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談修養(yǎng)有感
一個月前我曾經(jīng)粗略地讀過這本書,甚至不能叫做讀,只是大概地瀏覽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覺得有太多的收貨。近來重新從書架上信手拿下來一讀,卻獲益匪淺。原因是這次認真讀了,而不是走馬觀花地讀。認真讀書和不認真讀書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前者能夠讓你疑難問題獲解,心靈獲得寄養(yǎng)。后者卻只是讓你 有一個錯覺認為自己是讀過某本書了,其實功效卻是近乎于不曾讀過。
《談讀書》這個章節(jié)讓我對于如何讀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對待一本好書,自然要認真讀來,讀個透徹。不僅要讀,而且要多次的讀反復的讀。沉潛往復,從容含玩。光讀,甚至是多次的讀也還是不夠的,還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斷,形成自己的認識。才不辜負了一本好書作者的心意。另外,在讀之前,更為重要的是要選擇合理的書籍來讀。因為書籍很多,人的一生時間有限,不可能每一本書都讀,所以要學會選擇。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讀者只把讀書當做享樂和消遣,遇到感興趣的書籍則打游擊似的一讀為快,雖然讓讀書成為樂事,甚至養(yǎng)成不凡的思路。但是卻不能有很系統(tǒng)性訓練,這個問題在我身上亦有之!耙蝗巳巳绻в谐删鸵环N學問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tǒng)。對于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興趣的書他必須得犧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書他必須要定牙關(guān)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對我而且,目前似乎缺少這樣一個系統(tǒng)化讀書的理念,往往東打一耙,西打一耙。確少系統(tǒng)性的結(jié)構(gòu)知識。應該引以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呢?關(guān)鍵在于讀書的時候要自己定一個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tǒng)有組織。
《談立志》。我也曾經(jīng)有過許多的志向,立志要干這個,立志要干那個。結(jié)果到頭來,好像很多曾經(jīng)立的志向,實現(xiàn)的并不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生出許多的煩悶,苦惱,郁悶甚至是恐懼來。朱光潛分析了這種過程,稱之為人生悲慘三部曲。第一部是懸一個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會;第二部是發(fā)見理想與事實的沖突,意志與社會惡勢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滅,意志向事實投降,沒有改革社會,反被社會孵化。所以這是一個“追求-彷徨-墮落的”悲劇三部曲。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呢? 首先,立志要兼顧事實,不要立理想與事實背馳的理想;其次,立志當度德量力,一個人應該學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以內(nèi)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將來”的錯誤,而應抓住現(xiàn)在,想到應該做,馬上就做。所謂“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而且立志當合理,且要腳踏實地地去踐行,才可以。
人終有一天會老去,得獨自面對寂寞的生活。青年時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熱血為之奮斗。作為青年,美育、體育與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支撐人的心靈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只有藝術(shù)才能給人生的空隙帶來真正的樂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養(yǎng)性,人生本就是場修行,有一天我終將孤老,應給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應當不晚。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會聽音樂,不斷地讀文學作品,偶爾有欣賞圖畫雕刻的機會。”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讀談修養(yǎng)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談修養(yǎng)》有感12-30
《談修養(yǎng)》讀后感10-06
讀《談美》有感05-27
讀《談生命》有感10-06
讀《談美書簡》有感10-06
讀朱光潛《談美》有感09-01
見書生本色 — 讀《中國人的修養(yǎng)》有感11-23
修養(yǎng)經(jīng)典名言10-06
修養(yǎng)的名言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