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模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多媒體)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jié)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zhàn)。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為什么?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舍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著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后反思:
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舍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2、品味細節(jié)描寫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從咀嚼語言,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從一代農民父親的特點上正確而全面的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討論法
點撥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遲志強演唱的《父親》創(chuàng)設情境,老師作為中年人由衷的演繹歌詞內容。
二、詞語積累
易錯字和一詞多音的詞語積累
三、以“臺階”為切入點,整體感知
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梳理文章故事情節(jié)。(梳理思路圍繞“臺階”來展開)
明確: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原因),父親不辭勞苦花了大半輩子造成一棟九級臺階的新屋(經過),父親卻走向了衰老(結果)。
故事情節(jié):想建臺階——準備建臺階——建造臺階——建成臺階
四、踏上臺階,看農民父親
1、要求學生拋開資料書,通過與文本的親密接觸說說你所讀到的父親。
2、根據(jù)學生的解讀分類梳理學生所讀到的內容制作成幻燈片。
3、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商討父親這個人物形象。補充同學們的解讀,豐富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學會如何扣住文本進行人物鑒賞。
A、同學們基本讀到的已知內容:老實厚道、勤勞能干、艱辛、吃苦耐勞、不服老、倔、倔強
B、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一:“有點虛榮”與“自尊心強”這兩點的`爭鳴。預設:
這個點上引導同學們抓住第22段:“腰閃了一下。我就不讓他抬,他堅持要抬。抬的時候,他的一只手按著腰!边有第28段:“他卻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個生氣的父親,不愿接受老了的事實。他的自尊與倔強的個性。
這個爭論的點,是作者同情農民父親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這位農民父親的特有的謙卑;贏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C、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三:懷念舊時光?
絕大多數(shù)同學所認為的“懷念以前的三塊青石板的日子”;三塊青石板鋪成的臺階上見證著很多“快樂的時光”。
預設:
這個點的商討也是人物解讀的一個難點和有深度的思考,學生年齡尚小,與老牛拉破車的時代距離較遠,老師要助力學生。方法可補充一些助讀資料,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設計問題如下:
1、“懷念”?九級臺階造好了,為什么父親的快樂沒有來到?
2、造新臺階的日子用了大半輩子,有著太多的艱辛,但其中的“快樂”在哪?為什么會很快樂?
扣住第28——31段的內容精讀,帶動學生對前文勞動所產生的“快樂”的理解。
明確:父親是一代農民的代表,勞動就是生命,在勞動中獲得尊嚴!不能勞動的現(xiàn)實擊垮父親,并不是戀舊。對父親的殺傷力之大足可以完全擊倒父親,作者表現(xiàn)出無限的同情和憐惜。
D、部分同學的個性解讀四:為目標而不懈堅持努力。
父親在臺階上尋找人生的高度,是一種追求和愿景,目標實現(xiàn)后,人也老了。人生往往會為一個并不確定的目標去奮不顧身。當愿望似乎已經實現(xiàn)了的時候,我們卻突然覺得無所事事或者說目標達成的一刻就是美好結束的一刻。這篇小說刻畫父親這個人物形象就是這樣豐富和立體。
五、從“臺階”走下來,看“命若琴弦”
拓展到史鐵生《命若琴弦》主人公老瞎子的命運,豐富對人生目標、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就是過程,如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最終歸入大海,化為寂靜。一路的奮斗,才是生命的精彩,亦如史鐵生的《命若琴弦》——
主人公老瞎子彈斷了120根琴弦,理想實現(xiàn)了,復明的藥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過程就是好好活著”。史鐵生,失去雙腿,患尿毒癥,靠透析活下來,生命與他而言就是苦難,但他從不說勇敢和堅強,從叫囂戰(zhàn)勝病魔,順其自然地活下去,“專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命若琴弦,繃緊了弦,把該彈的靜靜地彈下去——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生活。
是鳥兒就要在空中飛翔,是不能飛翔也照樣在空中結網。
這是生命之苦,換一個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板書設計:
臺階李森祥
臺階三級九級
父親謙卑、勞動者需求的尊嚴
作者的情感:敬仰與憐惜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畫面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的動人。
過程和方法:學生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初始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3、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4、感受文章對稱的語言美
三、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用溫和、親切又含著莊重的語氣,平穩(wěn)的語調將課文自由地朗讀一遍(6分鐘完成)
(2)輪讀課文(一人讀一節(jié),共八人讀),比誰讀得準確、流利、有感情(如有讀錯字音的,則老師叫停,引導學生更正,并板書正確的'字音)(6分鐘完成)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后,思考以下問題,8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
1、去散步的一家人有哪幾個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時是怎樣的心情?說說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在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通過散步這件事,你對這個家庭的四個成員都不陌生了,請你給這個家庭的四個成員分別加上一個修飾語。并說出這樣加的理由。
一個()的“我”一個()的母親
一個()的兒子一個()的妻子
2、我們常常把鮮花送給最可敬的人,這里只有一束鮮花。如果是你,你會把這束鮮花送給這個家里的哪個成員呢?你送鮮花給他時,能否說出送花的理由呢?(5分鐘完成)
速讀課文,采用畫波浪線的方法將文章中那些兩兩相對稱的句子找出來,然后同學之間交流一下品味語言的精美,3分鐘后比誰找的最多。示例: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你喜歡這個家嗎?它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要使每個家庭都變得和睦、溫馨、幸福,你覺得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呢?(獨立思考2分鐘后,比誰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課內練筆
你擁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嗎?請用你的筆來記下發(fā)生在你家的親情故事吧。200字左右)
五、課外作業(yè)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你對親情的感受。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鑒賞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
在教學方法上,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范例四教學藝術是不完美的藝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課堂的氣氛還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我在布置預習時也出現(xiàn)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其次是學生的競爭機制沒有有效的發(fā)揮,比如小組打分不及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可能是我在實行課改上的一個缺失。
再有,學生在談感想時,很多同學語言蒼白,不夠深刻。鑒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4
教學目標
、倭私庠⒀缘奶攸c,理解寓言的寓意。
、谡_地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
、鄹惺軆(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獲得啟示,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tài)度。
課前準備
、俨樽值洹⒃~典,掃除字詞障礙。
、陬A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白兔和月亮》:
、俳榻B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tài)度。
教學設計
今天,我們學習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說起寓言,同學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丑女效顰、南轅北轍、葉公好龍、刻舟求劍、鄭人買履)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有誰能說說寓言有什么特征?
。ㄔ⒀裕偸且员扔餍缘墓适录脑⒁馕渡铋L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啟示。)
師那么從“丑女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ǜ嬖V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師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F(xiàn)在再讀“丑女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呢?
。◥勖乐模私杂兄。)
師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c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為下面多角度解讀寓言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也可選擇“守株待兔”:
1、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2、一次幸運不等于永遠幸運。
3、人不要存僥幸心里。
4、不要死守著過時的經驗不放,否則會失敗的。
狐假虎威:
1、我們要善于識破那些像狐貍一樣狡猾的人的伎倆。
2、從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從狐貍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機情況,要像狐貍一樣機智、靈活。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
2、分析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于挑戰(zhàn)敢于戰(zhàn)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xiàn)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分析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队薰粕健肪褪且粍t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并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并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注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眾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畢力平險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以殘年余力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開學第一課》教案12-09
開學第一課教案07-13
開學第一課初中教案08-25
開學第一課健康教案02-07
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01-11
小學開學第一課教案01-17
開學第一課教案【熱】02-05
開學第一課教案【薦】02-04
【熱】開學第一課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