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蘭詞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納蘭有感(通用2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納蘭有感(通用2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納蘭有感 篇1
我會對古詩詞感興趣,還要從今年暑假說起。那天偶然在表哥家翻到了一本《納蘭容若詩詞選》,封面上的男子,清秀儒雅,一身青衣,恰將書香之氣完美呈現(xiàn),他身后朵朵桃花紛紛揚揚,隨風飄舞,朵朵零落的花瓣映著落日殘陽,雖唯美但不免有些哀傷。當時被封面迷住的我問哥哥這是誰,他神秘地指了指標題,用爽朗的聲音告訴我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的道理,然后就讓我自己讀。
翻開書,第一首便是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心中不禁感嘆,竟有如此凄美的詩句,這與我以前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完全不一樣,這使我慢慢沉入在書海中。
接著我又翻看了第二篇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只自憐。寄悟釀花風日好哦,綠窗來與上琴弦。一個溫文爾雅,賞花彈琴的才華書生映入眼簾。《長相思》讓我似是看到一個身在軍中,思鄉(xiāng)濃郁的`大內侍衛(wèi);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膾炙人口的詩篇卻又包含了許多人生哲理;淚咽卻無聲,之向從前悔薄情又表達了一位剛剛經(jīng)歷失去摯愛之痛的人的寸斷愁腸
徜徉在書海中時,暑假已悄然逝去,但這本書卻成了我與中國古文學的月老,從此便于中國古詩結下緣分。
那一天,我驀然聽見了你千古絕唱,那一月,我因你而忘卻自己。
所幸這一世,我遇見了你。
讀納蘭有感 篇2
初識納蘭的詞應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碑敃r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并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fā)現(xiàn)通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中,嘗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xiàn)在他的詩詞里,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于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墒牵蛲膮s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于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束于妻子盧氏難產而亡;他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注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泵棵孔x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了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郁郁寡歡,最后英年早逝?墒撬艚o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里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乩纫淮缦嗨嫉,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睍r,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碑斘覀冊俅稳セ厥啄切┦湃サ膼矍闀r,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嘆。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后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后的那個人?
我們最?匆姷慕Y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jīng)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jīng)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墒钱斔淖兞塑壽E之后,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jīng)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v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著光環(huán)。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著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通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理性的認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lián)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yè)、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fā),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wèi);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后來的虛偽、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該像這些古人們學習、學習了,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jīng)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jīng)典的納蘭詞!
讀納蘭有感 篇3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采桑子》
我仿佛看見容若無數(shù)次凝望雪花,無數(shù)次陷入不可一世冰冷里的模樣;我仿佛聽見那個從容若嘴里輕嘆的“唉”;我仿佛嗅見漫天雪花中彌漫的憂愁。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蔽易x不出他說的是漫天雪花還是他自己?鞓肥鞘裁矗窟@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它也許是窮人手中的一個饅頭,也許是乞討者手中的一個銅板,又或許是如容若一樣向往的自由。納蘭容若,納蘭容明珠這個朝廷重臣的“掌上明珠”,一生都活在錦衣玉食的籠中。他逃不出的是他肩上的責任,他要做的'似乎就是光耀門楣。那年,24歲的容若就已是康熙身邊最得恩寵的近身侍衛(wèi),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容若卻不曾自由。世人只知他身上的榮耀,卻又何曾了解過他們背后的艱辛歷程,他們的命運多舛。這個清皇朝最惆悵的詩人,他想要的,也許就只是自由。像容若一樣,那些不甘命運的人,只有彷徨或者奮斗。容若不曾畏懼過天寒地凍,鞍前馬后的一生,他畏懼的是沒有話語權的人生。
生命的過程,對于容若來說,大概就是被束縛,想拼命逃離,卻又無可奈何的過程。在那個不能自主的朝代,那些無法放棄的責任都讓容若窒息。他行走于仕途,卻一生為情所累。自始至終,他都堅守著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責任,而他卻一生都沒能掙開禁錮他的枷鎖。他是宿命囚徒,囚禁在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囚禁在他不可一世的家世中,也囚禁在他的心中。
人生如夢,不是誰都能像莊子一樣,不愿夢醒,便拒絕做夢。他的妻子盧氏早他脫離了人世的塵夢,從此解脫。而容若卻還在夢中徘徊、彷徨,明白是夢,卻還必須固執(zhí)的將夢延續(xù)到底,不曾解脫。不愿夢醒,于是他在自釀的苦酒中,自醉了一生。他一生眼睜睜觀望著朝堂之上的政治風云,卻終究不能進入。那些功名,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而他,自也是無可奈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布袍寥落任安在,說向名場此一時!奔{蘭容若終究在夢里執(zhí)著的自醉了一生。
那么,在這如夢的人生中,又要怎樣去把握?是無所事事,整天嬉笑度日,還是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我選擇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就讓信念為燈,照亮人生。
追夢的路上難免跌跌撞撞,而我卻未曾想過妥協(xié)。上學期依然偏科。文科領先,數(shù)學在輾轉中進步,從二百多名也已躍至一百零幾名。而科學,從八十九名到二百多名又躍到一百多名,我根本無法控制這種波形狀態(tài),這一種忽上忽下的成績。因為文科,總成績還不至于地到哪去,但總歸來說依舊沒有克服薄弱科目。而七年級下冊,已經(jīng)是升八年級最重要的一個學期了。如若再不克服薄弱科目,那么再翻身也就難了。
黃昏,火燒云一點一點褪去了,一輪彎月鑲嵌在深沉如墨的天幕上,星星調皮的眨著眼睛。我凝望著天空,思緒萬千。人生如夢,眨眼之間便是一生,我不能回憶昨天,更不能預測明天,能把握在手中的也只剩今天。無論明天我在哪里,我都會在今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試過,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天努力一點明天再努力一點,一點一點積累下來就是一種勝利。課前認真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及時鞏固,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改變現(xiàn)狀!
即使人生如夢,我也堅信信念是燈,可以照亮人生!
讀納蘭有感 篇4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fā)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注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并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度松糁蝗绯跻姟,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著無數(shù)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辟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扎實的古文功底,為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為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后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嘆。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鄭重的敲上責任編輯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后仍余音繞梁,拍案叫絕。
為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愿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說:一直想尋一剪閑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盡管我們之間隔著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為荼蘼花開轉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為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后遭遇多么復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為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jié),也無后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钡较饺荨冻跸嘤觥贰爸灰蚰憔驮谖已矍,對我微笑!币晃晃⑿Χ嗲榈纳倥蜗蟊阏宫F(xiàn)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嬌羞,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里。
水之湄說:“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并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xù)。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边@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v然他們之間隔著森嚴的皇權,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沖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zhí)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為我于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為,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才沒有遺憾!边@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jīng)據(jù)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體現(xiàn)了一種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為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并不后悔,因為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里蓄著最純真的情。在執(zhí)著的創(chuàng)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tài)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xiàn)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里,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耙苍S,許多年后,我們每當有感嘆,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嘆,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后的感嘆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蕩回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著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里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jīng)里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愿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里走的更遠,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著熱愛古詩詞的后來人前行。
讀納蘭有感 篇5
王國維曾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歷代文學,大家都說唐詩,宋詞,至于清代詞人,在當今能過名世的也只有一個納蘭性德了。納蘭性德的詞風,可以稱為南唐后主李煜的傳人,直抒胸臆,獨發(fā)性靈。以王國維這樣的大家,也推崇納蘭性德為北宋之后的詞壇第一人。
這個人卻不是漢人。
納蘭性德,他的姓是納蘭,這兩個漂亮的字可不是漢人的復姓,而是滿語的漢譯。這個姓最著名的.人物還不能算是納蘭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學士明珠成為一個權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給了納蘭性德這個家中長男以人見人羨的貴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級的滿漢兩種傳統(tǒng)的教育。出身始終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最強有力的因素,這是命定的,也是很難擺脫的。這種天生的富貴造就了納蘭性德一副貴公子的氣質和風骨,正如普希金論詩的時候所說的:詩歌要有貴族氣。所以,納蘭性德的詩詞便天然帶有了這種“貴族氣”。詩歌就其精神意義來講,是高貴的,他需要高貴的聲音和高貴的情懷,而不僅僅是高貴的出身,在這層意義上,納蘭性德更加符合貴族的標準。
王國維曾說,納蘭詞之所以高妙絕倫,正因為“未染漢人習氣”。
讀納蘭有感 篇6
對納蘭容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恐怕會比較熟悉另一個名字,納蘭明珠。如果我再加一句《七劍下天山》,恐怕你已經(jīng)點頭微笑了。對,納蘭容若就是納蘭明珠的兒子。
納蘭容若,精通經(jīng)史,天資聰穎,工書法,擅丹青,精騎射,盡管他經(jīng)歷簡單,但也出生貴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從圣前往邊塞,他的詞中有著江南文弱詞人無法涉足的邊塞風光。在塞上,容若孤臥寒衾夢不成,聽著號角聲,對“故園”、家人思念的愈發(fā)熱烈。面對著塞上延綿空靈的飛雪,他發(fā)出了映襯一生的感慨:“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在我的印象里,容若一直是一個愁心漫溢的人,他的詞一直散發(fā)著一種恨不勝收的感覺,其中當數(shù)他的悼亡詞。而我一直覺得容若是一個不該委屈的人,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終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而容若,是不該的,一個男人該有的,他都有了,顯赫高貴的家世,驚人眼目的才華,刻骨銘心的愛情,賢淑大度的妻子,此外,他還有一群相待極厚的朋友,那是皇帝費心網(wǎng)羅,卻還輕易不肯折節(jié)的人。
容若的感情生活是他詞創(chuàng)作的一大源泉,當他的妻子盧氏因產后受寒而亡,這悼亡之音便破空而起,成為《飲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就連他自己,也不能。她遺留在他體內的那枚情感的.瘤,在以后的十一年里,如春草般孜孜不倦的蔓延、蔓延,緊緊地纏住他的身心,頑固到連他自己也無法拔除,無法回避。
青衫淚盡聲聲嘆,融化得了冰山,喚不回已逝的人。他終于看見屬于他的懲罰——就是要他在完滿的人生中體會到最大的不完滿,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時候凋謝。
看得見開始,看不見結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讀納蘭有感 篇7
很多時候想起納蘭容若,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遠都是背對著世人,衣訣臨風,吹起一襲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氣質,那來自靈魂的悲傷,深深的灼傷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卻飽受情愛之痛。
年少愛戀深情如許,卻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后與妻琴瑟和鳴,奈何佳人早逝,盧氏因產后受寒而亡。而后結識江南女子沈宛撫慰了他滿是哀愁的心,然而卻因滿漢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懷有孕的時候被迫離開,久居江南。所愛之人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無能為力的痛失去摯愛的痛,如何不讓他痛不欲生。
我的容若,如此顯赫無比的男子,短暫的一生卻是郁郁而終。
生于金鳴鼎赫之家,為父乃權傾朝野的明珠丞相,而他又身居一品的帶刀侍衛(wèi),深受康熙喜愛,如此天生富貴極盡榮耀的貴公子,如此身世,卻依然沒能帶給容若片刻的快樂與幸福,他自喻天上雪花,不是人間富貴花,如此不著一點人間煙火氣的公子,連著眉宇間都帶著絲絲憂愁。世人把他喻為寒梅,傲立雪中,遺世獨立,獨自散發(fā)著暗暗的清香,讓人不禁為之黯然傷魂。
我的容若,如此絕才瀲滟的.男子,卻早早離世,享年三十一。
英年早逝,是遺憾還是解脫,我們不得而知。他曾在詩中這樣說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鄙頌槲墓賲s被康熙當武官用,心有所愛卻無法相守,看似風花雪月炫耀四射,心卻敏感自省,是以,他總是逃不過寂寞,寂寞是容若最終的定命。
我的容若,我通過這三百年的時光來看你,卻依然會心疼到為你落淚,如若你有來世,愿做一個平凡,簡單的愛著你所愛的人,如若你有來世,愿我遇見你,為你撫平那眉間的哀愁。
讀納蘭有感 篇8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縱觀納蘭容若的一生,總是無法脫離離殤二字。無論是從初戀入宮、父母離世,亦或是妻子病故、朋友離去。納蘭這一生都在經(jīng)歷生離死別。
初識納蘭,他還是那個‘掩紅窗,夢到江南,依家博山沉水香”的少年;是那個因無法與相愛之人在一起而痛苦不堪的少年;是那個無法與伊人割斷情絲的少年。
從他寫給沈婉的詞中,能夠讀出納蘭的無盡悲傷,也感受到了他的萬般無奈。
再遇納蘭,我知他是那個寫出了“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詞人,是那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將軍,是那個有著“鄉(xiāng)關何處是”疑問的思想之人。
鐘于納蘭,我愛上了他的“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我艷羨于他'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的`深情,我感慨于他對'人生若只如初,何事秋風畫悲扇”的美好憧憬。
在旁人看來,納蘭容若的一生或許順風順水,但在我看來,他是不如意的,始終尋覓不到“稱意即相宜”的意中人。
讀完<納蘭詞>,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淅瀝的風雨中,寂靜的金井旁,為伊人葬落花的癡情之人;我仿佛看見了那位在祿水亭畔,清風徐徐的合歡樹下,與朋友賞花觀荷的瀟灑之人;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深秋的黃昏,蕭瑟的西風中,獨自前行的憂郁之人。
讀完<納蘭詞>之后,我明了這位少年對愛情的期許,我明白他對世事的無奈,我愿在他的詩詞中沉醉,為他悲,為他嘆。
<納蘭詞>,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納蘭性德這個人,也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極具閱讀價值。(馬佳瑩)
讀納蘭有感 篇9
初識的納蘭是一個翩翩公子,溫柔婉轉。沉迷于納蘭是被他的哀感頑艷所吸引,因為他的情深、深情,一個風流自賞的貴公子。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币磺较硯缀鯚o人不知,無人不誦。但是他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容若,這位相國府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詞中那斑駁的、刻骨銘心的愁苦卻連自己的父親也是無法理解的。
納蘭出身與貴族家族,少年時聰慧過人,堪稱文武全才,仕途上可以說是平步青云,但納蘭公子向往的卻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相愛的女子執(zhí)手一生。“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笔藲q的盧氏嫁給了納蘭,魚水相歡情無極,卻無奈塵緣容易絕。僅僅三年,盧氏為納蘭生下一子,便離開了人世,只留給納蘭無窮的悲傷。納蘭將對盧氏的思念比作滴水成冰的思念,那種輾轉反側的'思念,嘆一句“書鄭重,恨分明”,處處透露著妻子對自己的關心以及自己所遭受不公的忿忿不平;或許僅僅是容若是斷章取義,是自己正在給妻子寫信,寫得鄭重其事,相思之恨甚是分明;或許是有什么更深的含義……但這種“冷”,這種半世浮萍逝水去,哽咽話無情卻是有情,卿負幾載夢自醒的冷,也只有容若知了。
讀納蘭有感 篇10
他的名字,總會與“詞”聯(lián)系在一起。更是被后人們贊為“滿清第一詞人”。他是豪門公子,卻心懷山澤魚鳥之思。他短短的三十一年中,為情所鐘,也為情所累,仿若一顆璀璨的流星,在天際劃過,留下絢麗的詞篇,也讓后人們孜孜不倦的好奇著,他一生的歷史。傳聞中的江南才女沈宛,究竟有沒有嫁與他?他一生之中的知己,究竟是誰?“人生若只如初見”,究竟是為誰寫下的詞句?他流傳至今的349首納蘭詞,清麗哀婉,仿佛能挑動人心中最深處的那根弦,顫動不已。再多的詩詞與美贊,也形容不了他的絕世芳華。再多的故事,也道不完他的生命傳奇。人生若只如初見,三百年來,唯此人而已。
有一種生命,可以短暫,但絕不會黯淡;有一種愛,不能守候,卻可以穿越時空再續(xù)前緣!一個生活在三百年前的人,用他的愛與生命譜寫了一首首纏綿悱惻的詩與詞!人生若只如初見為誰而寫?一生讓納蘭容若最不堪重負的女子究竟是誰?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jīng)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讀納蘭有感 篇11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雨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蔽蚁嘈糯蠖鄶(shù)人和我一樣,都是因為喜歡這首詞,故而喜歡容若的。但讀了《納蘭容若詞傳》后,漸漸發(fā)現(xiàn)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麗的詞。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暫的一生就像是一場煙火,絢爛迷人而又無限傷感。做為當時社會的一個貴族公子,他有著不該有的天真、善良和優(yōu)郁。他對漢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個漢人。可身為旗人,為人子、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到最后魂歸于煙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開心的吧!可以擺脫世俗的枷鎖,更可以與深愛的妻子相會,從此又回到了那個記憶深處的那些個風花雪月、如癡如夢的歲月。
一直感動于容若的愛,那樣真摯、那樣刻骨、那樣銘久于心。而被他所愛著的那個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顰一笑吧!得此情郎,讓人艷羨!
對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誠以對,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淥水亭”容若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曹寅、吳兆騫等一代詞壇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詩填詞、研讀經(jīng)史、著書立說。
那個如煙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觸手可及,但終究隨風飄逝,唯獨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歡的香氣,彌久不散、滲人心脾,仿佛在傾盡生命的訴說著那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的美麗與蹉跎!
讀納蘭有感 篇12
對于詩歌的喜好,每個人的生活情趣與人生的觀點不同,對于詩詞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也許你喜歡豪放的,我則喜歡婉約的;你喜歡現(xiàn)實主義的,我則喜歡浪漫主義的;你喜歡古體詩,我則喜歡近體詩,個人的興趣愛好呈現(xiàn)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我們的生活才顯得多姿多彩。
容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對前人詩句的尋章摘句與點評中,他不期望,也不認為世人會認同他的眼光,他只是把這些作為私人語境下的一種珍藏。但是這些點評更能顯示出他的真性情,他真實的內心。
如何更好地去理解這些容若解讀的詞?顯然喜好這些詩詞是帶有他極強烈的個人色彩,是私人化的東西,有幸能看到這些私人化的東西,只能是他的極要好知己,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本人的學識修養(yǎng)有極大的關系。記得朱光潛先生說過,原話我記不清了,大約意思是說詩歌的學習和閱讀是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極佳方式?戳颂K纓的《納蘭典評宋詞英華》,我更認同朱光潛先生的看法。本書點評的是宋詞,作者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書中每一首詞的寫作背景資料,以及作者在當時寫詞時候的心境。由于年代的久遠,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的繁多,對各種當時的狀態(tài)作了全面的.解說。一首詩歌的心境可以有多種解讀方法,如秦觀《南歌子》中的“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保渲械娜蔷褪菂⑿,即參宿,它分別指參宿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對應人間的時節(jié)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因為這三個月都不是結婚的日子,仲春才是婚期。作者用這一典故,暗含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意思。而另一種理解三星,是心的三點,是指秦觀與名伎陶心兒的火熱戀情,這是一種情緒,是愛情,也是禪意。通過這樣的解讀,我們更能客觀、全面的認識一個人和他當時境況下誕生的作品。
讀納蘭有感 篇13
執(zhí)一筆,畫眾生。聲淚過天,他總是無法從這世間的情與淚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帳燈,他曾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原型;壚邊人似月,他又是妻子盧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則是思家思國的重情之人。
他是滿清詩人納蘭性德,是那個未聞其名,先誦其詩的人。
安意如,那個寫盡風華絕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盡柔美再三措辭。他的細膩,他的心思仿佛皓月當空的飛燕而過;仿佛對鏡淺笑的女子的朦朧;仿佛只身單飛的鷓鴣的凄涼;仿佛初次淺嘗咖啡豆的苦澀。他將如數(shù)的幾多感情埋藏在心里。家庭沒有帶給他一絲安寧的恬淡生活,而是讓他嘗盡了落魄的苦;貴族沒有帶給他想象中的快樂,而是失去的絞痛在生活中烙;他的愛情沒有帶給他一點點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間難舍難分的決絕。他這輩子或許是太苦了,如同夏末開的最后一株荷花,連認真“把玩”的人都沒有。他這一輩子或許是幸福的了,執(zhí)筆研墨間寫下的感情讓不少人的.感情為之動容。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笔撬麑ν銎薜慕z絲回憶,引得他對趙明誠與李清照舉案齊眉的羨慕。思如風輕,念如月明,仿佛他揮一揮衣袖就帶走了每一個人內心最最隱處的感情;“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夜深千帳燈”一曲寫盡他的執(zhí)念,對家,對國的執(zhí)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他對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緒。在那樣的日子,仿佛單單憑借他的詩,便可以慰藉最干涸的心靈。
作者仿佛太難以措辭,只能用無端的許多感情來慢慢烘托,又或許他太難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難以自拔的詩詞一遍遍的誦讀他的精彩,仿佛一輩子也道不盡這緣去緣由。
書中全篇貫穿著如水的詩詞,不用作者講,我們便與詩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華麗都說不盡他的一字一句。
他沒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顏,卻將回字千百轉的人生寫進了永恒的歷史里。曾幾何時,夜沉著的時候,他幾番輪回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歸于零的時候,他的夢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間成為永恒。
讀納蘭有感 篇14
宮闈深深,錦帳重重,燭影凄凄。
琴臺邊,她的眼眸傷感而迷惘。纖長的手指隨意地撥弄著琴弦,一曲《長相思》潺潺流出,纏綿悱惻,就如同她的愛情,盛開在冬季注定凋零。
誰家更有黃金屋,深鎖東風貯阿嬌!叭舻冒勺鲖D,當作金屋貯之也。”小劉徹童稚的聲音回想在腦海與夢寐中的聲音形成鮮明對比。“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共上璽綬,累退居長門宮!彼恍潘谷绱舜,她不信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情分竟如此散了。但愿君因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伤耍弁醣臼菬o情物,落水三千伴相隨。深海宮墻永遠只是聽聞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柳葉雙眉久不化,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母親來看她時,她已久病不起。憔悴的容顏,孱弱的身子又哪是當初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阿嬌公主。母親垂淚不語,她已明白帝王恩寵繁華不再?伤桓,不甘孤老宮墻枯寂一生。她賭,千金買賦。終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那一年,母親抱著還是劉彘的他問:“可愿娶阿嬌為妻!薄叭舻冒蔀閶D,當作金屋貯之也!彼篌@,第一次打量這個稚氣未脫的皇弟。之后的日子,他一直在踐行著他的承諾。冰雪之夜燃盡煙火只為紅顏一笑。煙火絢爛的那一刻,她知道她淪陷了。那個許她金屋藏嬌的男子是他一生的咒。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她成了他的'妻,成了大漢的皇后?商鹈鄣纳畋唤行l(wèi)子夫的歌姬打碎。他厭倦她,他與衛(wèi)子夫夜夜笙歌而她只能獨守宮門。她憤怒,她是高貴的公主竟敵不過低賤的歌姬。她嫉妒,于是讓人欺辱衛(wèi)子夫卻不想將他推得更遠?吹界R中的自己,她恍然明白“色衰即愛馳!币驗閻郏礁闪撕诎l(fā),枯萎了紅顏,凋零了時光,也寂寞了詩篇。她累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她會愛上他嗎?會的,因為他是她一生的咒。
讀納蘭有感 篇15
他,是清代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詞人。嬌妻雖不能陪伴他多時,仍給予他無限的美好回憶。這位人才,出生貴族,享有至高的權利,詩詞中卻總是流露淡然的憂傷——對亡妻的懷念。而他,便是納蘭鑫德。納蘭的妻子——盧氏,在31歲時,便悄然離世,納?家參來得及表達自己那份愛意,只是默默作詞,卻再也不?尋找到更好的妻子,心中充滿了愧疚……
不知是為何,《納蘭詞》中總是伴有哀感,而《飲水詞》便是千古也再難超越的絕作!無數(shù)的.人都為此而觸動。納蘭追求愛情,尋找知己,渴望離開這喧鬧的官場,他太累了,也就在這個如夢似幻的大好年華,匆然離開了世間。那時,人才還是較為稀少的,他的離去,又有誰不為此而感到可惜?但對他來說或許也是種解脫,讓他與日思夜想的盧氏團聚,不再為人間的悲歡擾攘所憂愁。
《納蘭詞》不愧為百年難逢的佳作,“出淤泥而不染”對每個詞人來說都是種至高的追求,納蘭也不例外,千百年來,也只有他達其境界。世不惜才,有情人不成眷侶,或許是天地分離久了,早已不知人間的悲歡。他的悲憤與對世俗的不公的無奈,也只有納蘭所能承受。
蒼天是公平的,人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上天給予了他無限的才能,也自然給予了這悲慘的遭遇。有人說,他不會傾訴?捎钟姓l能體會他的苦衷呢?他也只能通過文字表達那微乎其微的感傷。他是清詞三大家之一,在這光鮮的榮譽下又有多少憂愁?這早已無從知曉……
好一個“花月不曾閑,莫放相思醒”,肝腸寸斷,萬古傷今。在那個多妻制的封建社會,貴族可有幾個小妾,雖再有妻子,卻未曾如此專注過。他猶如佛前的一朵荷花,貪念紅塵的美好,而他一生只為一人,她若離去,生活便黯然失色。三十年的光陰猶如一瞬,好似一朵剛剛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又轉瞬即逝,消逝于夜幕之中的煙火一般,無聲無息,留下一片墨香與回憶……
他,是可憐的,真情難逢難留。他,是優(yōu)秀的,詩文意幻意美。他是堅貞的,品質長存長留!我們早已無法找尋他的背影,也只有從知識海洋中探尋一切未知……前世千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緣分,尋人,惜人,珍惜那份執(zhí)著的情誼,莫等離去,空悲切…
讀納蘭有感 篇16
最開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吸引,“初見”有那么美好么?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見,能吟出此詩的人,是否也有說不盡的悲傷?于是我開始走進他的世界,才發(fā)現(xiàn)公子只重21克。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容若,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他本應該過著令人羨慕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現(xiàn)實卻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詩詞,對政治的不感興趣也頗讓他的父親煩惱。所以說公子適合做一名隱士,隱在一個世外桃源,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時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說他不是一朵富貴花嗎,或許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離了這金絲籠的束縛,自由的在天空飛翔。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無為誰春。”焰火為什么美麗,因為那是多樣的粉末交會在一起,燃燒,困頓,而終于爆發(fā)于一剎那;詞章為什么絢爛,因為那是詞人的萬千心事糾結于眉,郁結于心,而終于脫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寫我心。每一個美男子似乎都擁有一段美麗的愛情,但這與容若無關。人們說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發(fā)現(xiàn)為他開的門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關上了那么多的'門,給了他那么多的磨難!罢l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這是容若傷懷亡妻盧氏的詞。當他沉浸在要做父親的喜悅中時盧氏卻因難產而死,這無疑給了他重重一擊。一句“當時只道是尋!睉褢僦捅R氏那一段短暫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驚雷,斷得徹徹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靈魂。從那以后容若的詞作中便時常帶著一絲哀傷,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現(xiàn),但沒有誰能代替誰,沈婉代替不了盧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許是納蘭容若的一切都太絢麗了,所以愛情磕磕絆絆,上帝總會向人們證實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笨滴醵哪暌页,那年容若31歲,仕途,情感已讓他疲憊。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謝,在如此年輕的時候,納蘭容若帶著他的絕世才華告別了人世。
讀納蘭有感 篇17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tài)張望并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謝盡。
納蘭容若有“清初第一詞人”之稱,他生于富貴卻滿篇哀感,他身處花柳繁華卻游離喧囂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卻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為情所累,風華正茂卻又匆匆離也。
很多人會用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來悲嘆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卻原來的意思情境。這首流傳的`《木蘭花令》常被人作愛情詩來讀,然而這首詞卻是一篇擬古決絕詞、諫友詞。這首詞送的是顧貞觀,卻又含蓄地傳意于沈宛。
連拒絕感情也拒絕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坝晗窗沤度~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總有如納蘭容若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恐懼醞釀了感情后的分別,寧愿煢然獨立,了然一生。這正是納蘭容若筆下“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曠寂寥。
我國古代詞人說愁不外乎幾種意境: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納蘭容若的愁卻獨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的悼之凄絕,亦沾染了“君來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思天涯”的曠然豁達。
白駒過隙,人變了,時代也變了。社會變遷日新月異,誰還記得古意中那回首煙波十四橋的詞韻。
正如納蘭容若的隕落一般,那個詩情畫意的年代于我們來說,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區(qū)依舊薄雨濃煙,一把紙傘的隱約倩影;每年的秋季,楓葉依舊似火,跌入泥濘后,卻再也無人拾起它,題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詩;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鮮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飄渺故事。
讀納蘭有感 篇18
世人都知納蘭容若生于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艷;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于喧鬧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華正茂之時,卻匆匆離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詞相似的惆悵男子,擁有一段三百年來引無數(shù)后人折腰的傳奇故事。
對納蘭容若的好奇,讓我下定決心從咪咕中信書店買下納蘭容若詞傳。打開書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遲疑,慢慢的跟隨筆者的腳步,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想到被世人廣為流傳的《木蘭花令》,沒想到竟是出自納蘭容若的手筆。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見道盡前人所未到,傾倒眾生,F(xiàn)在被無數(shù)少男少女引用的愛情詩,被無數(shù)言情小說擬定為標題。愛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澀的。
而《長相思》這首詞,與以往納蘭容若溫婉凄迷的詞風大不相同,他將關外風光描寫的如此曠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山一程,水一程”真切自然的描述漂泊在外、身處異鄉(xiāng)的騷客,夢回家園的意境。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溫婉心地,均彰顯了納蘭容若對生活細致觀察,以景色傳遞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
試想這樣一位才情萬種的少年郎,是如培養(yǎng)成長成才?眾人皆知納蘭容若的父親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經(jīng)常讀書,但對藏書卻有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興趣。他并不沒有給兒子太多時間讀書,而是每日督促兒子學習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親的.書房像是五彩繽紛的糖果樂園。那些漢人的史書深深的吸引著他,歷史總會帶給人們太多的思考,而納蘭容若將自己的疑惑與見解書寫成一首又一首的詠史詩。現(xiàn)實中的父母為了不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讓自己孩子讀書,而忘記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就是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一本好書,勝似交一位摯友;讀一本好書,勝似領略大好河山;讀一本好書,勝似穿越時空;讀一本好書,勝似找到一位良師益友。
讀納蘭有感 篇19
第一次讀納蘭詞在何時,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詞深深感染我卻是記得頗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遙遠的日子里:收拾妥當,喬遷之際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無聊,隨手拿來一本書,信手翻看,無意之中看到納蘭性德的那首《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華,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悻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當時的年歲是頗有些“矯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著他的詞,在初秋的院子里邊踱邊吟;在昏黃的燈光下,小心翼翼的謄寫,輕聲低吟,便感覺自己真的受了詞中的悲歡離合,愛恨癡纏。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真是詩意的女子。來到了這里,再也聽不見舊友的低低呼喚了,眼前時陌生的環(huán)境,全新的認知和此曾相識的人群。于是有一種傷感之情兀自充滿了我小小的心靈,至于納蘭是誰,這首詞好在哪里,卻是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現(xiàn)在想來,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氣了。然而“喜歡”,究竟是難以言說的。詩詞有事舍棄了文學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劍直指人的內心和魂靈,與我們的內心最微妙之處相互牽扯。我們每個的`內心其實常常都會有一種既朦朧又清晰的韻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楊柳之依依。這種韻律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不然。當我們讀到某一首詩詞之時,內心的這種韻律便會涌出,與詩詞中的韻律產生一種奇特的共鳴,每當這時,我們便會被一首詩詞打動了。盡管它們有時并不高明。仔細來說,詩人本來的風流韻事,愛恨癡纏反而更能打動我們。這其實也是一種心靈之間的聯(lián)系,情感之間的拉扯,靈魂之間的交談,就像我們喜歡某個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動了我們,于納蘭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這種無名的喜歡中,我買來了納蘭詞,開始逐字逐句地閱讀,六月就要過去了,詞也按著譯文摸索了個大概?墒俏倚闹械募{蘭反而模糊起來了:這位公子究竟在何處呢?是在他魂牽夢縈的江南尋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轱轤金井處,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黃昏里,蕭瑟的秋風中,懷揣一卷詩詞····不管納蘭身在何處,就是喜歡。就像前兩天在網(wǎng)易云音樂上看到的評論:喜歡就甘愿。
相遇總是太美。三百年后,我與納蘭相遇,隔著一條悠久的歷史長河。我與納蘭結緣······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邊盤旋: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粲然一笑,提筆寫來:不負如來不負卿。
讀納蘭有感 篇20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古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快樂和感動往往來自于不求甚解,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比如說一句我們經(jīng)常用以自勵的話:“言必信,行必果!蔽覀冇X得這才是君子氣概,古人真是教會了我們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啊。“人生若只如初見”直指人心地寫出了一種愛情世界里的普遍情懷,盡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擬古是詩人們常見的寫法,一般是模擬古樂府,容若這回擬古擬的“決絕詞”便可見于《宋書·樂志》所引的《白頭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睂τ跊Q絕詞最的`是元稹的一組三首《相和歌辭·決絕詞》:“乍可為天上牽?椗,不怨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對面且如此,背面當何知。春風撩亂伯勞語,況是此時拋去時。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后期。君情既決絕,妾意已參差。借如死生別,安得長苦悲。噫!春冰之將泮,何余懷之獨結。有關一人,于焉曠絕。一日不見,比一日于三年,況三年之曠別。水得風兮,小而已波。筍在苞兮,高不見節(jié)。矢引桃李之當春,競眾人之攀折。我自顧悠悠而若云,有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已焉哉,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沉結。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生憎野鵲往回遲,死恨天雞識時節(jié)。曙色漸瞳嚨,華星次明天。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時徹。有此迢遞期,不如生死別。天公若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
但容若的意思應該是:雖然古人變了心,往日難再,但好歹過去我們也是有過一段交情的。以過去的山盟海誓對比現(xiàn)在的故人變心,似有痛楚,似有責備。
然而我們始終無法說清容若的這首詞到底是真有本事還是泛泛而談。也許這是他一位故友的絕交詞,也許只是泛泛而論的交友之道,都不好說。這首詞,若作情事解,則看似寫得淺白直露;若依詞題解,實則溫婉含蓄,怨而不怨,正是“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士人之風。
讀納蘭有感 篇21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記
王國維曾評價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庇幸恍┤苏f:納蘭性德的詞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兒女私情。
我卻不以為然。納蘭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義重。我愛他的詞,更愛他字里行間的情。這情伴著我時,仿若手執(zhí)玉蘭,一路走,一路開。
“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痹缙诘募{蘭,仕途坦蕩,生活美滿,與其妻盧氏琴瑟和鳴。此時的“納蘭詞”,輕松愉快。寫的竟是攀條折榮,遺以相思的思戀。我讀著他與他的“蟬鬢”;他與他的“蛾眉”,只覺得心中最為柔軟的弦被一陣陣相思奏出和諧的曲調。我起初就是被這溫柔與婉約所吸引,只看見淺層的歡喜。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逼拮硬∈,納蘭可謂心灰意冷。人雖未老,卻已經(jīng)開始傷心了。此時的“納蘭詞”已初顯悲傷。我讀著他與他的“斷腸”;他與他的“淚縱橫”,也發(fā)覺,心緒被牽引至賭書潑茶香,歸期信如潮后,又被帶向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我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他的無奈。時時困擾著我的“何處覓知音”,也在納蘭這里,找到了容身之所。
“莫對明月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辈恢挥X間,納蘭已如離群失伴的孤鴻。只能以擬寫書來排遣自己的寂寞。此時的納蘭,已深感“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彼钪僖舱也换剡^去的杏花微雨,只能潑盡筆墨偷拭青衫淚。我讀著他與他的“長嘆”;他與他的'“飄零”,總覺得,沒有了之前的激烈,那也許是多次寬慰自己無果的平靜。我那不值一提的同情,又怎能施予這樣的納蘭。我開始觸碰到更深的,關于納蘭性德的心事。他是人間惆悵客,以筆墨為藥,用文人的方式自醫(yī)。我掀開他明媚的過去,看到了他清冷孤寂的現(xiàn)在。那種瑩瑩子立,才更讓人著迷。
立身于如今的繁華都難免生出幾許孤獨。更不用說與我們相隔遙遠時光的納蘭。人們只爭相吟誦他的飲水詞,卻少有人探尋他的心事。他沒有蘇軾的豪邁,沒有李白的灑脫。但他的這番恰似亭亭玉蘭清清冷冷的溫柔,散發(fā)的幽香,卻足以慰這風塵。
我被納蘭的婉約溫暖所吸引,最后卻著迷于他的清冷孤寂。我解不完他的心事,但我可以沉浸其中,盡情感受其中的真摯。
納香吐蘭,性孤德芳。
我希望這玉蘭可永執(zhí)我手,常開不敗,花香滿徑。
讀納蘭有感 篇22
殘血凝輝冷雪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記
晚秋,梧桐落葉,蕭瑟寒風,我沐浴一絲和煦的陽光,讀完了《納蘭詞》,是惆悵,是感慨,亦或許是惋惜,像晚秋里的落葉,無影無蹤,無聲無跡,就這樣悄然落幕!皠e來幾度如珪,飄零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殘夢,凄涼畢竟因誰!
晚秋的雨,是悲涼的,是孤獨的,是冷漠的,那一場場雨,似一種種情,那是容若對盧氏的情,那是容若對相逢知己的情,一場雨,一場情,造就了容若的傷,造就了容若的憂,造就了容若的孤獨!胺瓿畈粍,那能還榜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輕盈。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晚秋的夜晚是干凈的,星辰閃耀,有容若寄托的情愫,有容若寄托的思念,顧城寫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比萑艋蛟S會寫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我的思念!被蛟S星空一夜的邂逅,定是容若難忘的回憶!叭松軒?總不如休惹、情條恨葉。剛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別離時節(jié)。燈灺挑殘,爐煙藷盡,無語空凝咽。一天涼露,芳魂此夜偷接。
晚秋的水是澄澈的,秋水蕩漾,漂向遠方,飛鳥劃過,不留一絲痕跡,晚秋的水就像容若的'心,平靜淡泊,在那個追求功名利祿的朝代里,容若選擇隱居出世,就像他的《金縷曲》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有限好春無限恨,沒來由、短盡英雄氣。暫覓個,柔鄉(xiāng)避。
東君輕薄知何意。盡年來,愁紅慘綠,添人憔悴。兩鬢縹蕭容易白,錯把韶華虛費。便決計,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恨,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都在。
容若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孤傲,浪跡天涯的才子;一個癡情,靜候佳人的癡情人。國學大師王國維評價容若道:“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蔽覀儫o法揣度,容若心中的所想,我們只能祝愿容若找到他的佳人。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讀納蘭有感 篇23
這兩天讀完了《納蘭容若詞傳》,不禁為這個翩翩佳公子短暫的31年生命歷程感到心痛,更沉醉于他優(yōu)美哀婉的詩詞中無法自拔。
容若,名納蘭成德,后改名納蘭性德,字容若,小名冬郎,納蘭明珠的長公子,一位真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公子?伤簧鷳n郁多情,被稱為“滿清第一傷心人”,歷經(jīng)四段感情。這些女子或多或少豐富了容若的生命,讓這位康熙跟前的一等大內侍衛(wèi)變得更加立體和飽滿。
容若的初戀是自己的表妹,他們倆郎有情,妾有意,奈何命運弄人,表妹最終進入皇宮,成了后宮里的只知寂寞和等待的妃子,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青梅是路人。因為這段感情并無開始,何談結束。世間少了一段美滿的相守,多了兩位傷心之人。
容若的正妻盧氏,正是與他之前在淥水亭唱和有過一面之緣的女子。盧氏的父親是兩廣總督,跟容若的結合算是政治聯(lián)姻。但老天還是偏愛這個多愁善感的納蘭公子,他與妻子算是情投意合。正當他沉醉于這份幸福之中時,意外卻也悄然而至。妻子盧氏死于難產,而他們的婚姻才僅僅維持了四年的光景。紅顏知己的離去,也帶走了容若的愛情。
彼時的容若還年輕,身為家中的長子,不可能不考慮傳宗接代的問題。于是,他倉促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續(xù)娶了官氏。不用想,這個官氏出身肯定不錯,可是再好,他也不是盧氏了。所以,他們之間注定不會有太多故事和火花。
第四個女人就是小妾沈宛,一位很有才情的`江南女子,名字很好聽。她是一位歌妓,是容若的第一摯友顧貞觀引薦的。沈宛是漢籍,所以在滿漢不通婚的清朝,他們不可能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但容若還是娶了她,為她擇了一個良處。當時的容若已經(jīng)成了康熙皇帝眼中的紅人,事業(yè)節(jié)節(jié)攀升,與此同時留給沈宛的只有無盡的等待。容若還是珍視她的,他想給她所有的一切,但是唯獨沒有愛情。因為它已經(jīng)跟隨發(fā)妻盧氏永遠地深埋在地下了。所以半年之后,沈宛走了,回到了江南。這段感情也結束了。
此后不久,納蘭容若就病了,他終究沒有戰(zhàn)勝病魔,離開了人世,享年31歲。多么風華正茂的年紀,以他的家世,不難想象以后容若的仕途將會到達一個什么樣的高度。
但是一切都戛然而止。容若的離開,一個時代就此終結。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啊,無論經(jīng)過多少事,經(jīng)過多少時間,在我心里,他雖死,猶生。他留下的精神財富足以滋養(yǎng)幾世幾代的人,他依舊是那個模樣,仍是我初次讀到的那個多情翩翩佳公子。
【讀納蘭有感】相關文章:
讀納蘭詞有感07-24
讀納蘭詞有感1200字04-12
《納蘭詞》讀后感05-12
納蘭詞讀后感10-22
納蘭容若的句子03-06
納蘭性德作文02-26
納蘭性德名言名句09-30
與納蘭容若對話作文09-08
《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