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牽手》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牽手》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牽手》有感1
暑假時期,閑來無事,無讀了一些書。古人有訓:立身以立學為本,立學以讀書為根。魚離水則鱗枯,人離書則神索……因此,閑暇之余,總忘不了翻閱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書籍刊報,希望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我讀了一書,其名叫《牽手兩代親子課程》。這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重點介紹了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下冊則把成功學和家庭教育學融為一體進行闡述,指導家長怎樣成功教育孩子。
讀了這本書,確實令我受益匪淺,興奮不已!因為站在母親的角度,看了這書,對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上有著更豐富、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指導內涵。而站在為人師的這一角度,看了這書,意義更是深遠了。不是嗎?一位教師是多少孩子的“家長”。其實,這書所闡述的分論點很多,但讓我心泛漣漪、感觸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
對這一點,作者非常強調,在每一章節(jié)里幾乎都有提到。而每看到這,它總會讓我的心隱隱作痛,難受之極。它逼我反思:在“樹立和維護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我們作出了多少努力?
二是賞識教育。
以前,總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表揚加激勵,而并沒有批評。而今,讀了這書,才豁然開朗,原來賞識教育并非如此。它是以信任、尊重、激勵、理解、寬容、提醒為原則,還要有及時的批評和耐心的糾正。而這里所說的批評并不是聲色俱厲,而是讓孩子在不知道受教育的情況下已接受了批評。這“賞識教育”喚回了我的記憶,讓我想起當初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教育。那時,孩子說話含糊不清,走路歪斜難看,但父母沒有責罵,只有鼓勵,表揚,微笑。孩子在歡樂中學,父母在欣賞中教,結果孩子進步特快。反之,要是當初父母發(fā)脾氣,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又會怎么樣呢?不成啞巴或結巴才怪!這就是心態(tài)造就能力啊!心情好,一好百好,心情不好,一了百了
三是快速記憶。
書中描述一個有生理缺陷的聾孩周婷婷,采用了這種快速記憶,在三、四分鐘內,能快速地一字不漏地把十多個生詞背記出來。讀到這里,能不驚駭萬分,感慨萬千!這還得了?天哪!為何我們四肢齊備,五官健全的孩子卻不能?我們的教育錯在哪兒?我不由自主地陷進了苦思冥想中……腦海里一次次出現(xiàn)了快速記憶的概念和好處。我尋思著:在教學中,能不能借鑒于它?很快,我的心中有數(shù)了!想通后,我的心舒暢多了。
都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是為了學以至用!盡信其書不如無。讀書就得學會靈活貫通,做到舉一反三,去偽存真。更要做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無益于身心的書莫讀。只有這樣敏而好學,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然,讀書的滋味,一言難盡。其味像飲齋啡,如品好茶,似吸牛奶,是喝苦藥。但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呀!生命的短暫,知識的無窮。我們只好用這有限的生命,心系書香,靈飄書海,魂游書山,尋覓睿智,盛滿智囊,令自己獨具慧根。這樣,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為人的最高價值!為此,苦也得讀。這就是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讀《牽手》有感2
今天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兒童閱讀的手誰來牽——管城回族區(qū)第二屆讀書節(jié)活動”,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校的和老師與我們一年級的學生分享了繪本《我家是動物園》。故事講的是:小男孩祥太他說自己像只猴子,因為愛吃香蕉,擅長爬樹和好模仿。他爸爸龍?zhí)壬侵华{子,因為他頭發(fā)亂蓬蓬的,愛吃肉不愛吃蔬菜,每天早上起床后總愛獅子吼。他的媽媽明美女士愛干凈,像浣熊。他的爺爺像長頸鹿,奶奶像多變的漂亮的狐貍,妹妹像小白兔(愛豎起耳朵聽別人講話),曾祖母阿花太太像貓頭鷹。
故事充滿了童真童趣,洋溢了祥和、甜蜜,學生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是那么的開心與快樂,享受了一場精神盛宴。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熊靜老師與五年級的學生分享《想念外婆——梅子涵》。首先由歌曲“外婆”導入;接著,熊老師給學生讀了“外婆叫我毛毛”,并通過幾個小問題:外婆為什么趴在窗口看?外婆不停地說:“毛啊,毛啊……”會說些什么?“毛啊,下一個禮拜還來嗎?”是怎樣的心情?毛揮揮手,會說些什么?天很黑,外婆能看到什么?“空了的窗口”,還有什么空了?讓學生感悟外婆與毛毛的關系,以及二者之間濃濃的愛。再次,熊老師與學生分享了“外婆,你好嗎”。熊老師用自己富有磁性和情感的聲音,通過讀與提問,讓學生知道了失去親人的悲傷,知道了應該在親人健在時多陪陪他們。最后,以歌曲《外婆》結課,并與之開頭呼應。
熊靜老師與學生分享的故事,是走心的故事,使學生知道了不僅有團聚的歡愉,而且有生死離別的悲傷。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南關小學的家長與孩子朗誦了《親愛的小艾》,這書信形式的內容,被爸爸和女兒演繹得很是溫馨。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李迪老師分享了“社區(qū)閱讀的三葉草模式”。李迪老師從繪本《石頭湯》講起,讓我們知道了分享1+1﹥2;然后講了“三葉草”代表童心、愛心、慧心,“三葉草閱讀”有“親子閱讀”、家長讀書會、繪本劇展演、早讀或班隊會課時的家長講故事;最后講了“三葉草”六年間走過的輝煌歷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目標。
“三葉草”的'閱讀模式,一些與我倡導和踐行的一樣,所以,聽李迪老師的介紹,感覺這是孩子們的幸事。因為有千千萬萬的家長志愿、義務做孩子們閱讀的引領人、點燈人。這也是中華民族之幸事,是圓教育夢的有效舉措。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兒童文學與課程的對話”,是一個訪談梅子涵老師。由東關小學的馮麗英校長主持,通過繪本《愛心樹》,梅子涵老師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一些信息:1.向學生推薦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是多元的,只要是經(jīng)典的、適合兒童閱讀的都成,應該涵蓋多個國家多位作家的作品。2.一千個讀著,一千個哈姆雷特。兒童文學只要讀就成,個人的感悟與體會是不盡相同的。3.讀《愛心樹》應該讓學生成為大樹,成為一棵有理性的愛心樹。4.兒童不僅需要快樂,也需要流眼淚、憂傷,情感的栽種是迅速的,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5.朗誦兒童文學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即用自己的聲音與理解,讀給學生或孩子聽。
對于梅子涵老師的話語,我是有同感的。只要給孩子們讀故事,讀散文,讀詩歌,那么就是一件歡愉的事情,即便只是靜靜地朗讀,那么這是一件幸福的事,一件唯美的事,一件詩情畫意的事。
閱讀是牽手幸福的事,是豐盈生命的事,是無上榮光的事。讓我們老師、家長攜起手來,做擦星星的人,做學生閱讀的引領人!讓我們和學生一同牽手幸福吧!
讀《牽手》有感3
“你幸福嗎?” “幸福了嗎?”這樣的話題曾適應我們時代的潮流而出現(xiàn)并引起廣泛的討論,人們迫切的需要在良莠相間魚目混雜之浮躁中撥云見日,尋求正能量。雖然答案百花奇放,千秋各異,萬家爭鳴,但眾心所向仍然指向:幸福與金錢不成正比,與權力地位無關,與榮華富貴無緣。
我也曾問自己“你幸福嗎?” “幸福了嗎?”,自己也曾為此困擾,但很快便走出了思考的低谷,給了自己一個明確而堅實的答案:我,很幸福!
陽光明媚的假日午后,捧著《牽手幸!芬粫鴲鄄会屖帧N揖捉乐肺吨渲械拿恳痪、每一段、每一章。句句令人深思,段段沁人心脾,章章意境鮮明。像滴滴甘泉的浸潤,像涓涓細流的滋養(yǎng),抑或澎湃的大海般滌蕩,心——空靈般純凈而神圣。這是心底的滿足,這是心靈的放飛。我想,這就是幸福吧!
我不會再為回憶求學之路的坎坷而捶胸頓足,因為我懂得,拔出泥濘重見彩虹有著童話般的美麗。
八十年代的信息閉塞,我這少數(shù)民族高考生享受加五分的待遇,在二十多年后女兒參加高考時信息才得到對稱!如果享受了讓我的學歷有質的飛躍的黃金般的五分,我的人生軌跡將伸向何方?我有無數(shù)個猜想。雖然猜想無數(shù),但我肯定:沒有當年的信息閉塞,我不可能享受到今天幸福的擁有,F(xiàn)在,我常常把這時代的誤差當作一個美麗的故事去回味,去講述。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在刻骨銘心的回憶中。
我不會再為四十不惑的'“一事無成”而悶悶不樂,因為我懂得,成功的定義不僅僅是權力的擁有和地位的顯赫。美滿的家庭,甜蜜的愛情,至上的親情,深厚的友情,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愉悅的身心,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等等更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標志。
女兒外出求學后,我的業(yè)余時間更加充裕了。于是,我選擇了戶外運動。一年多的戶外運動讓我的精力更加充沛,于是,我又選擇了重拾兒時夢。我參加了國畫班,書法班還有合唱團。各種愛好占滿了我的業(yè)余時間,莫名的喜悅時時從心底飛出。我想,這就是幸福吧。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在身邊,幸福就在當下。
我不會再為迷茫的未來而憂心忡忡,因為我懂得,用堅實的腳步鋪就的未來注定一路幸福。重拾舊夢,安排節(jié)假日的旅行,規(guī)劃退休后的生活以致遙不可及的周游世界的夢想裝滿了我快樂的行囊。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在美好的憧憬中。
我想,我會銘記著張默和金瑋倆位老師在《牽手幸福》中的經(jīng)典概括:幸福在路上。
讀《牽手》有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吳然爺爺?shù)纳⑽募稜渴株柟狻,了解了很多民族知識,感受很深。
吳然爺爺?shù)纳⑽募稜渴株柟狻,給我們介紹的是我們云南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景和特點,里面由154個小故事組成。這些故事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坡小學。
巴坡小學位于云南省最邊遠的西北邊,西靠與緬甸接壤的.擔當力卡山的獨龍江邊,這里有半年的時間大雪封山,與外界來往很難。不但如此,那所學校沒有玻璃窗,教室很窄小,里面光線也很暗,課桌好多也是壞的。就連教師也只有五人,一位教師要上幾個班的課,還要自己敲鐘,真的辛苦!雖然條件如此惡劣,但是那里的孩子卻十分努力學習!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濕潤了。是啊,我們所在的地方交通四通八達,所在的學校有寬敞的教室,明晃晃玻璃窗,潔白的墻,有嶄新的桌椅,有很多專業(yè)教師,還有少年宮……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我們更應該珍惜幸福的童年時光,譜寫牽手陽光的新篇!
簡評:小作者通過對《牽手陽光》的概述,緊扣巴坡小學與自己所在學校條件的對比,情真意切地書抒發(fā)了祖國花朵的心聲。
讀《牽手》有感5
最近,讀了李躍兒的《牽手兩代》,是一本好書,牽手兩代讀后感。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部分,入院適應部分,寫的很好很實在。如果當初讀了這本書,在孩子入園的時候我會做得更好。不過,自我安慰一下,我也不算做得差的?倯撃艽騻及格分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時光倒流,第一,我會延長母乳喂養(yǎng)時間;第二,我不會讓寶寶剛滿兩周歲就上小小班了。
還是談談心得吧——
要信任孩子會按照上蒼給他的自然密碼發(fā)展成適合于生存的人,不要試圖迫使他在生長期內就出現(xiàn)最終的結果。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歲之前是一個形成過程,在六歲之后是一個成熟過程,形成過程從無到有,每個階段都不盡相同,在經(jīng)歷生命已經(jīng)設定好的所有過程后,才出現(xiàn)最終結果。
不要為孩子設定結果,而是抱著喜悅的心情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里程碑,把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當作成功。
如果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大量時間和機會被別人左右,無法自然地經(jīng)歷環(huán)境沖突,不能成長起屬于自己的解決方式,或者在遇到困難時,都有他人教授解決措施,兒童就無法成長起屬于自己的有效防御措施,無法應付變化無窮的沖突和危機,讀后感《牽手兩代讀后感》。
以成人為本的教育扼殺了孩子自我學習的機會和創(chuàng)造自己精神模式最佳時機,造成厭學。
要幫助兒童發(fā)現(xiàn)“應該如何做”,而不是向兒童大呼“不要這樣”。
以學校為本的教育給千軍萬馬準備了一座獨木橋。在一種標準的衡量下,產(chǎn)生了大量的失敗者,孩子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被忽視了。
孩子出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神。精神的成長有自己的密碼和方式,兒童必須按照自己的內在指引來形成自己的'精神,任何人都不能強行干涉。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教育最關鍵的是什么呢?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設計出適合于他們的教育方案。
每一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精神需求。
要求每個個體在進行不同的精神活動時,保持統(tǒng)一的身體姿勢,這無疑會破壞大多數(shù)孩子的精神工作。
在六歲以前,是上蒼給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六歲以后,是她自己所形成的精神生命體所散發(fā)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只要六歲之前沒有被嚴重破壞,六歲之后他都會具有一個已經(jīng)形成的個體的精神生命體。
個體知識與普遍知識的不同在于,個人知識是無法通過語言行事進行傳播的。
兒童對語言的掌握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研究的過程。
兒童在組織的情況下,無法顯示自己的自然狀態(tài),成人也就無法發(fā)現(xiàn)兒童需要什么,所以也就無法幫助兒童。兒童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自己的內在建構工作。
成人追求的是工作的結果,兒童注重的是工作的過程。
孩子不正常的表現(xiàn)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孩子每一個不正常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正當?shù)睦碛,他們用這些行為宣泄心里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一邊幫助他們更好的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
讀《牽手》有感6
我讀了《牽手》這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思緒萬千。
我通過簡單的瀏覽知道文章描寫了幾個牽手的鏡頭,勾勒出了一片濃濃的親情,我想這一定是個感人的文章,便開始細讀。
當我讀到“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母親這把年紀,自然愛絮絮叨叨,別人不愿聽,兒女們還能不聽?”這使我想起了奶奶,爸爸現(xiàn)在難得回奶奶家一趟,只要一回去,奶奶就要談談家長里短,爸爸總是耐心地傾聽,有時談到什么奶奶關心的事,奶奶便問這問那,總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可爸爸從不覺得煩,還同樣認真傾聽,一一回答。是呀,文中作者的母親年紀大了,渴望與人交談,自己的'兒女又難得回來一趟,自然要敘敘家常。作者又是那樣尊敬那樣愛自己的母親,自然愿聽。
我又接著往下看,看到了這句“學校在城東,廠在城西,母親擔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過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橫穿馬路時,她總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牽著走到公路對面!弊x著讀著,這樣一個情景浮現(xiàn)在我眼前:一二年級的時候,爸爸老早就去上班了。媽媽老早就起來準備給我吃的早餐。要是在冬天,6:15時,天還只是微亮,在暖和的被窩里睡覺,多舒服!都可以說是一種享受?蓩寢尣还芏嗬涠嗬郏彩窃缭缙饋碜鲈顼,等我吃完早飯,又匆匆把我送到學校,實在是很辛苦。這難道不是媽媽媽為我多受的罪嗎?作者的母親要送作者上學,要繞很長的路,也很辛苦。說到牽手,我總回想起以前,出去玩,要過馬路時,爸爸或媽媽,總把我的小手握在他們的掌心里,別提多溫暖了!有時,我和媽媽一起散步,牽著手談心,充滿著樂趣,別提多愜意了!
我又接著看了下去……
這一篇文章,一個牽手,引出了一個感人而又顯為人知的故事,無論怎樣,父母在我們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可他們毫不在乎,無怨無悔,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
【讀《牽手》有感】相關文章:
讀《牽手》有感11-22
牽手作文10-07
牽手的作文10-05
《牽手》歌詞12-02
《牽手》的讀后感10-07
與你牽手散文10-06
牽手春天美文10-06
牽手小學作文10-06
牽手_400字10-07
與風雨牽手作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