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描寫風俗的作文

    時間:2023-11-16 16:38:48 作文 投訴 投稿

    描寫風俗的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風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風俗的作文

    描寫風俗的作文1

      我家鄉(xiāng)是在美麗的三江平原----潮汕。潮汕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地處獨特,自唐以來,英才輩出、人文厚重,宋“前七賢”明“后八俊”,也因此潮汕被稱為“海濱鄒魯”。

      俗話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潮汕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繼承與傳承了潮汕地區(qū)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祖祖輩輩薪火相傳,締造了獨具一方的潮汕風情。如潮樂、潮劇。潮劇是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作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文化戲曲,潮劇用潮汕話來演繹。

      作為潮汕傳統(tǒng)文化的另一典型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對于茶具、用水、沏工以及泡法都十分講究,自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故曰:功夫茶。 功夫茶的步驟主要有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灑茶、敬茶以及品茶。在我們家鄉(xiāng)每家每戶都有茶具,有客人去串門都要以茶會客。功夫茶品的不僅僅是茶而已,更是一方風情、一種文化。喝的是茶,品的卻是一番人情世故,所謂“茶薄人情厚”。

      在我家鄉(xiāng)潮汕地區(qū),尤其是在潮汕的農村地區(qū),到了農事活動的時候,為了祭祀神靈,祈求神靈保佑,就會有英歌舞的表演;春節(jié)期間的游神,秋收后的慶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動,我的家鄉(xiāng)也保留著英歌舞這種節(jié)目。而現在,英歌舞從以前祈求神靈保佑的儀式變成了慶祝喜事的活動。這種叫做“英歌”的化妝歌舞表演,一直深受當地群眾歡迎。潮汕英歌舞是一種令舞者、觀者都能渾身震顫、熱血沸騰的民間舞蹈形式!拌尮捻懀呐顪\”描繪的就是英歌舞帶來的那種群情昂奮、爭相觀看的熱鬧場面:英歌鑼鼓一響便觀眾如潮,猶如一大朵彩云在漂浮、移動。舞者時而穩(wěn)如泰山,時而舞若銀蛇,時而如雄鷹展翅,時而如猛虎下山。那鏘鏘鑼鼓聲,與感召力極強的`螺號聲、舞者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震撼大地,氣沖藍天。這和諧的舞與鼓,組成了潮汕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潮汕飲食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以豐富多樣,無所不食而名震南粵,享譽全國。它的形成既有歷史文化的影響,也與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潮汕人有別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食品、喜愛以腌制品為主的佐餐小菜(咸菜、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蠔烙、肉丸等)。除了這些日常食俗,潮汕地區(qū)還有很多獨特的節(jié)日食俗。 每年的正月初七這一天,潮汕的舊俗是要食七樣菜,也叫七羹湯。所謂七樣菜就是將大芥菜、厚瓣菜、芹菜、蒜、春芹、韭菜、芥菜這七樣菜放在一起煮來食,它的意思是“發(fā)大財,人長久”。此外,七樣菜的現實意義在于,這七種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對于過年期間大量吃食肉類的人來說,猶如人體內的清道夫,能起到消化開胃,清腸通便的作用。 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這一天,潮汕人家普遍吃粽子、梔粽,有的地方還吃涼粉粽,潮州鳳凰山則習慣吃“枕頭粽”。除了吃粽子外,潮汕不少地方還用伸骨節(jié)、使君子葉、真珠花菜、雞蛋、豬肉等一起煮湯吃,能起明目、去熱毒、驅腹蟲的作用。 中秋佳節(jié)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

      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特色的應節(jié)食品就是芋頭。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此外還有芋頭加工而成的如雪如冰,觀之令人悅目,食之香脆得連舌頭都咽下的翻砂芋。冬至節(jié)的一種特色食品是冬節(jié)圓,很有講究,一般冬至前幾天便做好,要捏得大小不一,名為“公孫父子圓”寓意一家大小團圓之意。拜神后,一家人圍臺而食湯圓,潮汕民間都有這種說法,那就是:吃了冬節(jié)丸,便算長一歲了。

      家鄉(xiāng)的風情文化多種多樣,又獨具一格,我以深深的愛上這片熱土,愛上這里無窮的“風情文化”,愛的深沉,歡迎更多朋友到我家鄉(xiāng)旅游做客。尤其是“吃貨”的你們,不能錯過哦,期待你們----潮汕人民歡迎您!

    描寫風俗的作文2

      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講是最重視的一個節(jié)日。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過春節(jié)的習俗。這些習俗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習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習俗誕生了,在這樣的演變中形成了中國最具傳統(tǒng)特色的春節(jié)民俗文化。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八節(jié))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俗稱灶王節(jié)),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這兩天為高潮。在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顒,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風俗特色。

      祭灶王神。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即為春節(jié)開始的第一天,一定要拜祭灶王神。相傳灶王神是掌管天下收成的神,之所以要拜祭他,主要是祈求五谷豐登,能有好的日子過。此外在這一天還要打囤。就是用面粉在地上(一般是存放糧食的地方)畫出一個或數個圓形,就像是囤的樣子。囤——在農村是存放糧食的主要工具。這一習俗的形成主要的`主要原因是在過去生產力不發(fā)達的時候,人們祈求神明對莊稼的保護。打囤的主要目的是祈求莊稼能有個好的收成,能夠把自己家的囤都裝滿。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上古的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子,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和影壁中。

      倒貼“!弊。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冉浀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描寫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家鄉(xiāng)風俗的作文03-08

    描寫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8-11

    【精選】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3篇09-06

    精選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三篇09-12

    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五篇01-25

    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5篇01-25

    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9篇02-11

    描寫風俗的作文600字五篇05-09

    描寫風俗的作文600字5篇06-29

    描寫風俗的作文300字7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