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象人》有感精彩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象人》有感精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象人》有感精彩1
讀完《趕象人》這本書,故事里的情節(jié)歷歷在目。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老實木訥的男孩塔德和一個大膽?yīng)毩⒌呐⑽魑鞲活^可愛的大象庫什尋找失散媽媽的故事。
為了尋找媽媽,西西和塔德四處打聽媽媽凱蒂的'消息,他們得知媽媽在延綿遼闊、空曠蒼茫的西部大草原,于是踏上了去大草原的路。在遇到想搶奪大象的壞人的時候,他們帶著大象乘上了去西部的火車?墒锹烦踢沒走到一半,火車失事,塔德和西西因為和大象坐在火車最后一節(jié)車廂,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們現(xiàn)在只能徒步到遙遠的大草原。
他們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都快要絕望時,遇到一位好心的大爺,大爺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大象!他驚奇他們的遭遇,得知有人想要霸占他們的大象時,大爺送給了他們一條木船,還給大象庫什搭了房子在木船上以便讓它隱藏起來。他們劃著木船從密西西比河前往俄亥俄州。在數(shù)天的航行中,木船被河里的水流沖刷,大象也按耐不住,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最終脆弱的木船在頃刻間坍塌,追趕他們的壞人再度發(fā)現(xiàn)大象。窮兇極惡的壞人一路追趕并制造假的文書!但這一切都沒有嚇到塔德和西西,他們在善良的人們那里據(jù)理力爭,還原事情的真相,再次得到族長的幫助,繼續(xù)前往西部草原!
終于他們來到了大草原,他們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雖然媽媽滿臉皺紋,皮膚黝黑,但是有了媽媽的保護一切的困難和邪惡都不可怕,他們成功擊退了壞人的陰謀!
讀完這本書后,我對兩個主人翁的聰明才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有著堅持不懈、永不退縮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從未想過放棄或拋棄對方,兩人一起合作與壞人斗智斗勇,他們這種團結(ji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讀《象人》有感精彩2
最近在讀《象與騎象人》,有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個體的情感與理智并不統(tǒng)一,而是分裂的。感性,或者情感的部分被作者比喻為大象,理性的部分被喻為騎象人。
大部分情況下,人類自認為自己行為主要由騎象人控制,但事實上,這是騎大象不是騎馬,大象可比馬難駕馭多了。騎象人會感到無法在違背大象意志的情況下行動。
大象,包含了我們內(nèi)心的感覺,本能反應(yīng)、情緒和直覺等。這些心理歷程大部分都是自動發(fā)生的,無需我們有意識地去注意或者控制它,甚至要用意識控制它是很難的。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大部分行為都是由“大象”控制的。我們只有少數(shù)時間會開啟“專注模式”,大部分時間開啟的是默認網(wǎng)絡(luò)模式。我們的大腦會對很多情況進行“自動化處理”,而不是經(jīng)過專注、仔細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的力量強大。為何強大,因為那是你難以抗拒的默認網(wǎng)絡(luò)模式。要打破一個舊的默認網(wǎng)絡(luò)模式,建一個新的,十分困難。
這與《認知覺醒》中提到的內(nèi)容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的大腦有三重,掌管本能的原始腦,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以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表面上看理智腦是最先進的,但實際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形成時間最晚,最年輕,因此在原始腦和情緒腦的面前往往會陷入雖然正確,但力量不夠的困境。
粗暴地將原始腦和情緒腦理解為“大象”,理智腦理解為“騎象人”。理智腦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的應(yīng)該是原始腦和情緒腦,但常常,反過來,原始腦和情緒腦會擺布理智腦,因為它們“力氣大”。
人們常常認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xiàn),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希望通過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原始腦和情緒腦,那你一定會收獲滿滿的挫敗感。
唯一的辦法是對原始腦和情緒腦深入了解,循循善誘,讓它們理解和認同理智腦的邏輯,巧妙驅(qū)動原始腦和情緒腦。就像團隊領(lǐng)導,雖然是發(fā)號施令者,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和資源分配,隊員也很難配合。因此,訓練大象達到身心平衡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行動前可以試著多想想,這一刻做主的是大象,還是騎象人,還是他們一起。多去聽聽你心里的那頭大象,它們想告訴你什么。
希望你早日達到“人象合一”的境界,和你的大象一起跑到飛起。
讀《象人》有感精彩3
這本書可謂是一本高級雞湯——首先說一下,雞湯這個詞現(xiàn)在有點貶義,稍微高級范的都不屑于撒播,甚至反雞湯還往往更方便博眼球,因為很引起人們心中的憤懣不平,而憤怒恰恰是最容易傳染的情緒。
但無論什么東西,一旦高級了,就有了不同的趣味。譬如說路邊攤一碗蛋炒飯,以前五塊錢,現(xiàn)在漲價了,但一碗好吃的的蛋炒飯也不會超過十五塊。而食神戴龍的一碗蛋炒飯可以賣到五千塊。所以一碗雞湯如果燉出了風云變幻,水簾洞天,也是值得期待的。
這就是雞湯心理學哲學倫理宗教社會人類學的集合——積極心理學。雖然有人信上帝,基督愛每個人;有人信佛陀,眾生皆苦四大皆空;有人是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至上。但無論是誰,找尋人生的意義,是每次吃飽飯之后都有可能想到的問題——我們大概是國內(nèi)不需要考慮溫飽的第一代,所以社會折射出的各種生存危機理論上都是如何適應(yīng)生活品質(zhì)對比的競爭問題。
這本書一開始說明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和《思考快與慢》里系統(tǒng)1系統(tǒng)2的概念差不多,很多我們以為是理性的系統(tǒng)2做的決定,大多都只是系統(tǒng)1確定之后,系統(tǒng)2來做個自圓其說;接著從互惠和道德虛偽的角度來分析群體生活中的規(guī)則;接著講述幸福的來源,而無論是想要的東西,還是只來自內(nèi)心,都不能徹底解決——除了極少數(shù)在某個方面達到極致又不困惑的幸運兒,大多數(shù)人是很難純粹從外部或者內(nèi)部來平和的(從我的理解,是出世與入世都得有)。
最后講美德與人生的意義,作者提出了神性的概念——在社會空間里,有三個維度:親密度,社會等級,以及神性。而神性為何如此重要,是可以帶來一種提升感,讓人產(chǎn)生一種歡欣的沖動和暖流,從而達到敬畏/超越/自由的狀態(tài),產(chǎn)生巔峰體驗。不可避免地談到宗教在這方面的作用,但其實很多重復(fù)的動作和儀式,都是可以讓人產(chǎn)生這樣的.提升和歸屬感——譬如軍隊的訓練也是一樣,一些匠人不斷重復(fù)達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是類似。
關(guān)于神性,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提到的恩典一章,提到兩個很有趣的案例:一位出生宗教家庭的人,始終無法感知到上帝,而另一位出生科學世家的人,卻能不斷感知到神的召喚。最后前者離開教會,而后者加入,都找到了心安。所以,之前看到某句名言,講述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只是相信上帝。而關(guān)于提升感,這恰恰是藝術(shù)里常常出現(xiàn)的——為什么好的藝術(shù)作品能有如此強大的魔力,靠得就是這種提升感,讓人能從俗世中解脫出來,達到神的境界。而集合了音樂與美術(shù)等形式的電影在這上面的感染力是最強。受《千面英雄》啟發(fā)的盧卡斯所制作的星戰(zhàn)系列,是個中典型。而《千》里面提到的各種古代神話,也都是這樣的作用。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如果就這么清晰明了,那些人生問題不就太容易解決了?根據(jù)這么簡單的設(shè)定,解決方案必定也清晰很多——就好比那些分析企業(yè)戰(zhàn)略問題的案例,如果都很容易解決,還要那些高價咨詢公司做什么?另外,如果就這么簡單,人生不也很無趣么?
【讀《象人》有感精彩】相關(guān)文章:
象人讀后感04-09
象人讀后感中文04-15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精選6篇)07-14
形象人物作文(通用41篇)03-03
讀《我要精彩》有感11-23
讀《雷鋒的故事》有感精彩11-14
讀《莫莉的假期》有感精彩11-07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06-15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04-23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