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問”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問”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問”作文1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學藝的經歷,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一次學藝,就是一次考驗。前方是未知,只有堅持下去,并且選對方向的人,才能最終學成。
我學的是國畫,在學藝的途中,我也灑下過許多自己辛勤的汗水,懂得了不少道理。
剛開始,我畫的都是水墨畫。老師講解一幅畫,我便畫一幅,每次課上皆是如此。課上我很少講話,對一幅畫的了解往往只限于老師上課時所講的`,不懂也很少問。我就這樣畫完一幅又一幅的水墨畫。直到有一天……
那天課上,老師還沒來,我們就自己練習。等到老師來了,大家才驚奇地發(fā)現:竟然來了位新老師!果然,新老師有新教法,上課還沒講一會兒,我就聽到了一個新詞:工筆畫!笆裁垂頄|西?”我頓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纯此闹埽瑓s發(fā)現別人都是一副耳熟能詳的樣子。原來他們早就會畫工筆畫了!可我壓根聽都沒聽說過!沒想到,老師還要讓我們自己試著畫一下工筆畫。他只簡要地說了要什么顏色,發(fā)了一張紙,便自個兒做事去了。怎么辦,我還不會畫呢!我左思右想,也依然沒有頭緒,剛想問老師,心中的一個念頭卻又阻止了我。結果折騰了半天,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只好硬著頭皮,拿起畫筆,全靠老師隨口說的幾個關于工筆畫的詞一邊猜,一邊畫起來。
說來也奇怪,盡管我不會畫工筆畫,但我卻也將這幅畫七拼八湊地畫了出來。到后來,我越畫越來勁,下筆速度也越來越快,整幅畫很快就被我畫完。我這才抬起頭,望瞭望四周,卻發(fā)現別人都才上一點點顏色,更慢的甚至還在勾線。怎么回事,他們畫的也太慢了吧!當我正沾沾自喜的時候,老師已走了過來,他根本不留情面,開門見山,張嘴就說道:“嘿!你在畫什么呢!我讓你畫的是工筆畫,瞧瞧你在畫什么?明明就是在抹顏料嘛!”我一聽就蒙了,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趕忙問道:“那應該怎么畫?你不是讓我們先上一些赭石,再上胭脂的嗎?”“工筆畫是先上少許顏色,再用清水蕩開,而你完全是平涂。你不會畫為什么不來問?快去重畫!”老師的話引來了一群同學的圍觀。我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鉆下去。
是啊,問是多么重要。從那以后,我遇到了問題就會立刻去問老師,這使我繪畫水平大大提升。問,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字,但對于學習來說,卻意義重大,如果一個人不常問,就絕對學不好,學不精,只能學到點皮毛。古人云:“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如此多的名言,都表達了這個意思:要多問!由此可見問的重要性。只有問了,才能讓別人解答你的疑問,才能多得到一份知識。當然,也不能事事都問,要懂得善問,“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偠灾,我們絕不能小看這小小的一個問,它可是一個大道理。
有了那一次教訓,我懂了不少,再也不害怕提問。但我知道,我還有許多要學。學藝的路,永無止境!
學“問”作文2
《命的力量》“夢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力量;一個人只要有“夢想”,就離成功不遠;夢想的力量是一個人成功的源泉。
一個加拿大年僅6歲的孩子,要為遙遠的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聽起來,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小孩子的夢,一個毫無可能實現的夢卻變成了現實,而且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愛和幫助別人。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美好善良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陽光總在風雨后,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一首歌曲里面的歌詞,我覺得他講的非常好,努力過后才能有收獲。就像瑞恩一樣,他只有做額外的家務活才能賺到70元錢,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當哥哥弟弟都出去玩時,他卻在家為地毯吸塵,2個小時后,媽媽來“驗收”合格后,放了2元錢在餅干盒,幾天后,全家人去看電影,他一個人獨自在家檫了2個多小時的窗子,又掙了2元錢。就這樣,慢慢的,瑞恩終于籌足70元錢,他萬分高興。這就是努力后的成果。
難道,這不是夢想的力量嗎?不向命運低頭,上帝給了我們生命,是讓我們在凡間開創(chuàng)屬于我們自己的一片藍天.讓我們把這些阻攔我們人生的巖石推開.讀完不向命運低頭&&后,這句話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
在這篇文章里講述了一位因病癱瘓的小女孩盼望能和正常小朋友一樣走進美麗的校園,面對朝氣蓬勃的太陽公公.開始的時候,小女孩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到后來,小女孩積極面對人生,立志學醫(yī).結果,她被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3年還取得了哲學碩士學位.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收獲不少.既然連病癱瘓的小女孩也這么積極面對人生,不向命運低頭為什么我卻如此向命運低頭呢?小女孩遇到了挫折不畏縮,不低頭,不流淚,永遠昂然前進,直至取得成功.她----值得我學習.
合上書本,我的心像水平如鏡的湖面上蕩漾起了圈圈漪璉,久久不能平靜.想著,想著,腦海了浮現出一本關于海倫*凱勒的巨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個給黑暗世界帶來光明的女性,無聲,無語,無光的孤獨歲月的一個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對于正常人來說考入德克利夫學院畢竟是很不容易的.海倫用生命的力量到出奔走.建立一家家慈善機構.在海倫心中,希望上天賜于自己三天光明,是她夢寐以求的心愿.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明白了,原來成功的取得在于辛苦的汗水,在于堅韌不拔的毅力,在意孜孜以求的精神.
是的,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的曲折,就像大海一樣,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撳起浪滔.我必須一堅忍不拔的精神跟千萬種困難博斗,不向命運低頭.
學“問”作文3
知識媽媽生下了學和問兩兄弟。學很喜歡看書,走到哪里都捧著本書;問比較活潑,好奇心很強,經常纏著人問這問那。雖然性格不太一樣,但是兩個人關系很好,形影不離,對知識媽媽也很孝順。
可是,這天,一對好兄弟卻吵了起來。這個說:"我的方法才是學習之道。"那個就不服氣地反駁道:"只是媽媽一向都稱贊我。"兩兄弟吵得不可開交,來找知識媽媽評理。
媽媽聽了他們的訴說,微微一笑:"親愛的孩子,如果你們真想知道誰最重要,就暫時分開吧,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答案自然就會出來了。
兩兄弟都同意了,于是,他們第一次分開了,各自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尋找答案。
學想:"我讀這么多書,腦袋里全是寶貴的財富,知識媽媽自然會更欣賞我。"于是他更加勤奮看書了,上看天文,下讀地理,古今中外都不放過。
可是,看得越多,學反而越來越糊涂。他的腦子里塞滿了前人的各種知識,可是這些知識都是死板的文字,他都是硬生生地背下來的。他不知道誰的是正確的,誰的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他覺得沒有一點兒是自己的東西,只會重復別人的說過的話。
問聽說了學的情況,心里暗想:"我可不能像他一樣。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問四處觀察,不住的發(fā)問,問別人也問自己。一開始,即使平常的一件事,問總能提出獨到的問題,人們贊嘆他的洞察力,問也很自豪。
可是,慢慢的問發(fā)現自己再也提不出什么問題了,搜腸刮肚卻總是單調的那幾個。更讓他感到難過的是,看到很多事情,他再也覺不出有什么不一樣了。他很苦惱,為什么自己自豪的提問能力忽然消失了嗎?
兩兄弟垂頭喪氣地來到知識媽媽面前,說了自己的遭遇。
媽媽說:"既然是這樣,那么你們交換彼此的方法吧。"
學開始學問的方式,對自己學到的.各種知識都要問個"為什么"和"怎么樣",他驚喜的發(fā)現,那些知識好像變活了;問開始大量的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他很高興地看到,自己的提問能力又回來了。
他們手拉著手對知識媽媽說:"我們明白了。"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說如果只學習而不去思考,不問自己這些知識為什么這樣,那么就會感到很迷惑,得不到真正的解答。學習上,兩者缺一不可,學可以讓你了解到前人的各種知識成果,而問則可以讓你深刻的理解,深入的研究,大大推進知識的發(fā)展。
讓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邊學邊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向我們描繪出“學”與“問”相互爭吵的場景,傳達出一個簡單道理,“在學習中,我們要邊學邊問。學與問,缺一不可”,引發(fā)讀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