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伊索寓言高一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伊索寓言高一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錢鐘書先生的觀點。
2、理解《讀〈伊索寓言〉》中部分寓言的寓意,掌握分析寓言的方法
3、體會文章幽默反諷的效果和作者對人性中的各種偽善現(xiàn)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把握寓言的引申義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
教學設想:
1、順著作者對《伊索寓言》的評斷一說到底,然后點破它,以期有頓悟的效果。
2、對文中許多頗有意味的難句,不在理解內(nèi)容時一一碎講,待點明作者意圖后集中看,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景介紹: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講一個發(fā)生在2500多年前的希臘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普通的希臘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嬰,全家歡天喜地。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發(fā)現(xiàn)這竟是一個啞巴?蓱z的小啞巴只能發(fā)出奇怪的聲音,用手勢表達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長的又矮又丑,鄰居都認為他是個瘋子。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去世后,啞巴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但是不幸很快又降臨在他的身上,命運多舛的啞巴被人抓去當了奴隸。
這個啞巴在黑暗的日子里沒有絕望,依然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熱情。有一天,他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進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頭。醒來后,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可以說話了。同時,他也獲得了一種非凡的敘事的才能,從而,贏得人們對他的尊敬和愛戴。這個人就是伊索。這個故事當然不是史實的再現(xiàn),它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寄予了人們對伊索無限敬意的的美麗傳說。
伊索并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而全世界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其實是后人根據(jù)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古希臘寓言傳抄編訂的。其中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教人處世原則。其形式簡潔精練,內(nèi)容雋永深奧含義于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
2、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作者錢鐘書。
錢鐘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F(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代表作:兩部著名的學術論著《談藝錄》和《管錐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人?鬼?獸》和長篇小說《圍城》。
他的諷刺性長篇小說《圍城》,更是能夠顯示他的獨特的風格: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刻畫人物惟妙惟肖。
比如小說中,性感的鮑小姐是穿紅色抹胸、藍色短褲,漏空白皮鞋出場,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jù)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改為“局部的真理”。
錢鐘書先生為文灑脫、幽默,大量使用反諷手法,給我們的閱讀平添不少享受智慧的樂趣,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理解課文帶來了難度。智慧的樂趣只有積極開動腦筋的人才享受的到。
二、把握內(nèi)容,整體感知
1、在座的同學們有沒有看過《伊索寓言》?請簡單評價一下這本書。
2、錢鐘書又是如何評價《伊索寓言》的?他認為這本書好不好看,有沒有意義呢?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
3、為什么錢鐘書既說“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又說“《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呢?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進入今天的學習。
4、拿到一篇文章,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脈絡”,下面青一位同學來講講這篇文章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ㄒ唬1—3節(jié):提出伊索寓言大可讀的
。ǘ2—12節(jié):糾正九則寓言
。ㄈ13節(jié):總結伊索寓言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
5、哪一部分是重點呢?
第二部分
三、讓我們從重點突破,分析九則寓言。
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同學把九則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糾正之義和同學分享一下。
故事名稱;故事寓意;諷刺現(xiàn)實中人
蝙蝠的故事;刺善變者;隨機應變,處處“與眾不同”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享樂者挨餓活該;在死人身上當“寄生蟲”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貪得;不自知者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總朝上必摔跤;地位淪落仍想“上進”
烏鴉的故事;偽裝者終現(xiàn)本相;大家都偽裝,你我都一樣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有缺點也自視為優(yōu)點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戒之在貪;富人往往吝嗇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好的;訴苦經(jīng)可免旁人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錯行仁義反受其害;行醫(yī)者時或草菅人命
小結:中間部分為對九個寓言故事所作的“眉批”式“翻案”。這一散文結構章法,大概最相宜于以上所述的作者的寫作主張和風格特色了。具體說來,作者對這九個寓言故事作的“翻案”文字,又有“反對”、有“引申”。“反對”體現(xiàn)“兩柄”觀,就是說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蘊了一“柄”,作者拉來與之相反相違的另一“柄”作對照看!耙辍斌w現(xiàn)“多邊”觀,就是將寓言故事本身里包蘊的一邊,或“應用到旁的方面”,或續(xù)“上下文”,不待說,這里的“引申”,既有方位上的挪移,又有程度上的深化。屬前者“反對”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驢子跟狼的故事”等;屬后一類“引申”的有“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烏鴉的故事”“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等。
四、難點突破。
1、作者在一一糾正了這九則寓言的寓意之后,得出“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的結論。為什么作者這么說?
(1)盧梭說,寓言里有壞心術,會給小孩子造成反面影響。會把純樸的小孩教的復雜。(拿趙本山賣拐的小品,試探學生,類比說明)
。2)引申并糾正盧梭的觀點,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簡單、幼稚。
2、文章開頭講伊索寓言“大可讀得”,文章末尾又講“寓言要不得”且“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這里不是矛盾了嗎?如何解釋。
(三重安慰)
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進增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的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
第三,這部書大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貍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fā)跡后訪窮明友,衣錦還鄉(xiāng)的感覺。
安慰一;對比古人,今人更文明;古今
安慰二;對比兒童,今人更成熟;老幼
安慰三;對比動物,今人更進化;人獸;今人是發(fā)跡的禽獸
補充:如何理解“慕古只是賣老”?
古代相當于人類的小孩子時期,身處現(xiàn)代的我們自然是老輩
老輩喜歡比自己小很多的小輩使因為年長增添老輩的尊嚴,可以賣老
因此,現(xiàn)代人思慕古代,其實是可以在古人面前賣老。
五、課堂小結
“世界是一個寓言,而我們正是寓意。”
《伊索寓言》像一面鏡子,它的正面是明白地要告訴讀者的東西,一般讀者也只從正面看;而本文作者偏偏轉到鏡子背后,要從看似沒有東西的地方看,結果真的給他看出來了──只是這已不是《伊索寓言》本來要說的意思,而是作者自己的看法,是對《伊索寓言》的別解,或是對它的延伸,或是對它的深化。共同點是它們都來自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的體察。
【讀伊索寓言高一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伊索寓言》教案02-21
讀伊索寓言的心得02-21
伊索寓言兩則教案09-29
伊索寓言有感03-30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11-07
伊索寓言的教學反思10-10
伊索寓言的讀書筆記12-13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01-10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