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情思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情思作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情思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情思作文1
有一種習(xí)俗,生長在靈魂深處,任歲月遷移,仍然不改當(dāng)初的模樣。在初夏焦灼的等待中,一個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端午,緩緩走來。
除去春節(jié),端午是我最喜愛的節(jié)日了,不是因為放假,而是因為家人為端午忙碌時那份濃濃的情意。
我是家里的獨女,身邊也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十分疼愛我。我過端午喜歡去姥姥家,因為姥姥家后面的大山上有成片的艾草。每年端午節(jié),姥爺都會在清晨帶我去采艾草,雖然每次我都會弄得一身露水,不過我依然樂此不疲。
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姥姥家,我可以吃到天下最美味的粽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姥姥就把糯米泡在一個大鋁盆里,煮好粽葉和系繩。端午節(jié)的早上,姥姥會早早起來包粽子。她坐在廚房的一個小板凳上,瞇著眼睛,將粽葉折成一個小漏斗,撈起一把糯米放進漏斗里,再放上幾粒事先泡好的花生或是一粒蜜棗,右手將粽葉疊過來,再輕輕折過去,最后系上草繩,一個有棱有角粽子就包好了。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姥姥系草繩,那草繩系得像蝴蝶結(jié)一般,真是藝術(shù)。
粽子包好下鍋后,我就拿過小板凳坐在鍋灶前,當(dāng)粽香調(diào)皮地挑逗著我的鼻子時,我就會滿院子去找姥姥,要吃粽子。姥姥說粽子要焐到時候才好吃,而我卻在姥姥身邊不肯走,沒辦法,姥姥只好讓我嘗嘗鮮。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粽子,燙得又吐了來,姥姥愛憐地說:燙吧,饞丫頭!
端午節(jié),除了粽子,纏繞在心底的還有那五彩繩。記憶里總記得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手腕上、腳腕上都系上了五彩繩,我便驚喜地問姥姥是誰給系的。姥姥笑著說"是半夜里仙女給你系上的'"。"為什么要系它?"姥姥又笑著說:"這是用來保佑你平安的。帶上它,你一年就沒病沒災(zāi)了!
在端午的綿綿情意中,我漸漸長大了,早已不會纏著姥姥要吃第一口粽子,也不再相信五彩繩里仙女的故事了。但粽葉的香氣,五彩繩里系著的祝福,依然印在我的記憶里,流在我的血液里。
端午情思作文2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是個明亮的日子。這一天代表可以穿裙子了。母親總是會買來楊梅給我們嘗,雖然楊梅還是青黃不接,但就是這樣酸得足可以使你五官變形的東西讓我們樂此不疲。
艾葉是端午特有的東西,習(xí)俗中家家戶戶把艾葉釘在門上,所以處處彌漫著艾草的味道是自然的。艾葉還有一個很好的用途就是驅(qū)蚊。端午時節(jié),節(jié)令剛過立夏,夏天開始,萬物開始順勢生長,這個季節(jié)的蚊子自然也是活躍的。記得小時候,外公外婆在晚飯后生起爐子,加上艾草,然后滿屋冒著白煙,外公讓大家到路邊乘涼,把蚊子關(guān)在小木屋里面熏陶。我常常聽見外公“吭吭吭”地咳個不停,想來外公的氣管炎一直沒好,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進入端午,天氣開始熱起來,孩子們總是會長些痱子之類的東西,母親常常用艾草熬成燙給我們洗澡,據(jù)說這是去除身上痱子及毒氣的最好方式。記得非典期間,我們還在家里的陽臺種了很多艾草,聽說是消毒消炎。那樣一個人心晃蕩的日子,大家都會抓住一根稻草緊緊不放,要不然鹽巴和醋怎么成了那個時期緊俏的商品?
小時候,包粽子的事情通常都是奶奶在做,裹著小腳的奶奶雖然動作遲鈍,但總是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無論我們這些孩子怎么迫不及待地鬧著要吃粽子,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身影總是優(yōu)哉游哉有序地完成她手中的活兒。奶奶的做事風(fēng)格也影響著我,讓我在忙碌的時候,受到干擾的時候也會旁若無人地做著要做的'事情。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包粽子的,粽葉都是自己到山上采來的,粽子里包的都是蠶豆,其他什么也沒有,但也吃得津津有味。東家吃一個,西家吃一個,孩子們總是撐著圓鼓鼓的肚皮,然后嚷嚷著“還要,還要!”。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一年兩次添置衣服,一次是過年時,一次就是端午。這一天我們會穿上母親為我們挑選的連衣裙,然后在院子里炫耀一番,那種滿足感溢于言表。小姨常常教我們結(jié)端午網(wǎng)袋,幾根七彩的線條,底部留著流蘇,在結(jié)好的袋子里,我們會裝上粽子或者紅雞蛋,那個真叫幸福。
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過節(jié),留在記憶深處的美麗是那樣深遠!
端午情思作文3
一縷炊煙氳粽香,如今憶來卻斷腸。
故鄉(xiāng)是一個南方小鎮(zhèn)。每家每戶都有著江南采蓮女子婉轉(zhuǎn)的綿綿情意。端午前后,寧靜的小鎮(zhèn)仿佛是從睡夢中醒來的娃娃,熱鬧非凡。人們忙前忙后地為即將帶來的端午做準(zhǔn)備。但在那些端午風(fēng)俗里,棗粽,永遠是最令那時的我魂牽夢縈的甜蜜。
尋粽葉,淘米,棗去核,包棗粽。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里,祖母卻做得細致、虔誠。尋一個暖融融的午后,備好食材,搬把藤椅,置于院中,便可以開工了。祖母的手巧,取三片粽葉相疊,半竹筒的糯米,纏繞、綁棉線、系結(jié)。仿佛彼時手心里靜躺著的不是棗粽,而是撲閃著翅膀的綠蝴蝶。我也像模像樣地搬把小凳子,坐在祖母身邊。美其名曰來幫忙,實則,除了搗亂,便是趁祖母一個不留神兒,偷吃一顆剔透的蜜棗罷了。每每此時,陽光便會透過枝影搖曳的縫隙,在我們身上投下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光斑,一閃一閃的,像在對我調(diào)皮地擠眉弄眼。
暮色時分,夕陽將最后一縷光暈傾瀉在泡了糯米的水桶面上,漾起一圈圈誘人的金色漣漪。幾十個棗粽包下來,便惹了一身粽葉香。祖母燒開了水,虔誠地捧起一只只棗粽,置于鍋中。咕咚咕咚地,棗粽在呢喃,心兒便隨著這古老的歌謠,恣意騰飛。
當(dāng)粽香終于撞開了廚房厚重的木門,勾起了我的饞意時,祖母已經(jīng)在廚房里忙活了。掀開吱呀作響的`木蓋,大朵大朵的粽香如被關(guān)久了的孩童般,帶著幾分賭氣的意味,在小小的廚房里橫沖直撞。一縷粽香氤氳在祖母鬢邊,朦朧間,我仿佛看見了祖母年輕時的模樣。婀娜多姿,一顰一笑,皆襯亮了煙雨江南。
粽香挑逗著我的鼻尖,祖母望著我急得憋紅了臉的可喜模樣,笑著給我挑了只最大的棗粽,為我輕輕解開繩結(jié)。映入眼簾的,是一抹翠綠的柔軟綿甜。像是沉睡的白胖娃娃,安靜乖巧地臥在一片蒼翠之中……
彼時,多年過去。孩提時代的記憶,早已隨著故鄉(xiāng)小路邊翻飛的蝴蝶,漸行漸遠。卻偏偏,棗粽的味道穿越數(shù)年,彌漫在繾綣的歲月深處,歷久彌新,從未忘卻。那些年的端午情思,因有了粽香,有了祖母靈巧的雙手,而變得悠揚婉轉(zhuǎn),情意綿綿。
后來,縱使前方路途遙遠,只要在心尖留一抹粽香,在閑時小憩時,一閉眼,看到的,也竟會是那年的一縷炊煙氳粽香,游子端午情思長。
端午情思作文4
看著桌上幾個用粽葉包成的粽子,我便知道:端午節(jié)到了。
端午節(jié)又稱龍舟節(jié)、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艾節(jié)、屈原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之一。主要習(xí)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艾草。
俗話說:“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痹诠糯逶鲁跷宓亩宋绱硪环N兇兆,這一天瘧疾、妖怪、瘟魔等等邪氣都會來臨,所以人們在門上懸掛艾草來驅(qū)趕他們。為了讓人們更加遠離他們,還要喝雄黃酒,在額頭上畫個“王”字,這樣邪氣都不敢來找你了!但我要溫馨提示:雄黃雖好,可不要貪杯哦!多喝雄黃,會使雄黃的成分產(chǎn)生砒霜,有毒哦!趕緊告訴身邊的人,不過一般人我才不告訴他呢!
“五月初五是端陽日,白蛇許仙不到頭!标P(guān)于端午的傳說還真不少:有人說是紀(jì)念屈原,有人說是紀(jì)念曹娥,還有人說是惡日驅(qū)避。不過確實,早在屈原之前,端午就早已存在,都是為了紀(jì)念英雄。比如曹娥,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為了救父曹娥于五月5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親的尸體。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50年后的同一天,屈原不愿看祖國被侵略,抱石淚投汨羅江而死。所以,端午也被稱為詩人日與英雄日。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末斗水悠悠!钡搅硕宋缈隙ㄒ促慅堉垩剑沁@個習(xí)俗是怎么來的呢?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尸體,如今發(fā)展成賽龍舟。“莫問腕頭纏白索,且將粽子吃沙糖!毙∨笥褌冊诙宋绻(jié)最愛吃粽子,相傳屈原死后,有位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撲通”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先在這里打個結(jié),再……”瞧!我正在做蛋網(wǎng)呢!你知道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咸鴨蛋嗎?在古代醫(yī)療技術(shù)不發(fā)達,人們一直在和瘟魔作斗爭。許多人心神不好,最后斗不過,死了。人們見咸鴨蛋圓圓的,像一顆心神蛋,所以在端午邪氣最盛時吃它,提高心神。為了不讓心神受外界影響,人們編織蛋網(wǎng)保護它。還別說,古代人真迷信!
話說端午……
【端午情思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情思作文02-20
故土情思作文05-24
不變的情思作文05-10
懷舊的情思作文10-06
蓮花情思作文08-25
牽動我的情思作文03-18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02-23
(合集)不變的情思作文12-03
情思的作文(精選46篇)11-28
中秋情思日記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