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1
春節(jié)是中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也稱農(nóng)歷新年,節(jié)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為隆重繁瑣,也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jié)日,這一天終于萬眾矚目下到來了。
鄉(xiāng)下,過年時有一種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餃子。過年時吃糖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里招財進(jìn)寶。財源滾滾。聽奶奶說,以前辦酒宴才用這種餃子,很多人帶回家給小孩吃。
這次到鄉(xiāng)下恰逢爺爺奶奶包糖餃子,我趕緊湊過去看,只見爺爺拿來一塊和好的面粉,切出一小塊來,用手均勻地搓,拉扯成一個條形,再切成一小塊小塊的,好似一個個鼓鼓的方枕頭,然后拿出一個空瓶子,把小枕頭搟成一個個的小圓餅,爺爺拿起一塊小心翼翼的放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制的糖放中間,對折合上,用手捏合,最后別上一個個精美的花邊,就大功告成了。媽媽試著做了一個,那餃子真是別具一格呀,前面開始很好,漸漸的`越來越小,媽媽看了,笑著對我說;‘來,你也來做一個。’我因為·笨手笨腳,所以奶奶遞給我一個只剩最后一步的,我手有點(diǎn)發(fā)抖,照著樣子做,結(jié)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動物有‘四不似’,可我們做的餃子有‘七不似’!瞬凰啤蚨梦覀兣醺勾笮,爺爺笑紅了臉,奶奶笑彎了腰,一屋的喜氣洋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2
過年啦,滿城皆掛紅燈籠,洋洋的喜氣彌漫開來,其中總是浸滿各種菜的香味,這便是年味。民以食為天,為使這個新年年味更足些,我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的名菜,讓我們?nèi)胰说纳嗉馍弦渤錆M濃濃的年味。
“宮保雞丁”這道菜的發(fā)明者是丁寶楨,他在光緒年間曾任四川總督,烹飪很有研究,受醬爆雞丁還有一些川菜的吸引,他發(fā)明了一道新菜——將雞丁、紅辣椒和花生米下鍋爆炒的菜肴,沒錯,就是宮保雞丁。
這回,我便要做一道宮保雞丁。
首先,讓我們清點(diǎn)所需配料:一份醬好的雞丁,一根新鮮的黃瓜,一根鮮嫩的胡蘿卜。清點(diǎn)完畢后,開始備菜,一根綠色的黃瓜,如何將它變成人見人愛的配菜呢?很簡單,跟著我做,打開水,放上去,搓一搓,切掉頭,切掉尾,切成絲,好了。
別覺得簡單,我在切時便是提心吊膽,一方面怕切壞,因為那黃瓜很脆,還有一方面是源于對21世紀(jì)由合金與鋼融合成的德國產(chǎn)的冷兵器——菜刀的恐懼,這種心理上的恐懼很難克服,只能用動作彌補(bǔ)。切好后,這黃瓜絲便如小草一般養(yǎng)眼讓人內(nèi)心一下子便充滿生機(jī),令人欣喜。切胡蘿卜也是相同的`,只不過切好的胡蘿卜相比黃瓜更加熱情,將兩者放在一個碗里,再將切好的蔥,蒜放在另一個碗里,備菜就完成了。
隨著藍(lán)色火焰緩緩燃燒,真正的烹飪便開始了,一盤有彈性的雞丁跳入鍋中,在油中緩緩凝實,鏟子左右撥動,上下挑動,雞丁的顏色漸漸泛黃,體態(tài)漸漸嬌小,透明度漸漸降低,終于散發(fā)出香味。我倒了些辣椒進(jìn)鍋中,為了追求鮮味,我倒的是家里磨的辣椒。待味道散發(fā)開來,我便將雞丁盛入碗中。
鍋中的油不用倒出,繼續(xù)炒配菜,蔥姜蒜爆一爆,配菜倒入,上下左右翻炒,鍋中黃色、綠色、白色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畫,等到熟后,倒入已炒熟的雞丁,繼續(xù)翻炒,然后倒入醋,料酒,醬油,糖入味,啦啦啦終于盛盤啦。
拿起筷子嘗了下,因為醋放多了,不免有些酸,我便倒了水又回鍋炒了下,總算好了,媽媽嘗后說很好吃,但我知道,就算再難吃,媽媽也會說好吃,因為我知道母愛便是這樣。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3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于我來說,兒時的春節(jié)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閑過!岸涝罟佟薄_@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氣會驅(qū)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jié){,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jié){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
再后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著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guān)系,母親正在家里殺雞呢!每當(dāng)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著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著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傷脾胃,會在鍋塘里事先放兩個紅薯,就著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zhuǎn)眼就到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當(dāng)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才會準(zhǔn)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后,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為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著眼前的咸鴨胗口水直流,最后實在忍不住,伸筷子夾幾次,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弟弟。后來,長大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jié)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著。
元宵節(jié)那香糯的湯圓下肚后,年味就慢慢淡起來。外婆會笑著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經(jīng)常咂摸著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4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看過了《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紀(jì)錄片了吧,在今天上映的《舌尖上的年味》相信還有很多朋友沒有來得及看吧。那么今天我就向你們講述一下我家舌尖上的年味吧。
在新年的時候一般都是爺爺奶奶來做餃子,今天我決定我也要參與其中。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xué)著爺爺?shù)臉樱D(zhuǎn)轉(zhuǎn)捏捏,往里頭添餡。最后像變魔術(shù)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里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餃子上會出現(xiàn)“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奶奶,想讓奶奶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biāo)查g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diào)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xué)著奶奶的樣,把餃子放在水里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餃子響當(dāng)當(dāng)?shù)卣Q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yuǎn)處笑吟吟的看著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xù)埋頭苦干。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在我的大師手法下,白白嫩嫩的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蔣氏的創(chuàng)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著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里,餃子一個挨一個的在鍋里沸騰。
等著,盼著,新出鍋的餃子來嘍!幾分鐘后,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么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么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jī)!”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jī)會奪過他盤中的蘿卜餡的餃子,迅速往嘴里一個接一個的送,滑溜溜的進(jìn)了我的肚子,等表哥發(fā)現(xiàn)時,盤中已經(jīng)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dá)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huán)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5
新的一年又如約而至。那古樸的村莊比起城鎮(zhèn)更添了些許年味兒,村口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院子外傳來陣陣鞭炮聲,家門口的春聯(lián)也已更新……但在我們小孩子眼里,年味其實是凝結(jié)在舌尖上的。
雖說今年的春節(jié)有些特殊,但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頓餃子的。今天我們家包餃子,我自告奮勇要求參加,媽媽負(fù)責(zé)調(diào)餃子餡,奶奶負(fù)責(zé)和面,我在邊上幫忙。奶奶先是將一些面粉倒入盆中,又端來半盆水,就準(zhǔn)備開始和面。奶奶一邊將水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倒進(jìn)面粉中,一邊用手不斷的擠壓、揉捏、捶打、翻轉(zhuǎn),沒過多久,只見奶奶的手中出現(xiàn)了一個胖胖的面團(tuán)。
我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和面,幾分鐘后我的手已經(jīng)微微發(fā)紅,忙活了好半天才將面團(tuán)揉成形,此時我的手也早已酸痛。為什么要自己和面做餃子皮呢?不直接買餃子皮呢?我將心中的這個疑問對奶奶說了,奶奶應(yīng)聲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么能稱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后,奶奶又把它分成一個個的小面團(tuán),再用搟面杖將這些小面團(tuán)搟成一個個圓圓的餃子皮。此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已經(jīng)調(diào)好了,開始包餃子啦!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要包餃子!”“好,好,好!”奶奶樂著點(diǎn)點(diǎn)頭,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餃子皮,然后舀一勺餡放在皮子中間,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餃子皮還會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zhèn)骱,我就迫不及待的?zhǔn)備一顯身手了。一個、兩個、三個……我發(fā)現(xiàn)我做出來的餃子不是餡太少,像個干癟的瘦子,就是餡兒太多包不住,好似一個吃撐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緊。哎,那一個個奇形怪狀的餃子排著歪歪扭扭的長隊,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沒過多久,熱騰騰的餃子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餃子皮,那濃濃的肉香和純美的湯汁就源源不斷地涌了出來,在我的舌尖上打轉(zhuǎn),跳起了“華爾茲”。讓我的味蕾與餃子相撞,來了個親密接觸,不禁讓我胃口大開,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
那熱氣騰騰的餃子,那廚房里傳出的陣陣笑聲,那全家圍坐在一起的幸福,伴著我進(jìn)入今夜的夢鄉(xiāng)……
那濃濃的年味兒,以其特殊的方式,伴著我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漸漸長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6
有人說,年味是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是守歲時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也有人說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游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而在我看來,年味就是凝結(jié)在人們舌尖上過年時的美味佳肴。
每年臘月一到,在我母親的老家諸暨挨家挨戶就開始上演打年糕的戲碼了。
自家嬸嬸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干凈,放入鍋灶中蒸煮。家里的叔叔伯伯們則排著隊開始打年糕。只聽一聲叫喚“出鍋了!”嬸嬸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只見叔叔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的伯伯需要配合著翻動糯米團(tuán)。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我看得入神,不知過了多久,一顆顆粗糙的糯米在木槌的造化下,變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團(tuán)從石臼中被請到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兒就要交給有著二十年經(jīng)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團(tuán)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等到圓鼓鼓的面團(tuán)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著一根細(xì)細(xì)的白線,用力拉緊后,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團(tuán)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
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jié),最后的畫龍點(diǎn)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著鮮艷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著來年美好的愿望,而饞嘴的我卻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的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里重重地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著年糕,用力地咀嚼著。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唇齒留香,好吃得讓我無法忘懷,希望來年甜甜蜜蜜。
而在我父親的老家安徽,又有著不同的年味。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糯米圓子的香味,寓意團(tuán)團(tuán)圓圓的圓子可是過年時舉足輕重的一道美食。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們,這天可一下子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著呢!第一鍋圓子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們都等著吃呢!我也被這美味深深地吸引了,流著口水伸長了脖子,盼著圓子早點(diǎn)出鍋。炸好的圓子黃亮亮、圓滾滾、香噴噴的,咬在嘴里,美在心間,這就是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凝聚著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法忘記。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地長大了。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7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頭涌起一股溫暖的感動,突然想起過年這個老話題,在我的記憶里占據(jù)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原本只是家長們的一句調(diào)侃,卻也是個大實話。不過,和現(xiàn)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從此有了打牙祭的盼頭。
不必是名貴的吃食,那些家家戶戶必備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糧足以擔(dān)當(dāng)。進(jìn)入臘月,圍繞過年的準(zhǔn)備便開始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母親學(xué)會了熬糖,不再需要請鄰居幫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圍著一口大鍋樂呵呵地涎著臉,盼著鍋里翻起的浪花快點(diǎn)凝結(jié)成糖飴,也好先入口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親用大大的鍋鏟撈起濃厚的糖飴,看那流動的.線條,確定灶膛里該留什么樣的火候。差不多了,母親退下鍋臺,由父親頂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飴,直接往鍋里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時進(jìn)行。以前母親不會熬糖時,有時是用買來的白糖塊作為粘合劑。自己熬糖可能要費(fèi)些柴禾和功夫,但這些在鄉(xiāng)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卻能省下點(diǎn)錢。而對我這樣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獲便是從頭至尾親眼見證不起眼的麥芽和大米怎么變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當(dāng)然,最后會每個人輪流品嘗一下鍋里盛出的糖飴,那濃烈的甜味以從未有過的沖擊力直達(dá)心底,感覺到全身都在享受著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準(zhǔn)備其他的炒貨吃食也是等同視之的隆重和熱鬧。炒泡米的時候,一定會一同炒些玉米、蠶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糧。這些吃食,花生數(shù)量較少,算得上過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給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來時才端出來,這時倒可以趁機(jī)吃到一些。
鄉(xiāng)下人沒什么營養(yǎng)保健方面的講究,過年里對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從除夕之夜起,那些準(zhǔn)備已久的零食正式對孩子們開放。有了這些精靈般的東西,孩子的小嘴總是沒得閑著,早晨出去便不見了蹤影,家人也不急著喊回來,反正口袋里裝得滿滿的出去,定不會餓著。時常在暮色里趕回家,才發(fā)覺中間少了一餐,卻奇怪怎么不覺得餓呢?這是年飽。母親笑著說道。本來是想趁過年多吃些魚啊肉的,卻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粗糙的零食占據(jù)了胃的大部分,總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一絲悔意?沙鲩T前總還是不忘帶上一些,那可是一年里只在這個時候才有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8
在我的各種愛好中,“吃”是一大愛好,喜歡搜羅各種美食,即使搜到一幅“美食圖”也是樂的。對于“吃”的記憶也是敏銳的。放假了,有時間會回到以前常去的“美食店”或小學(xué)門口去找尋記憶里的味道。嘗的是味道,品的是時光。
小的時候還是更喜歡咸的味道。讓我垂涎的是小學(xué)門口一位大叔賣的雞蛋卷餅。那餅煎得焦黃焦黃,里面裹點(diǎn)蔬菜加點(diǎn)火腿,再一卷起,撒上蔥花,滴上香油。不管怎么看,都令人口水直流。再配上下午放學(xué)的悠閑時光,絕對的幸福。背著書包,手拿金黃可物。一邊吃一邊悠回家。煩惱、憂愁就這樣一跳一跳的撒在路上。還有,賣臭豆腐的,雖然家長一再告誡不衛(wèi)生,但一看見它們,那些叮囑就化成了耳邊的風(fēng)。賣臭豆腐的是個老奶奶,真是十分慈祥。對小孩子很和氣,賣的臭豆腐也質(zhì)量上乘,炸得外焦里嫩,五毛錢三片。買一碗五毛的'足夠了,拌上辣椒。這一碗快樂就是我的了。嘩……這樣想還有好多,賣炒粉的、賣豆皮飯的、拌菜……全部一下子在頭腦中復(fù)活起來了。真想一一找他們來敘敘舊,可它們太調(diào)皮了,誰也不肯出來見我一面。一定是它們以為我忘了,所以他們不肯來見我了。
記憶里“甜的味道”也不少。
一到夏天,門口就有一個蹬著三輪車賣冰淇淋的小伙子。價格也是極為便宜的,五毛一杯。他有一個白色大箱子,一打開蓋子里面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冰淇淋,不同的顏色是不同的味道。小孩子喜歡什么色,他就用圓勺子在那一塊刮幾下,一個好看的大圓球就出來了。在炎炎夏日下,端著一杯小圓球躲著太陽,是別有一種樂趣的。秋天與冬天,門口會有賣烤煎餅與小蛋糕,這個看上去高級一些,所以是一塊錢一袋。小蛋糕小小的,胖胖的,裝在袋子里鼓鼓的一滿袋,滿足感迅速將心充滿,一口一個,十分爽呀。偶爾也會買一兩支棉花糖,白白的圍滿竹簽一群,像精靈飛速旋轉(zhuǎn)留下的軌跡。只是吃的時候有點(diǎn)麻煩,總是一臉的糖,黏黏的回家。快樂被我黏在臉上,招搖過市,妖魔鬼怪絕不敢靠近的。有這些吃的,當(dāng)然也少不了各色糖,圓球大粒泡泡糖,狗骨頭糖,石頭糖,大支黑色的糖……全圍著我手拉手的轉(zhuǎn)呀轉(zhuǎn)。
慢慢地,我長大了,而這些賣各類小吃的大部分也消失了。有的被城管隊的大叔嚇走了;有的嫌小本經(jīng)營,沒什么賺頭吧;還有幾家殘存的也多偷工減料,失去了昔日的美味。我只能在記憶中來回味這甜美的味道了,也追憶著那快樂的時光。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9
小時候,外婆總是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于我來說,兒時的春節(jié)都是一些縈繞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閑過!岸涝罟佟。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氣會驅(qū)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jié){,母親還會抽空煮豆?jié){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后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著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guān)系,母親正家里殺雞呢!每當(dāng)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自家的鍋臺旁圍著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著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鍋塘里事先放兩個紅薯,就著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嘴角邊縈繞時,轉(zhuǎn)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了。當(dāng)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才會準(zhǔn)備,似“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后,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為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著眼前的咸鴨胗口水直流,最后實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jié)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書本里珍藏著。
元宵節(jié)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后,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著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經(jīng)常咂摸著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是北宋時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寫的當(dāng)時過年習(xí)俗。
每個地方過年的習(xí)俗、美食都不一樣,家鄉(xiāng)的年味也自然是獨(dú)特的,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家鄉(xiāng)莆田過年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紅團(tuán)。
紅團(tuán)是蒸食,由皮與餡做成,餡料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F(xiàn)在一般是香甜軟糯的糯米餡或甜而不膩的綠豆餡。兩種不同的餡,口感也不同,糯米餡吃在嘴里又粘又軟,綠豆餡在口中則是滿腔綿密,比較有嚼感。
還有的人喜歡吃咸味餡的,那么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與花生即可。
再說皮吧,先用開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面團(tuán)。制作過程當(dāng)中,要先加入一種可以食用的紅色粉末,這樣蒸出來才會是鮮艷的紅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則整盆都是白色漿糊,遇到這種情況還得再加面粉,一直到能揉成團(tuán)而不粘手為止。然后,從揉好的面團(tuán)中,揪出一塊,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餡放在皮的中間,小心翼翼的包好,絕對不能露餡。包好后在面粉當(dāng)中打一個滾,這樣紅團(tuán)不會粘在模具上。然后在模具里一按一敲,墊上葉子就完成了。
介紹完畢,我準(zhǔn)備親手嘗試制作了。
面團(tuán)、葉子、餡料、模具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我迫不及待的開始制作。
由于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萌新”,所以在做面皮時就栽了跟頭。
我和好的面團(tuán)粘糊糊的,費(fèi)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層面粉。我掌心托著裹好面粉的面團(tuán),一只手輕輕地壓著,壓出來的皮與餃子皮一樣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面團(tuán),這下可好了,“餃子皮”變成了春卷皮。我意識到自己壓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克制著力度,終于捏出了一張像模像樣的餅皮。
接著我用手拿起了一個捏好的糯米團(tuán),剛把它放到皮的中間,它就不聽話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嚴(yán)嚴(yán)實實的包住,然后裹上一層面粉,甩進(jìn)模具里一壓,輕輕一抖,一個紅團(tuán)掉了下來。
最簡單的就是剪葉子了,只要目測估好大小,用剪刀沿著邊沿剪好就完成了。再上鍋蒸十來分鐘后,香噴噴、紅艷艷的紅團(tuán)就可以出鍋了。
紅團(tuán)象征著紅紅火火,團(tuán)團(tuán)圓圓,還代表著幸?鞓贰
這就是紅團(tuán)一一莆田特色美食之一。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選15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選15篇)05-15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通用15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集錦15篇)04-24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合集15篇03-21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匯編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