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
當(dāng)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1
初次了解到這本書是緣于兒子的語文老師,她讓學(xué)生暑假讀《古文觀止》說有利于學(xué)習(xí)好文言文。于是將《古文觀止》看一遍下來?催@本書的初衷是幫助兒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過后才知道我收獲的不止是這些。
這是本書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豆盼挠^止》的編選者為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侯,他倆是叔侄關(guān)系。據(jù)記載,吳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xué),尤好讀經(jīng)史,于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他們二人才氣過人,而他們想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讀物,從而就想把這些文字發(fā)揚光大,書名取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我粗略的數(shù)了一下初中教材從中共選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選了16篇,而且新課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煉,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搜集了許多名篇。從一個教師的.眼光出發(fā),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一、親情傳孝道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深受感動覺得自己不夠孝順。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師,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jīng)常對學(xué)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我們都當(dāng);丶铱纯。
二、忠義弘美德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匪淺。這些濃縮而有提醒意義的言論像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不足,從而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師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很有意義!盁o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碧嵝阎覀冊趯W(xué)校與學(xué)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要三思而后行、客觀公正。然而,人非圣賢,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我們要學(xué)會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教學(xué)過程中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xué)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yè)的各種誘惑,我們教師依舊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并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魏征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為天下百姓開創(chuàng)了一個盛世。而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dāng)推孔明了。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郁郁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tǒng)之大勢,雖如螳臂當(dāng)車,卻忠勇可嘉。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2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一點也不假。是日閑暇無比,翻舊書暫遣心情。眼里正好看到一本《古文觀止》,《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能發(fā)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使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豆盼挠^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瑯瑯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豆盼挠^止》篇篇煥發(fā)奇光異彩,閃耀灼見真知,包含著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愛國。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它體現(xiàn)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厚感情,與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zé)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大量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當(dāng)然,古人的愛國往往與忠君結(jié)合在一起,但又都從忠君出發(fā),體現(xiàn)出恤民的精神。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寫下至理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與民休息。
二、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認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國的根本,其他各種道德觀念,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是圍繞忠孝這一核心提出來的。《古文觀止》中寫孝道的內(nèi)容很多。漢朝舊臣李密,因為要照顧自己臥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為官,向當(dāng)時的晉武帝寫下了有名的《陳情表》。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圍繞想要“盡孝”的心意陳述不能應(yīng)詔的苦衷!暗詣⑷毡∥魃,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兩人,相依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文章敘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讀來仍然感受頗多。雖然“父母在,不遠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丶铱纯础比匀皇情L輩的期望,特別是在“自己需要”與“孝親敬老”發(fā)生矛盾時,當(dāng)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貴君輕,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觀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蹲筠D(zhuǎn)季梁諫追楚師》中寫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這是在神權(quán)盛行時代可貴的民本思想!豆盼挠^止》的文章,大都為文人墨客所撰。他們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員,還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們“以文載道”,表達自己的愛民思想,并進而進諫君主為政得民最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宮賦》,借阿房宮之興衰這一歷史題材,極寫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窮奢極欲,點名國家滅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勸誡后人引以為戒!皽缌鶉,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致萬世而為君”。歐陽修身為滁州刺史,與賓客暢飲山水之間,一醉方休,其樂無窮,從側(cè)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面貌。他寫的《醉翁亭記》詳述之。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士大夫們也予以鞭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深刻地反映了當(dāng)時吏治的黑暗,賦稅的苛毒,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的深切同情!笆熘x稅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四、寄情山水心地寬。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起伏跌宕。作為最美散文,《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達了作者們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時候,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鞍嵘汈,羨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體驗人生,觀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境況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好的作品正如《古文觀止》,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能不斷給人啟發(fā)和智慧。拜讀《古文觀止》,研習(xí)傳統(tǒng)文化,是為增加精神財富之源泉!豆盼挠^止》在它問世后的300多年里,成為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值得諸君放在案頭,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尋得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古文觀止》讀后感11-29
《古文觀止》讀后感02-21
《古文觀止》讀后感(通用15篇)09-30
讀古文觀止有感02-03
讀《古文觀止》有感03-28
讀《古文觀止》有感02-04
讀書的心得體會06-04
讀書的心得體會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