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篇(優(yōu))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我的家鄉(xiāng)在陜西,那里風景優(yōu)美,有許多名聲古跡,而且盛產酥梨。被稱為“酥梨之鄉(xiāng)”。
走進鄉(xiāng)里,你仿佛來到了水果世界。一塊塊田里種滿了果樹和小麥,有桃樹、梨樹、蘋果樹、杏樹、桑樹等等。在田埂上、道路邊、小院中,隨處即可見。
有些人家還在院子里種一些蔬果,有青菜、辣椒、番茄、苦瓜、草莓、樹莓……。它們依著時令順序成熟,還有些人家在院后種三四分地的麥子。六月過后,后院簡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若是后院有一面老墻,常常會瞧見紅螞蟻和黑螞蟻打架,我們便拿起樹枝將他們分開,或是在夜晚發(fā)現(xiàn)在欣賞月光的.蝎子。
夏日的傍晚若是你在外散步,準會瞧見老陜人家吃完飯的情景,他們座椅飯菜搬到院子里,天高地闊地吃起來,油潑辣子香氣四溢,勁道酸爽的油潑面,還有肥瘦相間的肉夾饃……傍晚的微風輕輕拂過,飯香、菜香飄過了村村落落。香味勾出了我肚子里的饞蟲。
晚飯過后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沏一壺茶,摘下幾個自家樹上的瓜果,品幾口茶,吃幾個水果,便開始娛樂活動,我們分成兩隊,分別去抓蝎子和金蜣。蝎子的兩個大鰲一張一張的,全身成攻擊形態(tài),像時刻都要發(fā)起攻擊。金蜣像一只迷你怪獸,十分可愛。
老陜人家,不論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候都有一片獨特迷人的景色!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jié),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些節(jié)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陽節(jié)。
關于重陽節(jié),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人,是東漢的桓景。他的家鄉(xiāng)有一個怪物叫瘟魔,走到哪里哪里得瘟疫。桓景的父母染上了瘟疫,桓景為了救父母,他翻山越嶺,拜費長房為師,幾年以后,他身懷法術,費長房交給桓景一把降妖除魔的寶劍,還告訴他回家要給全村一片茱萸葉,一杯菊花酒,要讓全村人登高遠望,突然,瘟魔來了,桓景拿出降魔寶劍把瘟魔殺死了。
重陽節(jié)風俗
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敝仃柟(jié)會勾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所以,許多詩歌中都流露出重陽節(jié)思鄉(xiāng)的情感。重陽之日,家人團聚,王維卻遠離家鄉(xiāng)獨自一人,思念之情在詩歌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每年的.重陽節(jié)期間,我都沒有忘記學習。在學習關于節(jié)日的知識的同時,我學了國學,它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暗卤扔谏希扔谙隆,這些古人的至理名言,指導著我們如何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做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我想,祖國會因為有了我們而更加發(fā)展壯大。
雖然這個小假期我沒玩很多,但我還是很快樂,因為我學了很多的知識,也懂得了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我的收獲真的很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每當唱起這首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熱鬧的.端午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投河的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
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來到了鄉(xiāng)下的姥姥家。一進門,看見姥姥在包粽子,只見姥姥順手拿了四片粽葉,把粽葉稍有重疊地鋪在一起,雙手放在粽葉下面,卷成一個漏斗狀,讓粽葉的“尾巴”在后,“頭”在前,再用手拿起一把糯米,裝到“漏斗”里去,拿一個棗子放在中間,然后用粽葉包好,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姥姥包粽子,覺得姥姥包粽子就像變戲法一樣神奇,手指頭三繞二繞都有節(jié)奏,看久了就會入迷。
我看著姥姥包粽子,心中也想學,便說:“姥姥,我也想學包粽子!崩牙颜f:“包粽子可不好學,你有信心嗎?”“沒問題,我可以的。”
一開始我錯誤百出,不是粽葉重疊方向錯誤,就是不能把糯米一粒不掉地放進去。還有我怎么也不能做成一個漏斗狀,包的時候由于沒扎緊,糯米灑了一地。
姥姥說:“不要緊再來一次,你一定可以。”我也更努力地學。終于,一個粽子包好了,我心中樂開了花。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家鄉(xiāng)的端午在我心中更有節(jié)味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風民俗,而且幅員遼闊,真的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就讓我?guī)е蠹易哌Mxx,領略xx的春節(jié)特色。
春節(jié)前的臘月二十四,是“老爺”上天的日子,這位“老爺”就是“灶王爺”,是一位保佑平民百姓、上報天帝好事的好神仙。在那一天,人們會焚香、燒紙、祭拜,把“老爺”搬到指定的地點送他上天。
直到臘月二十八那天,平民百姓們都得去那個地方祭拜“老爺”,保佑全家老小,希望在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
除夕那晚,人們已經貼好了紅艷艷的春聯(lián)、窗花,開著電視,準備吃年夜飯。在吃飯之前,我們的.餐桌上會擺滿雞鴨魚肉,但我們卻不能馬上吃,必須打開大門,先讓在天上的祖先回家,要讓他們先吃,然后我們才能坐下來吃飯。
在這除夕的餐桌上,有一道具有xx特色的美食——粿。有韭菜粿、紅粿、玉米粿,每種粿都色澤鮮艷,香甜軟糯,令人回味無窮。
大年初一、初二,人們個個都穿上新衣服、新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晚輩見到長輩,要主動拜年,長輩就會把裝有壓歲錢的紅包遞給他們。初三、初四這兩天,我們村就會舉行“游神”活動,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抬著“財神”在街上走,同時還有村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好不熱鬧。祈求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全村平安。
我喜歡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我更愛我的家鄉(xiāng),那里有我童年美好的記憶。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明天就是春節(jié)了,正所謂初一的餃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這馬上就得坐一宿了,當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媽就把我從床上拽了起來,我起來一看,大家正在包餃子,我趕忙跑過去想要幫忙,我一過去,老爸就給了我一個硬幣,讓我將硬幣包進餃子里,我興致勃勃開始了我包餃子的歷程。首先我拿了一個餃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餃子餡放進餃子皮里,兩手一捏,一個餃子成型了。大家都說我包的不錯,我頓時驕傲了起來。這時,一直在廚房忙活兒的姥姥走出來對我說:“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餃子,辭歲時包餃子即到子時也包餃子,此為兩年之交,往餃子里面包硬幣的意思是招財進寶,有財運的哦!”我立刻興奮了起來,準備撈一把“財運”!
晚上十二點,餃子下鍋了,元寶似的.餃子把我饞的口水垂涎欲滴,我們坐到桌上開始吃,都在挑個大的想要吃到硬幣,突然,老爸大叫一聲,將硬幣吐了出來,老爸樂開了花,而我一臉的羨慕與遺憾!這就是我們家春節(jié)的風俗,大家在過節(jié)吃餃子時,一定要包住財運,搶占先機,千萬別被自己老爸吃到“財運”了!我很喜歡這個風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財運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天天開心哦。!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個節(jié)日都有每個節(jié)日的風俗,比如: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賞花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賞月;重陽節(jié)要登高、喝花酒……在眾多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在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好生熱鬧:吃餃子,貼春聯(lián),大掃除,放鞭炮,穿新衣……
在除夕的前幾天,家里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首先是除塵。家里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然后爸爸要去買年貨,媽媽要包餃子了,孩子們買鞭炮、買燈籠……各式各樣的玩意兒。
眼看除夕就要到了,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著紅紅火火的春聯(lián),不同的春聯(lián),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希望在新年里能夠一帆風順,心想事成。
除夕是孩子們的快樂日,不管犯了什么錯,家長也不會批評。孩子們放鞭炮、點煙花、穿新衣,可以收到壓歲錢。這一天總是最開心,最放松的一天。
到了晚上,我們必須要吃團圓飯。一家人團坐在一張桌子前,吃著色味雙美的年夜飯。家人們分享這一年的新鮮事兒,談一談這一年的收獲,笑容總是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除了餃子,魚也是這頓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預示著年年有魚(余)。
吃完年夜飯,我們還有一個活動,那就是守歲。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和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起跨年,“……3、2、1”——新的一年到了。在鐘聲敲響的最后一刻,我總會許愿,希望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除夕,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今年,我們破例到鄉(xiāng)下奶奶家過年。
“開飯了!”奶奶大聲喊道,我從房間走了出來,這時,哥哥突然驚奇地說:“咦?外婆,您平時不是很節(jié)約嗎?今天怎么……”我這才注意到,從房間到大廳,從樓上到樓下,凡是安著燈的地方,都金碧輝煌 .
我非常詫異地問:“奶奶,您這是唱哪出啊?”
叔叔開口解釋道:“這啊,是在辟邪哩,相傳,古時候有個‘年獸’,常常來吃百姓,后來,人們知道它怕響、怕光,就放鞭炮,點燈籠。這個風俗啊,就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喔!”,我們恍然大悟。
吃飯時,我也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大人們專挑一種叫“芥菜”的東西吃,兩大盤芥菜一會兒就零星無幾,但卻很少去碰那盤美味的紅燒魚,等到那盤魚只剩一截魚尾的時候,卻被奶奶端進了廚房里。我正納悶呢,叔叔便向我們解釋道:“為什么我們都愛吃芥菜呢?因為,芥菜的‘芥’的諧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點都戒光了。而那盤魚嘛,則是表示了‘年年有魚(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來的勞動果實并沒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來,年年都如此,就積少成多了!
飯后,我想:這些風俗和習慣固然代表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無端的浪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棄以往的風俗,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新年!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xiāng)在淄博,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shù)脑捔恕?/p>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tǒng)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期待了很久,終于到春節(jié)了。春節(jié)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節(jié)日,因為春節(jié)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特別有意思,比如貼春聯(lián)、掛燈籠、放鞭炮、領壓歲錢等等。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xiāng)兩種與眾不同的春節(jié)習俗,那就是我們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們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我們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采摘些青松毛,鋪在地上,再把各種好吃的飯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盤腿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因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輕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輕松”,還有清潔平安,除舊迎新的意思。一頓美味的年夜飯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們小孩歡快的“游樂場”,我們在上面打滾,做游戲,玩得可嗨了。
我們老家還有一個特色的習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稱“上墳”。在大年初二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經不在世的`親人,帶上飯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這些貢品敬獻在墓前。我們都跪在墓前,帶著一份莊重與緬懷,跟著長輩們說:“請不在的親人過年了,福佑安康,親戚平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边@樣的儀式教會我們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節(jié)都要懷念親人,銘記先祖。我們在這個世界過年,也要祝福我們的先祖在另一個世界里過年。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比較特色的春節(jié)習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親愛的朋友,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有趣的春節(jié)習俗?趕快告訴我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節(jié)。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里,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于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后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每年的元宵節(jié),我家鄉(xiāng)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巴嬉鈨骸笔谴笕藗兊恼f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xiāng)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jié)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絡,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chuàng)作一些娛樂節(jié)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jié)后。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伙子們拼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zhàn)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可人們卻覺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響了幾槌鼓聲,隨即是一陣鑼響,再之后鑼鼓齊響,人們又擺弄起了被遺忘的'“玩意兒”。開始是一個村,逐漸的十里八村全響起來,人們離開電視離開手機離開網絡,走出家門又湊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揚威響著串鈴的紙馬,永遠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著尺把長高蹺的孫悟空翻跟頭……
近幾年,家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我盼望的春節(jié)一步一步向我走來,街上的小吃,總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節(jié)很特別,它和其他地區(qū)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入四川的春節(jié)。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聞到濃濃的辣椒味,街頭巷尾的小吃個個都是火紅的,麻辣的,代表著四川獨有的味道!巷尾老爺爺家的麻辣兔頭可是當?shù)胤浅S忻男〕裕爧寢屨f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爺爺?shù)慕匈u聲吸引了許多外地的游客來到這里,吃完還不忘打包帶走,回去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四川的火鍋是風靡世界的美食,同時也饞住了某些人的嘴巴,無論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勞熱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歡圍坐在火鍋旁,哪怕汗流浹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頓,一陣陣笑聲若隱若現(xiàn)。鍋中沸騰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滾,如同跳舞一般,讓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從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邊,張大爺悠閑地吹著口哨,空氣中彌漫著火鍋的'香氣,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賣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愛,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買上幾個!那些有名的店鋪門口總是懸掛著紅紅的大燈籠,再配著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還有的門上貼著財神爺和山水畫,那些倒貼著大大地“!弊,處處都體現(xiàn)著“年”的味道。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就是這樣,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聯(lián)想起家鄉(xiāng)的無比美好,雖然時代變化很快,可是家鄉(xiāng)的熱鬧和思念卻永存下來,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它的年味總能令我念念不忘!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xiāng)靖江,人人最期待的是春節(jié),是大年三十夜晚的守歲。
在大年三十晚上,親戚朋友們都會來到我家。吃了飯后,大人們都把守歲要用的東西和食物……都準備好。一到九點,大人小孩們一起喝一杯,這就意味著我們就要開啟一夜的守歲之旅了。慶祝完,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打著八分滿的精神,男人們會在一起打牌,女人則是一起喝茶、織布、聊一聊家!,而我們大點的孩子就聚在一起做手工或是在網上看電影,那些小孩子就在房間里做游戲,看動畫片。當然,雖然每年都要守歲的,但每年都有不同的樂趣。我們大孩子在做手工時常常會出現(xiàn)材料不夠或不會做的現(xiàn)象,這一次我們不僅買了充足的材料還找了一位姐姐來教我們。做累了,就看會電影,選電影時總會有不同想法,因此我們選電影就要很久。因為這個房間是我們大孩子的主場,想來這看電影的小孩子,只能何事都聽我們的安排,在這里,我們就是他們的老大,他們就是我們的小弟,不管我們怎么說他們都只能照做。
到了凌晨三點多,幾個人會煮些夜宵給大家吃。每一次都是普通的面條而已,可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抖音吃的不亦樂乎。孩子們吃著就會搶起來,每一次大人都會說:“孩子就是孩子,搶起來都是香的!
一直到天亮,一個圓滿的守歲才算結束。守歲,在我的腦海中,是整個春節(jié)中最熱鬧的,最有趣的,也是大家最喜愛的一種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不同風俗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春節(jié)期間,我們家鄉(xiāng)這邊比較冷清,街上空蕩蕩的,鮮少有幾輛車子會在馬路上飛馳而過。那你肯定會發(fā)問了:這么多人都去做什么了呢?其實,過了正月初一,我們這兒的.人便都會前往親戚家去拜年,這便是我們春節(jié)的一大習俗。早晨,一家老少會提著大大小小的年貨,如大米、某籽油、牛奶,坐上私家車;去往親戚家。到了目的地,小孩子們只要將祝福送出,便會收到長輩們的紅包。這拜年,便是寓意將新春祝福帶到各家各戶。
到了端午節(jié),我們這邊兒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系五彩縷。節(jié)日當天,長輩們會為小孩子戴上一個五彩的手環(huán),叫作五彩縷。五彩縷象征著帶走身上的邪運、災禍,因此顏色會附著在手腕上。小孩子若是擅自摘取五彩縷并扔掉,那么也就失靈了,無法護主平安。等到了時候,長輩們會幫孩子摘掉彩縷,放到活水河上,讓活水將邪氣帶走,徹底消散。
到了臘月初八,我們這邊會有一個常見的風俗,那便是喝臘八粥。臘八粥常用八種食材熬制(小米、花生仁、赤豆等),所以也稱“八寶粥”。臘八粥在以前是用來祭祖祭神的,但現(xiàn)在只是大家享用。從上午開始,用小火慢熬,讓臘八粥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一直熬到傍晚。晚飯上,一家人坐在餐桌上,用勺舀起那黑褐色的濃稠液體,讓它順著食道滑下去,所到之處,又黏又燙,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家鄉(xiāng)的風俗我的家鄉(xiāng)在三水區(qū)樂平鎮(zhèn)范湖元下村,在那里有一個風俗——掛燈。
掛燈就是在明年的正月十二晚上,凡事一年之中村里生男孩的家庭都要舉行掛燈,這燈的制作是用彩紙和竹條制作成一個梯形狀大約一平方米的紙架下面掛兩個小燈籠。
掛燈在正月十二晚上八點開始,掛燈的那戶人家請親人們吃飯,吃完飯,村里掛燈的那幾戶人家全部按照先后順序來到我們村的祠堂前集中,由先生第一個小男孩的父親把紙燈籠和一串大約有幾十米的爆竹和紙燈一起掛在一個高十米的門架的吊鉤上,剩下的放在地上一字形沿村前的路排開。全村都會從村里跑出來觀看,掛燈的'第一戶人家的父親就會爆竹點燃,那戶人家的親人朋友就會同時燃放煙花一邊聽著鞭炮聲,一邊把煙花點燃,整個村頓時熱鬧起來,把整個小村照亮了。當?shù)谝粦舯窈,接著第二戶人家掛燈,燃燒爆竹,一直輪下去,掛燈人家的親朋好友在燒鞭炮結束后就聚在一起,來到村祠堂和主人家一起吃年糕和餃子等,親朋好友的孩子們就會到那戶掛燈人家的家里拿各種各樣的煙花一起來到祠堂門口的空地上燃放以表示慶祝。最后村民慶祝完后,就對那戶掛燈人家說一些祝福語,然后離開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掛燈風俗,這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真是特別,因為在我們村里只有生男孩的家庭才舉辦這個風俗。而且在整個三水,只有范湖元下村才有這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9-05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05-2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23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1-03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10-05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01-3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6-12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10-0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經典)11-28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經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