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教案1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大膽、自信地演唱歌曲《秋》,從中表現(xiàn)勞動豐收的愉快、唱出勞動的美。
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的手、腳、嘴等身體部位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chuàng)動作進行歌唱表演等。
教學重、難點:
能大膽、自信地參與創(chuàng)編、表演。
能用優(yōu)美的聲音 演唱歌曲《秋》。
讓學生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領悟到勞動的快樂、勞動的美。
教與學的準備:
課件、電子琴、道具
教學的.安排:
1課時
一、激趣活動:(猜一猜)
1、教師模仿勞動的動作讓學生猜。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會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
3、請個別同學上來表演一遍,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在干什么(隨電子琴播放出的節(jié)奏)。
4、教師帶著大家一起做動作(播放《秋》的歌曲音樂旋律)。
二、感受并學習歌曲主要節(jié)奏
導言:同學們剛才可愛的樣子吸引來了兩位小客人,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它們想考考大家,它們敲一段節(jié)奏后,你們能模仿出來嗎?試一試!
用口技模仿節(jié)奏。(這一練習為之后的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礎,分散了難點)。
三、學習歌曲:
導言:同學們這么聰明肯定能聽出他們在干嘛!你們聽!
1、觀看課件,使學生理解歌詞大意。
2、學生學習歌詞。
3、欣賞《秋》歌曲mtv。
4、教師范唱。
5學生張口默唱。
6、輕聲唱。
7、啟發(fā)學生帶著高興的情緒演唱《秋》。教師與學生合作演唱《秋》。
四、創(chuàng)編、表演
導言:同學們不僅是愛勞動的好孩子,而且今天很好地演唱了《秋》這首歌曲?上Ы裉爝@兒沒有打擊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大家能想個法子來為歌曲伴奏嗎?
1、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為歌曲編創(chuàng)伴奏。
2、隨《秋》歌曲為歌曲音樂拍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3、教師頭戴喜鵲頭飾扮演媽媽邀請愛勞動的小喜鵲寶寶們在教室飛行,欣賞秋色,收獲秋天。
4、啟發(fā)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動物頭飾表演,體現(xiàn)人們“秋收勞動”的主題。
a、分小組討論編創(chuàng)。
b、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
c、評價(生生互評、師評、學生自評)
五、今天大家忙著收獲秋天,玩得高興嗎?
那今天讓我們帶著秋天的收獲回家后繼續(xù)努力吧!看誰是勞動的能手,看誰眼中的秋天最美!
《秋》教案2
1.教材內容:
教人版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聽聽,秋的聲音》。
2.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現(xiàn)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師把握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
3.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根據(jù)本單元的訓練項目,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點,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出發(fā),依據(jù)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4.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xù)寫詩文。
5.教學重點:
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6.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意,仿照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
《秋》教案3
目的:
1、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課時:
一課時。
重點:
加強朗讀,品味語言。
難點:
課文朗讀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步驟: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出示投影片1)
二、理清思路,劃分段落
1、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2、“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學生找出有關段落)
三、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1、討論分析“破屋秋色圖”。(出示投影片2)
(1)聽錄音,找出描寫對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動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1:找出關鍵詞語。
2、討論分析“街頭落蕊”圖。(出示投影片3)
(1)聽錄音,找出關鍵詞語。
。2)品味“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句。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3、討論分析“橋頭秋雨”圖。
。1)學生朗讀、品味。
。2)歸納品味語言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四、歸納總結,布置練習
1、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品味語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語言方法,誦讀精彩文段 等等。
2、歸納品味語言的四條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關鍵詞語;比較不同句式;體會深層含義;誦讀精彩文段
3、要求學生課后誦讀,繼續(xù)品味其他精妙語言,并總結出更多品味語言的方法。
《秋》教案4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小學語文的一篇課文,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整理了秋天的圖畫課文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學生選一幅或者畫一幅秋天的圖畫,說說圖畫的內容,再寫寫你選的畫或畫的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秋天,進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秋天的景物,并抓住其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再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把它寫出來;
3、合理想象,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景物寫具體,練習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情感。
學習者分析:
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是起步教學階段,對于很多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寫作文是一件苦惱的事,他們經(jīng)常不知道作文該寫什么,該如何下筆。我們做教師的看到干巴巴的語言,一篇篇“流水賬”更是頭疼。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想法設法引導孩子善于觀察,樂于表達,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當然,在課堂上我們也要教會學生學寫作文的一些基本方法,讓他們輕松地寫作,讓寫作文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用心地仔細地觀察秋天的景物。
難點: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合理想象,按一定的順序寫。
教學工具:PPT圖片展示
課前準備:1、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秋天,并用自己的畫筆畫一幅秋天的畫。2、讓學生搜集有關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3、老師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制作PPT。
課前談話: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已經(jīng)見過面了,知道了我是(陳老師)。老師昨天去我們班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們的陸老師特別熱情,我們的小朋友都特別優(yōu)秀!今天這堂課陳老師想評評五星好孩子,那怎么評呢?老師喜歡坐得端正的、認真聽講的、積極發(fā)言的,并能在課上積累五顆星,做到了這幾點,陳老師就頒給他這個獎,好嗎?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什么季節(jié)了呀?生:秋季師:對,寒露一過,不知不覺已是秋天,老師特別想知道,你們的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樣的?
點評:你們心中的秋天真美!
準備好上課了嗎?上課!
一、導入 (20分)
師:古人說:“萬美之中秋為最”,從課前談話中,陳老師仿佛看到了無數(shù)個秋的形象。今天老師也帶了很多有關秋天的圖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秋天的美景吧。(出示一組秋天的圖片、配樂)
邊出示圖片邊用一個詞形容: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飛層林盡染 紅葉似火
落葉紛飛 金桂飄香瓜果飄香 五谷豐登
師:看了這么多圖片,那你能用上“秋天,真是一個......的季節(jié)!”說一句話來贊美一下秋天呢?
師:是啊,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豐收的季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它繽紛的色彩,聽見了它美妙的聲音。
二、看圖說話
師:今天,我們要進一步走進秋天,去感受它的美好。有一位小朋友運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了他心中的秋天。
a、老師出示一幅秋景圖,指導觀察。師:觀察一下,看看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
b、整體感知圖畫內容。指名說圖,圖上畫了什么?你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還有補充的么?
c、引導把內容說清楚。請你們再仔細觀察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呢?
讓孩子抓住顏色、形狀說一說。相機板書:形狀、顏色.....
記得二年級上冊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課文《秋天的圖畫》,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來描寫這些景物的嗎?
出示: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課件)
師: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小朋友仔細聽,思考下它寫的怎樣?說說理由。
點評:你真會思考。
小結:是呀,抓住了事物的顏色、形狀,我們可以展開不同的想象,把它們想成人或物,或者給它們打個比方,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板書)可以使我們描寫的景物更加具體、形象。ò鍟簩懢唧w)
說一說:發(fā)揮你的想象,你還可以怎樣介紹這些景物,先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
點評:你的想象力真強。哇,它都似乎有了生命。
紅彤彤的蘋果多可愛呀,那你聞到蘋果散發(fā)的香味沒有,還可以怎么說?(相機板書:氣味)
點評:哇,真香!
d、引導按順序觀察圖畫,師生共同評價。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圖上的景物說得都很美,很具體。那圖上那么多的景物,我們怎樣才能有條理地介紹給大家呢?你有沒有好辦法。生:按順序。(板書:按順序)
哪位小朋友可以試著有順序地講一講呢?
你真了不起,你們聽清楚了嗎,他是按怎樣的順序來介紹的?(相機板書:上——下,近——遠……)
陳老師有個小建議,要是用上表示順序的詞就更好了,比如說天空、地面、近處、遠處
誰再來用上這些表示順序的詞,又具體地給大家介紹這幅圖。(你真能干!)
小結:所以說學習按順序來寫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更清晰,更有條理!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能說了,拿出我們昨天發(fā)的習作紙,根據(jù)自己的圖畫既具體又按一定的順序向同桌說一說。昨天沒畫到的,現(xiàn)在想到的也可以。
指生說。
三、嘗試習作(10分)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了,今天我們就來寫寫秋天的畫,可以寫自己畫的那幅圖,也可以寫老師出示的圖?梢杂蒙线@些表示順序的詞,并把景物寫具體,你也可以用上你平時積累的詞句。
師:開始動筆,注意第一行空兩格寫,書寫要工整,注意寫字姿勢。(配樂)
四、交流作品、修改(10分)
1、寫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先讀一讀,或在小組內交流、成員之間互評互改。
2、選一篇優(yōu)秀作品及需改進的作文上臺展示,全班共同欣賞、點評。
。1)優(yōu)秀的,我們來看看他是否寫具體了、按順序來寫了?
抓描寫的優(yōu)美的詞句表揚,按照了從上到下的順序。
(2)沒寫具體的或沒按順序的可以怎樣改?師生共同修改
如果再叫你畫,你還可以畫什么?
我們再來觀察一下他畫的圖畫,你還可以補充說什么?
3、同桌相互欣賞、修改
4、再次點評剛修改的文章,肯定其成效。
預設2:再請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讀自己的習作。點評:你把秋天描繪的實在太美了。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用手中的筆描繪了心中美麗的秋天,陳老師深深地被你們描繪的美景吸引住了。課后也請大家把習作念給自己的父母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在教室里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習作和圖畫貼出來,創(chuàng)辦一個“秋天的畫”圖文展覽活動,相互交流、學習,好嗎?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小朋友!
六、板書設計
《秋》教案5
一、揭示課題
1、談話。
2、揭示課題,板書,點名讀,齊讀。
3、小結。
二、初讀指導
1、看圖聽課文朗讀錄音。
2、交流,相機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略)
3、信上寫了什么?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4、檢查自讀情況。
。1)同桌試讀,互相幫助。
。2)點名分節(jié)讀自然段,相機正音。
。3)小黑板出示詞語。開火車讀,強調讀準前后鼻音。
三、指導識記和書寫生字
1、指名讀。
2、看課文后筆順提示,集體書空,教學筆畫臥鉤。
3、教師范寫生字,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比例、筆畫安排。
《秋》教案6
秋姑娘的信(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只識不寫;學習“全”、“村”兩個字的筆順。
3、了解秋去冬來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知道自然界動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激勵關愛自然,關愛伙伴,培養(yǎng)相互關心的人文品格。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采集落葉。
2、寫詞卡:小心(多加小心 ) 大雁(南去的大雁) 青蛙(要冬眠的青蛙) 著涼生。▌e著涼生病 ) 松鼠(貪玩的松鼠) 山村(山村孩子) 食品(充足的食物) 全 寫信 準備 裹上
秋姑娘用 給 、 、 、 寫信。
秋姑娘給 寫信,叫它 。
秋姑娘對 說:“ !”
3、板書:
秋姑娘的信
大雁 路上多加小心
青蛙 別著涼生病
松鼠 準備好食物
山村孩子 給小樹裹上“冬衣”
------ ------
教學過程: (一)
一、導入新課
1、 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楓葉的臉吹紅了,你看(出示實物),好看嗎?(
師出示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的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心里有什么疑問?
投影出示句子:“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
2、自已讀一讀第6 自然段,比比誰讀得最好。
二、揭示課題,學習6、7和1自然段。
1、過渡:(是呀,樹上的楓葉都哪兒去了呢?)
2、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讀讀第7自然段,想想這段該怎么讀?
2、秋姑娘用楓葉給誰寫信呢?信上寫了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秋姑娘的信”讀題
3、誰知道秋姑娘是在給誰寫信呢?
出示: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
讀好第一段 ,好朋友在一起都是要互相關心的,秋姑娘也關心她的好朋友。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4、老師想來讀一讀課文的2—5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想,她的好朋友是誰?信上寫了什么?
秋姑娘用 給 、 、 、 寫信。
三、精讀2—5自然段
1、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 出示詞語,檢查。
多加小心 (追問:平時誰對你說過多加小心呢?你感覺怎么樣?)
大雁(南去的大雁) 青蛙(要冬眠的青蛙) 著涼生。▌e著涼生病 ) 松鼠(貪玩的松鼠) 山村(山村孩子) 食品(充足的食物) 全(你能給它找個好朋友嗎?) 寫信 準備 裹上
2、秋姑娘用 給 、 、 、 寫信。
3、你們最想讀哪封信?
1、指導學習其中一個自然段。
例:§2秋姑娘給大雁寫了什么?誰愿意把第2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秋姑娘給 寫信,叫它 。
(1) 對大雁說:路上要多加小心。
為什么要對大雁這么說?(啟發(fā):大雁這時在做什么?你們出過遠門嗎?臨走大人會怎么說?(生答)
那秋姑娘為什么要這么對大雁說呢?) 請學生做秋姑娘對大雁說話:大雁,大雁,-------
秋姑娘對 說:“ !” 指導朗讀這一段 (3)師:看,大雁們記著秋姑娘的話,排的隊多整齊!南去的路很遠很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當然得多加小心了。
。4)指導朗讀。
。5)秋姑娘有很多像大雁這樣的朋友,到了秋天,就會飛到南方去過冬,等到春天再回來。
。6)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呢?
§3、(1)指名讀。秋姑娘給 寫信,叫它 。
對青蛙說:蓋好被子別著涼了。 為什么要對青蛙這么說?
。2)理解“冬眠”。 還有什么動物也要冬眠?(圖)青蛙就這樣睡在深深的泥土里,安全過冬呢。
。3)小朋友們,你們睡在被窩里,爸爸媽媽常常在夜里給你蓋好被子,為什么?(4)學習詞語“生病”。
。5)如果你是秋姑娘,你想對青蛙說什么?秋姑娘對 說:“ !”
(6)指導朗讀。
§4、(1)指名讀。秋姑娘給 寫信,叫它 。
對松鼠說了什么呢?為什么這么說?
。2)學習詞語“食品”。
“食物”就是什么?“充足的食物”就是食物怎么樣? 秋姑娘為什么要小松鼠準備充足的食物?
。3)誰來當秋姑娘,催催貪玩的小松鼠?秋姑娘對 說:“ !”
。4)指導朗讀。
§5、(1)指名讀。
對山村的孩子說了什么呢?為什么呢?
秋姑娘給 寫信,叫它 。
。2)學習詞語“山村”。
。3)冬天到了,小朋友們都要穿上厚厚的冬衣。在這里,小樹的“冬衣”是什么?(圖)理解“裹”。
(4)誰來提醒一下山村的孩子?秋姑娘對 說:“ !”
。5)指導朗讀。秋姑娘想得多周到呀!經(jīng)她一提醒,山村孩子趕快行動起來了。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4、朗讀第2~5自然段。
(1)秋姑娘給好朋友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你最喜歡哪一封呢?讀給小朋友們聽一聽。
。2)其他同學聽一聽,如果你是接到信的小動物,能不能感受到秋姑娘對你的關心呢?
。2) 她的好朋友多不多?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3)她可能還會給誰寫信?信上會寫些什么呢?如:小草小草快睡覺吧,蘋果蘋果快快變紅吧,)秋姑娘也給你們寫了一封信,你們讀懂了嗎?誰來告訴我秋姑娘給你寫了什么呢?
四、精讀訓練。
1、就這樣,楓葉不見了,冬爺爺也就來到了,這時秋姑娘放心了,高高興興地走了。老師也想當秋姑娘,和你們一起給好朋友們送信,好嗎?
2、引讀課文。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村、全
2、說說你用什么好辦法迅速記住這個字。
3、范寫,分析字形:村:第四筆是點,不是捺。全:上半部分的人寫得舒展一些,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橫要落在橫中線上。4、學生照筆順提示在書上描紅。
5、在習字冊上寫字,寫得好的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六、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來到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準備食品、小樹裹冬衣的美麗秋天,會寫了2個生字,認識了關心朋友的秋姑娘,可真是開心啊!
2、你們喜歡秋姑娘嗎?(喜歡)為什么?(因為她關心朋友)你們想不想也做個關心他人,惹人喜愛的好孩子?(想)那你們想關心誰?想關心她什么?(生自由回答)
3、多好的孩子呀,那下課后你們就把你想關心的話寫下來,送給你想關心的人,好嗎?
《秋》教案7
重點 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難點 培養(yǎng)鑒賞能力課型 講授課 教具 多媒體課件目的 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從意象入手,認真品味詩歌; 學習詩人精妙的構思,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方法 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意蘊、風格及寫作技巧; 誦讀——討論——質疑——答難——領悟。
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三百》到堪稱百世之師的《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從剛健清新的漢魏樂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頂峰,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師,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兩河并流。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唐詩《山居秋暝》。
二、介紹近體詩的常識
近體詩(也叫“今體詩”、“律詩”)是唐代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詩歌樣式,它跟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也就是說,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絕句共有四句話,分兩聯(lián),每句話有五字或七字,稱為“五絕”“七絕”。二、四句要求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詩共有八句話,分四聯(lián),分別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每句話有五字或七字,稱為“五律”和“七律”。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
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非常講究平仄。
三、賞析王維的《山居秋暝》
1.簡介王維
王維,字摩詰,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園詩人。他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yè),后來,由于政局的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奉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藍田縣的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就反映了詩人過隱居生活的愿望。
2.品讀詩歌 (教師范讀,學生齊聲朗讀)
3.分析首聯(lián):
第一聯(lián)“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空山”的“空”在這里不當空空蕩蕩、一無所有講,而是由虛空的意思引申為深遠和寧靜!皝怼保~,無義。與“去來江口守空船”的“來”同義 。“新”,清新。詞序應為秋晚空山雨后天氣新。這兩句是說,秋天的傍晚,在一個寂靜深遠的山村里,剛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氣十分清新!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兩句,概括地點明了“山居秋暝”這一詩題,又突出了新雨之后和晚來之時這樣的意境,從而為第二、第三聯(lián)的寫景作了映襯。因此,這一開頭的兩句,讀來似乎平淡,卻很有興味。
4.分析頷聯(lián):
第二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按照一般的說法應該是“明月照松間,清泉流石上”,F(xiàn)在,詩人先寫出“明月松間”和“清泉石上”兩組自然景象,最后才作力點出“照”字和“流”字,這樣就突出了“照”的狀態(tài)和“流”的動態(tài)。這兩個動詞用得非常好。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動詞運用得好,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得作用。還有,“明月松間照”的“松間”二字值得品味:這既顯示了月光照在松林之上,又寫出了月光透過松樹間的空隙斑斑駁駁地灑落在地上。意境很美。
5.分析頸聯(lián):
頸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的“喧”是指浣洗歸來的婦女們在竹林中的喧笑聲;仔細推敲起來,里面也包含著婦女們在竹林中穿來穿去的時候竹子晃動撞擊發(fā)出的聲音。“蓮動下漁舟”是說水中的荷花擺動,原來是漁船搖過來了。這兩句的寫法是先寫聽到的“竹喧”聲和看到的“蓮動”景象,然后再寫“竹喧”和“蓮動”的.原因,推出浣衣歸來的婦女和沿流而下的漁船,從而構成一幅有層次、有節(jié)奏的電影鏡頭般的活動畫面,顯得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這就比“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這樣平鋪直敘、和盤托出要好得多。
6.翻譯前三聯(lián)詩句(找1~2位學生談談前三聯(lián)的翻譯)
例:秋天的傍晚,在一個寂靜深遠的山村里,剛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氣十分清新。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密密的荷葉叢中,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
7.分析尾聯(lián):
詩的前三聯(lián)著重寫景,想象一下詩人給我們描繪地畫面: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輝,石上清泉的響聲,浣紗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花叢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它使詩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隨意”,任憑、照例的意思,“王孫”本指貴族公子,這里指詩人自己。這兩句原出于《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币馑际钦f,王孫公子快回來吧,山中是不能久留的。在這里王維反用其意,說春天的景象雖然要照例地消失,我還是愿意留在山中,因為秋天山中的景物是美好的、值得留戀的;因為這里山村生活的圖景是清新秀麗的,令人向往,使人陶醉!半S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作者的感慨,一方面表露出詩人對山中秋色的喜愛,一方面也表達了詩人情愿隱居山林而不愿意做官的思想。
8、鑒賞要點
⑴動靜結合
這首詩就是一幅極動人的山水畫。筆下意向明月皎潔,泉水清澈。竹林喧鬧,蓮葉搖動,漁舟穿梭。竹喧、泉流、蓮動是動態(tài)美,襯月靜、山幽,動靜結合。
⑵意境優(yōu)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與“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薄霸鲁鲶@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一類的小詩,畫面上充滿了動態(tài),有些還是十分熱鬧的,然而境界卻又是異常幽靜的。
9.小結
王維的這首山水名篇,通過對山村雨后自然清新的景物和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和閑適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10.布置作業(yè)
、疟痴b默寫這首詩;
、七@首詩你最喜歡的是哪句?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說明理由。
《秋》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如《秋日囈語》)等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接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閱讀這段連接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通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涼爽的.秋天,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片豐收的景象。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快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說說你都仿佛聽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師讀課文)
2、這一位作家,就是聽到在聽了秋天這么多美妙的聲音后,寫下了一首美麗的現(xiàn)代詩,板書課題:
3、該怎么去讀懂呢,先請我們去閱讀學習提示:(明確要求)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讀通詩文
2、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你最喜歡哪種聲音?能讀給我們聽聽嗎?
3、朗讀展示,想象表演。(課件相機出示)
指導朗讀,鼓勵學生想象表演
指導動作:大樹抖抖手臂,蟋蟀振動翅膀
指導朗讀:聽聽,刷刷,
4、配樂朗讀。
(1)老師播放音樂,學生配音試讀
(2)指名朗讀
三、想象創(chuàng)作,續(xù)寫小詩
1、同學們,秋的聲音還有很多很多,快把你能想到的能聽到的聲音也試著寫下來吧!仿照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段話寫寫。
2、把自己的小詩讀給同桌聽聽,展示2—3生的小詩。
3、匯編成詩:四人合作,把自己的小詩匯編成一首新詩,有可能的話再畫上插圖。
《秋》教案9
教學設想:
講古詩最常見的套路,就是讀讀講講,這也是很難講出新意的講法。詩歌要講出新意,關鍵在于根據(jù)所講詩歌的內容特點,安排合適的形式。王維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詩中有畫”,這一點也是后世所公認的。而《山居秋暝》恰恰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同時也能鮮明地反映王維創(chuàng)作后期的思想上的隱逸傾向。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首詩,對于了解王維的創(chuàng)作風格,可以收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我覺得,讓學生把握王維詩的“詩中有畫”的特點,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把詩歌的文本還原為一幅山水圖畫。在授課過程中,我先帶著學生熟悉詩歌內容,然后在黑板上現(xiàn)場手繪一幅橫幅的卷軸,接著把詩歌的內容,轉化為卷軸畫的各項內容:把詩題“山居秋暝”作為畫的題目,放在畫幅的右上角;把“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四句是畫面的主體,把它放在畫幅的中央;把“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變化成“雨后秋晚”,作為時間放在畫幅的左側,再把“王維作”作為落款放在“雨后秋晚”下面。這樣能比較直觀地表現(xiàn)“詩中有畫”的特點。最后會發(fā)現(xiàn),詩的尾聯(lián)無法放到畫幅中去,這時候介紹王維的生平和思想,使學生理解王維的隱逸情懷。
教學目標:
1、體會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
2、認識王維創(chuàng)作后期詩歌中流露出來的隱逸傾向。
教學難點
品味詩中所描寫的山村景色,體會詩人向往隱逸生活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學習了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兩首古體詩之后,今天我們轉入近體詩的學習。
自東晉陶淵明、南朝謝靈運開創(chuàng)山水田園詩派以來,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深受一些優(yōu)秀詩人的稱贊。到了唐代,它開始受到人們的推崇,王維、孟浩然就是這一時期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維的一首近體詩《山居秋暝》。
二、近體詩簡介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近體詩產(chǎn)生于唐代,分為律詩和絕句:
。1)律詩: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則為排律。
(2)絕句:即“絕詩”。亦稱“截句”“斷句”。詩體名。截、斷、絕均有短截義,固定格僅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也有六言絕句。平仄和押韻都有一定要求。
作者介紹
王維(約701-約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其詩似淺而實深,似淡而實腴,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他又精通繪畫,擅作平遠之景,擅繪人物、叢竹等。有《王右丞集》。
三、詩歌朗讀指導
1、聽朗讀。
2、結合注釋,讀懂全詩。
3、誦讀全詩。
誦讀指導
詩的首聯(lián)點題,交代時間、地點,可用敘述口吻讀。
頷聯(lián)、頸聯(lián)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時寄托了詩人閑適的感情,當用輕快的調子誦讀。
尾聯(lián)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語氣緩慢讀出,表現(xiàn)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心情。
四、詩中有畫
。ㄒ唬╊}解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王維隱居輞川之時。他在那里建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標題“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隱居的別墅,點明了地點;“秋”點明了季節(jié);“暝”,傍晚,點明了具體時間。整首詩所寫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見的景物。
。ǘ┖笕嗽u價
王維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筆觸清新自然,使我國的山水田園詩在陶淵明、謝靈運之后達到又一高峰。后人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蘇軾稱贊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北驹娂词恰霸娭杏挟嫛钡拇碜。
。ㄈ┰娭杏挟
詩人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既然說“詩中有畫”,我們就把詩還原為一幅古典的卷軸畫。(教師在黑板上手繪一幅橫幅卷軸的圖形。)
1、我們首先找出詩中的寫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笔茁(lián)寫出了什么樣的意境?
明確: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給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
首聯(lián)與詩題有什么聯(lián)系?
明確:首聯(lián)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jié)。
3、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焙皖i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是寫景,有什么不同?
明確:頷聯(lián)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現(xiàn)出山村的自然美。頸聯(lián)用了竹、蓮、浣女、漁舟等意象,表現(xiàn)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頷聯(lián)側重寫物,頸聯(lián)側重寫人。
頷聯(lián)與首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
空氣清新方可見月光之皎潔;新雨之后才能顯清泉之聲響。
4、頸聯(lián)寫得十分熱鬧,這與作者要創(chuàng)造一個寂靜,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是否和諧?并說說原因。
明確:是。浣女、漁舟的熱鬧,正是為了烘托出山村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如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樣。人們從這些熱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味出一種和平恬靜,體味出恬靜中的一遍勃勃生機。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5、六句寫景的句子,哪幾句可以作為畫面的主體?學生概括。
明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教師把這四句寫到畫幅的中央)
6、、這四句作為畫面太過簡單,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具體地描繪出來,大約200字。
參考范例:“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
“竹喧歸浣女”。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蓮動下漁舟”——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7、總結畫面內容
畫面總合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
8、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們體會了“詩中有畫”,假如為畫取名,應是?
明確:山居秋暝。(教師在畫幅的右上角寫上“山居秋暝”四字,作為畫的題目。)
再為這幅畫的落款處補些說明,寫上時間,可用哪些詩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概括為“雨后秋晚”寫在畫的左側)
還缺什么?
作者。教師把“王維”寫在“雨后秋晚”的下面。
五、畫外之意
1、說到這兒,我們把握了詩中蘊含的畫面,對“詩中有畫”有了初步體會。學詩不但要把握內容,還應體味作者的感情。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山居秋景的喜愛,對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終流露出詩人遠離人世、回歸田園的愿望。
如此,我們還不能算是完全讀懂了這幅畫。因為這幅畫不能把詩的尾聯(lián)概括進去。
2、翻譯尾聯(lián),并體會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天的芳華景物已在不知不覺中衰敗,秋景卻很美,我還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歸去。
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欲遠離塵世歸隱山林,不再回到紛紛擾擾的官場中去的強烈愿望。體現(xiàn)了作者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3、看詩的尾聯(lián),我們有一個疑問:王維本在做官,為何向往隱居生活呢?做官是入世,隱居是出世。唐代詩人,尤其是盛唐詩人大都渴望步入仕途以實現(xiàn)人生抱負。要解開這個謎,我們必須了解一下王維的生平和寫作背景。
知人論世:
王維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過匡世濟時的理想。特別是在張九齡拜相以后,王維曾極力稱頌張九齡的一些政治主張,得到張的賞識與信任。但隨著張九齡的罷相,王維的仕途也漸趨坎坷,對當時的官場開始感到厭倦;在這種情況下,早年對佛教的信仰開始在他的心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40歲以后便“吃齋奉佛”,曾一度在終南山和輞川別業(yè)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以與友人賦詩唱和相酬為樂,表現(xiàn)出厭惡世俗、逃避現(xiàn)實的隱逸情趣。本詩便較為典型地體現(xiàn)了詩人的這種情緒。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山居秋暝》表現(xiàn)了王維向往田園生活的思想傾向,也流露出對仕途失望,厭棄官場的情緒。同時,我們還學會了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知人論世。
《秋》教案10
目的:
1、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課時:一課時。
重點:加強朗讀,品味語言。
難點:課文朗讀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步驟: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
。ǔ鍪就队捌1)
二、理清思路,劃分段落
1、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2、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學生找出有關段落)
三、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1、討論分析破屋秋色圖。(出示投影片2)
(1)聽錄音,找出描寫對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動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1:找出關鍵詞語。
2、討論分析街頭落蕊圖。(出示投影片3)
(1)聽錄音,找出關鍵詞語。
(2)品味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句。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3、討論分析橋頭秋雨圖。
(1)學生朗讀、品味。
(2)歸納品味語言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四、歸納總結,布置練習
1、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品味語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語言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等等。
2、歸納品味語言的四條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關鍵詞語;比較不同句式;體會深層含義;誦讀精彩文段
3、要求學生課后誦讀,繼續(xù)品味其他精妙語言,并總結出更多品味語言的方法。
附板書:
故都的秋
理清思路品味語言
思秋方法1:找出關鍵詞語
繪秋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議秋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戀秋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
【《秋》教案】相關文章:
秋娃娃教案05-19
《故都的秋》優(yōu)秀教案10-07
《秋姑娘的信》教案10-07
濟慈秋頌教案08-26
故都的秋課堂教案10-06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10-06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07-23
《天凈沙·秋》優(yōu)秀教案07-27
歡迎秋爺爺教案10-01
山居秋暝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