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音樂欣賞教案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欣賞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三個和尚》的故事,明白與同伴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道理。
2、學習兒歌,嘗試用說唱結合的方式表演兒歌。
3、體驗說唱表演及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幼兒有認識漢字的'經驗。
物質準備:動畫片《三個和尚》、教學圖片、“扁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導入,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保ㄓ變盒蕾p)
師:“動畫片里有誰?”“他們長什么樣子?”“發(fā)生了什么事?”(幼兒)
二、學習兒歌《三個和尚》。
1、幼兒學習兒歌第一段。
(1)師示范朗誦兒歌第一段,分別出示圖片(1、2、3、4),引導幼兒觀察。
(2)幼兒學習用動作表示“挑水”和“抬水”的動作。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句式特點。
。ㄖ攸c指導幼兒學習句式特點)
2、幼兒學習兒歌第二段。
。1)師:“為什么三個和尚沒水喝?”(幼兒)
。2)師示范朗誦兒歌第二段,出示圖片(5、6、7、8),
(3)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引導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學習兒歌第三段。
。1)師:“三個和尚誰都不愿去挑水,都快被渴死啦,怎么辦呢?”(教師小結,引出第三段)
(2)師出示圖片(9、10),示范朗誦第三段前兩句
師:“三個和尚應該怎么做呢?”(幼兒)
。3)師出示圖片(11、12)示范朗誦后兩句,幼兒學習。
4、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三、學習說唱的方法表演兒歌。
1、教師示范說唱法,引導幼兒觀察。
。ㄓ變好鞔_說的部分和唱的部分以及圓舞板的使用方法)
2、幼兒學習完整的說唱兒歌。
3、幼兒加入動作進行說唱表演。
4、師幼合作說唱兒歌。
5、幼兒分組合作表演。(出示圖片13、14、15、16)
四、幼兒游戲,結束活動。
1、教師總結。
2、師:我們一起來玩“小和尚挑水”的游戲吧。◣熡纂S樂表演一個和尚挑水,兩個和尚抬水等動作。)
3、結束活動。
附兒歌:《三個和尚》 一個和尚挑水喝呀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呀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呀沒水喝;
你說這是為什么呀為什么?
矮和尚說:我年齡是最小;
高和尚說:我挑水是最多;
胖和尚說:新來的少干活;
誰都不愿去挑水,這種日子怎么過?(哎。
小朋友們想一想;
三個和尚怎么做;
團結友愛齊動手;
快快樂樂過生活。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藝術教學中的打擊樂演奏,它能初步讓幼兒掌握節(jié)奏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以及表現力,大班幼兒對音樂節(jié)奏有一定的認識,合作意識逐步增強。在日;顒又邪l(fā)現幼兒對鼓點的節(jié)奏很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苗鄉(xiāng)笙聲》這個活動,利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本土樂器鼓和蘆笙,來讓幼兒進行演奏簡單的2/4拍節(jié)奏,并能按圖譜進行合奏,讓幼兒感受苗族原生態(tài)的樂器,體驗民族文化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體驗苗族樂器,以節(jié)奏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
2、能利用樂器吹奏出簡單的2/4拍節(jié)奏。
3、讓幼兒感受苗族原生態(tài)的樂器,體驗民族文化的快樂。
重點:能用蘆笙、鼓按樂曲2/4拍的節(jié)奏演奏出來為重點。
難點:能利用蘆笙、鼓,能在八分音符的地方自如的吹奏,并能按圖譜同時演奏。
活動準備:
大蘆笙一個、小蘆笙(幼兒人手一個)、大鼓一個、小鼓(幼兒人手一個)、苗族人們打鼓吹蘆笙視頻、節(jié)奏圖譜、籃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們分享一個視頻,這個視頻很神奇,老師每次聽到里面的聲音,就特別想跳舞,特別特別的開心,你們想不想看?(師可適當變換語氣)師:看的時候小眼睛可要注意觀察哦!
2、觀看視頻,認識樂器。
師:我發(fā)現小朋友們看得特別認真,有的小朋友還很激動,請告訴我你們看到上面的人們在做什么?(師舉手示意)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鼓。師:這是苗家人最喜歡敲的"木鼓"。它叫什么?幼兒:"木鼓"。
幼:有的在吹(師:吹什么?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蘆笙"。它叫什么?幼兒:"蘆笙")木鼓和蘆笙都是苗家人最喜歡的樂器,過年過節(jié)時,苗族人們就會吹起蘆笙打起鼓跳起舞,來慶祝節(jié)日。
二、樂器嘗試,學習圖譜節(jié)奏。
(一)、木鼓
1、師:你們的小眼睛看得這么認真,觀察得這么仔細,今天我把苗家人的鼓也帶來了,出示木鼓"咚"。
幼:鼓; 師:誰想來試試敲鼓?我喜歡坐得好的小朋友。
。耗阏嬗赂,第一個上來,再請一個小朋友來多敲幾下給我們聽聽。請兩名幼兒分別上臺嘗試,適度給予幼兒表揚。
2、師:看到小朋友們都敲了,老師也想來敲敲!(師示范圖譜節(jié)奏)師:老師敲得好嗎?老師敲得好,因為老師有秘密武器(出示圖譜),這是一個苗族的小妹妹送給我的`圖譜,這個圖譜的名字叫《苗鄉(xiāng)笙聲》,她告訴老師只要跟著圖譜節(jié)奏練習,就會敲得很好聽,你們想學嗎?(想)
3、圖譜節(jié)奏
(1)師: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圖譜,這個圖譜它是2/4拍節(jié)奏,每小節(jié)里面有兩拍(師引導幼兒數1,2,1,2~~~)咦,這里第二拍怎么變成了~~~?幼:一條線;師:這是增時線,表示第一拍的音要延長到第二拍才能結束,我們現在來(師作拍手動作,幼兒觀察回答),先用拍手來學習圖譜節(jié)奏,一個X拍一下手,看著老師示范一遍(教師示范前三小節(jié)1,2,1,2~)會嗎?都來試試,準備好了嗎?預備開始~~~(師和幼兒拍前部分節(jié)奏|X X|X X|X-|);
(2)師:再來數數后面三小節(jié),1,2,1,2師:第二拍里面兩個XX下面用一條橫線(XX)就表示一拍里面有兩個音,我們就拍(師連續(xù)拍兩下手,幼:拍兩下),師:連續(xù)拍兩下(師再次示范一次連續(xù)拍手兩下),師示范后三小節(jié),F在我們一起來,(師作拍手動作,幼兒:拍手)準備好了嗎?預備開始~~~(師幼拍后部份|X XX|X XX|X XX|)
(3)師:你們學得真快,現在我們從頭到尾拍手來一次,看你們會不會?(師指揮幼兒從頭到尾練習一次)
(4)師:拍得真好,這次我們換身體其他部位來練習,你們想拍哪個部位就拍哪個部位,師:一起來試一下,預備開始~~。
(5)小朋友們拍得很好哦,這次我們的小嘴巴都跟老師"嗚嗚"動起來,同時拍你自己喜歡的部位,預備開始~~。
。盒∽彀蛣拥谜嬲R,你們表現得太好了,而且很有,但是有一點點不是很好,這兒(師指問題處)應該是~~~~我們都來試試。(適當表揚幼兒)
4、分發(fā)鼓
(1)、師:小朋友們表現得太讓老師驚訝了,剛才我們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按照圖譜拍打出好聽的節(jié)奏,那能不能用鼓也敲出這么美妙的節(jié)奏呢?(幼:能)先來說一下拿鼓規(guī)則:把鼓背在面前,鼓棒拿紅綢這一頭,老師說預備開始才可以按圖譜節(jié)奏敲鼓。請幼兒拿鼓,預備開始~~~~。
。盒∨笥褌兦玫煤苡,就是這里有一點點亂(指出問題處),引導幼兒把問題處練習。
(2)、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這次你們敲得很整齊哦,現在我們再來一次吧。
(二)蘆笙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一學就會,那我們再來挑戰(zhàn)另一種樂器蘆笙,你們也能吹得好聽嗎?(幼:能)師出示大蘆笙,介紹蘆笙的笙斗、笙管、吹口,雙手握住蘆笙,嘴巴對著吹口,按照圖譜吹,就能吹出好聽的聲音,想聽嗎?先看老師示范一遍(師按圖譜示范吹奏)
2、師:好聽嗎?想不想試一試,(幼:想)現在我看誰坐得好,我就讓誰來吹蘆笙,老師有一個要求,拿到蘆笙后雙手拿好蘆斗,笙管朝外,吹口對著自己不要吹出聲音,老師說預備開始,我們才開始按照圖譜節(jié)奏吹,聽清楚了嗎?預備開始~~:小朋友吹得很好,都很認真,但是如果這里(指問題處),再吹得整齊一點就更好了,這里再來一次吧!(問題處再來一次)
3、師:這次好了很多哦,我剛剛發(fā)現有幾個小朋友吹得特別好,特別認真,我想請他們上來表演吹一下,小朋友們要認真聽哦。(請吹得好的3~4個幼兒上來吹)
4、他們吹得好聽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像他們學學,一起再來一遍,預備開始~~。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想象樂曲中的意境和情節(jié),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感受A段的悠閑和B段的歡快情緒,嘗試用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牧童教具,記號筆一支。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背景圖一幅)
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有什么呀?
看了這幅圖心里有什么感覺?
這么美麗的地方你們想不想去玩玩?
看,已經有人去了。(出示牧童教具)他們是誰呀?
美麗的春天來了,桃紅柳綠,陽光明媚。兩個小牧童倒騎在牛背上,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粗磉叺拿谰,他們高興地吹起了短笛,你們聽。
二、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牧童短笛》。
師:聽了有什么感覺?
這首曲子從頭到尾給你的感覺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
2、分段欣賞音樂。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這一段音樂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想一想這時小牧童們在干什么?
他們是怎樣吹笛的呢?這里面還藏著一個秘密,請小朋友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2)再次欣賞第一段音樂。(師操作牧童教具)
師:誰發(fā)現秘密了,他們是怎樣吹笛的?(用線條記錄在小路上)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幼兒分成兩組,聽第一段音樂自由表演。
師:這段音樂講的是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F在我們來聽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想想看,這時候小牧童又在干什么呢?
。4)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聽了感覺怎樣?
想想看,小牧童這時又在干什么呢?
他們會玩些什么呢?誰來學一學?
(5)再次欣賞第二段音樂,個別幼兒學做小牧童表演。
師: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講的是牧童們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做游戲的情景。下面請你們再來聽一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
(6)集體聽第二段音樂表演。
。7)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
這時牧童又在干什么?
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3、理解樂曲結構。
師:這首曲子一共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
。ㄟ@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
4、給樂曲取名字。
師:這么好聽的曲子,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吧。叫什么呢?
師:這首好聽的樂曲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小鄉(xiāng)村,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我們就叫它《牧童短笛》吧。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江南的美景嗎?你們覺得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哪里最美?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著小牧童,到美麗的鄉(xiāng)間去走一走、玩一玩。
。◣熒w聽音樂表演動作,出教室。)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侗鄉(xiāng)之夜》初步了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通過現場欣賞巴烏等樂器演奏及隨音樂舞蹈多通道感受樂曲柔美、流暢等特點。
3、積累合作舞蹈的智慧體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樂器(巴烏、葫蘆絲、笛子、陶塤)錄音帶。
2、教師用的少數民族服裝幼兒用的自制羽毛腕飾。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完整欣賞錄音樂曲第一遍感受樂曲的美妙、動聽。
教師:老師有一首好聽的曲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聽
2、幼兒欣賞樂曲第二遍教師引發(fā)幼兒注意聽辨主奏樂器——巴烏。
教師:這首曲子好聽嗎?你聽出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3、教師播放用笛子、陶塤、葫蘆絲、巴烏分別演奏的樂曲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教師:請小朋友來聽聽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4、教師用巴烏現場完整演奏樂曲。
教師:老師把巴烏帶來了呢,想不想聽老師現場給你們演奏曲子。
5、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師:聽了這首曲子,你覺得他是哪個少數民族的?你還聽過什么曲子?我們一起來觀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錄像資料
6、男女教師穿上傣族服裝合作舞蹈。
第一在男女教師表演雙人舞之前如果教師能預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兩位教師是如何配合的具體有哪些動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師再組織幼兒交流和嘗試那么幼兒即興跳雙人舞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7、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帶上腕飾參與表演分別進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蘆絲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jié)奏做不同動作。
8、幼兒分角色兩兩組合隨音樂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動以音樂欣賞為主線用整合的手段營造了一個審美的藝術氛圍借助巴烏、陶塤、笛子、少數民族服裝、孔雀舞、教師現場演奏等多種與樂曲相關的要素幫助幼兒全面感受、理解樂曲。幼兒通過多通道的參與發(fā)展審美能力。男女教師共同執(zhí)教為幼兒雙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樣。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音樂欣賞教案3篇09-28
【精選】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四篇10-08
【精選】大班音樂欣賞教案4篇08-18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4篇02-13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精選12篇)03-25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通用20篇)01-30
【精華】大班音樂欣賞教案3篇06-02
【精品】大班音樂欣賞教案三篇06-05
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啄木鳥》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