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1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好該定律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關鍵之一。在學習定律的同時, 我們還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行教材中為了引入歐姆定律都要先做一個研究性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向初中學生介紹了物理學中最常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即研究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變,每一組實驗中只看兩個變化量間的關系,最后再將所有結(jié)論綜合起來。筆者這幾年對歐姆定律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非常注重對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的教學,細細閱讀現(xiàn)用教材,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阻礙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現(xiàn)行教材中一般為引入歐姆定律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如書圖14-13 所示。實驗操作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電阻R不變,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改變加在電阻R兩端的電壓,研究通過電阻R 的電流I 與R 兩端電壓U 間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變換連入電路的電阻,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加在電阻R 兩端電壓U 不變,研究通過R 的電流I 與電阻R 間的關系。完成第一部分實驗時,如果學生問:“前面講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但為什么可以改變了加在電阻兩端電壓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實驗時, 學生問:“剛剛是調(diào)節(jié)變阻器, 使電阻R 兩端電壓改變, 現(xiàn)在為什么同樣是調(diào)節(jié)變阻器,卻又是使加在R 兩端的電壓不變呢?”可能是覺得解釋這兩個問題并不難解釋,只要用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阻的知識來解釋就可以了。但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必須用歐姆定律來解釋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這在邏輯上是混亂、相悖、講不通的。由于以上的問題,許多同學會對引入定律的實驗百思不得其解,這必然影響他們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么該怎么做才能使同學更輕松地完成實驗,更容易地理解歐姆定律呢?筆者認為這里主要的問題出在滑動變阻器上,于是便思考現(xiàn)用教材中為什么要在實驗中加上變阻器?筆者認為, 這個實驗中加變阻器的作用是使實驗操作更簡單,因為有變阻器可以不改電路,只需調(diào)滑片就可以達到改變和不改變R兩端的電壓。但事實上這一設計不但不能簡化實驗,反而給學生理解實驗和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設置了一個不小的阻礙。經(jīng)過一番思索后,筆者在歐姆定律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的改進,效果不錯,現(xiàn)敘述如下。
實驗中將滑動變阻器去掉,電路簡化為簡單電路。第一部分實驗中,直接通過改變電池數(shù)目或調(diào)節(jié)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來改變加在R 兩端電壓。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電池數(shù)目或?qū)W生電源輸出電壓不變即可, 當然, 相比之下用學生電源的效果要優(yōu)于干電池。在講完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阻之后,再提出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 要改變加在R 兩端的電壓該如何改造上面的簡單電路?在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電阻R 的阻值變化,如何改造電路,可以保證加在不同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通過分析以上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最后設計出原來的實驗電路,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也為今后設計伏安法測電阻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路打下基礎。
個人認為不加入變阻器確實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變阻器,在不改變電源的情況下,電阻變了,由于電池有內(nèi)阻,如果有電壓表測的話可能會發(fā)現(xiàn)電壓略有改變,而加入變阻器則可以消除這一點!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2
歐姆定律揭示了電路中電流遵循的基本“交通規(guī)則”,是電學中的最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因此,歐姆定律的探究實驗就成為理解I、U、R三者之間關系的基石。但是在實驗中以下幾個問題容易被忽視。
問題一:用控制變量法研究I、U、R三者之間的關系時,為什么只探究電流I與電壓U之間關系以及電流I與電阻R之間的關系?
按照控制變量法來研究,應當是保持其中任何一個物理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而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不研究“保持電流I不變,探究電壓U與電阻R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學生感到困惑不解。其實,電阻是導體的本身性質(zhì),它并不隨著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當電壓變了,電阻不改變,只能電流變化了,保持電流變化不可能。
問題二:實驗中為何要用滑動變阻器?
如果不用滑動變阻器,雖然能夠測量出R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但該電路只能測量出一組電壓和電流的值,而從一組電流和電壓的數(shù)據(jù)是無法找出二者之間的關系的,應該再測幾組電壓和電流,因此就需要改變R兩端的電壓,可以不斷改變電阻,也可以采用改變電池節(jié)數(shù)的方法,還可以用滑動變阻器,比較下來,當然是用滑動變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時,滑動變阻器還可以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問題三:在探究電流I與電阻R之間的關系實驗中,應該如何操作?
如何保持電壓U不變?即改變定值電阻的阻值的同時,該電阻兩端的電壓就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要及時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以保持電壓不變,觀察并記錄電流表的示數(shù)隨電阻的變化關系。
問題四:在本實驗之前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實驗之前,不僅要按照正確的操作規(guī)程辦事,還要有檢查電路的良好習慣,而學生往往急于動手實驗,忽視實驗規(guī)則。本實驗中,實驗之前,開關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電阻最大位置。其次,為測量誤差減少,要選擇適當?shù)碾姳砹砍獭?/p>
問題五:要認識到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之間可能存在較大差距
同樣的電路如果出現(xiàn)在考試卷上,許多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解答出來。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往往連最簡單的電路故障都不能夠排除,如找出短(斷)路所在的位置和原因,總是寄希望于老師來幫助解決,于是,這樣的探究實驗課堂上,最忙的往往是老師,學生只顧記錄數(shù)據(jù),觀察表面現(xiàn)象,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不能越俎代庖。
問題六:要重視圖像的'教學
用圖像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是物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教材中引導學生用描點的方法,把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反映出來。運用圖像分析物理問題在后續(xù)的物理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現(xiàn)在的學習能夠為高中物理的學習打些基礎。由于學生實驗中的誤差,作出的圖像并不在一條直線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的同時,只要求能夠作出各數(shù)據(jù)點比較接近的直線即可。
以上這些問題要引起物理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教學過程可以通過猜想、討論、探究中方式獲得,因為它不至于讓學生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上,以后遇到此類問題的變式也能夠應對自如,對于解決實際物理問題大有裨益。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3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jié)構(gòu)性,系統(tǒng)性。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nèi)容之一。
本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是根據(jù)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得到定律。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實驗的設計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并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
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不是老師強加到學生腦中,而是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況下學到知識,因此教師設計教學一定要符合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該講的還是要講,該放的一定要放。本課的教學要用到前面所學到得大部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試驗前要有相應的復習,為學生的動手實驗打下基礎,不要全面放手。
所以,從本課的引言提出問題到學生分析和設計實驗的思路,設計實驗電路圖。采用教師引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和完善科學探究的設計實驗方案,并強調(diào)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強化小組成員間相互協(xié)助、團結(jié)協(xié)助、分工合作的意識。再讓學生開始動手進行試驗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本課的教學,看到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弱,用時較長,并且學生的探究意識薄弱。教師維持了紀律則深入指導學生的精力明顯不足,無法應對。這是以后進行實驗探究要繼續(xù)摸索的方面。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4
20xx年11月17號,學會教學法(講學稿)研究中心在我校舉辦年會,我有幸參與其中收獲很多。
本次年會初三公開課由無錫的范老師和我校的宋老師開設,題為《歐姆定律的應用-伏安法測電阻》。范老師借用我的初三8班上課,宋老師為了磨課也借用了我的7班和17班上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全程參與了準備,觀摩和評課過程,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姑且寫下來。
首先是準備過程,要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是很不容易的,為此,我們物理組集中了集體的力量,幫助宋老師聽課,磨課,出謀劃策,指出了很多問題,比如為什么要測量電阻,為什么要多次測量,怎樣處理數(shù)據(jù)等,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一節(jié)課上的好不好,關鍵就看這些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是否切實有效。我也積極思考,創(chuàng)設了一個雙十一買到假貨求鑒定的情境來引入為什么要測電阻的問題,這一情境獲得了宋老師的采納,另外梅老師提出的用excel表格處理數(shù)據(jù)自動生成圖像的想法,我也覺得非常好,雖然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弄過,但很有興趣去嘗試,終于經(jīng)過1小時的摸索,初步掌握了實現(xiàn)的方法,再經(jīng)過修改,解決了同時處理三組數(shù)據(jù)以及兩張圖表同屏呈現(xiàn)的問題,另外在幫助宋老師和范老師使用白板的過程中我也熟悉了白板的操作方法,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技能。而這些技能只有在備課的充分準備中才能強迫自己去學習,在此我看到了在壓力作用下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也看到了宋老師作為一位骨干教師對工作的敬業(yè)精神,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反復修改教學方法,修改,反復模擬,試上,直到上課前一天晚上十點,還給我打電話交流教學流程,我想,換做是我恐怕不能如此刻苦。
到了正式上課的環(huán)節(jié),宋老師從衣著妝容,到步態(tài)語態(tài),到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了盡善盡美,展現(xiàn)了一個成熟的物理老師在課堂上的最好姿態(tài),學生也許也被感染了,紛紛展現(xiàn)最佳表現(xiàn),課堂就像花園,一朵朵花苞爭相綻放。
而另一位老師的表現(xiàn)也是可圈可點,首先是課前與學生的見面會就充分展示了一位老教師的自信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以及充分考慮學情的豐富教學經(jīng)驗,課上展示出的教學設計也是別出心裁,雖然有些步驟我暫時不能理解其用意,但仍能感受到她強大的氣場,相信她課前也花了很多功夫去準備,而且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是處處留心,才能有深厚的積淀。但是我相信我們自身處在一個更好的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教育新思想層出不窮,只要我們保持謙虛開放的心態(tài),刻苦學習不斷磨練,到我們走上舞臺的時候,必定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5
關于歐姆定律一課的教學已經(jīng)完成了,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查找不足,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反思。
一、 課前備課時認真分析了本節(jié)課的學情。
1、歐姆定律這一內(nèi)容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從電學這一部分的前后聯(lián)系來看,這一節(jié)處于核心位置,前面是電學的基礎,即對電流、電壓、電阻的認識,后面是電功、電功率、家庭電路的計算,是電學的引申和擴展。
2、本節(jié)教材包括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公式表達、三個物理量單位及兩個變換式。難點是指導學生運用對歐姆定律的理念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問題步驟和思維。所以對歐姆定律內(nèi)容的學習我采用了利用舊知識來認識理解新的物理意義。教學中,注意了培養(yǎng)學生好的解題習慣;注意了加強對學生理論思維和定量計算的指導;力爭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備課中我注意了并融入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建議。如:學生喜歡師生互動,想回答問題,合理分配時間,運用幽默語言,回顧上節(jié)課,引入新知識,老師上課不要太嚴肅等建議。
二、 反思上課時的情景
由舊的內(nèi)容引入新的內(nèi)容時,我感覺學生對上次課的內(nèi)容掌握較好,引入輕松自如。雖然,一個新的公式產(chǎn)生了,但有對公式認識理解基礎的學生來說并不趕到陌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關于單位的注意事項及公式變形,以及運用公式解決簡單問題能力,這些學生都做的較好。但是由于實際問題中并不象例題和課后練習題那樣簡單明了,難度會有所提高,所以我對歐姆定律運用上強調(diào)了同一性,即公式中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個導體上的三個量。從學生反映來看似乎懂了,但我認為學生的基礎有限,以后解決問題時還會有多數(shù)同學不注意或注意不到這一點。由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同一性并沒有過多的強調(diào)和講解,留到了以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降低了學生本節(jié)的難度。另外,考慮到本節(jié)科學世界中的“酒精濃度檢測儀”與生活中的“酒駕”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和學生一起討論其氣敏電阻與酒精濃度的關系,以及簡單的電路圖。
三、課后反思
我感覺本節(jié)課大致達到了和完成了預期設計目的。學生學習效果不錯。但是就歐姆定律應用的同一性,我覺得應該再有一個相對應的例題講解會更好的讓學生清晰一些。這與時間的安排還欠科學性有關,導致后面的時間還是緊了一些。另外,在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建議還是落實的不太到位:如科學分配時間,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提高課堂活躍氣氛等。我想,在以后的教和學中,我會讓學生的建議在教學設計中更多的充分體現(xiàn),從而讓課堂更貼近學生,走進學生。讓課堂變得高效,讓師生協(xié)作教研之花更鮮、更艷。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04-22
《歐姆定律》物理教學反思04-13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0-07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06-27
《歐姆定律》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0-27
歐姆定律教案07-07
《歐姆定律》教案04-02
歐姆定律教案02-22
物理教案歐姆定律12-30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