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寫《京華煙云》讀后感
關于寫《京華煙云》讀后感1
花兩個星期讀完了《京華煙云》,的確是好書,對于我高一的閱讀水平恐怕是個挑戰(zhàn)。讀完了,第一感覺是,書中故事娓娓道來,平淡如水,但是蘊藏著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國打開一面解讀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窗子。
看書前就看過新版的《京華煙云》電視劇,讀過原著,才知道,電視劇改編的實在是太離譜了,簡直把應有的內涵一掃而光,也許作為電視劇,要改編這樣一部缺乏戲劇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來觀眾,恐怕也是很無奈的。對于書中關于中國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細致如怎么用鳳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腳,妻妾地位的差別,怎么抽煙、抽白面,壯闊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機鉆營。這些知識的介紹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場,更大的成功還在于一個個頗有個性的人物。
《紅樓夢》人物之多煞是壯觀,這部小說被稱為現(xiàn)代版《紅樓夢》,任務數(shù)量雖遠遠不及,但每一個都很成功。木蘭崇尚美的事物,喜歡奇思妙想,而又通情達理,心地善良。莫愁溫婉聰慧,身為富家之女卻毫不驕縱刁蠻,相夫教子以為樂。這兩姐妹可說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大家閨秀了,實在讓人喜愛。而立夫正直、爽朗、滿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近代那些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給陳三那一段叫我這個現(xiàn)代人看來都太過“現(xiàn)代”了。
故事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們生活的變遷,背后的大幕卻帶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講那一階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關的。他們因戰(zhàn)爭而逃離,因政變而恐慌,正是因為發(fā)生在那個年代,故事才更具現(xiàn)實意義。書中的木蘭想過平凡的生活,而縱觀整個歷史,若是真有這么一個大家族,在動蕩的歲月里,他們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難者、掛念骨肉的父母、思鄉(xiāng)的游子。正因為是從平民的視角,而非純粹戰(zhàn)爭的.描寫,才更能體會到那種驚心動魄的可怕,因為讀者和他們一起成長,那種體會也更加深了一層。其實真正讓讀者覺得描寫生動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讓讀者對遭遇恐怖的人“熟識”,仿佛他一直在你身邊。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它包含的豐富的知識超越了一般的小說,也許還有些我現(xiàn)在沒能深刻體會的內容,N年以后,也許我想起某一頁、某一段,又會心生感慨吧!
關于寫《京華煙云》讀后感2
姚木蘭——一個個性十足,又知書達理、聰明美麗,浩然誠篤、寬容自尊、有道教風范的光輝女性。她落落大方,聰慧賢能,這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具備的優(yōu)點;她追求時髦,談吐詼諧,這又不失新時代女性的優(yōu)點。
她聰明勇敢,擁有自己對生活的主見,更令人驚嘆的是她那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她的生活方式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wěn),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閑,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隨性改變自己的發(fā)型和服飾。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游覽名勝古跡;與丈夫在涼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的浪漫情懷來自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親的道教思想的熏陶,特別是莊子思想。她勤奮好學,喜歡看書,欣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喜歡在中國文化的海洋里暢游,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說中很多描寫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說:“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蹦顖猿肿约旱奶嶙h,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這表現(xiàn)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一籌的才能。
木蘭對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可以說更是令人心悅誠服。已屆不惑之年的曾蓀亞與情竇初開的曹麗華一見鐘情,被精明細致的木蘭很快發(fā)覺。她滿懷同情與激情給曹麗華寫的那封規(guī)勸麗華“揮利劍,斬情網,斷情絲”的書信,全信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木蘭的精明、智謀、豁達與和善,使曹麗華幡然猛醒,迅即回頭,真可謂是“妙手回春”、“化干戈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次家庭危機,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懷。
莫愁與姐姐一樣聰慧賢能,氣質不凡,但和姐姐也有本質的區(qū)別。木蘭熱情洋溢,幽默詼諧,活潑開朗;而莫愁則沉靜自如,真誠爽快,圓潤渾厚,是中國傳統(tǒng)型的淑女。小說中把木蘭和妹妹莫愁作了一個很有意趣的對比:“木蘭的眼睛長長的,莫愁的眼睛圓圓的。木蘭的活潑如一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一池秋水。木蘭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
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干、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绷终Z堂塑造如此優(yōu)秀的女性體現(xiàn)了他自己對中國女性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對女性進步的希望。
關于寫《京華煙云》讀后感3
讀《京華煙云》的心情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币稽c不假,讀者憑著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夸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卻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可以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于種花養(yǎng)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整。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也像她那樣專情:整日擔心自己喜歡的男子不再愛自己。
這部書不愧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書中的主角姚木蘭有林(讀書筆記)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干、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
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這是對木蘭的最高評價了。也有人這么說:紅玉就是林黛玉,木蘭就是史湘云,寶芬是寶琴,莫愁是寶釵……
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
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么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婚,這個結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京華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讓我在翻開書,細細品嘗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關于寫《京華煙云》讀后感4
不知怎么的,當在心情浮躁不安時,品讀這本小說《京華煙云》,原來躁動的心立刻能夠平靜下來,也許是被書中主人公姚木蘭那種穩(wěn)重而又端莊的形象所吸引,被故事中青年男女在面對爭吵,背叛,分離時表現(xiàn)出來的如何愛,如何寬恕,如何追求而感動。電視連續(xù)劇與原著相比較,故事情節(jié)有許多不同,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青睞與電視劇。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所寫的長篇小說,故事講的是牛,曾,姚三家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姚家的大小姐姚木蘭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從小深受父親道家的影響,知書達理。在小時候因為一次逃難被拐后被曾家所救。在數(shù)年之后,曾家的大公子因為風寒,危在旦夕,曾家想到了沖喜,想到了木蘭,因為木蘭在他們心中是完美的,但木蘭沒有同意,曾家只好選中了木蘭的妹妹莫愁嫁給蓀亞,木蘭的.好姐妹曼尼嫁與平亞,牛素云嫁與經亞,而就在這大喜的日子,莫愁因為誤會蓀亞而逃婚,曾家來姚家要人,面對曾經的救命恩人,跪倒在地的請求,面對自己已經有了心愛之人時,木蘭選擇了替妹妹嫁給蓀亞。嫁入曾家的木蘭并不是和其他的新婚夫婦那樣過著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蓀亞看到新娘不是莫愁棄她而去,她的妹妹恨姐姐替她結婚,而她卻默默的面對著丈夫的背叛,木蘭一再善良的忍受著,終于當她得知蓀亞與另一個女人曹麗華有了孩子時,木蘭選擇了離婚,可這是曹麗華卻死了,蓀亞痛苦萬分,曾太太請求木蘭可以留下來,木蘭看著那個孩子,也許是出于母性的角度,木蘭同意了了。木蘭對那個孩子當作自己的親骨肉來看待。最后,木蘭贏得了蓀亞的愛與尊敬,贏得了愛情。而妹妹莫愁早已不恨她了,與立夫結為了夫婦,對于素云后來傷害過曾家和姚家,即使素云和經亞離了婚,木蘭仍然以一種寬容之心原諒素云,致使再后來幫助木蘭共度那關。
木蘭在每位女孩心中都是完美的,她不僅擁有才能而且擁有一份寬容之心,贏得別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好評。她以一份善良,一份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位人,不分貴賤。對于我們,被她那種精神而感動著,更應該學習她那種精神品質。
【寫《京華煙云》讀后感】相關文章:
京華煙云讀后感09-28
《京華煙云》讀后感10-24
京華煙云讀后感03-07
《京華煙云》讀書心得12-03
京華煙云讀后感11篇02-05
《京華煙云》讀后感(精選12篇)10-19
寫哈姆雷特讀后感09-22
寫簡愛讀后感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