少,雖然小朋友們有體驗,但老師如果能起個示范作用,能讓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讀的方法。
2、沒有設(shè)計出很好的隨堂練習。整節(jié)課老師和學生其樂融融,相互交流,探討著“我是什么”,學生也很主動。但沒有進行語言訓練是我這一節(jié)課的遺憾。因為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3
孩子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自然界的種種現(xiàn)象都是那么神奇!段沂鞘裁础肥且黄破斩涛模捎脭M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guān)系。
課文在敘述時用了一個“變”字,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學生很感興趣的小魔術(shù)的方法來吸引大家。然后,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shù)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shù)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shù)師就是“水”。同時,我還將“水”的變化圖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水”的不同形態(tài)。本節(jié)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中,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shè)計容易激發(fā)學生探求的欲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根據(jù)水的形態(tài)變化,讓學生理解起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抓住重點詞“落”“打”“飄”,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從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時要重點;讀“雪”飄下來時要輕點、慢點;讀“雨“落下來時不慢不快,從而讓學生明白用詞要準確。
隨后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我”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狀態(tài)有什么不同?第四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yōu)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guān)鍵詞語進行理解,“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的手法,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體會到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的。通過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tài)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后讓學生理解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好。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4
語文課就是應(yīng)該始終圍繞語文學習的目標—識字、寫字、朗讀等,始終運用語文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語文的味道。
對詞語的理解這一部分,我提示了一些方法,在具體的語言情況中理解,通過比較進行理解,用詞語說話等多種方法理解,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選擇。詞語的理解是學習語文的重點,逐步引導學生自己體會詞語的意思,通過慢慢引導,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我是什么反思得、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睍r,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后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啟發(fā)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fā)“現(xiàn)在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情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同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后采取“采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把⿲殞,你是怎么下來的?你為什么不打下來呢?”被采訪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之后又采訪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用法后,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同,那讀起來該不同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后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5
1.認識“曬、極”等14個生字和多音字“沒”,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由水變化形成的,感受水與人類密切的關(guān)系。
3.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四字短語: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理解文中的動詞“落、打、飄”,并能說句子。
4.初步感受科普童話,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科普童話的興趣。
重點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難點
1.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四字短語: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淹沒莊稼、沖毀房屋。
2.理解文中的動詞“落、打、飄”,并能說句子。
1.識寫生字
認讀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歸類法認讀。通過觀察字形,明確部首中帶有“氵”的字都是表示與水有關(guān)的事物。認讀“極”和“越”,宜借助比較的方式認讀。認讀“曬、傍、壞、屋”時,宜用組詞法認讀。認讀“毀、奔、猜”這類與動作有關(guān)的生字時,宜結(jié)合生活,引導學生在具體表達中識字。
對漢字間架結(jié)構(gòu)進行簡單歸納是二年級學生應(yīng)該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個會寫字中,“極、傍、海、洋、作、壞、給”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書寫時應(yīng)注意左窄右寬!白、帶”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書寫時應(yīng)關(guān)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穩(wěn)!捌笔仟汅w字,應(yīng)寫好關(guān)鍵筆畫“豎撇”。
2.朗讀課文
本文的朗讀重點主要有兩個。第一,長句朗讀的重音把握。學生通過辨析的方式,發(fā)現(xiàn)句子中需要讀重音的詞語,并通過模仿讀等方式學習把握重音的朗讀。第二,短句連綴時朗讀語氣和語調(diào)的把握。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這句話由4個短句連綴而成,在朗讀時語調(diào)由慢到快,要注意到音調(diào)輕與重的變化,讀出句子的節(jié)奏。
3.遷移運用
《我是什么》用擬人的手法,以“我會變”為話題,用“有時候……有時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態(tài)變化以及水與人的關(guān)系。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發(fā)現(xiàn)身邊人或事物的變化,學會借用“有時候……有時候……”的句式表達。
準確運用動詞。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落、打、飄”的比較,體會文章用詞的豐富性和準確性;設(shè)置語境,讓學生學習運用“落、打、飄”;設(shè)置語境,引導學生拓展運用其他表示下落的動詞。例如,一陣大風吹來,把一件衣服刮了下來。
1.預(yù)習提綱
。1)朗讀課文,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2)圈出文中難讀與難理解的詞語。
(3)思考:“我”是誰?“我”會變成些什么?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曬、極、傍”等14個生字和多音字“沒”。
2.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四字短語: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理解文中的動詞“落、打、飄”,并能說句子。
一、猜謎導入,激趣入文。
1.同學們,你們會猜謎語嗎?說說你平時是怎樣猜謎語的。
2.聊天引出謎語,說說猜謎的方法。
總結(jié):猜謎要看完整的謎面。如果看到一半便猜到答案,可以從下文去尋找證據(jù),不急著說。
3.我們一起來猜猜下面兩則謎語。
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答案,隨著謎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錯誤答案,直到得到正確的謎底。最后把答案代入到謎語中念一念。
課件出示:
一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風遍地開,
無根無枝無花葉,朵朵都從天上來。
二
我是一顆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颼颼,
有大有小從天降,動物莊稼都害怕。
4.師生分別將“雪花”“冰雹”這兩個答案代入到兩則謎語中,逐行驗證。
設(shè)計意圖:
用猜謎語導入,可以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本課既是科普童話,同時也是一則謎語。從兩則簡短的謎語入手,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猜謎方法,遷移到課文學習中,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今天學習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則謎語,只不過它的謎面比較長?吹介L謎面不用害怕,剛才我們是逐行猜,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逐段猜測。
2.課件逐段出示課文,學生初讀課文,逐步排除錯誤答案,最終得出謎底“水”。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前學生雖然讀過課文,但不一定能猜對答案,所以教師和學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師牽著孩子的手,慢慢地掌握方法,而這種猜謎方法無疑會遷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謎活動中。
三、鏈接預(yù)習單,檢測字詞。
預(yù)習單
1.朗讀課文,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2.圈出文中難讀與難理解的詞語。
1.請大家打開課本第5頁,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鏈接預(yù)習單,檢測字詞。
。1)預(yù)習單反饋:朗讀課文、圈畫生字、標自然段序號的情況。
、倏蓯鄣乃畬殞毘錾诔刈永铮芟肴バ∠锷⒉剑ǔ鍪拘∠.畫面),你們能幫幫它嗎?
②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鏈接預(yù)習單,解決難點。出示孩子們?nèi)Φ碾y讀與難理解的詞語。(預(yù)設(shè):“灌溉田地”“淹沒莊稼”)
灌溉田地、淹沒莊稼
。3)尋找規(guī)律,猜猜詞意。找一找:加點的字有什么共同點?(都有三點水)
。4)偏旁歸類識字:出示文中帶有三點水的詞語:水滴、小溪、池子、海洋。(正音)
水滴、小溪、池子、海洋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初步具備自己預(yù)習課文的能力,利用“課前預(yù)習單”及時了解預(yù)習情況,基于學習起點進行字詞教學,精抓難點,提高效率。
四、指導朗讀,感悟水之變化。
1.朗讀體驗,感受水變化之豐富。
。1)學習第1自然段,了解水的變化。
水娃娃會變,它變成了什么呢?請你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完后把變化后的名字圈出來。
、偕首x并圈畫。
、诮涣鞣答仭#◣熢诤诎迳虾喒P畫“汽”“云”)
。2)結(jié)合板書,了解水變成“汽”“云”的過程。
、賻熾S機教學生字“曬”。(師出示“曬”生字卡,正音——組詞——想辦法記住)
、谏Y(jié)合板書,說說水變成“云”的過程。
、蹘熾S機出示詞卡“極小極小”,教學生字“極”。(讀準字音;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意;并通過“小、極小、極小極小”的大小排列識記“極”字;還有哪些極小極小的東西;讀出小的感覺。)
。3)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積累詞語。
、僮x句子,提取信息。(了解水變成云的過程)
、陔S機教學生字“傍”。(讀準字音——結(jié)合字理識字——理解“傍晚”詞意)
、勐(lián)系生活,積累詞語。(穿上白衣服的“我”叫——“白云”,穿上黑衣服的“我”叫——“烏云”,早晨披紅袍的“我”叫——“朝霞”,傍晚披紅袍的“我”叫——“晚霞”。)
(4)指導朗讀,感受水變化之豐富。
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
。5)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云的名字。
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人們叫我(白云);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人們叫我(烏云);早晨我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叫我(朝霞);傍晚我又披上紅袍,人們叫我(晚霞)。
、賻熒献髯x。
、谀信錁防首x。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等方面的影響。這一板塊設(shè)計了隨文識字,“曬”結(jié)合太陽圖片識字;“極”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識字;“傍”結(jié)合字理識字,字理采用微課形式呈現(xiàn),多種方法識字,有趣且有效。
2.朗讀體驗,感受水變化之奇妙。
學習第2自然段,圈畫關(guān)鍵詞,提取信息。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出示動畫:“我”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你聽,風伯伯來了,“我”越來越冷,“我”又要變啦!
學生練習用“越____越____”說話。師相機出示“變”字,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2)淘氣可愛的水娃娃又變成了什么呢?(讀課文并圈畫)
。3)交流反饋。(師板書:“雨、冰雹、雪”)
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這種寫法,把冰雹、雪花的樣子寫得多生動呀!
(4)播放微課,了解“冰雹”。
。5)指導朗讀,感受“落、打、飄”用詞的準確。
1.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
2.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6)想象畫面,體會“落、打、飄”用詞的精妙。
師:老師讀到第1句的時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撐著降落傘從天而降。你們讀讀第2、3句話,說說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體會“打”的速度最快,“飄”的速度最慢)
雨點寶寶、冰雹大哥、雪花妹妹是怎樣落下來的呢?請把“落、打、飄”對號入座。
飄落打
1.小水滴聚在一起()下來,人們叫我“雨”。
2.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①口頭填空,說說理由。
②多種形式地讀,體會水變化之奇妙。(指名讀——加動作表演讀——配圖朗讀)
借助情境體驗、趣味填空、表演朗讀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重點感受水變化中的不同形態(tài),在交流、游戲中體會動詞使用的準確,達到積累語言的目標。
五、小結(jié)鞏固,趣味延伸。
1.同桌合作朗讀第1、2自然段。
2.誰能完整地說說“我”的變化?
3.用“我是水,我會變……有時候,我……有時候,我……”連起來說一說。
4.其實,“我”還有很多本領(lǐng)呢!“我”還會變成什么呢?
5.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和課外知識交流。
水娃娃真神奇,真是千變?nèi)f化!
。ㄒ魳仿蓜悠穑⿴熒诼蓜硬俚娜の秵柎鹬校w會水變化之奇妙。
小水滴,落下來,人們叫我雨;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叫我冰雹;
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叫我雪;小薄紗,罩下來,人們叫我霧;
小鹽花,灑下來,人們叫我霜;小彩橋,架起來,人們叫我彩虹。
建構(gòu)主義認為,學生只有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基礎(chǔ)上學習和探究新知,才能對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此環(huán)節(jié)既是對第1、2自然段的回顧梳理,又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拓展延伸。
第2課時
1.會寫“變、極”等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會給人們帶來災(zāi)害。
一、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1.正確朗讀長句子。
水娃娃就這樣循環(huán)變化著,多么有趣呀!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3自然段,想想“我”的家在哪里。
。1)學生自由讀第3自然段。
。2)師生交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2.讀出長句子的節(jié)奏。
。1)指導讀出節(jié)奏、輕重。
提示:詞組和詞組之間要注意停頓;“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這些詞語重讀;“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語速放慢;“在江河里奔跑”語調(diào)激昂;“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語調(diào)輕快。
。2)學生自己試讀、點讀、個別展示讀、全班齊讀。
3.讀出長句子的畫面。
平常我
在池子里睡覺,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1)觀察句子,水有什么變化?
。2)說說“我”在不同的家里,都會做些什么。
。3)聯(lián)想畫面,語言表達。
。ǔ刈樱ㄐ∠
(江河)(海洋)
同學們,觀察這四幅圖,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指導讀出不同的場景,男生讀、女生讀、男女合作讀。
指導讀連綴式語句是本課朗讀教學的重點,通過正確朗讀長句子——讀出長句子的節(jié)奏——讀出長句子的畫面,層層深入,便于學生深入文本。將長句轉(zhuǎn)化為詩歌,便于學生掌握朗讀節(jié)奏。
二、品讀課文,積累運用。
1.出示第4自然段,水寶寶到底有什么脾氣?
溫和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
暴躁淹沒莊稼沖毀房屋
2.檢查學生能否將整個詞連起來讀。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溫和”“暴躁”。
。1)看“灌溉田地”的圖片,說說莊稼會對水寶寶說些什么。
預(yù)設(shè):莊稼會對水寶寶說:“水寶寶,謝謝你讓我喝飽了水,讓我快快長大!
(2)課件出示水發(fā)電的情景,說說水發(fā)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3)“我”脾氣溫和時還會做哪些事情?
。4)“我”脾氣暴躁時會怎樣?指名讀句子。
。5)課件出示洪水暴發(fā)的情景?戳艘曨l后你有什么想說的?
。6)師生合作讀。
有時候我很溫和,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做過許多好事。
有時候我很暴躁,淹沒莊稼,沖毀房屋,做過許多壞事。
4.句子訓練,進一步感受水的“溫和”和“暴躁”。
水寶寶脾氣溫和的時候,它會_______________,會____________。
水寶寶脾氣暴躁的時候,它會_______________,會____________。
因為水寶寶會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所以人們說它脾氣很溫和。
因為水寶寶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人們說它脾氣很暴躁。
5.指導朗讀,感悟水的雙面性。
。1)男女生合作讀第4自然段。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卻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zāi)害。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生合作讀:學生讀水溫和的部分,教師讀水暴躁的部分。
。4)教師小結(jié):朗讀的時候,如果能把事物的變化以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點,用聲音表現(xiàn)出來,你就是出色的朗讀家啦!
6.為了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了哪些辦法管住“我”?
提示:教師可先自己列舉出一個人們管住水的辦法,引導學生回答。同時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guān)系:只有管住水,保護好水,才能好好地利用水,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成為人類的好朋友。
預(yù)設(shè)一:修筑水電站大壩,既可以蓄水、防洪,還可以利用水力發(fā)電。
預(yù)設(shè)二:修河道、河堤,可以用于防洪,也可以用于運輸。
水電站
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多種形式的朗讀,調(diào)動了學生對文本的興趣,教師借助圖片、視頻讓學生對水的雙面性格更加了解,增強了朗讀的效果。在讀中積累句子,在積累語言中內(nèi)化文本,鍛煉表達,凸顯語言訓練的梯度。
三、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比較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相同點。
。1)生自主觀察生字“極”“傍”,說說這兩個字的相同點。(歸納: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2)教師范寫“極”字,學生當小老師評價。
。3)歸納書寫要點。
一看寬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
(4)學生在書上田字格中描紅,練習寫字,師巡回指導。
2.展示評價,二次修改。
(1)師選取典型作業(yè)進行展示。出示“寫字評價卡”,生對照進行評價。
。2)生生互評,二次修改。
3.呈現(xiàn)兒歌,生字復(fù)現(xiàn)。
水娃娃
水娃娃,變戲法,變成蒸汽上天耍。
春天變細雨,染綠小春芽;
夏天變露水,荷葉珍珠掛;
秋天變白霜,地上撒鹽花;
冬天變飛雪,小樹穿白褂。
變來又變?nèi),還是水娃娃。
讀兒歌,鞏固生字“變”,再次了解水的變化。
二年級的寫字更應(yīng)關(guān)注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讓學生自主觀察、學會比較,歸納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的書寫“三要點”。注重二次修改,關(guān)注書寫態(tài)度。最后出示兒歌《水娃娃》,既讓學生復(fù)習了本課的生字,又讓學生復(fù)習了水的部分變化。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以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tài)。基于以上考慮,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感受科普童話語言的優(yōu)美、準確的特點上,著力構(gòu)建“關(guān)注語言特點,感受學習樂趣”的語文課。
在教學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猜謎導入,整體感知。
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猜謎語的方法,先教會學生猜謎語的方法,把學生的心緊緊抓住,急切想知道“我”是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形式多樣,主動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學得快、忘得快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增強復(fù)現(xiàn)鞏固的意識,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認詞,開小火車,找朋友,隨文識字等,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主動識字,不亦樂乎,讓識字靈動起來。
3.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一個“變”字。全文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tài)變化。第3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yōu)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guān)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手法,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經(jīng)驗,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流的水很緩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湍急;而海洋是洶涌澎湃。通過指導朗讀,學生體會不同狀態(tài)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通過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4.多媒體輔助,提高課堂效益。
本文是一篇知識性的科普短文,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十分缺乏,因此我將課件、微課、視頻應(yīng)用到教學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復(fù)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一目了然,淺顯易懂,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6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課文,課文內(nèi)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而生動。本導學案設(shè)計根據(jù)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歡的謎語導入,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jié)、體驗、感悟。力求做到少講多讀,用不同語速、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從二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做游戲的特點入手,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學生帶到課文的猜謎情境中,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依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通過參與自主識字、創(chuàng)造性識字、賽讀識字等,真正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高識字的效率。教學中,在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練字,發(fā)揮教師示范引領(lǐng)作用,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
本課設(shè)計是讓學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自主學習,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合作學習及主動探究的意識。這樣的設(shè)計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還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更進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時通過直觀課件的幫助和教師情感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在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個性化的朗讀和表演,課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7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0課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jié)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qū)W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類的利弊關(guān)系。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fā)興趣。采用了有關(guān)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chǔ)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采用關(guān)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xiàn)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
5.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shè)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shè)計圖文并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后形態(tài),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環(huán)節(jié)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占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后面教學。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總之,作為一名教研人員長期與教師對話,能夠有這么珍貴的與學生近距離的課堂接觸,將平時積累的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難能可貴,一節(jié)課下來,我為之感到收獲頗豐之余,體會到教學研究任重道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8
一、魔術(shù)激趣 整體感知
課文是用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寫的,并且抓住了水是會變化的這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了學生很感興趣的魔術(shù)來吸引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shù)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shù)師是誰?這樣就設(shè)置了一個懸念,學生的心緊緊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誰,具有撩撥好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通過讀課文,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nèi)容,感知課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讓學生明白了小魔術(shù)師就是“水”。在講課時教師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和學生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很快進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大家一起變魔術(shù)。這樣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了學習狀態(tài),深入理解課文。
二、以讀為本激發(fā)興趣,幫助理解課文。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教師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把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后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chǔ)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在加強朗讀訓練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理解動作詞“落、打、飄”。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層意。通過教師的范讀,大大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教師指導,再由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聽,使整堂課聲情并茂,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變?nèi)f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在空中飄浮,連片成云;遇冷凝結(jié),或為雨,或為雹,或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覺 、散步、奔跑、跳舞。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就這堂課的教學目的而言,我理解它首先是改革綱要中所指出的:“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課文內(nèi)容既是語文課,又是常識課,既是課堂上的書本教學,又是貼近生活的環(huán)保教育、節(jié)水教育。而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只居于主導和啟發(fā)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既有聲,又有畫,既有課文,又有謎語,聽覺和視覺的交替沖擊,適合兒童情趣的方法反復(fù)運用,使學生們對“水”的概念,領(lǐng)會得尤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熱愛自然,也同步進行了啟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也許過于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受到預(yù)期的效果。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9
得、課堂上的朗讀形式多樣,朗讀層層提高。在讀第一段“我會變。”時,剛開始學生讀得比較平常,之后當學生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云之后,我啟發(fā)學生“孩子們,你會變嗎?”學生無奈地搖頭說“不會”,我又說“水寶寶就會變,那它是怎樣的心境呢?”學生回答說“很驕傲、很了不起……”我又啟發(fā)“此刻你就是水寶寶了,你能把它的那種心境讀出來嗎?”孩子們一下子活躍了,各個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傲氣十足。在第二段中體會“落、打、飄”的不一樣用法時,我先讓學生找雨、雪、雹子下來的不一樣動作,讓學生練讀,之后采取“采訪”的形式去和學生對話!把⿲殞,你是怎樣下來的?你為什么不打下來呢?”被采訪的“雪孩子”說:“因為我比較輕,所以我就輕輕地飄下來了!敝笥植稍L了好幾個學生,我聽出了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三個詞語的不一樣用法后,再次讓學生展示“既然三個寶寶下來的'方式不一樣,那讀起來該不一樣了,該怎樣讀呢?”我從學生練習之后的展示讀中聽出了他們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也從中學會的正確使用詞語。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0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2.學習書寫10個漢字。
3.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4.認識水的不同形態(tài)及與人類的關(guān)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認讀生字,認識事物
1.認讀“滴、溪”。
。1)出示圖片:水滴、小溪。這是什么?誰認識?“滴”和“溪”有什么共同點?
要點:偏旁一致,都是“氵”;都與水有關(guān)。
(2)課文里還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請你找一找,圈一圈。它們也和水有關(guān)嗎?
要點:“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沒”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與水有關(guān)。但是有些字偏旁雖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關(guān)。比如“雨”,你還能找一找?guī)в小坝曜诸^”的字嗎?
要點:“雹、雪、霧、露、霜”等。
。4)你能為這些表示水的字再組個詞嗎?看誰能組得最多。
2.整體認讀本課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提示: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開火車給生字組詞。
板塊二朗讀課文
1.教讀長句。
(1)指導朗讀長句:升到空中,我又變成無數(shù)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
要點:教師范讀,一種沒有重音,一種帶有重音,讓學生辨析哪種朗讀更好聽;讓學生聽讀,標出老師語氣加重的詞語“無數(shù)、極小極小、一片、飄浮”;學生模仿讀。
。2)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變化。你來聽,哪些地方的詞語被老師重讀了?
提示:教師可示范朗讀“我在空中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變成了無數(shù)小水滴”等語句;學生聽讀,標出老師停頓和語氣加重的地方;學生模仿讀。
2.教讀短語連綴式語句。
(1)出示短語:
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誰會讀?
要點:詞組和詞組之間要注意停頓;每個短語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
(2)同樣是水,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狀態(tài)就不一樣呢?
教師: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有關(guān);教師可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
。3)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怎樣讀才好聽。
提示:教師可用不同方式朗讀,讓學生辨析。第一種,節(jié)奏無變化;第二種,節(jié)奏有變化。朗讀“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時語速放慢,聲音輕柔;朗讀“在江河里奔跑”時語速加快,聲音高昂;朗讀“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時語調(diào)輕快,其中“開大會”舒緩一些。
。4)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fā)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zāi)害!
朗讀這句話的時候,節(jié)奏該怎么變化呢?請你自己試著讀一讀,看誰讀得富有節(jié)奏感。
提示:讀到水做的好事是開心的,驕傲的,讀的時候語速是輕快的;做壞事時心情是低落的,語速是緩慢的,聲音是低沉的;可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板塊三遷移運用
1.說說水的變化。
。1)說“我會變”。課文中水發(fā)生了幾次變化?找一找,水變成了什么?你能把它們都圈出來嗎?誰能用“我是水,我會變成……”來把你找到的變化說一說?
提示:“我是水,我會變成汽”等;只要學生能說一個單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著說。水有那么多的變化,請你用“我是水,我會變。有時候,我……;有時候,我……”說一說水的變化。
提示:可以說水形態(tài)的變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說水在不同場景中的變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覺,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說水性格的變化,有時候很溫和,有時候很暴躁。這一練習,目的在于讓學生借用句式復(fù)述課文。
2.準確運用動詞。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來?小硬球怎么掉下來?小花朵怎么掉下來?
要點:發(fā)現(xiàn)動詞“落、打、飄”。
。2)同樣是從上往下,為什么要說“小水滴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呢?都換成同樣的動詞行嗎?
提示: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水滴、硬球、雪花輕重的不同,發(fā)現(xiàn)水的形態(tài)不同,掉落下來的樣子也不相同,體會文章用詞的豐富性與準確性。
(3)請你來填一填。
秋天到來,我看到一片片樹葉從樹上()下來了。
突然間下雷雨了,一個個豆兒大的雨點()在樹葉上啪啪的響。
不知道是誰,撒了一把碎紙屑,它們像羽毛一樣從空中()下來。
。4)這樣的句子,你還會填嗎?
一陣狂風吹來,把媽媽曬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來。
瀑布從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壯觀。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其他動作詞表示從上而下的動作。
板塊四結(jié)構(gòu)分類,學寫生字
1.出示10個生字:變、極、片、傍、海、洋、作、給、帶、壞。
(1)生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嘗試歸類。
左右結(jié)構(gòu):極、傍、海、洋、作、給、壞;上下結(jié)構(gòu):變、帶;獨體字:片。
。2)生交流左右結(jié)構(gòu)類字的書寫要點:注意左窄右寬。
2.重點教學:變、帶、片。
(1)生觀察字形,找關(guān)鍵筆畫。
“變”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橫撇和捺腳要穩(wěn)!皫А敝虚g的橫鉤要舒展,為下半部分留出足夠空間,拖住上,蓋住下!捌睂懞藐P(guān)鍵筆畫“豎撇”,要站穩(wěn)。其中“變”和“帶”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書寫時注意重心要穩(wěn)。這三個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師范寫,生書空。
。3)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價。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1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小短文,本文以擬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稱生動有趣地寫出了水的幾種形態(tài)的變化、水的性格及水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通篇沒有點名“我就是水”,卻處處表現(xiàn)出“我就是水”。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提出問題激疑,讓孩子在初讀課文之后能夠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孩子探究的欲望。
由于本課生字較多,且大部分筆畫較為復(fù)雜,部分孩子在準確識記上可能會較為吃力,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結(jié)合第四自然段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是教學的重點。第一課時的識字教學中,主要采取隨文識字、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編字謎)及復(fù)現(xiàn)等多樣化的方式,讓孩子盡量能夠自主識記生字。在掌握生字、讀通全文的基礎(chǔ)上重點教學第四自然段,通過朗讀、PPT出示相關(guān)圖片、學生交流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災(zāi)害等,讓學生對水與人們生活的緊密關(guān)系有了初步了解。
本次參加教學技能大賽,我選取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力圖在第一課時掃清生字,明白水和人們生活關(guān)系的前提下,對“水平常在哪兒干什么”、“水在不同情況下能變成不同的形態(tài)”兩個主要問題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圖片、FLASH、簡筆導圖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及變化這一科普知識。三個自然段的教學,一段一個重點。第三自然段的導學,通過PPT呈現(xiàn)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水的不同樣子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水“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的擬人化寫作手法,通過指導朗讀增強理解,同時對“。.。.在。.。.,在。.。.,在。.。.”(并列說出誰在哪里干什么)這個句型進行訓練。隨后通過動畫和講解導入水的形態(tài)變化,在讀、標注、說、畫等教學過程中明白水被太陽一曬會變成水蒸氣升華到空中,在空中凝結(jié)成云,云在不同的時候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云在遇到冷風后會變成雨、雹子、雪等,通過強調(diào)不同的形態(tài)使用不同的.動詞,以及反復(fù)地朗讀,幫助學生理解動詞使用的準確性。在學習之后通過板畫對文章進行梳理,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水的變化過程。最后,讓學生說說學完本課的收獲,相機強調(diào)節(jié)水愛水,珍惜水資源,讀宣傳標語,寫宣傳標語,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進行情感升華。
總體來說,本課教學脈絡(luò)清晰,重難點明確,教學方式多樣,能夠充分利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相互結(jié)合,注重指導朗讀在低段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掌握情況良好。但是,上完課后,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就教學內(nèi)容而言,教學容量較大,這源于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取舍猶豫不決,因此,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與對教學的結(jié)構(gòu)操控有待提高。
2、就教學方式而言,教師基本能夠抓住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但教學后仍感覺像霧里看花,點到為止卻未運用更合適的方式有力地突破重點、難點。
3、就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本課教學力圖通過課件演示及板畫將抽象的科普知識轉(zhuǎn)化成直觀印象,前期效果較好,如果最后再強調(diào)水的變化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應(yīng)該會更加完整。
4、就教師個人而言,比賽時出現(xiàn)緊張情緒,個人的應(yīng)賽心理素質(zhì)還有待提高,教師個人狀態(tài)與學生狀態(tài)相互影響,課堂組織得不盡如人意。也正是因為比賽中比平時教學更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對個別學生的言行關(guān)注不足,有時希望將學生回答中的臨時狀況拉回預(yù)設(shè),偏離了平時教學中合理利用教學契機的方向。
課雖結(jié)束,收獲良多,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認真研讀課標及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站在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備課,讓學生學習語文更加輕松,更加快樂,同時也能引領(lǐng)學生學會更多的知識,這個過程,即是青年教師自身成長的可貴過程。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2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0課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jié)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qū)W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類的利弊關(guān)系。
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chǔ)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不足之處:
識字環(huán)節(jié)漏掉了“躁”的教學,導致在開火車讀字卡時進行補充,占用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后面教學。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3
《我是什么》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tài)。這篇文章中明白水循環(huán)的規(guī)律并不是重點,學生通過讀課文就能猜到“我”是水,那么重點就是讓學生能讀好課文,讀出水的變化,讀出趣味來。覺得今天在教學時有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比較好。
朗讀課文第一節(jié)時,學生對云的變化并沒有很好的體會,只是了解了由水到云的變化過程。在指名讀和齊讀不盡人意時,我覺得我應(yīng)該范讀引領(lǐng)一下了。讀了以后,我讓他們說說聽出了些什么?他們就紛紛舉手,有的說“老師,你讀出了云的變化,特別是云一會兒穿黑衣服,一會兒穿白衣服,一會兒穿紅衣服,變化很多!庇械恼f,“老師,你讀得很有趣,很可愛。”……于是我讓他們就照著我的方法再練練,看他們搖頭晃腦讀了幾遍后,一聽,呵呵,比原來好多了,看來有時候理解到位感覺不到位的時候范讀可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的學生模仿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云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再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chǔ)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tài)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各種水的.圖片,從平靜的湖水到?jīng)坝亢,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說了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diào)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涌澎湃……然后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tài)的這一小節(jié),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哦,原來寫相同的事物有著許多不同的寫法。而有了比較后,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4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及樸實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guān)系。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并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我根據(jù)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shè)計。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15
課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文章脈絡(luò)清晰,第一人稱的寫法令人倍感親切,在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小水珠落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在執(zhí)教這一段課文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ㄒ唬┬〗M合作,讀詞組句。
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這段話之后,我安排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出示事先準備好的6個詞語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飄),先指名孩子們讀一讀這些詞語,然后試著把這6個詞語拼組成3個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學上臺在黑板上拼組。由于學生熟讀了課文,對詞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們大都能準確地按上下排列的順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
(二)感知句意,調(diào)整句序。
學生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機地問道:這里面有三個動詞,分別是什么?孩子們不由地脫口而出:落、打、飄。我又接著問到:那它們的位置可以調(diào)換嗎?問題一出孩子們有的眉頭緊鎖,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但不一會便有人躍躍欲試地嚷嚷道:不能,不能。并有理有據(jù)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來;花朵很輕,當然是飄下來;而水珠自然是落下來了。
而這時我又故做疑惑狀說道:聽大家這一說,仔細地想一想,這三個句子的位置好像有點不妥,能不能重新調(diào)整一下順序呢?講出你的理由來。孩子們一下子又被難住了,但馬上有又一個個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來了!接著開始動手調(diào)整三個句子的順序。最后又一個個爭著向我和同學們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調(diào)整的理由。一個小組匯報:小水珠、小硬球落下來時有的輕有的重,我們組是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飄下來,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來,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來。另一個小組匯報:我們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來的先后順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來,小花朵最輕,當然是最后飄下來。但大家都能通過對落、打、飄這三個動詞不同意義的感知而作出判斷的。
。ǘ├首x感悟,想象情境。
學生讀詞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課文,可這時我又出一招:同學們已經(jīng)重新排列了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出色的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來感受它們下落時的輕重快慢呢?學生的興趣又一次被激發(fā),思維又再次被激活,一個個又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讀了起來,并都在飄、落、打這三個字的讀音處理上做文章,反復(fù)嘗試,相互提示,如有的學生將飄讀得輕而長,將打讀得重而促,我檢查上也進一步提醒學生:小花朵飄得還不夠輕不夠慢。小硬球還應(yīng)該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讓學生把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讀整段話。同學們在交流朗讀時的感受和互相評議時,有的說:我讀這句話的時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萬萬朵雪花在空中飄舞。有的說:我聽ххх同學朗讀這一句時,眼前也像在放電影:無數(shù)的雹子像子彈一樣打在地面上和我們的臉上,硬硬的,涼涼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盡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xiàn)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fā)想象和自主朗讀欲望,從而達到理解、領(lǐng)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yīng)該就是語文基礎(chǔ)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guān)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yǎng),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9-27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30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13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26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5-28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3-07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8-18
課文《我是什么》教學反思范文05-04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