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是一首描寫端午節(jié)的兒歌,端午節(jié)在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shù)厝嗣耨{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有一個習俗是吃粽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粽子是怎么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后,誓要弄清楚包粽子的過程。原來,包粽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粽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嗎?”“是!下午包!眿寢屨f!盀槭裁匆@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為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焙芸炀偷搅讼挛纾瑡寢岄_始包粽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粽葉在媽媽的手里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致的“小漏斗”;然后,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里。最后,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粽子包好后把它們放進鍋里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nèi)胛秲。香噴噴的`粽子會讓你食欲大開。
我吃著香香糯糯的粽子,眼前忽然浮現(xiàn)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為粽子是一種美食,現(xiàn)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為小學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2
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除夕、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其中我最喜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流行于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地區(qū)。傳說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屈原,因為不能實現(xiàn)愛國理想,在五月寫下一首詩《懷沙》后,于五月初五被迫投汨羅江自自盡,當?shù)厝藗兣滤唤锏聂~蝦吃掉,立刻坐船來到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并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中喂魚蝦,因此就有了端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和節(jié)日的習俗,如賽龍舟,包粽子……
端午節(jié)是個非常熱鬧的節(jié)日,每家門前的兩側(cè)都要把從外面買回來的葛藤掛在門上,用來辟邪,重頭戲當然是包粽子。形形色色的粽子形狀多多,味道多多,甜的豆沙粽,紅棗粽,咸的肉粽,香的蛋黃粽……品種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光聽這些就讓人心急得想嘗嘗!
每到端午節(jié),奶奶和媽媽都會買粽葉,大棗,糯米等物品回來。用水清洗后泡起來,大約兩小時后就開始包了,我也參與了包粽子。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糯米、紅棗和粽葉。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蹦棠桃贿呎f一邊給我做示范動作,接著在卷好的粽葉里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間放一顆小棗,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扎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后就照著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墒窃谀棠淌掷锫犜挼聂杖~,到了我這里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這樣,我有些難過。原來粽子好吃,卻這么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情,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事遇到困難,不能向困難低頭!”于是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著包。也不知道是第幾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問世”了,雖然樣子很丑,但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總算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豐富的習俗和飲食文化。我期待每年的端午節(jié)聽大人們講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讓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種風俗,每年的端午節(jié)即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天,人們都要早起采艾蒿。
今年的端午節(jié),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將我推醒。“這么早干什么呀?”我睜開蒙眬的睡眼,滿臉不悅地問。媽媽說:“晚了,災(zāi)難就降臨了!”聽媽媽這么一說,我一翻身下了炕,穿上衣服就跟著媽媽走出家門。
路上,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傳說早年間有一伙惡魔,夜里經(jīng)常出來害人。有一位善良美麗的牧羊姑娘摸到了這伙惡魔的底細,知道他們在太陽出來之前最怕艾蒿,因為艾蒿會使他們的魔法喪失。有一天,這伙惡魔到一塊兒商量起來,說是要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太陽出來之前把村子里的人都吃光。這話恰好被在山坡上放羊的姑娘聽到了,她想:要是在太陽出來之前把艾蒿插在房子的'周圍,再用艾蒿水洗個澡,不就可以免除災(zāi)難嗎?姑娘趕緊下山把這個想法挨家挨戶地告訴了村里的人們,大家按照她的話辦了,惡魔果真沒敢來。從此,世代相傳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喲,你們娘倆嘮啥呢?”隨著一聲招呼,三娘提著土籃兒從后面攆了上來。媽媽回頭對三娘說:“快走幾步,南河沿到了。”我停下腳步,前后左右打量一下,呵,采艾蒿的人真多呀!山坡上、毛道旁、壕溝里,到處人頭攢動,歡聲笑語。我們?nèi)粟s緊俯下身子尋找起來。我瞪著圓溜溜的眼睛,用手在草棵兒里翻來覆去地扒拉著,怎么沒有呢?咦,那兒有一株!我欣喜地跑過去拔下來。呀,這一大片不都是嗎?我一邊磕打土,一邊喊三娘和媽媽過來,我們采著采著,三娘一抬頭,說:“天放亮了,咱們回家吧!”“嗯!”我一邊答應(yīng),一邊雙手合掌,拉著長調(diào)說:“要不然,災(zāi)難就降臨嘍!”媽媽一聽我鉆了她的空子真有點兒急了,脫口就說:“死丫頭,胡勒啥哩?瞎話當不得真!”“對,那是哄你們小孩玩的!”三娘也附和地說。我沖著她們扮了個鬼臉,笑著跑開了。
回到家,媽媽把艾蒿浸泡在臉盆里,屋里頓時充滿了濃郁的清香味。我問媽媽:“這不算迷信嗎?”媽媽說:“人們是用它來增添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要不然,咋會形成風俗呢?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4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彌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后,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尸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征著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顆紅棗,象征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后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shù)不勝數(shù)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梢赃@樣說,是他讓端午節(jié)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蒙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么近,這么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nèi)外的災(zāi)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lián)系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jié),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xié)力劃動的嗎 眾人劃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jié)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jié)里,我們走的更穩(wěn),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5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日子,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
今天就是陰歷5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5月節(jié)、艾節(jié)、端5、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字不同,但各地人民節(jié)日的風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就是國內(nèi)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伙家就開始包粽子,籌備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伙肯定不知曉端午節(jié)的常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對你說們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常識吧!
說起端午,大伙還要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伙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圣?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非常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我們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_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5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5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講說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由于舍不能賢臣屈原死去,于就是有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5月5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風靡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目前臺灣每年5月5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如何這就就是我采集到的端午常識,目前大伙對端午節(jié)有肯定的認識了吧,目前大伙就是不就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假如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伙帶來很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干凈了大家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只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大家心中!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7
五月初五是一個雋永獨特、意蘊深長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聽爸爸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我關(guān)心的卻是怎樣度過這個隆重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還是我媽媽的生日呢!
清晨,提著生日蛋糕走在大街上,耳畔滿是賣粽子的吆喝聲:“粽子咯!又香又糯的粽子咯!”光聽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我就已經(jīng)垂涎三尺了。
每逢端午節(jié),奶奶都要自己動手包粽子,而我也總會跟在奶奶身后,“偷學”手藝。奶奶先把泡過水的粽葉小心翼翼地卷成圓錐形,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然后把鮮紅的棗子擺上幾顆,再慢慢地將粽葉包裹起來,最后用繩子牢牢地系緊,于是,一個肥肥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
手藝“偷學”成功!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也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裹好粽葉,放入糯米,擺放紅棗,扎緊繩子——簡單的幾步我怎么也弄不好,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包好一個?粗野聂兆,奶奶樂開了花:“乖孫女,手藝沒到家呢!洗洗手等著吃吧!”可是,奶奶哪知道我的小心思呢!
終于等到奶奶包完了粽子,只剩最后一步了——煮粽子。只見奶奶往鍋里添滿水,將粽子一個一個地擺好放入鍋內(nèi),慢慢用火煮。時間就像小蝸牛,怎么爬都爬不快,粽香一陣又一陣地從鍋里冒出來,我時不時地探頭查看,口水吞了又吞……“揭鍋蓋咯!”奶奶一喊,我一個箭步?jīng)_了上去,頓時,粽香撲鼻而來,看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使勁咽了咽口水,拿起碗筷就開始剝粽子,剝開綠油油的粽葉就露出了晶瑩雪白的糯米,真像一個糯米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衣裳呢!我一口咬下去,啊!又甜又軟,滿口溢香,如果蘸上白糖或是蜂蜜,簡直是人間美味,真是甜到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一鍋粽子中,只有一個與眾不同——松垮的粽葉,塌陷的外形。沒錯,這就是我包的,這可是我的秘密驚喜呢!端午節(jié)遇上媽媽的生日,除了漂亮的生日蛋糕外,這個粽子就是我給媽媽的禮物。我們一家人吃著美味的粽子和可口的蛋糕,一起為媽媽唱生日歌,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中洋溢著我們一家人的喜悅和幸福。
我家的端午節(jié)真熱鬧!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給我美好的童年增添了無限亮麗的色彩。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8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每聽到這首詩句,我就想起了我們最喜歡的端午節(jié),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吃粽子和劃龍舟。媽媽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就急急忙忙地買來綠綠的新摘的粽葉,白白的糯米與各種的餡料。媽媽首先把糯米擦洗了十遍左右,然后再用涼水泡著,等待著明天備用,而粽葉也先清洗干凈,也放在冷水里泡著。
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外婆就對我說:“今天我和你媽媽、奶奶一起來包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有水晶粽,有長粽,有牛角粽和三角粽。我們要包哪一種好呢?”我連忙說:“包三角粽吧!”我們把粽葉等材料準備好,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外婆、奶奶和媽媽拿起兩片又綠又大的粽葉,弄成三角形的窩,像一個綠色的小漏斗。把“綠漏斗”捏緊下端尖角的部位,放入一勺潔白又干凈的糯米,放入炒好的五花肉,再放入一些新鮮的綠豆和香噴噴的香菇,再加上一勺米蓋在餡料上,最后把粽子葉捏緊蓋上并用線捆緊就完工了。
我慢慢地在嘗試著包粽子,在媽媽的耐心幫助下,我做出一個好看的粽子。今天我們包粽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的是豬肉餡,有的'是咸蛋餡,有的是臘鴨餡,還有的是棗子餡。我們分別用不同的帶子把它們綁起來,這樣煮熟的話就容易辨認。
這些粽子被我們煮熟了,我們都迫不及待的拿起了各自喜歡的餡的粽子,到自己的位置上享用粽子了。我先撥開綠油油的粽葉,用勺子勺了一口粽子,吃了一口白白的黏黏的糯米,我嘴里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吃了一個又一個。
我不禁說道:“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逼鋵嵆贼兆邮菫榱思o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才有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這真是一個有趣而熱鬧非凡的端午節(ji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是端午節(jié)呢!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9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6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jié),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一般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僅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來、滲進來。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攜帶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間拾來存著的,雖已經(jīng)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shù)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了解地看到把手已有的`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個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大家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極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就夠了。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止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fā)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漂亮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6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0
今天是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一個香噴噴的節(jié)日。有葦葉的清香、糯米的軟香、蜜棗的甜香還有黃酒的醇香,這四溢的香氣紛雜交錯構(gòu)成了一個香噴噴的世界。
中國的節(jié)日很有意思,每過一個節(jié)日必要吃一種特色食品,端午節(jié)也不例外,那就是“粽子”。要想吃到好吃的粽子,還是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行,我也嘗試著跟媽媽一起包粽子。媽媽已經(jīng)在桌子上擺好了原料,我趕緊跑過去瞧個究竟。有用水泡好的晶瑩潔白糯米、青翠欲滴的.棕葉、甜膩無比的蜜棗、肥胖肥胖的花生,咦?那一盤子好像是肉餡。寢屨f:“粽子有很多種的包法,按照餡料的不同可以分為密棗粽、花生棕、八寶粽、肉棕、什錦粽等”。啊,原來一個小小的粽子也大有學問啊!我已經(jīng)來不及細看了,早就躍躍欲試了。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片葦葉放在手心里,再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葦葉上,拿兩個蜜棗、三顆花生放在糯米上就可以包啦!只見媽媽非常嫻熟地將葦葉折成一個倒三角的漏斗形狀,放入所有的原料后,把上面多余的葉子向下一折、一蓋,又不知怎樣一轉(zhuǎn)圈,用準備好的棉線把放好原料的粽子一纏一繞,一個被五花大綁的粽子就包好了。再看看我包的粽子,哈哈!一個個四仰八叉地躺在那里開口大笑!管不了許多了,趕緊上籠吧!
開吃啦!桌子上一霎時就爬滿了熱氣騰騰的各式粽子。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一個八寶粽,葦葉和糯米的清香氣息撲面而來。來不及細細品味,一個粽子就被我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嘿嘿!原來蜜豆竟是這般面甜,連糯米中也浸透了香甜的味道。此刻,我的心情也如這蜜一樣香甜的粽子,美滋滋、甜絲絲地。頓然間,胃口大開,看著桌上的粽子在減少,我趕緊使出我的絕招:“佛山無影手”,搶了幾個肉粽。肉粽的味道十分特別,咸咸的肉香浸著糯米的醇香飄散開來,吃一口,里面的肉餡酥酥的、油油的,還有一股子葦葉的清香,真是美味!如果屈原老先生還在的話,肯定也會從水里面蹦出來大快朵頤。
一年之中會有好多節(jié)日,我卻非常喜歡過端午節(jié)。不僅因為能夠吃到我的最愛——粽子,還能夠借著品嘗美食來追憶和緬懷先人。端午的艾蒿、粽子、黃酒、龍舟無不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舒展著緬懷的情思、開啟著塵封的記憶。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zhàn)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lián)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jié)果事后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后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nóng)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到了。每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里錯了,不要放這么多肉!薄拔刮刮!你怎么把花生給吃了”“!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diào)皮的我正在廚房里搗亂呢!好了,回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筒,然后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后,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蔽译m然也是按著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么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劃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游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闪钊艘庀氩坏降氖,到后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jié)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2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jié),因為我覺得端午節(jié)最有趣。端午節(jié)不僅充滿了民族特色,還彌漫著濃郁的水鄉(xiāng)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fā)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nóng)歷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如:《離騷》、《九歌》、《九章》、《天問》……原本他是想滅秦國的,但自從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便跳進汩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端午節(jié)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才“誕生”出來的節(jié)日,也許正因為對屈原的敬愛,所以有些偏向這個節(jié)日。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tǒng)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凈,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diào)好鹽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折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dǎo)入粽葉卷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卷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并裹緊,然后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jié)的最愛。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了然。賽龍舟開始了,每只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沖,每一只龍舟下面都都綁著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里。每只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永遠會銘記在心,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華夏子孫。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3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jīng)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diào)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guī)則是在規(guī)定距離內(nèi),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tài)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劃槳,同心協(xié)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弦!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沖刺階段終于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愿,“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里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wǎng)了解了關(guān)于“賽龍舟”的傳統(tǒng)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xiàn)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4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你們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哪一個節(jié)日嗎?猜對了,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
今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一起床我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芳香,這就是媽媽早早去割回來的艾草,是它的芳香,我懷著好奇心,問媽媽:“為什么要掛艾草呀?”媽媽語重心長的說:“因為艾草可以辟邪呀!還可以驅(qū)蚊呢!”我點點頭,原來是這樣的。說完,媽媽就忙來忙去,不知道在做什么,所以我去看了看,原來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呀!有粽葉、蜜棗、糯米和幾根繩子,媽媽把原材料準備好后就開始包了,我的興趣也來了,嬉皮笑臉的讓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纏不過我,只好同意了。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要把粽葉放進熱水里,浸泡幾分鐘撈出,這樣粽葉就不會那么硬了。第二步,就要開始包了,首先拿出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放在一起,把兩頭向中間折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形狀,再把剛剛浸泡在熱水中的糯米和小棗子放進粽葉中,如果是大棗子,就放一個,小棗子,放兩個即可,放進去之后,把剩下的粽葉在剛才放米和棗的小口上,再轉(zhuǎn)一轉(zhuǎn),直到包完后再用繩子給它系在一起。然后放在鍋中煮熟,揭開鍋蓋,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吃一口那味道叫一個“美”呀!
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著爸爸講端午節(jié)的由來,原來古代楚國有一位名臣叫屈原,在當時因為秦國要攻打楚國,屈原因力諫楚王抗秦,而遭到貴族反對,并且被楚王革去職位流放到漢北。因此,屈原心中十分悲痛,懷著無比失落的.心情,創(chuàng)作了一首千古名詞“離騷”。流傳至今,從這首詞中體現(xiàn)了忠貞不屈,精忠愛國的理想。最后因為楚王沒聽他的勸告,因此被秦國所滅,屈原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投汨羅江而死,以防止屈原尸體被魚所食,后來漸漸形成了一種紀念屈原的儀式。以后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jié),劃龍舟,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jié)我聞到了艾草的清香,品嘗了美味的粽子,還聽了故事,這真讓我收獲滿滿呀!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5
很快,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xiāng)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nèi)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日子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0-04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01-10
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端午節(jié)范文01-05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5篇)01-14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15篇01-12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通用15篇)01-15
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教案(通用15篇)05-27
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1-04
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