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知道這是描繪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嗎?
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當嚴寒將盡、新春快來的時候便跑下山來吃人。它異常兇猛,長著血盆大口,一口可以吞掉一個大人。人類非常害怕它,每到這時就會逃到深山去避難?墒谴謇镉形焕蠣敔攨s并不逃跑,只見他在家門口貼紅紙、點明火,還把干竹子一根接一根地丟進火堆里燒,隨后火堆里發(fā)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年跑下山正好聽到響聲,嚇得拔腿就往回跑了,然后再也不敢下山來了。就這樣,每當?shù)搅诉@一天,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放鞭炮,逐漸就演化成了現(xiàn)在的春節(jié)。
年夜飯。年夜飯一定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會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謝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里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后我們可以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但是最趣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久得的紅包就更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欲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一定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干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非常忙碌,像鐘表上的發(fā)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特別清閑,每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新年好,三句不離一起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fā)紅包,廣東的幾塊、幾十塊,湖南的幾百塊,回家拆紅包數(shù)錢是最快樂的`事情。
春節(jié)的習俗還很多,因地而異,因人而樂趣無窮,你的春節(jié)一般怎么過的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jié)玩法喲。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名為《元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jié)習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春節(jié)放爆竹、貼春聯(lián)的習俗,當然,春節(jié)還有吃團圓飯、收壓歲錢等等的習俗。
你們知道春節(jié)的由來嗎?我們現(xiàn)在過的年,它有一個由來,雖說是傳說,但卻讓我們有了現(xiàn)在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傳說中的怪獸:“年”。“年”會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從深山中出現(xiàn),來到山下的村莊吃人。人們雖然想除掉“年”,但是他們卻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了村莊,它告訴人們“年”怕響聲和紅色。人們就放爆竹、貼紅色春聯(lián),把“年”給趕跑了。到了現(xiàn)在,人們把“年”來的那一天稱為過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貼春聯(lián)的習俗。
但現(xiàn)在,過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從臘八節(ji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都算作是過年。臘八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喝了臘八粥,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過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會放炮竹了,這讓人們嘗到了過年的味道。聽到“噼里啪啦”熱鬧的鞭炮聲,就知道除夕已經(jīng)笑呵呵地走來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邊看春晚邊守歲,屋外還能聽到鞭炮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那個鞭炮聲才叫震耳欲聾呢,比打雷的聲音還要響亮,除夕晚真是太熱鬧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時候,這天的情景與除夕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來的炮竹殘渣,這一天,小孩們要向大人們拜年才會獲得壓歲錢。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他們可以拿著壓歲錢到處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到了元宵節(jié)的時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吃過元宵就說明春節(jié)已經(jīng)結束了。
中國的春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我們應該要繼承和發(fā)揚下去,讓我們的春節(jié)更加有年味。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3
咱們中國人春節(jié)的習俗就是貼對聯(lián),吃餃子。這作為中國的一份子,不會包餃子怎么行呢?所以這次,我就去問了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無所不知"的媽媽,讓媽媽手把手的教我!
。溩,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特有的民俗傳統(tǒng)。特別是北方居民更是熱衷于餃子這種食品。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肴……"媽媽的話如滔滔黃河般滔滔不絕。
。⒄O媽媽,這不是百科上的嗎?你怎么背得如此順溜?看來這次做了不少功夫!嗯哼~"我打斷媽媽的話,而且三言兩語就拆穿了她。看著媽媽那種無言以對的無奈的表情,我"救場"地說道,"好了好了,快點開始吧!"這個小插曲并沒有讓我對學習包餃子的心情弱下來,而是讓我更期待著這次學習。
只見媽媽弄了溫開水一杯,水里放少許鹽,面粉里放了雞蛋一個。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攪動,感覺沒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時候,就下手揉了,媽媽揉面很用力,媽媽說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這時面光盆光手是最佳境界。
餃子餡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是雞蛋韭菜餡兒的。這下就只剩包餃子了!
媽媽把怎樣包的方法告訴我,然后又讓我試著包了一個,不過他奇形怪狀的,我也認不出他是什么。然后我又試著包了幾個,不過還是畸形的,只不過和剛才包得第一個相比委實要好上很多。包完后一看,媽媽包得一個個胖鼓鼓的',跟大將軍似的;而我的卻耷拉著,像個瘦老頭兒一樣。但我沒有輕言放棄,在我的不斷努力和思考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包的終于像人樣了!
簡單的一件事,卻蘊含著無數(shù)哲理,在這里我想說,其實第一次就是為成功邁出的第一步,只要你勇敢地邁出步伐,就會有成功的可能!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4
春節(jié)——中國最傳統(tǒng)的節(jié),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最開的節(jié)日,孩子們用一首幼兒園會唱的童謠講述著春節(jié),聽: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
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一扭一扭!
春節(jié),當然也是我最喜歡過的日。每逢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碌,我家也不例外!按┬乱隆⑿挛荨,爸爸媽媽早就把新衣服我買好,讓我漂漂亮亮的過節(jié)。 飾屋子就是我和媽媽的專利:大門口貼上新的春聯(lián)、大大“福”字讓福到家;在電視柜面掛上一個又大又紅的中國
,讓我們的生活紅紅火火;鏡上貼上漂亮的年畫,讓新的一“年年有余”;美麗的剪紙貼在上,一個喜慶祥和的“新家”布置好了。
過春節(jié),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不能少的,年夜飯也是團圓飯,家人坐在一起,開心的聊著一的收獲,吃著飯,聊著天,給爺奶奶拜年,給姥姥姥爺拜年,叔叔嬸嬸拜年,給大姨姨夫拜
,給爸爸媽媽拜年!肮舶l(fā)財、包拿來”開心的拿到壓歲紅包,已經(jīng)和爸爸媽媽商量好了,今的.壓歲錢存起來,等我長大了用。
過春節(jié),放鞭炮驅趕“年獸”是重要的,這是爸爸的任務,新年的鐘聲響起的時候,鞭炮鳴,禮花漫天飛舞,有的像仙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的花??,大家在震耳欲聾的
炮聲中驅散過去一年的不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春節(jié)讓我了解了春節(jié)時各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親情,過春節(jié),讓我喜歡、讓開心!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5
眾所周知,農(nóng)歷正月初一,是我們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節(jié)日之一——春節(jié)。
據(jù)史料記載,春節(jié)早在舜帝時代就存在了,不過當時只是用來做祭祀的一個日子,還算不上什么節(jié)日。直到漢武帝的“太初改歷”之后,春節(jié)才被真正定在了農(nóng)歷一月初一。總共算起來,春節(jié)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春節(jié)以前叫作“過年”。稱為“春節(jié)”,則是近代的`事。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后將公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但其實春節(jié)從臘八就開始了。
春節(jié)的習俗很多很多,買年貨、寫春聯(lián)、放鞭炮、做年糕等等,應有盡有。但最具有春節(jié)氣氛的,還屬放鞭炮了。除夕夜里,家家戶戶都會拿各式各樣的鞭炮出來燃放:二踢腳、竄天猴、摔炮……,各種各樣的鞭炮聲在除夕夜里回蕩著,那漆黑的天空上頓時綻放出了好幾朵“鞭炮花”,色彩艷麗,宛若天仙下凡。
宋朝時期,大詩人王安石曾寫過這樣一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句詩讓處在現(xiàn)代的我也感同深受。春節(jié)的時候,除了放鞭炮外,第二件大事就是貼“!弊,掛對聯(lián)。貼“福”到底象征著什么呢?當然是寓意幸福安康!不過有人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干脆將“福”字倒了過來,象征“福氣已到”,以圖大吉大利。
在春節(jié),吃團圓飯也是一種團聚的方式。除夕夜,家家的廚房酒菜飄香,不管是游子還是外地工作者,除夕夜那天必須回來吃這頓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所以,每家每戶都顯得很熱鬧非凡。
是。≈袊鴤鹘y(tǒng)文化是我們歷代族人的瑰寶,它像明珠般璀璨,像鉆石般珍貴?上攵,我們在之后的年歲里,無論如何都要將它傳承下去!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6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F(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jié)習俗,春節(jié)的習俗有貼春聯(lián),包餃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龍燈、燈展、逛廟會等等。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lián),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面還包郵硬幣,誰吃到硬幣餃子預示誰有好運。
春節(jié)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晚輩收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緊接著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圓、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節(jié)都有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文藝表演,場面真壯觀。晚上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還有用燈光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群中游動。
春節(jié)習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獲的就是逛廟會,正月十六上午,大約經(jīng)過四十分鐘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趕倉頡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在碧波蕩漾的人海里,一只調皮的小龍在追逐著一顆寶珠,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小龍,小龍怎么也追不上,隨著人們的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沒等我看夠,就隨著鬧嚷嚷的人群來到了小吃攤旁,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種美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舔舔口水,一種種、一樣樣地吃,什么也不用想,盡管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藝品的攤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細琢,有小猴上樹、孔雀開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樣都那么晶瑩剔透,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還有兒童游樂園,過山車、海盜船、蹦極、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項目。
這次逛廟會,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春季還有許多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春節(jié)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7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xiāng)在周至,我們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jié)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對聯(lián)”,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xù)了一千多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的春聯(lián)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話語,寄托人們美好的心愿。
除夕夜,我們每家每戶都要“燃爆竹”。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jié),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里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fā)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fā)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xiàn)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了大多數(shù)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8
按我們家鄉(xiāng)的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每當要到春節(jié)時,氣氛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在臘月十幾的時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儲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儲存的大米,臘肉,什么的都預備充足。整理好過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掃一遍。
到了臘月二十一,我們村里每家每戶都陸續(xù)開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過年時一些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買些水果,糖之類的。有時家里打糍粑不夠人手的,可以去找?guī)讉鄰居或是親朋好友來幫忙。每當?shù)酱螋亵文翘,爺爺就會找三兩個親戚來幫忙。不過,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給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竹籃里晾涼,有時我會抓幾把來吃,不過那飯很燙,所以我每次都會讓奶奶幫我揉成一個球,那樣又美味又不燙。不過不能吃太多,因為這些美味還要用來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下午就開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還不成形的糍粑給捏好,一般都奶奶來捏,我們一般只是在一旁看著,有時“捏”幾個試試。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個裝滿冷水的盆子里,蓋上蓋子儲存起來。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好了各色的年畫,差不多6點7點時,再放幾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燈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說著一定要守歲,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點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節(jié)到了,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爺爺就已經(jīng)拿著鞭炮到門口去放了,說實話我還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們給了我們壓歲錢,爸爸就帶著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來時,他就和奶奶一起去買花炮之類的炮去了,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節(jié)過后,我們又在老家待了幾天就回廣東這邊了。走的時候還帶了一些奶奶他們做的臘肉,還有幾袋家里種的米,爺爺還拿了一些酒給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爺爺自己釀的呢!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9
年獨特的聲音,在臘月廿五就開始了。
臘月廿五一早,在村子里醒來,聽到的是用竹枝扎的掃帚用力掃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的聲音,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奶奶粗糙的手緊握著掃帚把,與掃帚一起移動到門口的情景,身體甚至能感覺到灰在空中揚起。
起床后,是一連串我最喜歡的'聲音——潮潮的抹布在干凈的能照出人影的桌上擦拭產(chǎn)生的短暫刺耳的聲音,整齊的書籍在書桌上立起的低重的聲音,已經(jīng)理好的衣柜柜門合上的細小的聲音,衛(wèi)生間洗拖把的水流聲……平日里不喜嘈雜的我也不反感這些代表家已一塵不染的聲音。
到除夕以前,更多的就是垃圾袋打結時塑料摩擦的聲音了。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寫的大概是詩人陸游看到除夕之夜迎來瑞雪,心里非常高興,來不及喝酒慶祝,趕著寫桃符換下舊桃符迎接新年的樣子。村子里的除夕,雖然沒有下雪,但人們的心里可與陸游無異,因為整整一年沒見的兒女們都早早的回來幫著洗菜做飯,好不熱鬧。晚飯很早就燒好了,但先要把魚肉端去正廳,點上蠟燭,斟上燒酒,開始燒紙錢、紙元寶,然后拜一拜,就祭神祭祖了。
吃完飯,大人們聊天時,才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間——放鞭炮。其實也不能叫它“鞭炮”,因為有很多樣式:丟丟炮——往地上一扔就會響的、仙女棒——女孩子最喜歡的、竄天猴——一點著就往天上沖的……由最大的孩子向大人借一個打火機,幫每個年齡小點兒的孩子點著煙花,最后才點燃自己的。
丟丟炮的聲音清脆“啪”;仙女棒的聲音很長“呲——”;竄天猴的聲音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啾——”……每一種鞭炮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聲音。
年的聲音,很獨特。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0
春節(jié)的習俗可多了!有貼對聯(lián)、貼“!弊、剪窗花等等。
對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春聯(lián)、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捷、精良的翰墨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照樣屯子,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對聯(lián)貼在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對聯(lián)的.種類很多,根據(jù)其利用場合,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伴T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分歧的內容,貼在相應的處所。
客歲的春節(jié)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弊帜。春節(jié)貼“!弊,也是我庶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實地體現(xiàn)向往和祝愿“福氣”、“福運”,干脆將“!弊值惯^來貼,暗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弊值官N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昔時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巨細人家必需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
馬皇后的旨意天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此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天子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天子聽了稟報盛怒,當即下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欠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天來訪,存心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天子一聽有事理,便命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此后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祥,二為懷念馬皇后。
春節(jié)的習俗八門五花,豐富多彩,我真渴望春節(jié)能早日到來!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1
春節(jié),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過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潮汕的春節(jié)。
潮汕的春節(jié)在臘月二十三開始,臘月二十三,孩子們就開始放假了。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扔下書包,跑到超市里。*春節(jié)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們大把大把地往購物籃里抓。孩子們忙,大人們也不閑著,他們抓緊時間大掃除。女人們則在菜市場里忙碌著新年的吃喝。老人們則在忙著做糕點。忙著忙著,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里,家家吃團圓飯。穿新衣。吃完團圓飯,便奔到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看,一邊往嘴里送著大把的零食與糖果,不知不覺,時間便在精彩的節(jié)目里溜走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晚輩們領到了壓歲錢,小輩也給長輩們壓歲錢,這樣,除夕就從我們手中溜走了。
正月初一,店鋪大多數(shù)都關門了,大人們也帶著禮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兒了。因為,女兒們要在初二這天拿著禮品與兒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飯后,便要在晚飯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對素食者來說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樣菜熬成的,七樣菜分別是蘿卜、厚合菜、大蒜、蔥、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這是我們潮汕特有的民族風俗。
正月十五是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大家要去買元宵燈,買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臨,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們拿著元宵燈到大街上,從街頭走到巷尾,到處都是流光溢彩。到處都充滿喜氣與歡笑。正月十五這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而又快樂的日子。
正月十五這天過后,春節(jié)也就結束了。人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2
我的老家位于揭陽市揭西縣。每到春節(jié),我老家就會有拜祖、舞獅、游神的習俗,而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游神。
我們老家會在正月十三這天游神。傳說這天正是我們村里供奉的“三山國王”誕辰。據(jù)說這三山國王就是揭西縣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因此我們以游神的方法來表示對神的敬畏,所以這一天全村的人都會參與到游神的活動中來。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村里看游神。我們到村里的神廟前時,已是人山人海。神廟前鑼鼓喧天,其中一條青龍飛舞著,龍頭從鞭炮煙中露出來,如騰云駕霧。前面有一人拿著龍珠,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指揮著這條青龍上下左右舞動著。舞龍的人訓練有素,把龍舞得活靈活現(xiàn),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旁邊有敲鑼打鼓的人,即使舞龍的人沒有跟上節(jié)奏,聽到鼓聲,也會找到節(jié)奏感。
舞完龍之后,游神就快開始了。
在神來之前,參加游神的人都會到神的`面前跪拜,然后選出幾名力氣較大的青年來抬神,小孩子們則負責提燈籠、拿牌了、舉錦旗……大家排成一條長長的游神隊伍。
隨著三聲禮炮響起,游神開始了!
只見四個青年抬出“三山國王”,后面跟著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護送神的隊伍。這時,我看到神像各個都有所不同:一尊滿臉通紅、一尊全是白臉、另一尊黑白相間。神每到之處,人們都會上前摸一摸,傳說摸過后能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五谷豐登。游神還在繼續(xù)著,神來到哪里,哪里就熱鬧非凡。我沒有跟隨游神隊伍,只聽著鑼鼓聲漸漸遠去。這讓我大開眼界,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這就是我老家——揭陽的春節(jié)習俗,這個習俗為春節(jié)增添了幾分喜慶和熱鬧。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3
春節(jié)的習俗真多!有貼春聯(lián)、貼“!弊帧⒓舸盎ǖ鹊。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每家每戶都要精心挑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在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春聯(lián)的種類很多,根據(jù)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jié)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弊帜。春節(jié)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向往和祝愿“福氣”、“福運”,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弊值官N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弊肿靼涤洔蕚錃⑷恕:眯牡鸟R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弊帧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帧F渲杏袘羧思也蛔R字,竟把“!弊仲N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实勐犃朔A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jié)能早日到來!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4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fā)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
混沌狀態(tài),盤古開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15
壽縣春節(jié)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nóng)閑,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咸雞鵝,一面?zhèn)涔?jié)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祝福腌進濃濃的臘味。改革開放前經(jīng)濟尚不寬裕時,群眾詼諧地說“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異,家家戶戶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俺酝昱D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群眾更多起來。過后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fā),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掃一新,規(guī)整利落,人們心里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shù)人家整個春節(jié)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jīng)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qū)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面、麥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回天庭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nóng)村,春節(jié)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里過節(jié),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于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后,家家早貼春聯(lián),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fā)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 “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xù)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農(nóng)村都在初三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后,將封檐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zhèn)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里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并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說“過年好、恭喜發(fā)財”。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jié)習俗作文05-15
春節(jié)習俗作文06-28
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08-09
春節(jié)習俗的作文10-26
春節(jié)習俗作文【熱門】12-28
春節(jié)習俗作文【熱】12-29
春節(jié)習俗作文【薦】12-30
【推薦】春節(jié)習俗作文01-01
【精】春節(jié)習俗作文01-01
春節(jié)習俗作文【推薦】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