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緣緣堂隨筆》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緣緣堂隨筆》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边@句話言簡意賅的道出了豐子愷先生的美學追求,這不僅是對先生漫畫的概括,也同樣適合于對先生散文隨筆的理解!毒壘壧秒S筆》就是這樣一本以小見大,寓理于情的生活散文集。通過對平凡生活的細碎描述表達豐富的的人生意味,在情感自然流露中闡述哲學道理。
豐子愷先生善于發(fā)掘生活中的平常來“以小見大”。這從文集開篇《翦網》可見一斑。豐先生從大娘舅一句“白相真開心,但是一想起銅錢就不開心!钡耐嫘υ,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人生真諦。先生熱愛生活,希望認識世界的真諦,但每次將生活聯(lián)系到“銅板”便覺得生活的意義失去了大半。生活中有的人會把事物與“價錢”完全結合起來認識,那么一杯茶就等于兩個銅板,看到麥浪就想到是做面包的材料。如此種種,先生仿佛看見這世間有一個極大而極復雜的網。他認識到“我們倘要認識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義,就非撤去其對于世間的一切關系不可”。
誠如豐先生所言:生活應該撤去與價錢的關系而求其真義。我進而想到原來現代社會也有著先生所言之“世網”。就如學習的孩子和家長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學習與“分數”這個事情?如果生活的本質是要找到事物的真義與樂趣,追求至純至簡的狀態(tài),那么學習的本質應該是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這本應是件快樂、純粹而充滿意義的事情,F實是學習也被極大極復雜的網籠罩了,一點點讓人們忘記了學習的初衷,帶上越來越濃重的功利色彩,而“分數”成了這張巨網的鏈接點!胺謹怠焙唵蔚暮饬恐粋學生的智商,“分數”似乎意味著好的未來,學習就這么異化了,失去了應有的本來面目。而“世網”之大又豈止學習與分數。伴隨著人的一生,將有各種各樣的網困擾我們,我們抑或習慣成自然,抑或像豐先生一樣倔強地去掙脫“世網”。先生最后說:“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這個世網盡行剪破,然后來認識這世界的真相!倍囆g與宗教就是先生用來剪破這“世網”的剪刀。從一句玩笑話到剪斷人間世網,我體會到了豐先生“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的美學境界。
細膩捕捉,尋常蘊理,方能“弦外有余音”。“寓理于情”是豐先生散文的另一特色!稘u》是《緣緣堂隨筆》中的一篇至情至性之作,語言唯美、飄逸、飽含情感,字里行間讀者仿佛能感受到一位“大人格”的智者在與之娓娓交流。文章以詠嘆人生、時間流逝之難以捉摸,指出“漸”是造物主騙人的微妙功夫為起始,讓人不禁感嘆于“陰陽潛移,春秋代序”的無形。繼而指出“漸”的本質是時間,一般人似乎只能支配短的時間,在人生百年的長度中,許多人被“漸”蒙蔽而迷失人生軌跡。這個“漸”讓我聯(lián)想到了自己學習中的“常立志”與“立常志”,不禁嫣然,看來我一不留神就被“漸”所迷惑了。人生的尺度長為百年,作為學生的我雖只經歷一小段,但能跟隨豐先生從紛繁復雜的人事中觀察熟悉而陌生的人生,是不是也是緣呢?“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于方寸的心中!倍迷凇皾u變”中尋找“不變”東西,不忘初心,在人生的航程中雖有波折卻能把握好方向。這正是豐先生描繪的具有“大人格”、“大人生”的智者。
豐子愷先生文如其人、畫如其人。其文如淡雅的線條勾畫出先生高尚與睿智,其畫如淡彩渲染出先生樸素與仁愛!毒壘壧秒S筆》全書二十篇,篇篇都凝聚著先生對生活與藝術的領悟。今閱讀之,猶如一個與世無爭、無所不愛的可敬老者,通過文字與思想與我們進行著的對話,為我們帶來跨越時空的思考。
【讀《緣緣堂隨筆》有感】相關文章: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09-28
緣緣堂隨筆讀后感(精選12篇)07-14
讀《培根隨筆》有感03-01
讀《培根隨筆》有感(通用14篇)08-01
讀培根隨筆后感09-01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03-01
培根隨筆讀書心得12-03
培根隨筆讀后感08-16
《蒙田隨筆》讀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