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400字(精選13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4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1
培根,15世紀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是西方近代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人都敬仰他,但我卻不。我討厭那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一天,當我讀到《培根隨筆》時,才發(fā)現(xiàn)他有另外的一面。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絕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培根隨筆》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論復仇。培根贊美寬容精神,他說:“寬容是王者的風范!币粋善于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擺弄,即使他的身心受到別人的故意傷害,也絕不會冤冤相報,因為寬恕會時時提醒他――邪惡到此為止。
我想,人人若有像培根這樣的覺悟,那么社會豈不是更好?并且,復仇只不過會是將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變大。正如培根所說,那些復仇的人,為的只是看到對方的痛苦,并從中得到快慰;等復仇完了,才發(fā)現(xiàn)復仇本身并無任何意義,只能使罪惡不斷的傳遞下去。
如果,有哪一本書可以告訴你一個人生的哲理,那么就是《培根隨筆》。所以,它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2
讀過很多小說,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文章讓我眼前一亮!杜喔S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能夠前嘗輒止,有些能夠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嘗,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shù)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jīng)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能夠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shù)摹2⑶胰绻覀內(nèi)〉贸晒,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于會被人所嫉妒?/p>
還有很多“論”、“談”、“說”,蘊含著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但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能夠說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到達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3
這幾天,我讀了朋友的《培根隨筆》。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培根隨筆》里不僅是一篇篇論文,還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人類文學的寶庫,里面裝滿了無窮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和《論時機》。
培根說過:“把快樂告訴朋友,快樂就會加倍。把憂傷告訴朋友,憂傷就會減半!钡,人生中,有多少友誼是真誠的呢?正像《論時機》一樣,要把握一切好的'機遇,才能成功。否則,只能到頭來感概機遇的流逝。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抓住友誼的機會,友誼就會離我們而去。
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誼的機會一定要抓!但是我呢?每次都會為了一點小事和朋友們吵架!跟友誼比起來,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以前,還沒有小學畢業(yè)時,我恨不得早點畢業(yè)。而現(xiàn)在,心中卻有點淡淡的傷感。心中總會浮現(xiàn)出那一幕幕快樂的情形。我開始后悔,開始害怕了,后悔當時沒有抓住友誼,害怕再也見不到同學們!但是,后悔和害怕又有什么用呢?誰叫我那時沒有好好珍惜友誼呢?
我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友誼的機會!不再讓友誼離我而去!
一定要好好抓住友誼的機會!否則,友誼將會一次次離你而去……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4
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本書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從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quán)”、“論野心”等篇章中,這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
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而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nèi)在美。
就如培根所說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nèi)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nèi)在美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5
暑假里,我翻開了媽媽床頭的一本書《培根隨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他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學家,也是英國唯物主義和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開創(chuàng)者。在哲學領域,他對那個時代流行的演繹法持有批判態(tài)度,并提出了一種重要的認識方法——歸納法。
這本書匯集了培根的'精華思想,是他經(jīng)過多年探索和思考的成果。這本書的隨筆更像是一篇篇論文,內(nèi)容涉及哲學、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個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等方方面面。例如,《談財富》、《談美》、《談友誼》、《談利己的聰明》、《談虛榮》等等。
培根的隨筆中有一篇《談學問》,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特別是他提到了如何運用學問和學習得當。他認為運用學問是一種智慧,超越了純粹的知識,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獲得智慧。他還告訴我如何彌補智力不足,以便更好地學習。實際上,學習方法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也是一種智慧,只有通過不斷思考總結(jié)才能獲得。
讀完這本書,思緒萬千。不僅為培根對人生的理解感到感嘆,更為這些真理表示理解。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6
我看到了《培根隨筆》這本書。
培根的文章,散發(fā)著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qū)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雄辯而莊重的語言節(jié)奏充滿了甜美,激發(fā)了我們的感官體驗,就如同他的哲理思考一樣,近乎超凡脫俗,滿足了我們追求智慧的內(nèi)心。他的作品鏗鏘有力,激蕩著我們的靈魂,帶領著我們突破心靈的狹隘,與宇宙萬象共鳴。”
這本書如同一杯茶,需要細細品味,慢慢消化。只有讀透了,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只有讀到最后,才能嘗到甜蜜的滋味。即使它只是一本隨筆集!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7
我喜歡讀《培根隨筆》,不僅僅上是因為他的思想深邃,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清晰,更是他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對社會的獨到見解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培根隨筆》中,培根以他深刻的思想,優(yōu)美的文字把人們帶入一個全新的知識世界。他談論人生的方方面面,從各個角度去剖析人們的困惑和問題,提出他的獨特見解。
在《培根隨筆》中,我特別喜歡看他的論述。他的'文字簡潔、優(yōu)美,讀起來讓人感覺輕松愉快。他對人性的剖析深入到骨髓,他看到了人性的優(yōu)點和缺點,他告訴我們?nèi)绾稳フJ識自己,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人性。
在《培根隨筆》中,我還喜歡看他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他對社會的看法深刻而獨到,他看到了社會的優(yōu)點和缺點,他告訴我們?nèi)绾稳ダ斫馍鐣,如何去面對社會的現(xiàn)實。
總的來說,《培根隨記》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了深刻的思想,優(yōu)美的文字,還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優(yōu)點和缺點,社會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會繼續(xù)讀下去的。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8
在了無生氣的黑夜里,總有一彎明月,陪伴著我走完崎嶇的前路!}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作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停留了下來。而面對密密麻麻的書籍,我卻抽出由著名的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寫的《培根隨筆》,在這處處充滿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來。
在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讀著,一句話便使我深思了起來。話是這樣說的,“對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
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居于我們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從前的我,無論是從書本中讀到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從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對此的不屑。而書中培根對于榮華富貴的渴求而不斷低頭的性格也是我無法認可的,但我單單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讀懂了“尊敬”的真正含義。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場的過于腐敗,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大英雄是因為有著過于危險的任務而變得冷酷,而對于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問題。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9
這個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雖然只是一些筆錄,但讓人感觸很深。
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笨梢娗笾梢愿淖?nèi)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倘若因為榮譽問題而出現(xiàn)問題,要么就是學校的評價機制出現(xiàn)了問題,要么就是個人的姿態(tài)出了問題,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培根在《論稱贊》中談到:“名譽好像一條河,能飄起輕浮之物而淹沒沉重堅實之物!边@話是何等的分量!所以榮譽面前我們一定警醒,要慎重!慎重!慎重!否則學校就會變成這樣一個地方:“一群沒有意思的人,做著一些無聊的事情,他們?yōu)榱藰s譽爭得不可開交。”
培根追求權(quán)力的一生是如此失敗;培根追求知識的一生又何等輝煌。權(quán)力能左右榮辱于一時,思想的`余輝則能澤及萬世。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遺產(chǎn)為此做了最好的注釋。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10
眾所周知,培根是一位身世變幻多端的偉人。他對邏輯學、美學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為英國本土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形式——隨筆!杜喔S筆》便是他的著作,展現(xiàn)了他獨特的思考和觀察力。
這本書可以說是他一生中珍貴的經(jīng)驗。借鑒偉人的經(jīng)驗,我們能夠獲得出乎意料的收獲。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可以幫助我們開闊思維。每一篇文章都提供了培根對待問題的獨到見解和方法。
思想的精妙在于注重細節(jié)。培根肯定有學問的人的作用,但并未沉湎其中,一味地以為自己高明,相反他的`頭腦極為清醒,目光格外銳利。他告誡人們:“耗費過多的時間去讀書便是遲滯,過分用學問自炫便是矯揉造作,而全憑學理判斷一切,則是書呆子的癖好!
這似乎有沒有全然否定實踐的作用,既然如此,那么人性與學問、實踐三者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呢?培根說:“學問能美化人性,經(jīng)驗又能充實學問!睋Q句話說,只實踐不求學問,或者一味求學問而不實踐,同樣對人性無益。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11
《培根隨筆》是一本非常有啟示性的書,它講述了人性、哲學和生活的深入思考。這本書涵蓋了培根為數(shù)不多的隨筆,除了生活經(jīng)歷,培根通過對自然、科技、神秘等方面的深入探究,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這本書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反思人性。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人們的行為都顯格不同,他們對“真理”有著不同的理解。例如,培根在《尋找沃思》一文中,細致地展示了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呼吁人們應努力發(fā)掘探索自我,從生活中獲取真正的靈感和智慧。
此外,在讀完《培根隨筆》后,我發(fā)現(xiàn)培根是一個刻苦努力求知的人。他不僅是一個有才華的思想家,也是一個有學識的學者。書中的很多文章都展示出他對學術和近代思想的研究和了解。他發(fā)掘科學的本質(zhì),與信仰的性質(zhì),以及這兩者在人們關于宇宙和自然世界存在的主題上的重要性。總之,《培根隨筆》是一本值得讀的,適合所有人閱讀的書。讀完之后,我對培根的價值觀與思想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閱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深地感到,培根的思想和敏銳的洞察力是其他世界大師難以企及的。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12
我們除了“菩薩心腸”外,我們還要有“金剛之怒”。
《培根隨筆》第二篇中有這樣的論述:“追求對別人行善是值得稱道的,但如果受到別人的外貌和妄想的蒙騙,讓對方牽著鼻子走,那就會讓自己變成輕信、軟弱,并把惡霸之徒當作誠實的`人。”
人性向善是不錯,但于向善的天性特征之后,還有“性相近,習相遠”之說,不同的環(huán)境會造就不同的人。杭州保姆縱火案中這個保姆莫某晶開始就是一個賭博、偷竊、遠逃之人,足以證明了這個人是不可信的,是不值得去善待的。江歌案中事后劉鑫家人對江母的態(tài)度,也說明如此家庭環(huán)境造就一個劉鑫這種“奇葩”完全是情理之中。
反過來看,在江歌案和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受害者,難道在選取施善的過程中沒有問題嗎?是不是實施了愚善呢?是不是被所謂“人心向善”所蒙昧了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所以孟子還說:“性無善無不善”;“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就是說人性中可以有性善,可以為不善,今日性善,然則彼皆非也,這才是孟子所謂性善論的完整意思。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 13
一口氣讀完《培根隨筆》,不由為培根那充滿哲理的語言所震動。特別是那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nèi)涵深入,充滿哲理。撇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zhèn)涞哪行缘弁醪徽f,那字里行間的細微之美也足夠感人了“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
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沒必要相貌英俊,只須氣度端莊,儀態(tài)宜人!辈诲e,形體之美要勝于色彩之美,而優(yōu)雅行動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nèi)涵,沒有一顆仁慈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尸走肉,又怎樣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由于可愛而美麗,而不是由于美麗而可愛。外在的缺點是暫時的,只有內(nèi)在的美才是永久的美。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位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使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內(nèi)心卻是非常的仁慈,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樣只重視外表的美麗,而疏忽了內(nèi)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少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其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使人肅然起敬的。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美德重于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jié)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7-12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4-08
培根隨筆錄讀書筆記01-16
關于《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0-10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19篇)10-15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3篇)03-07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25篇)10-13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03-07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精選34篇)04-2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27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