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務公開制度
村務公開制度(一):
村務公開工作制度
為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障村民對村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推進村民自治,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各村民委員會應當實行村務公開制度。
一、村務公開的資料
1、本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村民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及執(zhí)行狀況;
2、年度財務計劃及各項收入、支出和債權債務狀況;
3、群眾資產及其經營管理狀況,包括土地、物業(yè)等生產資料的經營狀況和群眾企業(yè)承包經營方案、投標結果、承包費收繳、合同履行狀況;
4、村群眾經濟收益及使用狀況;
5、興辦村群眾經濟項目和公益事業(yè)的經費籌集以及招投標、建設承包方案及實施狀況;
6、征用群眾所有土地各項補償?shù)氖杖牒褪褂脿顩r;
7、救災救濟、扶貧助殘、擁軍優(yōu)屬、社會捐贈等款物的接收、發(fā)放、使用狀況;
8、人民政府下?lián)艿难a助經費、專項經費的收支狀況;
9、農民負擔各種費用的狀況;
10、村合作醫(yī)療費的收繳和開支狀況;
11、村干部工資、獎金、補貼及其他福利,公務活動方面的開支狀況;
12、當年宅基地的申報、批準和使用狀況;
13、安排計劃生育指標、落實計劃生育節(jié)育措施和計劃生育費的收繳、管理、使用狀況;
14、協(xié)助鄉(xiāng)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狀況;
15、村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二、村務公開的時間
村務至少每半年全面公開一次,涉及財務的事項應當每月公開一次,具體公開時間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代表決定;應當及時公開的事項隨時公開。
三、村務公開的形式
村委會應當在方便村民查看的地方設立固定的公開欄公布村務,必要時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予以公布。有條件的地方可發(fā)同時利用廣播等形式公布。
四、村務公開的監(jiān)督
村設立由三至七人組成的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其成員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推選產生。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的任期與村民委員會的任期相同。村民委員會成員有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成員。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對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負責。
村委會應當按照本條例規(guī)定的時間和資料,及時、全面、如實編制村務公開資料的草案,并經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逐項審核簽章后方可公布。村務公開后,村民委員會應當利用會議、村民議政日、專題座談、意見箱、電話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見。對村民提出的詢問和意見,村民委員會能夠當場答復的,要當場給予答復,應當于15日內作出答復。半數(shù)以上的村民對村務公開的事項不同意的,應當依法予以糾正,并重新公布。對村務不公開或者公開不及時、弄虛作假等行為,村民有權向鄉(xiāng)政府或者縣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反映、舉報,有關主管部門應當負責調查核實并作出答復。
村委會應當建立村務公開檔案。村務公開檔案資料應當真實、完整、規(guī)范,保存期限與村財務帳簿相同。
村務公開制度(二):
村務公開制度
為加強村社組織建設和廉政建設,樹立干部勤政愛民、求真務實、廉潔自律的公仆形象,各項村務自覺理解村民監(jiān)督,給村民一個明白,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村務公開采取設立固定公開欄、利用會議公開、文字張貼公開、發(fā)放明白卡、召開聽證會等多種形式進行。
二、村務公開由村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每季度進行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事項隨時公開。
三、村務公開的資料包括:村社財務、稅費負擔、救災扶貧款發(fā)放、計劃生育指標安排、宅基地申報審批、退耕還林補貼款發(fā)放等村民明白的事項都要公開。
四、村務公開的程序是:由村委會根據(jù)本村實際,一招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提出具體方案——村民監(jiān)督小組對方案進行審查、補充、完善——提交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聯(lián)席會議討論透過后在公開欄或會議上公開。
五、收集反饋村民意見,解答村民不明白的事項和提出的疑問,建立村務公開工作檔案。
村務公開制度(三):
村務公開制度
一、公開的資料:
財務收支、財產及債權債務、收益分配、農民負擔、計劃生育指標安排與處罰、征地土地和宅基地審批、各種費用收繳管理、各業(yè)承包和其他需要公開的資料。
二、公開的時間:
堅持每月公布一次,每次公開時未涉及到的資料能夠不公布,涉及到應及時公布的資料務必及時公布。
三、公開的形式:
以公開欄張榜及農廉網(wǎng)村級網(wǎng)頁公布為主,適時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公布。
四、公開的程度:
在村居黨支部領導下,村委會擬出公開的資料,聽取村民代表意見后公布。村務公開制度。
五、公開工作的監(jiān)督與管理:
村民代表對村務公開工作進行監(jiān)督,負責開啟意見箱,吸取群眾意見,宣傳解釋公開的有關資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向村黨支部反映,由村居“兩委”會負責處理。
凡涉及村里的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都要按照以下民主決策程序進行:
“四議”程序
1、提議
凡是黨支書記或村委主任認為需要開會討論決定的事情,首先應在村兩個主干之間相互提出來,兩主干之間達成共識后,再向支村兩委會上提議,其他兩委班子成員認為自己分管范圍內的某一項工作需要上會研究的,應直接向書記或村委主任提議,由兩個主干碰頭商定后再向支村兩委會上提議,未經兩主干碰頭商定的事情,書記和村委主任任何一方不準單獨向兩委會上提議。
2、商議
由黨支書記組織并主持兩委班子成員商議事情的聯(lián)席會議,并由會前提議上會討論的班子成員向會議作出議題說明,然后安排足夠的時間讓與會人員對議題進行討論。討化時,實行“一把手”末位表態(tài)法,即總支書記在聽取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后再證明自己的態(tài)度,最后總支書記綜合各方面狀況,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群眾決定。
3、審議
透過支村兩委討論決定的事情,屬于重大事項的,首先要經過黨總支會議進行審議。審議形式為:(1)支部書記向會議提出支村兩委討論的事項;(2)參會黨員以黨小組分開討論;(3)以黨小組匯報討論結果;(4)全體參會人員進行表決。
4、決議
透過支部會議表決透過的事情,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決議,決議的程序為:(1)支部或村委主要領導向村民代表匯報支部所審議透過的事情;(2)村民代表充分發(fā)表各自的觀點;(3)就支部審議透過的事情進行表決。村務公開制度。
5、要求
(1)召開支村兩委會議、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實參會人員務必到達應參會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開會;
(2)討論表決透過的事情務必經實到會人員半數(shù)以上人員透過方可有效;
(3)表決形式可選取口頭、舉手、無記名投票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
(4)討論確定某個分管領導所提議的問題無特殊狀況務必有其分管領導參會,否則,本次會議暫不確定。
兩“公開”要求
1、決策過程公開:經過“四議”所決定的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將實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公開,公開的資料包括:工作進展狀況、資金使用狀況、存在哪些問題,下階段如何發(fā)展,讓廣大群眾對該項工作有充分了解。
2、實施結果公開:每項工作結束后,要將該項工作的完成狀況和資金使用狀況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狀況全方位向公眾公開。
3、公開的形式為會議、公開欄、廣播、網(wǎng)絡、報刊等。
村務公開制度(四):
村務公開制度
一、公開的資料: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的及實施狀況;財務收支詳細狀況;投入的扶貧、農業(yè)綜合開發(fā)、以工代賑等資金使用狀況;村土地、群眾企業(yè)和財產的承包、租賃狀況;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狀況狀況;宅基地審批狀況;計劃生育指標安排及計劃外生育的處罰狀況;優(yōu)撫、救災救濟、移民補償、農業(yè)稅減免、征地補助、退耕還林補助等款物的發(fā)放狀況;村干部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評狀況;涉及本村村民利益和村民的其它。
二、公開的間:在村務公開欄公布;在村組干部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上公布。每季度個月日為上季度村務公開日。
三、公開的程序:村務公開資料由村支兩委會整理,經監(jiān)督審查和村民代表會審議后公開,每次公開的資料要存檔一份和上報一份。
四、與監(jiān)督,村委會村務公開的組織實施。每季度個月日為村務公開接待日,村黨支部收集、征求黨員和村民的意見。公開、不按時公開、不按程序公開監(jiān)督等狀況,將《重慶市實施〈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查處。
五、村黨支部和監(jiān)督要督促村民組務(農業(yè)社社務)公開、村小校務公開、村廠務公開。
村務公開制度(五):
社區(qū)村務公開制度
一、村務公開是指按照規(guī)定程序、時間、形式,將涉及村民權益的重要事項如實公布于眾。
二、村民委員會負責村務公開制度的實施,理解村民監(jiān)督。
三、村務公開的基本資料
1、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目標執(zhí)行狀況。
2、年度財務計劃及各項收入和支出。
3、村群眾經濟收益分配和債權、債務狀況。
4、群眾資產的管理和經營狀況、土地等生產資料和農業(yè)生產經營承包方案及其承包費的收繳狀況。
5、興辦群眾經濟項目和公益事業(yè)的“一事一議”狀況。
6、救災救濟的發(fā)放狀況。
7、被征用土地及其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收支狀況。
8、宅基地的申報、批準和使用狀況。
9、結婚登記和計劃生育的落實狀況。
10、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及人員分工狀況。
四、村級財務在理解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后一個季度公布一次,每季度首月的10日為村務公開日,其它事項能夠根據(jù)需要和村民要求及時公布。
五、村務公開的形式
1、召開村民代表會公布。
2、在公開欄內張榜公布。
3、透過村廣播公布。
村務公開制度(六):
村務公開制度
第一條:村務公開資料包括政務公開、財務公開、資產資源公開和村民自治公開四大資料。
。ㄒ唬┱⻊展_包括:計劃生育、宅基地審批、土地征用補償、救災救濟款物發(fā)放、招工征兵、優(yōu)撫五保、水電費代收代繳、糧食補貼、教育補貼、興修水利、人畜飲水補助等。
。ǘ┴攧展_包括:村民委員會(含村辦企業(yè))的年度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各項支出、各項財產、債權債務和收益分配等,財務公開項目中不允許出現(xiàn)“其他支出”等含糊語句,所有收支狀況都要逐筆逐項明確說明。
(三)資產資源公開包括:村群眾擁有或以投資、貸款和勞動積累構成的建筑物、農業(yè)機械、機電設備、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林木、果園、農田水利設施、鄉(xiāng)村道路和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設施,村群眾投資興辦的企業(yè)及其收益構成的資產狀況;村群眾擁有的土地、林場、荒田水面、灘涂等資源狀況。
。ㄋ模┐迕褡灾喂_包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shù)及補貼標準、村群眾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村公益福利事業(yè)建設、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和工作安排以及民主評議方案、村土地承包經營方案及土地流轉狀況、村干部及村民的社會保險等。
第二條:公開形式。村務公開主要采取公開欄的形式,各村公開欄要實現(xiàn)“三固定”,即固定的公開欄、固定的防雨設施和固定的意見箱,公開欄要有專人管理、時時維護。公開的格式要嚴格按照有關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定格式進行欄目設計。公開的形式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既按標準嚴要求,又因地、因村、因事制宜,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村務公開的有效形式,又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公開既“見欄”又“見面”。
第三條:公開時間。一般的村務事項每季度公開一次,每季度首月15日前公開上季度狀況;財務收支、水電費代收代繳等狀況每月公布一次,每月15日前公布;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審批、救災救濟款物發(fā)放、招商引資、公益事業(yè)建設、資產資源變動等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要及時公開。
第四條:公開程序。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ㄒ唬┯纱逦瘯岢龉_資料;
。ǘ┯纱鍎展_監(jiān)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審核把關,對公開資料進行補充完善;
。ㄈ┨峤淮鍍晌(lián)席會議討論確定;
。ㄋ模┫虼迕窆_;
。ㄎ澹┐迕裎瘑T會應在10日內對村民提出的意見與推薦給予解釋和答復。
第五條:認真聽取和處理群眾意見。村民對公布的資料有疑問的,能夠口頭或書面形式向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投訴,村務公開監(jiān)督小組對村民反映的問題應當及時進行調查,確有資料遺漏或者不真實的,應督促村委會重新公布;也能夠直接向村黨總支、村委會詢問,村委會應在10日內予以解釋和答復。村委會要對村務公開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并妥善保管。
村民對村務不公開或者公開不及時、弄虛作假等問題,有權向上級黨組織、上級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反映。有關部門接到反映后要及時進行調查核實,經查證屬實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