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年級讀后感:讀大地上的事情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年級讀后感:讀大地上的事情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想談?wù)勅敯。對許多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就如同他的書從來不會上暢銷書架,只是靜靜地待在一個偏僻角落里一樣,葦岸居住在小城昌平過著簡單而滿足的生活。然而今天,我卻只能以“紀念”為題了,因為5月7日是他周年的忌日!吨袊嗄陥蟆窞榇税l(fā)了兩篇紀念文字,分別是林莽和寧肯寫的。而我也覺得,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或許我也該說些什么了。
我與葦岸的相遇實是出于偶然,并且也幾乎只能是偶然。那天我隨手翻了翻《中學(xué)生閱讀》,里面刊載了葦岸未完篇的《一九九八廿四節(jié)氣》。質(zhì)樸而富含鄉(xiāng)土氣息的文字很快征服了我,我一遍又一遍地讀,驚嘆于作者觀察的細致與他平和、溫柔的心。后來,在《讀書》2017年第2期中,見到《中國當代散文發(fā)展報告》的編著者之一,其稱葦岸為“謙卑的大地的傾聽者”時,我馬上對自己說:“對了,就是他。”于是,當我無意間在一家小書店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他的《大地上的事情》,毫不猶疑地便買了下那唯一的一本,盡管其時我手頭僅有10元錢。付款后,我把書緊緊地貼在胸口,就像擁著久別的女友。
我的激動并沒有錯。讀竟全書有種發(fā)呆的感覺。平靜如水卻愛憎的文筆和處處顯現(xiàn)出的簡樸而高貴的心靈,恍如隔世,好似一朵七色花從離自己已是久遠的童話世界飄來,具有“卓而不凡的風(fēng)度”“展示了一種被我們熟視無睹,忽略已久甚至因麻木鈍化而遺忘了的‘原生’狀態(tài)的大自然,這種沉靜、凝重,不無神秘而充溢著主體靈性的內(nèi)在呈現(xiàn),不禁使我仿佛沉睡著的審美倍覺‘陌生’和‘震驚’”的盛譽。在他的文字中,你找不到任何謾罵的字眼,也找不到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浮躁心態(tài)。他就是那樣平平靜靜,溫文爾雅,有著周恩來般的細致與溫情。然而,他又不是毫無憂思,對現(xiàn)代文明背離土地,背棄心靈,它有著切膚之痛:“我的視野,將盡被剝奪;我的景色,將徹底消滅”(《進程》)。但他并沒有起而怒罵,他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從不自視為征討者,他更在乎的是每個人內(nèi)心對土地應(yīng)有的親切之情,他的文章重在喚起人們心底最善良的溫情,用愛和感激來重建人們與土地的聯(lián)系。在文壇一片刀光劍影的征伐聲中,突然出現(xiàn)了這么一條清澈幽秘的小溪,實在令人欣喜。
我想,可以這么說吧,葦岸是一個詩人,一個浪漫主義者。盡管他說自己是理性的,但正因如此,他的散文才擁有了一種成熟的詩質(zhì)。他曾自述,自己是生活在托爾斯泰和梭羅“陰影”中的人。托爾斯泰的博愛和梭羅的回歸自然是他寶貴的思想資源,也正和他對現(xiàn)代生活的不適應(yīng)相契合。他情愿以簡單和清貧度日,充分表現(xiàn)了他浪漫的詩人氣質(zhì):思想的富有,心靈的充足遠比物質(zhì)的享受要重要。他因而保持著與生俱來的淳樸與善良!洞蟮厣系氖虑椤分杏腥羌o念海子的,為海子的死而惋惜,為自己沒有盡到照顧朋友的責任而愧恨,盡管這并不是他分內(nèi)的事。寧肯的文章也提到,葦岸就是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囑托友人去探望患病的詩人食指。愛博而辛勞的人往往不能做出經(jīng)天緯地的大事業(yè)來,因為他們的心靈太纖弱、太高貴,不愿見到生命無辜受難。但他們是真正偉大的人,只有他們力踐了人類心靈中最善良、最美好的東西。
如果說海子是麥地詩人,那么葦岸就是名副其實的土地詩人,盡管他的詩遠不如他的散文有名和好。他曾借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的話說:“土地道德是要把人類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边@也正是葦岸的思想和信仰。現(xiàn)代環(huán)保主義的興起無疑是給了葦岸以巨大影響的,但他并不是簡單地吸收或為之歡欣鼓舞。因為他對環(huán)保主義的認同不是出于對破壞性掠奪后果的恐懼或具有前瞻的眼光,而是出自于愛,出自于對土地和生命、出自于對生活的愛。不是理性而是感情。他說自己有個愿望,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勞動一天。“每一個人都應(yīng)當與世界上的勞作保持著基本關(guān)系。勞動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們自己與泥土和大自然發(fā)生基本的聯(lián)系!蔽蚁,正是這種聯(lián)系構(gòu)成了葦岸生命中簡單而充盈的偉大,也造就了他真正的詩人氣質(zhì)。
盡管有時我會不同意他文中流露出的一些觀點,比如,他的《觀〈動物世界〉》我就覺得他的仁慈和善良有時反而會阻隔他和大自然精神的共鳴,因為“人類制造的任何詞語,都僅在他自己身上適用”。但或許我們應(yīng)該這么理解葦岸,他是那種屬于土地上的人,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驗和19世紀的外國文學(xué)才是他生長的土壤。可惜即便是這樣一個簡約而善良的人,這么一個可能給我們這個時代尤其是文學(xué)帶來新的希望的人,也只能永遠地留在了39歲。
“從海洋來的雨,還要被河流帶回海洋。那吃草的,亦被草吃;那吃羊的,亦進羊的腹里!鄙h(huán)往復(fù),葦岸走得很平靜。不管是否會被后人憶起,他播撒下的種子都會靜靜地生長在偏僻的角落,只等你偶然一瞥,便送上青青的綠蔭。
【初二年級讀后感:讀大地上的事情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蘇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08-26
小學(xué)生大地上的事情讀后感10-06
《事情是說成的》讀后感10-06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10-06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03-17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10-05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10-07
讀《大瀑布的葬禮》有感10-06
讀《皇家大盛宴》有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