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培訓學習總結
研修培訓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研修培訓學習總結,歡迎參考。
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
在這次遠程研修學習中,我按時觀摩學習了各專題的講座,認真聽取了專家們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指導和解讀。對每一個專題的問題都和本期研修老師們進行了探討。積極參與交流,廣泛閱讀了老師們發(fā)表的文章并及時做出評論。
遠程研修改變了我的生活,給了我前行的動力。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我們的班級,在新的日志、話題中汲取我需要的營養(yǎng)。從網(wǎng)上的專家學者那里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那里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本期研修學習,我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新課標的指導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宗旨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的知識情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獲得盡可能大的發(fā)展,提高學習效能。在教學中應該堅持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努力減輕學生負擔,盡量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課堂上只要積極大膽的參與了各 個教學活動,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進步。評價是為了促進和激發(fā)學習吸取,評價要基于學生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標準不是考試要求,更不是要通過考試把學生和老師分成三六九等。應該在于正確的指導教學活動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進教學。教師通過堅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學生涯。
在整個學習中,深深感受到“愛”的重要性。聽了講座,我對師愛以及教師的定位都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首先,老師對學生的那份真愛,讓我感動,對學生的耐心和細心讓我驚異。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從教師對學生的真愛、喜愛到給予學生的母愛、博愛。教師在造就了一個孩子的同時,有時也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完美幸福。
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yè)。要具有崇高的敬業(yè)愛崗精神、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對事業(yè)的追求執(zhí)著不渝,經(jīng)得起挫折的磨難和成功的考驗。要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照搬書上的東西,要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標新立異。要轉(zhuǎn)變觀念,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以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保持寬容的心境。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可以向有經(jīng)驗的同事請教,與同事要互相關心、和睦相處。
了解和掌握現(xiàn)代的教學理論,形成嶄新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要做一名創(chuàng)新的教師必須具備各種綜合能力。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要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教師就必須參與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方法,努力積累有效的指導活動的理論和技術,積極撰寫經(jīng)驗論文,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科研能力。
我通過這次學習,不僅是對語文教學專業(yè)知識上的收獲,一種潛心學習、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習態(tài)度,更重要是一種教學態(tài)度,一種教學意識。不管是綜合性學習還是其他語文教學專題,作為老師我們都應該能夠當學生的引領者、主導者,加強文化熏陶,加強審美活動,加強自身業(yè)務素質(zhì),與學生共同感受,這樣才能在教學上碰撞出精神的火花,構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綜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培養(yǎng)健康合格向上的人才。相信通過這次學習之后,我可以更好地將本次學習的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
通過本期研修培訓,本人認真學習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借鑒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些資源的綜合利用,來加強自身的建設,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我信心百倍,熱情高漲。
遠程研修雖然結束了,但她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為我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了我們課改的力量,賦予我們?nèi)松淖鴺耍∥視斡浭姑ε囵B(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
研修培訓學習總結2
我們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參加教育技術能力調(diào)高研修班的學習?墒抢钪魅斡H切的開班演講讓我們放下了包袱,并且重新充滿了沖勁,原來學習可以是“快樂進行時”的。
我們了解到,教師需要做一個思想活躍的人,多讀、多實踐、多思考,并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以自己活躍的思維,迸濺思想的火花,從而在課堂上也點燃學生的思維。
教師還要善于開拓多種學習途徑。教師自己必須是一個具備學習能力的人,才能帶動學生使之成為終身學習的人。
教師同樣要較全面地掌握教材內(nèi)容和相關資源,要有“一桶水”。
但是,教師要成為助學者,應該是在學生有困難時,總能給予幫助的人。這種“給予”不是純粹地給予所謂“答案”,而是一種啟發(fā),在不憤時不啟,不悱時不發(fā)。師不必賢于弟子,這種幫助可以是一種心理支持和鼓勵,可以是一種互相提高,可以是一種共同進步。
所以,助學者應當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他與學生是平等的,他不代替學生思考,不給學生結論,在生生、師生的合作探究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而且這個助學者應該有“慈航普渡”的菩薩心腸——無論是如何后進的學生,都能一視同仁,或者是更多地傾注心血在這些后進生身上。
學生都是先“親其師”,后“信其道”的。所以助學者首先應該是 具有個人魅力,是個受學生歡迎的人,他的“幫助”才能好心有好報。我有這樣的經(jīng)驗:
身上有痞氣的學生,我都先收伏他們的心,或正氣凜然地震懾,或溫言婉語地設身處地地勸解,或“軟”“硬”兼施,從心理上抓緊他,再提供后續(xù)的幫助。
我任教畢業(yè)班的語文課,但曾兼任初一級的歷史課,雖然只是短暫地接觸,但是這些小孩子很信服我,所以我的并不專業(yè)的歷史課,他們卻學得快樂,學得津津有味。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很能幫助學生學習的`。
當然,我們的設計,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設想。而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考試制度,我們的教育設備和環(huán)境,就是說從軟件到硬件,都對我們的教學形成掣肘,這是現(xiàn)實。所以我們就是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夾縫中的狀態(tài)。當然,空談理想是沒用的,但是,不談理想是沒有發(fā)展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們還是應該想一些辦法,讓我們?yōu)楝F(xiàn)實的改變作出一些努力。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就是三維目標的設計,如何在課堂中實現(xiàn)這些目標呢?
我想,就要在我們的課堂中引進21世紀技能了。
看了“did you know?”短片,還是有啟發(fā)的。
其實孩子是很熱衷于qq、電腦游戲的,他們一些人的技術,遠超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為何我們沒教,他們卻能學得比我們還好?因為他們喜歡,他們有主觀能動性,肯下功夫去“泡”,去研究。如果我們在課堂上也能調(diào)動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們就不會太累,他們也會比較快樂了。或者,在硬件環(huán)境支持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qq、電腦游戲等工具,讓他們一起來學習,建立生與生、師與生的學習共同體,在團隊合作中去完成學習目標。
那么,21世紀技能怎么進課堂呢?從三個案例中我們學到了,21世紀我們需要的技能有“生活與職業(yè)技能”、“學習和創(chuàng)新技能”、“信息媒體和技術技能”。案例中的主人公所具備的技能,就是我們現(xiàn)在要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墒,反觀我們的課堂現(xiàn)狀,真正能有如此遠瞻性的教學還是比較少,包括我自己。我們能培養(yǎng)高分學生,也以此為榮,我們少有,也少敢花時間去培養(yǎng)學生的“21世紀技能”。等到學生們結束學業(yè)學習,走上社會,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在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社交既跨界、跨文化技能以及靈活性和適應性等方面進步很大,是“社會”這個大學!氨破取彼麄儗W的,他們學到了,進步了。為什么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不能創(chuàng)造如同“社會”一樣的課堂,更早地培養(yǎng)他們的這些能力呢?還是回到原點:我們都不敢。這是大環(huán)境造就的吧,可能我們也只能以此為借口了。
可是,盡管不能把課堂變成“社會”,或者說不能照搬“社會”,我們?nèi)匀豢梢韵胍恍┺k法,既有觀念的更新,又不脫離實際,可以在我們的課堂上來小小地培養(yǎng)一下孩子的“21世紀技能”的。比如鼓勵孩子有更多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去解決問題,更多地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我們閱讀了楊老師進行創(chuàng)新評價的案例。覺得在小班制、有專業(yè)評價電子模板、有專業(yè)老師參與的情況下,確實對學生能起到促進學習、促進能力的作用。但是,冷冰冰的現(xiàn)實橫亙在我們面前,我們學校人數(shù)最少的班級有62人,人數(shù)最多的有79人。而我們?nèi)本幍慕處熯_22人,占在職在崗人數(shù)46人的近一半。我教一個畢業(yè)班的語文課,同時兼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課、兩個班的讀寫課,還要負擔八年級的每周一節(jié)的課外輔導課,還兼任畢業(yè)班班主任、學校教務處副主任,主持該處工作,確實是分身乏術。幸虧我們學校領導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才不至于讓我們“苦”倒。
我們還和老師學習了評價量規(guī)的制定。我們了解到,有的評價是為了促進教學的,有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在制定評價量規(guī)時,要考慮它對被評價者的導向作用。他們可能會參考這個量規(guī)的各項指標,來實施他們的學習活動。如果指標定得太粗,他們會無所適從,要是定得太細,則有可能束縛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定評價等級時,第一等級的描述要盡量完備,這是為了讓老師在操作時更加清晰該怎么評價。
我們還學習了探究型學習這種活動形式。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老師在中級培訓時遞交的作品很優(yōu)秀,但是在具體探究方法的操作上缺乏實實在在的描述。很可能是因為一些老師沒有去實際操作,而是“紙上談兵”,所以有一些能“借鑒”的,就顯得優(yōu)秀,那些沒做的就寫不出來了,就只能含糊其辭了。這不能怪我們的老師。因為如前所述、眾所周知,大環(huán)境很少有寬松的氛圍讓我們?nèi)L試。試過,碰壁;再試,在碰壁,我們還能再試多少次呢?
雖然有些悲觀,但是,學習期間,我們還是跟老師一起完成了一件件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習作,雖顯粗糙,卻很有成就感,這就是學習的快樂吧!
【研修培訓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1-14
小學語文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2-05
培訓學習研修工作總結04-12
網(wǎng)絡研修學習培訓總結04-27
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0篇)11-18
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1篇11-18
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1篇)11-18
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總結10篇11-14
教師研修培訓學習總結04-14
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