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1-21 19:07:38 教案 投訴 投稿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

      目標

      1.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shù)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shù)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記錄紙數(shù)張。

      過程

      1.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等)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顆數(shù),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shù)。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shù)數(shù)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shù)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shù)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建議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qū)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2

      目標:

      1、在講講貼貼中,知道10以內(nèi)數(shù)與量的對應關系。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準備:果樹,籃子若干(貼有7以內(nèi)的數(shù)與點),

      數(shù)字與點子若干,盒子若干,泡沫板,小熊圖片與頭飾

      過程:

      1、引出:

      我家有許多果樹,看看有哪些果樹?有幾棵?

      這些果樹上的果子都熟了嗎?為什么說它熟了?

      2、采果子:(籃子與果子的數(shù)量對應)

      果子都熟了,我想把它采下來,可是我一個人來也來不急,怎么辦呀?

      幼兒采果子,師指導。

      交流:你的籃子里裝了幾個水果?為什么這么裝?

      小結:幼兒說的辦法。

      3、裝水果:(盒子與果子的數(shù)量對應)

      我還想請你們幫個忙?把你們采的'水果裝到盒子里,怎么裝呢?

      檢驗:你們是怎么裝的?

      小結:幼兒裝的的辦法。

      4、結束:

      幼兒品嘗水果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3

      一、題目

      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運算。

      二、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運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寫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寫有10以內(nèi)加減法算式的題卡(不同的形狀、顏色、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數(shù)字卡片,闖關的背景圖6張。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認識10以內(nèi)的數(shù),并學過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運算。

      四、活動過程

      1、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森林郵局要開業(yè)了,可是郵局的熊貓局長卻告訴我郵遞員還不夠用,他很著急,讓我?guī)退惺锗]遞員。歡迎小朋友報名參加,想?yún)⒓拥男∨笥颜埮e手。哇,這么多小朋友要參加,我實在是太高興了,可是到底要選誰呢?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看看誰的`本領最大,誰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

      2、復習10以內(nèi)的加減運算

      (1)我們郵遞員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信件,第一關就是查收信件。

     、傩男涡偶衔缡盏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還剩幾封? 答: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還剩幾封? 答: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還剩幾封? 答:10-2=8

     。2)邀請幼兒做考官,設計題目請郵遞員查收信件

      一名幼兒做考官設計題目,其他幼兒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出題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減法。

     。3)看算式寫郵編

      師:恭喜小朋友都順利地闖過了第一關,但一個合格的郵遞員不僅要會查收信件,還要具備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郵編來區(qū)分。小動物把郵編都寫成了很多算式,你們來試著破譯一下吧!看誰最快!

      幼兒分組游戲,將信件的郵編計算出來后,再進行分類。

     。4)請幼兒將信件送到小動物家,互相檢查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郵編的算式,鞏固加減運算。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4

      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數(shù)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shù)、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shù)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某些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已經(jīng)成為構建幼兒數(shù)學課程的最基本原則。認識人民幣并學習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的活動,是非常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本活動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本著直觀性、參與性的原則,從動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樂學習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以"智力闖關"引入,以"買玩具"為活動情境主線,讓幼兒從一開始就進入活動情境,在緊張、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感知10元以內(nèi)貨幣的換算,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shù)概念的認識,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游戲中,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心,能夠認真負責的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nèi)的貨幣換算。2.能夠在游戲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

      3.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人民幣樣板每人一套、錢包每人一個、點鈔劵若干,貼有價簽的玩具若干。

      幼兒原有水平:幼兒認識人民幣,了解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及種類,有過與父母共同購物或獨自購物的經(jīng)驗。

      活動重點:在游戲中感知10元以內(nèi)貨幣的換算。

      活動難點:能夠將換算關系運用到游戲當中。

      活動過程:

      一、智力闖關師:今天我們要玩開"玩具商店"的游戲,首先我要招聘收銀員,收銀員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并能正確點數(shù)人民幣。孩子們,你們敢挑戰(zhàn)嗎?

      第一關:給人民幣排序(引導幼兒把仿真人民幣按面值大小排序。)第二關:"點鈔大賽"。

      收銀員還要學會清點人民幣,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張紙幣。

     。ㄒ龑в變河米约旱姆椒〝(shù)一數(shù)點鈔劵,最快最準確完成的點鈔的兩位幼兒可以贏得收銀員的角色。)第三關:我是計算小能手(引導幼兒根據(jù)教師提出問題,進行10以內(nèi)人民幣的換算。如:5元里面有幾張1元?10元里面有幾個1元?10元錢可以用哪兩張人們幣來表示? 6元可以用幾張人民幣表示?……)分析: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招聘收銀員進行闖關活動,極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敢于嘗試參與闖關活動,從而認識人民幣,并在游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nèi)的貨幣換算。

      二、角色游戲"買玩具"師:我們買玩具怎樣能知道各種玩具的價格?怎樣知道自己的錢夠不夠買這種玩具?

     。ㄒ龑в變赫f出出"看價格標簽,可以問服務員等。)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價格標簽。

      (引導幼兒認識各個玩具的價格標簽。)師:請小朋友拿上你的人民幣去買你喜歡的玩具吧。

      請2名幼兒做收銀員,其他幼兒當顧客。"顧客"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后到收銀臺繳費,收銀員詢問價格,顧客報價格付錢,收銀員找零錢,進行買賣活動,可以調換角色,游戲反復進行。

      分析: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游戲中的數(shù)學問題,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

      三、延伸活動

      在區(qū)角設計小商店,滿足孩子購物活動的需求。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名稱: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自編應用題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自編和解答4的加減應用題。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據(jù)水果和錢的數(shù)量自編4的加減應用題。

      3.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加減數(shù)量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家長帶幼兒去買東西時,使幼兒了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2.教具的準備: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張,人手4個替代物做錢。

      教學過程:

      一,師通過情景表演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師:今天呀,老師有一件高興的事情告訴小朋友們,小豬的水果店昨天開張啦,于是朱老師就去小豬的水果店買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錢的時候出了一點問題,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助我,你們愿意嗎?(愿意)

      師:昨天呀,我?guī)Я艘恍╁X去買水果,(出示4張四塊錢),請你們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錢?(四塊錢),我有四塊錢,所以我向小豬買一個橙子(買了一個橙子)

      提問:我的手里還剩下多少錢?你們怎么知道我的手里還剩下三塊錢的?(因為老師原來有四塊錢,買了一個橙子花了一塊錢,所以還剩下三塊錢)4-1=3

      那我們把這個算式寫出來好嗎?用加法計算還是減法計算呢?(選擇減法的卡片,將物品對應的數(shù)字寫在卡片上)。

      師:剩下的錢,我還想買香蕉,所以我又問小豬買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請你們幫我算一算了,剛才,我買了一個橙子和三根香蕉,請問,我一共花了多少錢?(四塊錢)你們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塊錢呢?(一個橙子花了一塊錢,三個香蕉三塊錢,所以一共是四塊錢),嗯真不錯,那我們一起來把這個算式寫出來好嗎?用加法還是減法計算呢?(選擇加法的算式卡片,將物品對應的數(shù)字寫在卡片上)1+3=4

      二,請幼兒根據(jù)實際操作,自己來仿編應用題

      師:謝謝你們,這下子我總算是算清楚了。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算一算呢?我們自己也來買水果好嗎?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塊錢,(先請一位小朋友)請你先買兩個橙子,然后告訴我你的手里還剩下多少錢?(兩塊錢)為什么呢?(因為我的手里原來有四塊錢,買了兩個橙子花了兩塊錢,所以還剩下兩塊錢)好,請你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卡片上。

     。ㄔ僬堃晃恍∨笥眩赫埬阌檬O碌腻X買兩個香蕉,然后告訴我,你買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錢?(四塊錢)為什么呢?(因為買兩個橙子花了兩塊錢,兩個香蕉花了兩塊錢,所以一共花了四塊錢)也請你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結束部分師:你們都很棒,那今天放學后,請你們也來考考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會不會被你們難倒,好嗎?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6

      活動目標: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現(xiàn)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這次活動中利用了動物造型的軟體組合玩具,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致;自制了有立體感的蟈蟈教具及頭飾,更形象具體地體現(xiàn)活動的內(nèi)容-裝蟈蟈。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不由自主,為了達到最佳的活動目的,我又賦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覺的情景,讓幼兒為了照顧小玩具而適當?shù)目刂谱约旱难孕,而之后的游戲又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動起來。最后安排了區(qū)角活動,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發(fā)揮自己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活動準備:蟈蟈教具及頭飾各10個籠子圖片5張軟體組合玩具若干活動黑板2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出示單個玩具介紹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圍一圈,背靠背……*教師出示成品造型,請幼兒說一說它們在干什么?

      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發(fā)放玩具,教師表現(xiàn):呀,小玩具在路上睡著了,而且是幾個小動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著的,那我們先不叫醒它們,老師輕輕地發(fā)給每組小朋友一筐,你們也輕輕地拿,每人拿2組小玩具,再輕輕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開,讓他們再睡一會吧。

      *引導幼兒: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組玩具?每組有幾個?兩組玩具一樣多嗎?向幼兒介紹2組玩具的數(shù)量一樣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請幼兒將玩具輕輕地拆開,把小玩具叫醒,再數(shù)一數(shù)你一共有多少?每個小朋友一樣多嗎?這樣分公平嗎?這樣分分得平均嗎?

      * 小結: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樣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樣多。

      3.嘗試平均分分玩具:*引導幼兒將手中的玩具分成2組,看一看每組幾個?每組一樣多嗎?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說說是怎麼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分。

      *請幼兒用一個一個地分的方法,將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組,看一看每組幾個?一樣多嗎?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請小朋友將他們平均分成2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讓它們睡一會吧,裝蟈蟈:* 引出:

      現(xiàn)在我們活動室真安靜,小玩具一會就會睡著的,這讓老師想起來,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覺的時候特別吵,總是有東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動物,猜猜它是誰?

      *出示蟈蟈:原來它們的蟈蟈籠子壞了,沒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們帶來了,*進行活動-裝蟈蟈:

      出示籠子:老師還準備了5個籠子,讓它們平均住到 5個籠子里面,幼兒說說該怎么分呢?

      請幼兒黑板上示范裝蟈蟈。

      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蟈蟈?平均分到5個籠子里,每個籠子里幾只?

      4.鞏固平均分小蟈蟈在籠子里可舒服了,你想變成小蟈蟈,體驗到籠子里玩的感覺嗎?

      引出游戲-裝蟈蟈介紹規(guī)則:10個幼兒戴頭飾扮演蟈蟈,呼啦圈代替籠子, 幼兒和老師倒數(shù)10個數(shù)。10個"蟈蟈"同時裝到5 個籠子里。要求每個籠子里的蟈蟈一樣多。

      組織幼兒做游戲,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游戲結束,發(fā)放玩具作為鼓勵5.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帶好玩具一起去做區(qū)角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7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并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究精神,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系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么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么?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么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游戲:跳遠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8

      活動目標

      認識并能區(qū)分左右的方位。

      使幼兒能發(fā)現(xiàn)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培養(yǎng)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觀察力、記憶力。

      讓幼兒體驗到與老師、同伴之間游戲的快樂,寓教于游戲之中,體驗學數(shù)學的樂趣。

      引發(fā)幼兒學習左右的興趣。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游戲不斷重復鞏固空間方位,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

      難點:能區(qū)分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

      活動準備

      與全班幼兒人數(shù)一樣多的動物圖像和相應的眼睛、耳朵、手、腿等部位和紅花圈圈。

      活動過程

      一、 熱身運動:游戲《出操》。游戲中包含有“向前走,向后轉”的方向,在游戲中復習了“前后”的空間方位。

      二、 通過《出操》游戲引出幼兒思考“解放軍叔叔出操時還有哪些口令?(向左、向右轉)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操練吧!”利用幼兒對解放軍操練的崇拜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引出新知識“區(qū)分左右”。

      三、 新課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用哪只手寫字?那只手拿筷子?請舉起來!

      生:“這只手。”

      師:“這只手是右手,右手真棒,能做好多的事情,我們一起給它獎勵一朵大紅花(把紅花圈圈戴在右手),另外一只是左手,今天我們來學習區(qū)分左和右!

      2、發(fā)現(xiàn)自身的左右。

     。1) 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腿、肩、手、眼睛、耳朵、鼻孔)

      (2) 游戲:看誰做得對。

      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開始速度可以慢點,隨后游戲速度由慢變快。如:舉起你的右手(戴紅花圈圈的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指你的左鼻孔、左腳跳一下、右腳踏兩下。

     。3)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又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3、嘗試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 請幾名幼兒排成一橫,其它幼兒說說XXX的左邊是誰,右邊又是誰。

     。2) 游戲:全班幼兒兩排面對面站立,兩人一組,聽教師指令作相應動作,感知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如:伸出右腳碰一碰,伸出左手拍一拍,向左/右邊看。兩排互換位置重復游戲一遍。

     。3)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操作活動

      一人一份動物圖像,一幼兒說指令,另一幼兒根據(jù)指令給動物貼上相應方位的部位(如左眼、右耳朵、左腿),互換角色重復以上操作。

      5、小結:縱觀以上游戲,讓幼兒總結出左右可以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也可以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

      6、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回家的路上觀察公路上的人、車都是往哪一邊走?從而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人身安全。

      教學反思

      一、 備課時我考慮了活動內(nèi)容,教學理論和幼兒的接受能力,在幼兒已具備的方位知識“前后”的基礎下引入“左右”方位,使幼兒較容易接受新知識。

      二、 針對本次活動,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這節(jié)課總效果不錯,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guī)熡着浜系煤芎茫ㄟ^這節(jié)課 ,使幼兒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發(fā)展。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抓住了幼兒對解放軍操練的經(jīng)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個性特征,把握了教育內(nèi)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fā)展線索,促進了幼兒對空間方位知識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對師幼兒互動的反思:本次活動師幼兒配合得很好。

      三、 本節(jié)課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真正體現(xiàn)了寓教于游戲之中。不足之處在于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游戲設計過少,使個別幼兒撐握得不夠好。

      四、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內(nèi)容上設計多層次的游戲

      小百科:左右是一個漢語詞匯,方向詞。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會整體觀察,能按照路線規(guī)則走水果迷宮。

      2.探索不同的路線,并嘗試設計有規(guī)律的路線。

      3.體驗迷宮游戲的樂趣,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迷宮圖 各種水果圖片 空白迷宮圖 課件 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重溫走迷宮經(jīng)驗。

      師:水果王國準備舉辦水果節(jié)。要進入水果王國,必須要走過一座迷宮。你們走過迷宮嗎?你是怎么走的?

      小結:不管什么樣的迷宮,都有進口、出口和一定的`路線規(guī)則。

      2.幼兒探索,初步感知按路線規(guī)則走水果迷宮。

     。1)出示水果迷宮圖,觀察、討論進口,出口、路線規(guī)則。

      (2)初步嘗試按規(guī)則走水果迷宮。

     。3)交流走水果迷宮的方法。

      小結:迷宮圖拿到手,先找進口和出口。按照路線規(guī)則走,就能順利到出口。

      3.再次操作,進一步探索迷宮不同的走法。

     。1)交代操作要求:根據(jù)路線規(guī)則,比一比,看誰找到的路線多。

     。2)幼兒操作。

     。3)交流展示。

      小結:原來在水果迷宮里,同樣的進口和出口,按照同樣的路線規(guī)則,可以有不一樣的走法。

      4.拓展思維,嘗試自己設計迷宮路線圖。

     。1)提出挑戰(zhàn)——設計路線圖。

     。2)幼兒自主設計。

      (3)展示、檢查交流。

     。4)感受迷宮的結構組成。

      活動延伸:把水果迷宮補充完整,請好朋友走一走我們設計的水果迷宮!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清楚面積的幾種比較方式。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shù)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明白面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了解守恒。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預備:

      種種圖案、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理順已經(jīng)具備的經(jīng)驗,使用種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導出“面積”觀念。

      1、用眼睛觀測法比面積大小

      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比較大的圖案(綠、藍)

      師:“2個圖案哪張大?”(孩子:“……”)教師:“噢,雙眼一瞬間就發(fā)現(xiàn)啦。”

      2、疊加法比面積大小,(幼兒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小的紙)

      師:此刻哪一個大?有不贊同見嗎?(孩子:“桔黃的大,白的大……),教師:“望著相當,怎樣比大?”(孩子:“疊加起來”)

      請孩子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一一對齊的,你是用了啥方法?這一個叫疊加法。

      師:哪一個大?大了如此一點用疊加法一瞬間就明白啦。

      匯總:當2個圖案望著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時,疊加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幼兒教師:對,當兩樣物品看不出面積誰大時,疊加法實在是個挺好的方法)

      3、導出“面積”觀念

      師:通過剛剛2組的比較,我們明白圖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圖案的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圖案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講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幼兒教師指著另1組問:這組可怎樣講哩?(孩子講:“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shù)格子法比面積

      幼兒教師展示兩張無序圖案,(面積一樣)

      師:這兒又有2個圖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個面積大?有(啥)方法比出來嗎?疊加法能用嗎?

      幼兒教師:“別擔憂,我今日帶來了一樣工具,是啥?它能協(xié)助2個圖案測面積、較大小。

      怎樣量哩?(幼兒教師將圖案貼于小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案邊角都一一對齊。畫下外型線,再把邊去與剛剛的外型線邊角疊加,畫出外型線,從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啦,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案都量好、畫滿。以后用這一個小正方形用一樣方法,將②號圖案量好畫滿。

      師:量好后,你明白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孩子:一樣大)怎樣明白?量1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同的。

      幼兒教師:那我們點數(shù)1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幼兒教師邊數(shù)邊記下),點數(shù)2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因此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ㄓ變航處焻R總:看起來盡管圖案不同,可是面積亦會有一樣大時。)

      剛剛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何種方式?(孩子:畫正形方式),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shù)出來,因此可叫它數(shù)格子法。

     。ㄓ變航處熆偨Y:給2個外形不同的圖案比不出面積大小時,數(shù)格子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二、孩子動手操作

      師:數(shù)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試一試?

      1、1組4個圖案、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籃內(nèi)面給你們?nèi)巳祟A備了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shù)格子法明白圖案的面積并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小凳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后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案回到位置上,看誰1、個坐下來。

     、谌フ夷愕暮没锇楸缺饶膫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跟此外一邊比比。

      請孩子上來:“你剛剛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倆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為何(面積占幾格)哪有沒同你好伙伴的圖案面積是一樣大的啊?為何?外形一樣嗎?看起來面積一樣大的`圖案,外形可不同啊。誰同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抬起你的圖案吧。

     、鄞丝踢@一些圖案要回家啦,面積一樣大的圖案他們均是一家里的親人。(幼兒教師展示圖案的家。這這就是哪個的家?這一個家的圖案面積均是幾?請三個人驗證。

      2、幼兒教師展示圖示已作好。

     、僬埬惚缺冗@3個圖案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塊兒從1號開始數(shù)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依照面積大小,它們?nèi)齻怎樣排隊?(幼兒教師指著記錄表)排好后,教師:“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還有其它的排法嗎?兩種方式你會了么?排好后,將每一個圖案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谖业挠涗洷硗瓿衫,我給你們每一組也預備了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1組,人人拿一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案量好畫滿以后,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次序擺放起來。(幼兒教師字有孩子工具),并記錄每一個圖案面積,再請小組負責人上來說說。

      驗證:你們最大圖案面積數(shù)了幾格,最小圖案數(shù)了幾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結: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shù)格子給圖案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著用這一個方法來比面積大小。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認識“〉”和“〈”,能準確區(qū)分“〉”符號和“〈”符號。整個活動的層次比較清晰,孩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了“〉”和“〈”,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操作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區(qū)分符號,并能準確的在兩個數(shù)字中選擇符號,雖然孩子能進行區(qū)分,但在表達上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讀錯現(xiàn)象,主要是對符號的認識還不夠,我將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個別輔導及幫助,讓孩子在正確區(qū)分的基礎上并能掌握正確的讀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并復習鞏固5以內(nèi)各數(shù)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jù)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說出圖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啟發(fā)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么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nèi)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nèi)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并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shù)序排列填空,并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后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nèi)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了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shù)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戶自己的幼兒用書。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2

      目標:

      1、學習數(shù)形配對,并區(qū)分6和9,復習9以內(nèi)的數(shù)字。

      2、初步了解數(shù)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3、通過編電話號碼,感受數(shù)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shù)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樂。

      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圖片各一

      3、幼兒每人兩份操作圖4、鉛筆人手一支5、玩具電話機一部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下個星期,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要來過生日了,我們邀請幾個小動物一起來分享生日蛋糕,好嗎?請小朋友幫忙想個辦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們呢?(寫信、打電話、到家里去請、上網(wǎng)、發(fā)Email等)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你覺得這些辦法中什么辦法最快呢?(打電話)

      師:那我們就打電話邀請它們吧!我們要先查一查小動物的電話號碼。我們先來查一下小猴家的電話。(出示小猴圖片、幾何圖形組合圖)咦?怎么只有圖形沒有數(shù)字呢?別著急,號碼就藏在這些圖形里面呢。ㄒ龑в變河^察圖形并記錄數(shù)字583469。請6位小朋友一起來示范)這就是小猴家的電話:583469(跟老師讀兩遍),(請一幼兒上來打電話給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嗎?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個星期,我們有小朋友過生日了,我請你來吃蛋糕,好嗎?好的,再見。

      師:小猴家的電話終于打通了,我們還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電話。(出示小熊、小兔的圖片、幾何圖形組合圖)它們的電話號碼也藏在這些圖形里,不過,我要請小朋友來找了,找出來了把數(shù)字寫在老師發(fā)的紙條上,看誰找的又快又對。(也可考慮分兩組同時進行操作)(操作結束后,請幼兒把正確號碼寫在黑板上:583496、582734)兩組各派一個代表打電話邀請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數(shù)字的變化

      師:電話終于打通了,我們小朋友真能干。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幼兒拍手)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猴家的號碼有幾個數(shù)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shù)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呢?(因為數(shù)字的'排列不同)

      觀察:這三個號碼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小猴家的號碼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shù)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個號碼都是6位數(shù),前兩位都有5、8)

      師:老師經(jīng)常要把6和9搞錯,請小朋友來幫幫我,怎么樣才能記住6和9。(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師:這三個號碼中一共用了哪些數(shù)字寶寶?(幼兒說一個,教師出示一張數(shù)卡)還有哪個數(shù)字寶寶沒出來?(1)出示0:你們認識這個數(shù)字嗎?(教師給數(shù)字寶寶按0——9的順序

      排好隊:這些有趣的數(shù)字寶寶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

      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1象鉛筆細又長

      2象小鴨水上飄

      3象耳朵聽聲音

      4象小旗隨風搖

      5象秤鉤秤重量

      6象豆芽咧嘴巴

      7象鐮刀割青草

      8象麻花擰一道

      9象勺子能盛飯

      0象雞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

      師:我們的電話號碼就是用0——9這些有趣的數(shù)字編出來的,小朋友家也有電話,但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請每個小朋友開火車來把自己帶過來的號碼大聲地讀給大家聽,以后有什么事你們可以互相打打電話。

     。1)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邊讀邊說說由幾個數(shù)字組成的)

     。2)小結:我們山觀地區(qū)家里的電話和小靈通號碼都是由8個數(shù)字寶寶組成的,手機號碼是由11個數(shù)字組成的,常用的比較特殊的電話象110、119、等只有三個數(shù)字組成。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可以作為延伸活動)

      1、師:這些數(shù)字真有趣,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呢?下面我們小朋友來做件好事,用數(shù)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這樣就方便大家聯(lián)系了,你們說好不好?(幼兒自編號碼、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念所編的號碼)

      2、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教師裝訂)結束語:一本電話簿編好了,我們趕緊出去告訴其他小動物,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jù)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nèi)水的體積。

      2、善于觀察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里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fā)現(xiàn)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jù)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nèi)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么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說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了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xiàn)在可以說一說,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jīng)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么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說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這節(jié)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里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教學反思

      1、活動的開始我先從幼兒身邊的事談起,通過啟發(fā)式提問,層層遞進,引發(fā)幼兒思考“假如沒有水,動物、植物、大自然、人類生活發(fā)生什么變化”。為了拓展幼兒的視野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自由觀察、和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課件中,整個自然界從有水到?jīng)]有水的強烈變化,不僅增進了幼兒對水的作用的了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兒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處在于:在討論互動環(huán)節(jié)風有些匆忙,應該多給幼兒說的機會和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到保護水資源同治要單純地停留在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上。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4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huán)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guī)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xiàn)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wèi)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fā)現(xiàn)、運用和創(chuàng)造這種有規(guī)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shù)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guī)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jīng)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shù)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shù)學經(jīng)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shù)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nèi)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shù)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玩數(shù)學、用數(shù)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guī)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guī)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xiàn)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xiàn)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遞增遞減的排序規(guī)律,并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xiàn)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fā)現(xiàn)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guī)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fā)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fā)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jīng)驗準備:已經(jīng)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經(jīng)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guī)律的排序、長短規(guī)律、寬窄規(guī)律、高矮規(guī)律的排序等等。

      2、環(huán)境材料創(chuàng)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ń鉀Q問題、達成目標:此環(huán)節(jié)起到引題并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huán) 節(jié)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guī)律排序。

      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jié)數(shù)規(guī)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jù)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guī)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guī)律排序。

     。ń鉀Q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huán)節(jié)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guī)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guī)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guī)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huán)節(jié)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guī)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guī)律的排序現(xiàn)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隊、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和排列長短的關系。

      3、激發(fā)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和經(jīng)驗的遷移,學會觀察、分析記錄表;并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和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豆子(黃豆、花生米、蠶豆)、操作板

      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秋天來了,秋姑娘托老師給你們每人帶了份小禮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蠶豆、黃豆、花生米)這些禮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種子”,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和這些種子寶寶一起玩玩游戲吧!

      (析: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直接銜接過渡到“種子排隊”這一活動主題,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數(shù)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師(師出示操作板,講解提問):游戲開始啦!首先,老師要請小朋友把種子寶寶們領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觀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兒1:我看到了線條的前面畫著種子寶寶的標志,黃豆寶寶的家在黃豆標志的后面,花生米寶寶的家在花生米標志的后面,蠶豆寶寶的家在蠶豆寶寶標志的后面。

      幼兒2:我認得那個紅旗標志,數(shù)學操作書上有,代表種子寶寶要從紅旗這頭開始擺。

      幼兒3:橫線后面的數(shù)字代表種子寶寶的數(shù)量,每種種子寶寶都要放10顆。

      (析:通過自主觀察以及對平時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遷移,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掌握了記錄表中各組成要素的基本含義。教師將幼兒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動性,主體性和能動性。)

      2、幼兒操作,讓種子在紙板上排隊師(講解操作要點):老師有兩點要求:第一、每種種子寶寶都要從紅旗這端開始排起;第二、每顆種子寶寶都必須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開始吧!

     。ㄎ觯航處熡眯蜗、精練的語言將操作要領再次強調,有利于操作的順利進行,以為下一步觀察操作結果以及分析討論奠定基礎。)

      3、講述排列結果,并討論分析現(xiàn)象原因,得出結論師:小朋友們幫助種子寶寶回到了各自的家,你們可真能干!那老師現(xiàn)在就請能干的你來觀察觀察,你發(fā)現(xiàn)種子寶寶排的隊伍有什么特點?(黃豆寶寶排的隊伍最短,蠶豆寶寶排的隊伍最長,就像個樓梯一樣)看看你身邊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種子寶寶排隊也有這樣的特點!為什么數(shù)量都是十顆,黃豆寶寶的隊伍最短,蠶豆寶寶的隊伍卻最長呢?(黃豆寶寶身體小,細細的,蠶豆寶寶身體大,胖胖的)小結:相同數(shù)量的種子,身體越小,排列越短;身體越大,排列越長。

     。ㄎ觯涸谶@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這些形式讓幼兒對物體數(shù)量、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shù)量不同。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操作板師:好,那我們來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畫著三條線,你來看看這三條線有什么特點?(一樣長)師: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將種子排滿這三條一樣長的線。排好后,請你數(shù)一數(shù),一共用了幾顆種子寶寶,將答案統(tǒng)計在后面的空格里。那你來猜猜看,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用的種子寶寶的數(shù)量會不會是一樣多?

      幼:一樣/不一樣(析:在操作前,讓幼兒放開思維大膽猜測,不僅激起了幼兒的操作興趣,也讓幼兒在接下來的操作中能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進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兒獨立操作師:那行,我們來動手找答案吧!種子寶寶排隊的要求和剛才是一樣的!第一、每種種子寶寶都要從紅旗這端開始排起;第二、每顆種子寶寶都必須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開始吧!

      3、講述探索結果,討論現(xiàn)象原因師:用的種子寶寶是一樣多的嗎?

      幼:不一樣多師:哪種種子寶寶最多?哪種最少?

      幼:黃豆寶寶最多,蠶豆寶寶最少。

      師:排一樣長的隊伍,為什么;黃豆寶寶用的最多,蠶豆寶寶用的最少呢?

      幼:因為黃豆身體大,蠶豆身體小小結:排列隊伍一樣長時,身體大的種子寶寶用的數(shù)量少,而身體小的種子寶寶用的數(shù)量多。

     。ㄎ觯阂驗橛辛说谝淮尾僮鹘(jīng)驗的'成功總結,第二次的探索就顯得簡單以及順利了許多。)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師:原來小小的種子竟然還有這樣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來考考你們究竟掌握這些秘密了沒有。ǔ鍪酒古仪蚝秃Q笄颍釂枺┤绻10個乒乓球和10個海洋球排隊,誰排的隊伍長?誰排的隊伍短?為什么?

      幼兒:海洋球排的隊伍長,因為它身體比較大;乒乓球排的隊伍短,因為它身體比較小。

      2、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那如果讓它們各自在這條線上排隊,乒乓球和海洋球誰用數(shù)量的多?為什么?

      幼兒:海洋球用的數(shù)量少,乒乓球用的數(shù)量多,因為海洋球的身體比乒乓球大。

     。ㄎ觯涸谶@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幼兒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和能力的強化。脫離實物的具體形象以及動手操作,幼兒在學習中發(fā)展了抽象思維,同時對物體數(shù)量、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互逆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游戲:走鋼絲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搞不好比束老師更聰明呢,不行,我要和你們比個賽!這個比賽的名字叫做:走鋼絲(講述游戲規(guī)則:要求必須腳跟靠腳尖,一步一步走,老師先示范,然后幼兒玩。)師:為什么走同樣的一條鋼絲,老師用的步子比XX小朋友的少呢?(因為老師的腳大)那好,誰來試試,你的腳會不會比XX小朋友的腳大點呢?(比較步子數(shù),就可得知比賽結果)(析:通過游戲的開展,再一次對教學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強化和鞏固,同時引導幼兒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讓幼兒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操場上找些更長的“鋼絲”,再去走一走,好不好?(好。

      課后延伸:

      利用更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來體會物體數(shù)量、形狀和空間位置的關系。例如,用手丈量桌子,比手的大小等等,將數(shù)學活動融入生活,融進樂趣!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1-20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5-26

    有趣的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1-31

    《奇妙的數(shù)字》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03-21

    幼兒園大班《長長的蔬菜》數(shù)學教案03-21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球體》03-26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25篇)01-06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時鐘01-09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