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阿蓮》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阿蓮》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完《阿蓮》我還陶醉在阿蓮考上重點高中的喜悅中,她多么善良,多么純真。∫粋從山里走出來的小姑娘,憑著勤勞好學,走出山溝,經(jīng)過和親人離別的磨練,嘗過下田干農(nóng)活的勞苦,多么豐富的人生!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碎花布,新書包,新名字。這一段寫了阿蓮準備上一年級的事情。‘在阿蓮六歲時,她就想去上學了!铱吹竭@一句話時,心里就想:天哪!她真是愛死學習了!其它人都是父母叫去上的,她卻是自己跑去報名。后來我才知道,她是因為知道她爸爸沒上好學,沒吃上國家糧;自己就想吃上國家糧,所以很喜歡讀書,很要讀書。報名后,就要準備學習用品,首要的就是書包。因為那時候是文革尾聲,供銷社里式樣十分單一,只有兩三種,我問媽媽:“書包是啥樣的?”她想了想說書包上大部分都寫著‘為人民服務’,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土黃。這些書包在書上寫到過,但阿蓮卻是叫阿婆用碎花布拼成一個百納花書包的。這書包可要比其它的好看多啦!我心想:阿蓮真好,能享受到外婆親手拼的背帶書包。有了書包還要有名字,桃妹子和蓮妹子立刻去向阿公要名字,一個叫愛桃,一個叫阿。阿蓮媽媽在供銷社又買回了三頂細篾斗笠,去梅伯伯那兒畫斗笠,做標記。梅伯伯是村里的文化人,臭老九,畫畫技術非常好,他在斗笠上各畫了桃花、蓮花和阿婆的金桂。我又想:唉,如果梅伯伯能受器重,那一定是個知名畫家,文革真是害人啊!
看完全書,不禁敬佩作者湯素蘭和阿蓮,其實《阿蓮》講述的就是作者的童年。她是多么陽光活潑,多么機敏聰慧,寫出的人物是多么栩栩如生,一個個須眉畢現(xiàn),站了起來。再說我和湯素蘭同鄉(xiāng)人,在她書里我找到了深厚的湖南“口味”,讀著讀著不禁步入了阿蓮多彩的童年……
【讀《阿蓮》有感】相關文章:
《阿蓮》讀后感10-06
讀清凈之蓮有感10-07
讀《清凈之蓮》有感10-07
讀《阿泥》有感06-15
讀阿衰有感10-07
讀《阿Q正傳》有感10-06
讀《烏鳳和赤蓮》有感10-07
讀《阿朗的橋》有感10-06
讀阿Q正傳有感10-06
讀《阿長與上海經(jīng)》有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