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反思(精選3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聲聲慢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聲聲慢教學反思1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后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于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lián)系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局限而且品出的“愁”脫離文本,不夠深入。于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fā)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說“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說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并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xiàn)在賞析完全詞后,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后,感受著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著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并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說,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關于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彌補。在聽老教師的課時,我更加關注他們的設問、提示以及降低問題難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問題的設置,在課堂上注意簡練自己的評語等,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聲聲慢教學反思2
選擇《聲聲慢》作為課賽的課題起初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歡,是嘆服開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14個疊字的精妙嗎?是被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無盡的愁緒所打動嗎?其實,自己也說不清楚。可是,當題目被敲定后,開始進入準備階段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切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容易!
首先,對詞本身并沒有深入的理解,仍然處于一個很淺顯的層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此低程度的把握很顯然是不夠的。
其次,所謂:“知人論事”,要想深入文章的精髓,要想聽作者內心的呼喚,就必須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而對于《聲聲慢》這首詞,如果拋除作者的生平不去了解,就要用一課時的時間,所以對于時間的把握很重要。
這節(jié)課有一些值得進一步發(fā)揚的.方面,比如:對品詩步驟的引導、誦讀的指導、學生討論等。以上幾方面,領導、老師以及語文組的前輩們給予了我一定的認可,同時也給我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F(xiàn)將自己的反思和前輩們的意見整理如下:
1、課堂不夠緊湊。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精心設計的,但因為上課時有點緊張,有疏漏。因而上完后感覺課堂不夠緊湊。由此看來,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還應加強。
2、課堂應急機智不夠靈敏。課前,自己精心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內容,但由于前部分的問題處理結束之后已經(jīng)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自己沒有做出很好的應變措施,及時的刪減一些內容,還是按部就班根據(jù)自己的設定進行,以致影響了后面教學任務的完成。導致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都是匆匆?guī)н^,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前松后緊。
3、學生在班上討論時,應讓學生站起來,這樣效果會好一些。因為既然是討論,那就應該讓學生動起來,不能僅僅局限在小組內部的討論,小組與小組間的討論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這雖然是一個細節(jié),但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不可忽視。再有當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做出展示的時候,沒能做到小組的評價獎勵機制,導致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競爭意識較弱。
4、對于詩詞的鑒賞,沒能加強學生自主鑒賞詩詞的能力,在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只是幾個學生頻繁展示,應該做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展示當中,應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5、課堂上的環(huán)節(jié)銜接過渡準備不好顯得生硬,應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過渡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另外,還有兩個弱點:
1、自己在課堂上對于授課語言的表達還不是很規(guī)范,細節(jié)問題處理的不夠好,給人感覺不嚴謹,隨意性較強。
2、口頭禪非常多!皩Σ粚Α薄笆前伞敝惖脑~不知道說了多少遍,這讓人聽來會感覺不舒服。
聲聲慢教學反思3
《聲聲慢》是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詞中展現(xiàn)的家愁國愁,身世飄零之悲,令人動容。詞人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梢哉f整首詞都緊緊圍繞詞眼"愁"字展開。
因此,授課中,我把握住“愁”這個關鍵字,將“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1、作者前期創(chuàng)作與后期創(chuàng)作變化比較大,她的詞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比較突出,學習本課時先讓學生了解詞人的身世經(jīng)歷,使學生在理解詞中“愁”的由來時更深入,學生對愁的諸多內涵的把握較準確。
2、課前開始播《聲聲慢》歌曲,營造凄慘愁戚的詩詞氣氛,引發(fā)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得較為成功。
3、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按照“怎樣入愁、怎樣寫愁、因何生愁”的思路引領學生進行了分析探討。
4、鑒賞詩詞主要是把握感情、體會意境,不要讓學生糾纏于某一個文言詞語的字面意思上,而應注意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5、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jié)課可以說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fā)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本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當然,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1、在聽過名家的朗誦,且配樂自讀之后,學生對朗誦明顯有了興趣,但卻因為時間的`緣故,未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2、板書雖在課前有所設計,但因為黑板所留位置不足,而未能很好的表現(xiàn),以致學生沒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3、小組討論前,由于教師沒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導致小組活動中少爭辯,少合作,結果小組的發(fā)言便成了小組代表“個人”,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發(fā)言。
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我說"存在缺憾的課堂是向上的動力"。盡管本堂課仍有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通過自我反思,自我修改,下一堂課會更好。
【聲聲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聲聲慢教學反思01-31
《聲聲慢》教學反思04-08
《聲聲慢》教學反思08-02
聲聲慢教學反思15篇02-14
聲聲慢教學設計07-30
《聲聲慢》教學設計01-20
聲聲慢教學設計05-26
《聲聲慢》教學設計09-23
《聲聲慢》教學設計范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