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東京一年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東京一年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道蔣方舟這個名字,始于初中看的《瘋狂閱讀》。我一向很欣賞中國當(dāng)代女作家寫的文字,從三毛、雪小禪、一路開花到七堇年、安妮寶貝再到笛安、盛可以。但蔣方舟的書,從未讀過。
《東京一年》這本書,是大四的時候在掌閱書城知道的。由于對在日本生活的向往將其加入書單,最近開始翻看。
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對這本書是有失望的。書由作者的日記和短篇小說《雨男》組成。但這不是一本生活隨筆,而是一本雜文集。通常我所以為的日記是記錄事件、發(fā)泄心情的載體,但《東京一年》里的日記顯得更有思想力。
蔣方舟前往東京生活一年,是源于歌德。1786年,在魏瑪生活了十?dāng)?shù)年,身兼要職的歌德由于創(chuàng)作熱情被工作消磨,決定放棄一切逃往意大利,重新尋找自己。蔣方舟也逃離了“被動加速的跑步機上的生活”,來到了東京。
但東京是冷漠的、排外的。不會日語的蔣方舟在東京過著被隔離的、真空的、孤獨的生活。“認真也是孤獨的結(jié)果”,為此,她需要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得更長遠以填充自己的生活。
在日記中,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美術(shù)館。美術(shù)館是個有些神圣的地方。它靜,并且追求思想的碰撞與松弛。蔣方舟通過畫作去講述畫家的生活和心境,并思索當(dāng)下,行文也極具想象力,有很棒的觀點。很羨慕具有藝術(shù)鑒賞力和思考力的人,我對于藝術(shù)作品只會陷入呆滯。
不得不佩服蔣方舟的閱讀量,還有她的講述力。日記中有很多篇章更像是讀書筆記。我猜那些書應(yīng)該也是東京一年間讀下來的書。她用很簡練的語句講述著川端康成、向田邦子、遠藤周作筆下的人物,卻十分生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閱讀欲。日記中還穿插了江緒林老師的自殺事件、日本人對于性的推崇以及愛情、寫作、生活、未來的種種思考,每一個觀點都極其具有深度。
但蔣方舟七歲開始寫作,頂著天才少女作家的名頭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然而,卻并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除了散文《審判童年》)。東京一年的生活使她“重新獲得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那么,然后呢?與她同一時期的韓寒和郭敬明早已有了更多的領(lǐng)域,而她始終堅持在寫作的崗位上。我不知道她的現(xiàn)狀或者更多關(guān)于她的事情,但我希望她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德也好,蔣方舟也罷,逃離的生活我也有過。大二下學(xué)期,與室友關(guān)系破裂、把精力投入到無聊的課本和不感興趣的會計學(xué)上的我,決定搬到校外獨自居住。將近一年的校外獨居生活,我慢慢放棄了課本,逃掉幾乎所有的課。蔣方舟的一段話很適合描述我那時的狀態(tài),“本來這是很好的可以“思考人生”的階段,但我也知道在異國的人生是短暫而不真實的,思考也是一種徒勞。于是徹底放松,放松到了麻木的程度”。那段時間,我大概是不帶感情地在活著的,我感受著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吃各種以前從不舍得花錢去吃的東西,加入學(xué)生間自發(fā)組織的狼人殺社團,留長發(fā)。那時候的生活于我而言,像是一場救贖,也像是邁向深淵的迷茫。
我是沉淪于那樣的生活的,只是后來被輔導(dǎo)員勸回了宿舍。我告訴導(dǎo)員在校外住我可以獲得更多成長,但導(dǎo)員回了我一句在宿舍住就不行嗎?唉,不是一路人,但也不想讓她難辦,就遂了她的愿。
歌德寫信給他的母親,說他將變成一個新人回去。我在逃離的生活里也變了很多,重新思考自己,后來做了冒險的決定,去了北京。
說是變其實也可能根本就沒有變。蔣方舟總結(jié)得很好,“重獲新生的歌德其實并沒有變成一個新人,就像在東京度過的一年并沒有把我變成一個新人,我們只是更像自己本來該成為的樣子”。
【東京一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漫步東京10-07
東京審判影評10-05
東京迪士尼樂園日記10-06
東京奧運會心得體會05-26
東京奧運會心得體會6篇04-11
東京奧運會心得體會(通用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