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讀《西游記》有感
當(dāng)細(xì)細(xì)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西游記》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西游記》有感 篇1
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還有三徒弟這首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沒錯,這就是大家都愛看的動畫片《西游記》里的主題曲。
《西游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里面?zhèn)髌媲鄣墓适聲屇慊匚稛o窮,里面提心吊膽的情節(jié),更是會讓你心潮澎湃。
他們師徒四人能夠千里迢迢,路上歷經(jīng)磨難都不放棄,最終還能取得真經(jīng),這肯定與他們堅定的決心分不開。
書中的妖魔就好像我們?nèi)藘?nèi)心深處的心魔,妖魔有對手,心魔當(dāng)然也有對手,那就是決心。當(dāng)你在一件事情上,下定了決心,那心魔就會煙消云散,就好像唐僧西天取經(jīng),最終實現(xiàn)自我終成了正果一樣。
這也讓我不由的想起以前的.所作所為,哎,我真的慚愧不已啊!我每次在學(xué)習(xí)中遇到稍微難一點兒的題目我就不動腦子,只等著媽媽和老師告訴我答案。做事情也經(jīng)常馬馬虎虎、半途而廢,常常被媽媽批評。孫悟空還真是值得讓我學(xué)習(xí),要像他一樣勇敢。平時我在課堂上總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總是害怕說錯了之后同學(xué)們都會笑話我。但是現(xiàn)在我明白了:我要戰(zhàn)勝我自己的心魔,就像孫悟空用自己的本領(lǐng)戰(zhàn)勝妖魔鬼怪一樣。西天取經(jīng)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業(yè)績。遇到挫折,我們應(yīng)該鼓起勇氣去正視和面對。
說到孫悟空,他在我心目中那可是無所不能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的智慧和敢于跟強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也是讓我十分的佩服。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在這一片段里,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變成的小姑娘時,唐僧念起了咒,疼得他滿地打滾;當(dāng)白骨精又變成老婆婆時,他又打死了老婆婆,于是唐僧又念起了咒,但孫悟空不顧師父的責(zé)備,一心只想保護(hù)師父西天取經(jīng);最后一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公公拄著拐杖向唐僧走來,孫悟空再次揮起金箍棒打死了老公公,這次唐僧還是沒有看出真相,并且還把悟空趕回了花果山。沒了悟空,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這時豬八戒跑到了花果山找孫悟空救師父,孫悟空不計前嫌,心里還想著保護(hù)師父去西天取經(jīng),所以毫不猶豫地跟豬八戒回去救師父。他們齊心協(xié)力終于救出了師父,師父也后悔不已。
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悟空對師父的忠心耿耿,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事情的真相才會水落石出。
《西游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要戰(zhàn)勝心魔,實現(xiàn)自我,努力學(xué)習(xí),奮發(fā)向上,取得我人生道路上的真經(jīng)。
讀《西游記》有感 篇2
在我們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讀一些課外書,有時這些課外書也會幫助我們的學(xué)習(xí),還會增加我們的知識面,讓我們的知識面更加豐富,這就需要我們讀一些有價值的課外書。
在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西游記》,里面講述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在路上他們遇上了許多艱難險阻,但他們并沒有放棄,而是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敢地向前進(jìn)。
在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他們都各有各的特點,大徒弟孫悟空神通廣大,機靈聰明,能言善辯,在唐僧識不得妖精時,是他用火眼睛金識破妖精的詭計,這樣好的徒弟,上哪去找第二個,全心全意為保護(hù)師傅西天取經(jīng),唐僧還時常怪罪孫悟空誤傷好人,孫悟空忍受冤屈,讓我們這些讀者看在眼里都為孫悟空打抱不平,想要為孫悟空出口氣,大家想想孫悟空為唐僧出了多大的力啊,就憑這點,也不應(yīng)該怪罪孫悟空。
二徒弟豬八戒好吃懶惰,呆呆傻傻,找借口,但他那種憨勁,也是挺可愛的,有時也會幫助孫悟空降妖除魔,有時和孫悟空鬧點小毛盾時,動不動就要回高老莊,豬八戒也是一個頂級的花癡,這一點真是不可想像,有時他也挺老實的,他也很愛出風(fēng)頭,唐僧趕孫悟空時,他在旁邊不但不幫忙,還在一旁幫到忙,這一點實在讓人可恨,恨 不得扇他兩耳光,以解心頭之恨,不過他也是全心全意為保護(hù)師傅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也能給孫悟空幫了許多忙,這一點也是不錯的,可以看出豬八戒也沒有忘記自已是保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的。
三徒弟沙和尚平易近人,善良慈祥,與人也比較好相處的,有時孫悟空和豬八戒吵架時,他總是來勸架,沒有他,這場戲是演不成的,孫悟空和豬八戒去降妖除魔時,他主要負(fù)責(zé)看好行李和照顧好師傅,一但師傅被妖精抓走了,他總是責(zé)怪自已有看好師傅,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有責(zé)任心的人。
唐僧是一個好壞分不出,太過慈祥的人,人妖不分,還好有大徒弟孫悟空幫忙識破。
唐僧是一個一心向善的人物。
我讀完這本《西游記》后,身受啟發(fā),我覺得做人不應(yīng)該像唐僧那樣的丑惡不分,應(yīng)該像孫悟空那樣見多識廣,這對我們很重要,孫悟空的執(zhí)著,豬八戒的可愛,沙和尚的有責(zé)任心,唐僧的善良······這些好的品質(zhì)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都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責(zé)。
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實事求是,這樣才是最美好的。
讀《西游記》有感 篇3
蒼茫神州,寥寥之原,我們喜歡過那么多光陸怪離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或多或少,都帶著神話的印跡。只是神話看的多了,仍會記起小時候的院子里,外婆搖著蒲扇講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老故事。多少年了,還是那么清晰地印刻在眼前。
停留在霧里看戲,只是朦朦朧朧的一抹黃色一片紅,還聽得那一聲‘呔!’更是惹人心驚,看那孫猴子的金箍棒一甩,便早就掀起了塵埃一片,零零散散的掀起又三三兩兩的落下,最后妖孽無處遁逃。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一副悠長絢爛的歷史畫卷,那么《西游記》就是一曲抑揚頓挫的正義與憤慨的'激昂進(jìn)行曲。每個人物鮮明的個性,每個場景的曠世奇景,每個黑與白的碰撞所產(chǎn)生的巨大力量,充斥著整個波瀾起伏的故事。歷經(jīng)時間的錘煉和磨洗,不朽的經(jīng)典仍舊愈加地發(fā)光發(fā)熱,升華著更多內(nèi)在蘊涵的深刻哲理,在諸多塵世間的喧囂中仍舊占有一席之地。
那些鮮明的個性閃耀的面孔仍舊留在腦海中,成為揮之不去的剪影。取經(jīng)路上云淡風(fēng)輕的時候,那時互相吐槽的場景總讓人覺得心中暖暖,只是之后師傅一有危險大家立刻挺身而出時候又有種別樣的感動。這一個個稀奇古怪的故事交織在一起,讓人愛不釋手。
然而《西游記》的文學(xué)價值卻不僅僅停留于一部大膽豐富的神幻之作。魯迅先生也曾這樣評價過《西游記》:諷刺揶揄則取當(dāng)時世態(tài)。人妖,正邪,反抗屈服。這恰恰鮮活地印證了封建社會時期的動蕩黑暗,正義的呼聲茍延殘喘。被不斷壓迫的崛起的信念和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的現(xiàn)實,如層層蜘網(wǎng)般交織在苦難的百姓心中,F(xiàn)實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矛盾和糾結(jié)似乎成了理想道路上必經(jīng)的障礙。一路荊棘,一路磨難。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選擇奮起反擊,那棍棒那釘耙那聲聲怒喝,是源自內(nèi)心的正義和對理想堅定如一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越過浩浩長川踏過片片峽谷,最終取得真經(jīng)。
言至于此,歷史長河中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的農(nóng)民起義、工人起義又何嘗不是一段段辛酸艱苦的“取經(jīng)之路”。孫悟空的大鬧天宮,鬧的是金碧輝煌眾仙齊聚的天庭,反的是封建腐朽的社會制度。那些不斷積蓄勃發(fā)的力量終因不堪忍受現(xiàn)實的重重壓迫而迸發(fā)。
沒有一帆風(fēng)順波瀾不驚的理想之道。誘惑險阻,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反抗屈服是一念之間的事,就像成功和失敗也僅一步之遙。成功和取經(jīng)一樣,學(xué)會斬斷橫豎于你面前的荊棘,妖魔便無所遁形,而成功自然也就觸手可及。就如同時沉淀于我們記憶中的那段路、那匹白馬、那只木箱、那一行人……
讀《西游記》有感 篇4
寒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這本書,使我深有感觸。
《西游記》這本書的主人翁有四位。分別是:調(diào)皮機靈、聰明機智、武功高強的孫悟空;它在西天取經(jīng)的一路上,保護(hù)師傅,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有些笨笨拙拙,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會推卸責(zé)任,愛睡大覺;忠厚誠實的沙僧不怕困難,意志堅強;過于善良,動不動就要念緊箍咒的唐僧膽小怕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孫悟空,它本領(lǐng)高強,會七十二變。打敗了許多妖魔,用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保證了師父的安全。
《西游記》這本書里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兩回。一回是三打白骨精。為了能吃到唐僧肉,白骨精三次裝成了不同的人,用花言巧語來騙取唐僧,唐僧就這樣被迷惑住了。幸好孫悟空來得快,用火眼金腈識破了白骨精的計,便拿起緊箍棒,打死了妖魔,使它斷了靈光。讀完這一回,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能被別人的幾句花言巧語所迷惑,要經(jīng)自己的大腦慎重思考過,才能辨別別人說的是真是假;還有,光看一個人的.外表是不行的,要看他的實質(zhì),也就是內(nèi)在是善良還是邪惡。就像百骨精三次都裝成了一位看似善良,沒有一點兒邪惡的人,可實質(zhì)呢?她卻是個想傷害人的妖精!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三借芭蕉扇是我喜歡的第二回。為了能拿到芭蕉扇,孫悟空想出了許多辦法智取。可是,最終并沒有拿到。最后,還是在眾神的幫助下,和羅剎女(牛魔王的妻子)借到了芭蕉扇。孫悟空拿著扇子來到了火焰山對著山頂扇了四十九下,頓時,那山上便大雨如注,火害永滅,師徒們順利地過了火焰山。讀完這一回,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時,要動腦子想出好辦法來克服困難,不能呆板的等著別人來幫忙。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也不要有退縮的想法,要相信自己,鼓足勇氣,要有恒心,我覺得這樣就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了。
《西游記》的最后一回,總結(jié)了師徒四人與白龍馬歷經(jīng)了十四年,度過了千山萬水,經(jīng)受了九九八十次磨難,終于取到了真經(jīng),修成了真果。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像文中的師徒四人一樣,他們是遇到了許多困難,可是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戰(zhàn)勝了困難,取到了真經(jīng)。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不能為一點點兒小困難就退縮放棄。要堅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廢,這樣才能達(dá)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讀《西游記》有感 篇5
放暑假了,我把《西游記》拿出來看。這本書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但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收獲。它是神話小說,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一路上,他們打敗了許多妖怪,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取得真經(jīng)。菩薩心腸的唐僧,憨態(tài)可掬的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和尚和本領(lǐng)高強的孫悟空,其中,孫悟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次都以孫悟空為線索展開,幾乎每一個故事中都有他的身影,作者都將筆墨重點留在了孫悟空身上,因此,較之于其他幾人的表現(xiàn),孫悟空的'形象更讓人難以忘懷。在《三打白骨精》里,白骨精為了能吃到唐僧肉,居然假扮了三次平民,孫悟空的眼睛一下子就知道他們都是妖怪變的,便打了三次,唐僧把它趕走了,見孫悟空被唐僧趕走了,妖怪便把唐僧給抓去了,另外兩位徒弟去求孫悟空能不能回去救師父,可是翻臉無情的他都給拒絕了,孫悟空便把小猴子們分別變成唐僧、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jīng),可是在半路上遇到了觀音菩薩,在觀音菩薩的勸解之后,孫悟空才去救師父;還有一次,唐僧要八戒去化齋,八戒看到了一個大西瓜,還把西瓜分成四塊,然后自言自語地說“我一塊,師父一塊,猴哥一塊,沙師弟一塊!”但經(jīng)不住誘惑的他還是把西瓜全都吃了。孫悟空看到了,就用法術(shù)把西瓜皮放在八戒旁邊,結(jié)果八戒依戀摔了4個跟頭,摔得鼻青臉腫......
讀到這里我忍不住笑出聲來。
孫悟空不畏艱險,讓妖怪都叫他“孫爺爺”。他遇到神通廣大的紅孩兒也沒有退縮,而是奮力地和他作戰(zhàn)。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確實很厲害,雖然孫悟空被燒得幾乎喪命,但最終還是請來菩薩收復(fù)了紅孩兒。
這本書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從故事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難,我們一定要像唐僧師徒取經(jīng)一樣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讀《西游記》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西游記有感07-24
讀《西游記》有感06-14
讀西游記有感07-11
讀《西游記》有感06-03
讀《西游記》有感(經(jīng)典)10-01
讀《西游記》有感07-19
【實用】讀《西游記》有感07-16
讀《西游記》有感范文05-31
讀《西游記》有感(精)09-08
讀《西游記》有感通用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