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家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家讀后感1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便也凋零了,因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熱。——羅曼羅蘭
我奔跑著,喘息聲越來越明顯,而理想卻忽近忽遠,就在唾手可得時,它便再次離我遠去,我逐漸疲倦了,不愿追尋,慢慢停住了腳步,而當琴出現在我的面前,并輕輕地拉住我的手,我便隨她繼續(xù)奔跑。
在青春之路上,她向我娓娓敘說著她的故事,她雖然是一個封建禮教下成長的富家小姐,但她從未屈服過,她盡力想要進入男學堂剪短頭發(fā),她不愿順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懈地追求著自由與平等。
然而,當她向我講到梅和瑞鈺的悲慘遭遇時,她的眼角不禁滑過激憤的淚水,反抗的怒火從她的目光中熊熊燃起,她攥緊了我的手,堅定地告訴我,她不會選擇千百年來中國女子所走的血路,她要逆流而上,拯救自己!
剎那間,我的體內被注入了激情與活力,如同即將爆發(fā)的小宇宙加快了奔跑的速度。
琴見我滿懷熱情地追逐理想,頓時停住了腳步,輕輕拍打我的肩膀,以她慣有的自信勇敢,在我耳邊低語:“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時代,但悲劇卻一直在上演,從未停歇,然而這也不是無力改變的,一定要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悲劇大部分發(fā)生在沒有自我追求的無抵抗主義身上,就像大哥覺新,而現在通過我的不懈追求,我已經得到了幸福,而你,要努力哦~!”
我一邊跑著,一邊想著琴對我說的那一席話。封建禮教如同吃人的野獸肆意吞噬者人們的.思想,只留有那悲慘的肉體使人悲哀,盡管現在,已經不存在這種顧慮,但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沒有對于理想的堅持,結果依然會是像琴說的那樣——不斷的悲劇。
仔細回味著我的理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我明白我需要有良好的繪畫功底,我的奔跑就是在畫板上用不同型號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幅令人滿意的畫卷,可是從前,我常常因為,對與色彩較弱的感知度毀掉一張張畫紙,浪費無數的顏料,放棄這個念頭在我的腦海中一次又一次的浮現,但"琴"聲不止,琴帶給我的勇敢與信念,是我不愿也不會停止我對夢想的渴望與追求。在青春之路上,琴點燃了我內心微弱的火光,卻是我充滿了光和熱,充滿了向上的勇氣。
重拾畫筆,冷靜地坐在畫板前,調色板里的顏料組成了我七彩的夢,左手輕輕扶著畫板,右手的筆在白紙上謹慎地打著初稿,那是琴給我的勇氣與熱情。
理想依舊,青春之花仍然綻放。
關于家讀后感2
幾天前我?guī)е弁吹男那樽x完巴金的小說《家》,曾經在某一本語文書的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就是一條激越的激流”,一年前的某個靜謐的夜晚,對著燙手卻依然白亮的燈管,我心血來潮的為“活”字進行了拆字解釋——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嘆言:“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人可以被輕易的毀滅,但他也有著同水一樣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自然,可以使世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別小瞧水,別小瞧人應持有的“簡單”,別讓心的靈魂被“黑暗”所控制、壓迫!
水如人,人亦如水。水,簡簡單單,晶瑩剔透,可從外望穿里面;那么既然“人亦如水”,人是不是也應該簡簡單單,“一眼望穿”呢?生活的“活”字,有三點水,這第一點水代表實在,第二點水代表品德,第三點水代表道理;那么既然“水如人”,人是不是也應該注意“三點水”呢?世界萬物都很美,因為它(她/他)本身就很美,美在自然,不需要裝點!那么,生活和自身的心靈世界是不是也應該“很美”呢?
在巴金的《家》中,我再次見識了流動的力量和強大,生活并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斗”。在《家》中,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還有他們的選擇和反抗,順從、叛逆、腐化墮落等,從主人公高家三少覺慧,到主線高家大少爺覺新,從鮮明的`“有壓迫就有反抗”的三少爺覺慧,到既不滿于黑暗的舊制度又逆來順受的大少爺覺新,把一場激流一般的“搏斗”攝入了我的思想中,與我的“生活就是一條激越的激流”重合交織在一起……
巴金曾提問:“我們生活來做什么?或者說我們?yōu)槭裁匆羞@生命?”并用羅曼·羅蘭的話題做了回答:“為的是來征服它”!
從《家》中,我伸出手,結果觸碰到了無邊的黑暗,但是,正如巴金所說的“我并不孤獨,并不絕望。我無論在什么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chuàng)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边@生活的激流會永遠動蕩著,不曾停止,也不能夠停止,并且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它!
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活著,就是為著來征服生活的!縱使內心含著愛、恨、歡樂、痛苦,也絕不曾失去信仰:對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還有什么東西等著我,我只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
關于家讀后感3
剛開學沒多久,我就從兒子的書包里發(fā)現了兩本新書--《智慧課程》和《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不論是從封面的顏色還是設計來說,這兩本書都是非常與眾不同的,它們并不是義務教育的課程讀本,而是外小自行編撰、印刷的內部教材。懷著好奇的心態(tài),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兩本書,真想快點知道學校會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書籍呢?
讀著,讀著,我一下子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國際理解--走進非洲和大洋洲》就像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導游一樣,帶我在美麗的非洲和大洋洲里暢游了一番。雖然書中的內容沒有包羅萬象,文字表述也不是很多,但是那些精美、艷麗的圖片足以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了。對于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視覺上的感官刺激最容易讓他們能很快地被事物所吸引。孩子看見我讀的目不轉睛,連忙放下手中的筆,要和我一起讀呢!
《智慧課程》這本書深入淺出地教會了孩子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們從走進自我、認識自我開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靈去感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無窮寶藏。讓孩子們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人生的根本問題,從而確立屬于自己的正確的人生信念。書中的小主人公聰聰是一個聰明、活潑、可愛,又有一點調皮的小男孩,腦子里無時無刻都充滿著奇思怪想。這樣的他,不正是現在成千上萬個獨生子女的一個縮影嗎?
看完這兩本書后,我想了很多。其實這兩本書不光是給孩子們的禮物,我更覺得是給我們大人們的一份珍貴禮物。在如今這個到處都充滿著浮躁和不安的環(huán)境里,我們總是太急了,不愿意給孩子太多等待的時間了;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焦慮轉化成孩子的焦慮,很少能靜下心來,多抽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了。一邊是緊張而又忙碌的繁瑣工作,一邊是家里忙不完的瑣碎小事,原本和孩子約定的許多事情都還沒有一一兌現,現在想想挺對不起孩子的。看了這兩本書后,回想一下在我們眼里孩子曾經犯下的“滔天大罪”,其實正是孩子那幼小而純真的“理所當然”吧!而我們只知道一味地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引導他們。誠如書中所言,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yōu)秀,二是幸福,而這兩者都離不開智慧。希望孩子能從這兩本書中學到智慧、擁有智慧、運用智慧、創(chuàng)造智慧!
非常感謝學校為每一位外小學子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這讓我忽然想到了外小的校訓:從這里走向世界!是的,真心希望每一位外小學子都能從這里了解世界,從這里認識世界,從這里成功地走向世界!
【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讀后感08-18
【精選】《家》讀后感07-13
《家》讀后感08-20
《家》讀后感10-06
家的讀后感02-16
《家》讀后感(經典)10-12
《家》讀后感初中10-08
《家》讀后感范文10-06
高中家讀后感10-06
對巴金家的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