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大班購物教案

    時間:2023-02-10 12:53:02 教案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大班購物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購物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購物教案

    大班購物教案1

      活動目標:

      幼兒感受老師結婚之前的忙碌,愿意為老師出謀劃策,制定出婚前購買物品的清單。

      活動準備:

      1、幼兒采訪過自己的爸爸媽媽,知道一些有關婚前的購買準備。

      2、幼兒為教師繪畫的一張漫畫象——忙碌的李老師

      活動過程:

      1、出示漫畫象,引入主題

      2、說說忙碌的事

      提問:你們知道結婚之前要做些什么事嗎?

      結婚前要買些什么東西呢?

      3、幫助老師制定婚前購物清單

      效果分析:“老師要結婚啦”這個主題,我們開展地非常順利,同時又非常有趣。由于,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件事情,所以,他們自然而然成了我們最直接的“大軍師”——孩子們在活動前,都已經(jīng)請教過自己的爸爸媽媽,獲得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信息,使得本次活動產(chǎn)生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高潮1:忙碌的李老師——引起孩子強烈的同情感……

      當我把喻喻的漫畫象——忙碌的李老師出示后,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出:這個就是可憐的.李老師,瞧她都已經(jīng)忙得暈頭轉向,腦袋周圍都飛出很多調(diào)皮的小星星了……李老師為什么會那么忙呢——

      孩子們給我總結出三大點:幼兒園里的工作;團員工作;結婚的事。

      說到在幼兒園的工作時,孩子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辛苦,感覺他們好象一下子長大了很多,沒有想到,平時頑皮的孩子竟會那么懂事,也使孩子進一步了解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敖Y婚的事”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他們?nèi)の栋蝗坏馗嬖V我很多結婚需要忙碌的事情——如拍婚紗照;邀請別人來喝喜酒;布置新房間;買很多很多東西……但是,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結婚——雖然忙,但是很幸福!孩子們還把這三大點的內(nèi)容巧妙的聯(lián)系起來——李老師真辛苦,又要關心我們小朋友,又要結婚!不過,李老師,不要緊張,我們小朋友都已經(jīng)長大了,我們會一起幫助你!真是令我感動……

      高潮2:婚前大購物——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

      結婚需要買很多東西,孩子們已經(jīng)采訪過爸爸媽媽了,所以,他們說起來是一套又一套——戒指;可樂;雪碧;老酒;李老師漂亮的裙子、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頭上的發(fā)夾、項鏈;化妝品;香水;子孫碗;婚紗;旗袍;桌布;喜糖……

      高潮3:

      活動中——出現(xiàn)了很多小亮點

      亮點1——關心老師(好感動);

      亮點2——制定購買清單的時候,孩子們分成若干版塊(結婚必需品;化妝品;服裝)

      亮點3——為李老師布置新房,孩子們準備畫很多畫,剪窗花,做小玩具把李老師的新家布置得很漂亮,當然,李老師也可以省力些……

    大班購物教案2

      【設計思路】

      數(shù)概念,其實對幼兒來說是十分抽象的,它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但數(shù)又與孩子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可以說幼兒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現(xiàn)實生活是幼兒數(shù)學概念的源泉!毒V要》也提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今天的活動中,我調(diào)動幼兒已有的數(shù)的組成知識經(jīng)驗與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在購物、猜想等游戲中體驗、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而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活動目標】

      1、在購物游戲中了解數(shù)的關系,熟練加減運算;

      2、嘗試運用推理、排除的方法猜測商品與價格,體驗成功樂趣。

      【材料創(chuàng)設】

      幼兒繪制的超市物品若干(標有價格);模擬小超市;猜測用價目表(大、小)若干;記錄筆數(shù)支;

      【觀察與指導】

      一、數(shù)學接龍游戲

      1、老師說一數(shù)字,幼兒接龍說出答案為該數(shù)的試題。

      2、小結:大家的一個答案可以用這么多試題算出,你們的本領真大啊!看來我要考考大家了。

      二、快樂購物

      1、今天我們一起去超市購物好嗎?

      2、看看,有哪些商品,可以分成哪幾類?(生活用品、服裝、玩具、食物等)

      3、根據(jù)要求進行購物

     。1)每人買2件你喜歡的東西,總價不能超過10元。

     。2)2人合作購物,隨意買幾件物品,和起來的總價為10元。

     。3)小結:原來不僅兩數(shù)相加可以得出10,三數(shù)或四個數(shù)也能得出10。

      三、想一想猜一猜

      1、我也喜歡買東西,看看我的.網(wǎng)上購物價目表上有哪幾類物品?

      2、這些物品中最便宜的是幾元?最貴的是幾元?

      3、游戲:猜一猜

      (1)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幼兒通過提問式的猜測來推理出是什么東西,老師只回答“是”或“否”。

      如:幼兒:是學習用品嗎?老師:是;

      幼兒:有一個是5元嗎?老師:不是;

      ……依次類推,最終得出具體購買商品的名稱。

     。2)我買了2件東西,總價為8元,猜猜是什么?

     。3)再來猜一猜:買了3件物品,總價為10元,猜猜是什么?

      4、幼兒兩兩合作游戲(每人一張價目表,把想買的東西記在心里,并把物品的數(shù)量及總價告訴同伴后,讓同伴來猜。

      5、檢驗個別幼兒的游戲正確性。

    大班購物教案3

      【活動設計】

      去超市購物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已經(jīng)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們能在超市里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能超市里找到自己的快樂。但他們對于這些物品的好與壞,保存時間的長與短并不了解和熟悉,也不知道怎么去看,去尋找物品的保質(zhì)期。而保質(zhì)期的知識又與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密切相關,同時也蘊含著一些教育內(nèi)容。因此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是本次活動的設計宗旨。

      【活動目標】

      1、通過購物活動,引導幼兒關注食品保質(zhì)期,并初步嘗試推算保質(zhì)期。

      2、讓幼兒了解保質(zhì)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照相機、食品若干、各種飲料、食品標價卡。

      【活動過程】

      一、超市購物

      1、師:今天我們班里開了一個小超市,你們想去購物嗎?

      請你去超市選一件自己喜歡的食品,回來的時候要和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在超市里買了什么?價錢是多少?

      2、幼兒去“超市”購物

      3、幼兒講述自己的購物情況:我買了xxx,它的價錢是幾元幾角。

      二、了解食品保質(zhì)期

      1、師:在超市里購物,除了要看食品的名稱、價錢之外還要看什么?

      2、師:你怎么知道你買的食品是好的還是壞的?(引導幼兒討論出:購物時還要看食品的保質(zhì)期)

      小結:食品保質(zhì)期是指保證食品質(zhì)量的期限。購物食品時一定要看清食品的保質(zhì)期。如果吃了過期的食品,就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傷害。

      三、尋找保質(zhì)期

      1、師:你們買的食品上都有保質(zhì)期嗎?大家一起去找找食品的保質(zhì)期可能印在什么地方呢?

      2、幼兒尋找保質(zhì)期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四、推算保質(zhì)期

      1、師:這包食品的保質(zhì)期是怎么表示的?(九個月)

      2、師:九個月又是多少呢?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已經(jīng)過期了呢?(引導幼兒尋找食品的生產(chǎn)日期,從而推算出保質(zhì)期限)

      3、引導幼兒在包裝袋上尋找生產(chǎn)日期并根據(jù)生產(chǎn)日期推算保質(zhì)期。

      師:你的'食品是什么時候生產(chǎn)的?它的保質(zhì)期是多少時間?

      小結:食品保質(zhì)期的表示方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寫著保質(zhì)期的長短,有的直接告訴你保質(zhì)期的最后一天是什么時間。所以,我們只要仔細地識別一下,就能買到放心食品了。

      五、選擇保質(zhì)期

      師:現(xiàn)在這里有幾瓶飲料,請大家根據(jù)保質(zhì)期挑選一份可以放心喝的飲料。老師也來挑一樣。(故意拿走已變質(zhì)的酸奶。)

      重點提問:

      1、你的飲料是什么時候生產(chǎn)的?

      2、它的保質(zhì)期是多少時間?

      3、這幾瓶飲料為什么沒有人選?(提醒幼兒)

      師:我好渴啊,讓我把這瓶酸奶喝了吧!但是,我要先看看保質(zhì)期。還沒過保質(zhì)期,應該沒問題。哎呀,這瓶酸奶壞了呀!還沒過保質(zhì)期,酸奶為什么會壞呢?我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大家回去想想再找找原因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圍繞購物買放心之“保質(zhì)期”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四個重視,也是四個亮點。

      一、重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首先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準確,恰當。依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況以及不同年齡的關鍵經(jīng)驗對他們的學習提出了合理的要求,讓幼兒在購物的活動中關注食品的保質(zhì)期,嘗試推算保質(zhì)期,了解保質(zhì)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顒娱_始我讓幼兒在購買食品的情境展開了學習活動,讓幼兒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學習、使幼兒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近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shù)學真有趣。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知識。通過活動,較好的實現(xiàn)了目標。其次是活動內(nèi)容選擇恰當,注重各領域間的滲透。本次活動是以科學領域的內(nèi)容為主,整合了語言、社會、數(shù)學等領域的教育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在圍繞保質(zhì)期探索中了解了食品的保質(zhì)期期限不同、食品的生產(chǎn)日期以及初步掌握了保質(zhì)期的推算方法。

      二、重視活動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連貫性;圍繞關鍵經(jīng)驗,用關鍵問題引導活動。從“在超市購物出了要看食品的價錢、名稱之外,還要看什么”到“什么是保質(zhì)期”再到“保質(zhì)期是怎么表示的、怎么來推算保質(zhì)期”,一個一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體現(xiàn)了遞進性和層次性,逐步突破重難點,符合幼兒認知規(guī)律的連續(xù)過程。

      三、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綜合利用。在活動中,我給予了積極幫助,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如和孩子們一起尋找保質(zhì)期、生產(chǎn)日期,和孩子們一起講述發(fā)現(xiàn),幫助他們梳理經(jīng)驗等。教師與幼兒融為一體,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投放的活動材料來源于日常教育教學經(jīng)常使用到的物品,注重實效性。電腦、相機的運用,以及重點、難點內(nèi)容在黑板上的及時呈現(xiàn),使活動更直觀生動,易于幼兒理解和認識。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有著濃厚的興趣,活動熱情高漲。同伴之間的交流學習和師生互動也很熱烈。幼兒參與熱情高,發(fā)言積極,孩子們之間的交流互動無處不在,幫同伴尋找著包裝袋上的保質(zhì)期和生產(chǎn)日期。他們在活動很還自然地學會了合作;顒又形冶旧硪餐耆秃⒆右黄鹑谌氲搅嘶顒又,語言也比較有激情,從而也感染了孩子。

      不足:

      1、在推算保質(zhì)期的時候教師有些倉促,準備不夠充分?梢韵茸層變和扑愫唵吸c的日期,如“幾天的”,“酸牛奶”的保險日期比較短,可以讓幼兒根據(jù)生產(chǎn)日期為酸奶推算保質(zhì)期,然后再學習推算“幾個月”、“一年、兩年”的食品。這樣容易讓幼兒進行推算,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其次在認識價錢時,我在語言的講解上不夠規(guī)范,“4.50元”不應該讀成“四塊五毛”,而應該是“四元五角”。集體教學中不能用地方方言,而是要給幼兒傳授普通話的規(guī)范語言。其次、雖然活動中幼兒已理解了并能正確認讀價錢的數(shù)量,但教師還是要讓幼兒充分理解和掌握,使知識點掌握得更正確和鞏固。如小數(shù)點前面是表示“幾元“,后面是表示“幾角”。

      2、對于幼兒的回答急于回應,可以將不確定的答案拋給孩子們“那你們知道包裝袋上為什么要有保質(zhì)期嗎?保質(zhì)期的時間為什么有長有短”從而引發(fā)幼兒討論思考。不要急于告訴他們答案,讓他們有充分想象、思考的余地。充分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說一說,使幼兒能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分析、解答,尊重幼兒的經(jīng)驗和思維方式。

      3、活動內(nèi)容多了些,如“超市購物”環(huán)節(jié)可以在事先完成、日期的表示方式也可以在事先認識和了解,這樣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量就不會顯得太多。

      4、活動中孩子們是圍繞教師預設的問題進行活動,如何培養(yǎng)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質(zhì)疑能力,能否有效圍繞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活動,還須在以后的活動中嘗試。

    大班購物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現(xiàn)代社會人們使用的新型的購物方式,(刷卡、快遞、網(wǎng)上購物……)。

      2、有嘗試接受和運用新事物的愿望。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過年時你們家里買了什么好東西招待客人?

      怎樣去買的?

     。ㄓ變鹤杂砂l(fā)言)

      2、老師今年過年時買東西可省力啦,根本不用自己去勞累,很輕松地等在家里就有人把我要的東西送來了,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對了,我是在網(wǎng)上購物的。

      二、討論各種新型的購物方式

      除了網(wǎng)上購物,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新型的購物方式?

     。ㄋ⒖、快遞、網(wǎng)上購物等)

      這些方法與以前的購物方法相比好不好?為什么?

      你喜歡哪種購物方式你想來試試嗎?

      三、嘗試活動

      以超市為背景,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購物游戲。

      活動延伸:

      在社會性游戲中繼續(xù)開展新型的購物方式的活動。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大班購物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解讀步驟圖等方式來探究制作購物袋。

      2、了解購物袋的實用價值,萌發(fā)幼兒愛護環(huán)境的初步意識。

      活動準備:

      一、談話導入——引出購物袋

      1、出示購物袋,引導觀察

      師: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結:(實用價值)可以裝東西,方便。

      師:將購物袋壓扁,“瞧,多方便!

      2、購物袋是什么樣子的?

      上面:兩根帶子。

      中間:四周圍合;對面兩兩一樣。

      底部:(小三角形)——最難折,今天來做購物袋。

      二、探索折法

      1、出示如圖1“原來購物袋是老師是用一張紙來做的。”

      “紙”變“紙袋”,“圍合”方法(同步教學)。

      2、出示。教學步驟“圖2——圖3”(同步教學)

      3、底部折法教學★

      l第一步:根據(jù)步驟圖(圖4——圖6),幼兒自我探索(限定時間5、6分鐘)

      l “這一步誰會了?”“誰遇到困難了?”請會的小朋友來做一做,教師解說(借幼兒的手來教學)。亦可老師試誤,幼兒發(fā)現(xiàn)(隨機靈活運用)

      三、幫助幼兒打洞穿線等,讓幼兒完成制作體驗成就感。

      了解購物的.用途和它的基本結構。

      幼兒自由探索購物袋袋身的做法。

      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購物袋底部的做法。

    大班購物教案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靈活地掌握序數(shù)知識,同時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2、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創(chuàng)設超市小貨架的教育環(huán)境,引導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購物。

      師:今天,我們來玩超市游戲,你們想買一些什么東西?

      幼:自由討論準備買一些什么東西。

      幼兒參與活動。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么顏色的格子里買到貨物,并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里買到的`東西。

      幼1:我在紅顏色的格子里買的是娃娃,請大家猜一猜在第幾個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兒爭論。

      師: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討論:

      1、師:為什么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幼1:我是從左數(shù)到右的。

      幼2:我是從右數(shù)到左的。

      師: 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再次思考。

      幼1:老師貨架有高有低還可以從上往下數(shù)。

      幼2:從下往上數(shù)也可以的。

      2、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序數(shù)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shù),從不同的方向數(shù)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

      幼兒講講自己是在從左到右數(shù)第x格,從右到左數(shù)第x格,從上往下數(shù)第x格,從下往上數(shù)第x格中買的東西。

      4、集體交流: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買東西的序數(shù)位置,請大家猜一猜他說的東西是在什么顏色的格子里買到的。

      (三)游戲鞏固:

      1、幼兒分成兩組,根據(jù)老師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兩個貨架,比一比哪一組放得又快又對。

      2、相互檢查放得是否正確,如有放錯請幼兒自己改正。

      活動反思:

      讓兒童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師改變角色和方法,作為兒童的援助者,引導兒童自主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fā),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么,學什么”轉移到“如何學”上來。

      過去,在學習序數(shù)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會告訴幼兒應該怎樣數(shù),其結果是,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xiàn)在,我采取了為幼兒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并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發(fā)現(xiàn)幼兒能積極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于所學的內(nèi)容是幼兒通過實踐、思考后自主習得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并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fā)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于幼兒腦功能的開發(fā)。

      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購物教案7

      【活動目標】

      1、10以內(nèi)連加算式的去處方法。

      2、聽懂游戲規(guī)則,并按要求進行記錄。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布置超市的各種道具,帶標價的商品圖片若干,樣幣若干。

      2、記錄紙和筆,幼兒每人一份。

      3、請一配班老師協(xié)助。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師:瞧,超市里有各種各樣的物品,你們想去購買嗎?那我們一起來玩超市購物的游戲吧!

      2、游戲:“超市購物”,10以內(nèi)的連加運算。

     。1)交代游戲玩法。

      師:你們每個人有10元錢,只能選擇購買三樣物品,三樣物品的價格合起來不能超過10元。然后要把你選的'三樣物品圖片貼在記錄紙上,并列出算式三種物品合起來是多少錢。

     。2)幼兒選購物品,教師巡視。

     。3)幼兒展示記錄結果,學習連加算式方法

     、賻煟赫l愿意先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記錄結果呢?請你指著記錄紙上的圖或算式讀給大家聽一聽,好嗎?如,我買了三種物品,膠棒的價格是1元、水彩筆的價格是3元、皮球的價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師把幾位幼兒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并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邊記錄紙上相應的位置邊讀。)

     、趲煟赫l發(fā)現(xiàn)這些算式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個加號和一個數(shù)字。)這樣連續(xù)有兩個加號的算式,我們叫連加算式。請大家想一想,這樣的連加算式該怎么計算呢?老師來告訴你們,連加算式要分兩步來計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結果就是10、我們怎么知道這樣算是對的呢?下面我們來驗證一下1下面排1個一元硬幣,3下面排3個一元硬幣,6下面排6個一元硬幣,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元錢?(教師引導幼兒從左到右依次點數(shù)硬幣。)10元,跟我們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一樣嗎?(一樣)所以連加算式要分兩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結果就是整個算式的答案了。

     、蹘煟豪蠋熤,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記錄結果,對嗎?那現(xiàn)在請你用剛才老師教你們的方法把答案算出來,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換記錄紙,來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選了哪三樣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對嗎?如果不對,請悄悄的告訴他改正,好嗎?如果判斷不準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哦!

      3、操作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鞏固10以內(nèi)的連加運算。

      (1)交代題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3)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集體驗證答案。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始終貫穿“超市購物”這一主線,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斷的超市購物中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從認識硬幣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再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層層深入。活動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大班購物教案8

      活動目標

      1、運用舊衣物制作環(huán)保購物袋。

      2、提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感知變廢為寶。

      3、節(jié)約資源,提高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舊背心1舊牛仔褲、舊襪子舊T恤等舊衣物、記號筆、繩子剪刀、白助小花等。

      2、把教材中各舊衣物制作的圖片制成PPT。

      3、用舊牛仔褲做成的購物袋—個。

      4、打印教材中克里姆特《阿德勒:布羅赫鮑爾像》的畫。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1、PPT導入,讓幼兒觀察各種舊衣物的制作圖片。

      2、教師提問:這些包袋子有什么不同?

      二、示范講解包包的制作

      1、出示已制作好的用日牛仔褲做成的購物袋,請幼兒觀察所用的材料和包包外的裝飾。

      2、出示打印的克里姆特《阿德勒、布羅赫鮑爾像》的畫。

     。ㄖ笇бc:引導幼兒講述畫中的花紋排列形式是有規(guī)律的,和牛仔布購物袋上的花紋很像。)

      3、教師小結:我們不穿的舊衣褲原來有這么多的用處,制作成的購物袋又美觀又耐用,我們也來試著做一個,給媽媽、爸爸上超市帶著用好嗎?

      4、示范講解背心制成的'購物袋的制作步驟。

     。1)舊背心放平在桌面上。

     。2)用記號筆在在舊背心的3/2處畫—條橫線。

     。3)在橫線下用剪刀把舊背心剪成2cm寬的布條。

      (4)將相鄰的兩根布條捏在一起在剪開的最頂端打結并依次全部打完。

      (5)最后在背心包包的外面用白膠粘貼不織布的小花等。

      5、請幼兒以小組形式完成背心包包。

      6、教師巡回指導并適當幫助。

      三、作品展示秀

      1、各組秀環(huán)保背心包包,老師拍照留念。

      2、教師做環(huán)保背心包秀主持人,并進行點評。

      3、幼兒合作整理物品。

    大班購物教案9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fā)展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價值。

      超市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所之一,超市里各種各樣的物品吸引著幼兒。為此,我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超市”開展主題活動。將幼兒從“課堂”帶到“社會情景”中,并通過參觀、游戲、談話、繪畫等多種活動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經(jīng)驗整合起來,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孩子們談論去超市購物時自己買了多少東西,付了多少錢,但是,對人民幣的概念仍較模糊,于是生成了這節(jié)數(shù)學活動——《超市購物》。旨在創(chuàng)設一個“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認識硬幣,學會使用硬幣。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愿意與同伴分享快樂,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增強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親自購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購物體驗,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掌握購物時不同的付錢方式,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感受購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1)活動前幼兒對人民幣有初步認識,有“超市購物”的經(jīng)驗。

     。2)幼兒認識漢字“角”、“一”。

      2、物質(zhì)準備:

     。1)布置“超市”,貨架上擺有各種實物,并標明價錢。

     。2)裝有10個1角、2個5角、1個1元硬幣的盒,幼兒人手一份。

     。3)付錢方法展示板四塊。

     。4)直觀演示1角、5角、1元硬幣之間換算關系的課件。

     。5)幼兒人手一張存錢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認識硬幣

     。1)讓幼兒感知、發(fā)現(xiàn)硬幣的特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你們輕輕地打開盒子,看看里面裝著什么!保ㄓ變捍蜷_盒子。)

      師:“哇,好多硬幣!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多少錢的硬幣?”(1角,5角,1元。)

      “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盒子蓋起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2)出示1角課件。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錢?”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標志。

      教師小結:對了,它的上面寫著“1角”,它就是1角錢。

      以同樣方式分別出示5角、1元課件,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5角的硬幣是金色的,上面寫著5角;硬幣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幣,它的上面寫著1元。

      游戲:取硬幣

      師:“我們一起玩一個取硬幣的游戲:老師說出多少錢的硬幣,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這個硬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

      老師發(fā)布命令:“請舉起1角(5角、1元)的硬幣!庇變喝∠鄳挠矌。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有這么多錢,想不想去超市購物?”(想。)

      “去超市購物時,小朋友要先看看貨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價格是多少,然后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到收銀臺付錢。”“老師先請小朋友拿著錢盒到1號貨架購物!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整理。幼兒在活動前對硬幣有了粗淺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借助實物,通過游戲,從1角、5角、l元三種硬幣最明顯的特征入手,引導幼兒準確認識l角、5角、1元硬幣,體現(xiàn)了活動的趣味性。

      2、幼兒第一次購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幼兒帶著錢盒,到超市1號貨架選商品(師設計的每一件商品均為5角錢或1元錢),并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經(jīng)驗,知道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提問:“誰愿意來說說你買的是什么?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5角錢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角來付錢;用5個1角付錢。

      師小結:“這些小朋友買的都是5角錢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用1個5角付錢,有的用5個1角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5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是5角錢,1個5角的硬幣也是5角錢。

      提問:“誰買的是1元的東西?你是怎么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1元錢的多種付錢方式:“我買了一個1元的××,用一個1元的硬幣付錢!薄坝10個1角的硬幣付錢。”“用2個5角的硬幣付錢!薄坝5個1角和1個5角的硬幣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2個5角的硬幣合起來是1元錢;10個1角合起來是1元錢;5個1角和1個5角合起來也是1元錢。

      師:“原來硬幣里還藏著這么多秘密。我們剛才只買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還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商品,你們想買嗎?購物時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上面的標價,想想怎樣付錢簡便些?好,請大家拿著錢盒去購物吧!”

      評析:教師在幼兒認識了1角、5角、1元三種硬幣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了親身購物的機會,進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種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出自:屈老、師!每個幼兒都只有在付錢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買到商品。幼兒必須先觀察商品的價格,然后思考該如伺正確付錢,并將付錢方法粘貼在展板上,最后通過課件梳理幼兒經(jīng)驗,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3、幼兒第二次購物,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

      幼兒到超市選商品,教師觀察。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

      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師提問:“你買的是什么?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邊講,教師邊演示課件。)

     。1)6角錢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角的'硬幣來付錢;用1個5角和1個1角合起來也是6角,這種付錢方法只用了2個硬幣,簡便多了。

     。2)8角錢的咪咪蝦條付錢方式:用了8個1角來付錢;用1個5角的硬幣和3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也是8角錢。

     。3)如果我買的東西是1元,請小朋友幫我想想怎樣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幣來付錢呢?”

      小結: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幣來付,也可以用2個5角的硬幣來付,因為他們合起來是1元,還可以用10個1角來付。還可以用1個5角和5個1角來付!

      師:“原來同樣的價錢可以有多種付錢方法!保ㄕ埿∨笥褜⑸唐贩胚M桌子底下的籃子里。)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設計,讓幼兒在一次次購物游戲中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既拓展了幼兒思維,又進一步感受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的特色。

      4、第三次購物,鞏固幼兒經(jīng)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1)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樣神秘的禮物——存錢卡(出示存錢卡)。這回要請小朋友將你的付錢方法存在存錢卡里。去超市購物時,請小朋友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商品,看看多少錢,然后回到座位上,將你的付錢方法粘在銀行卡的背面。

     。2)幼兒自由購物,將付錢方法黏貼在存錢卡上。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付錢方法。

      5、分享商品,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1角、5角、1元的硬幣,學會了不同的付錢方法,到超市里買了這么多的商品,真開心!今天也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請她們一起來品嘗我們購買的商品好嗎?請小朋友把自己購買的商品送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始終貫穿“超市購物”這一主線,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斷的超市購物中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從認識硬幣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再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層層深入;顒舆^程中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大班購物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及事件經(jīng)過的線索,完整的講述永輝超市購物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實現(xiàn)購物的經(jīng)驗,并拍有照片、錄像。

      2、課件制作:講述線索圖(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經(jīng)過、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開展談話,導入活動,(出示永輝超市標志)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的標志?永輝是個什么地方?你們有沒有去過永輝?和誰一起去的?前幾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去了永輝,還在里面買了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件事。

      (二)明確講述線索,引導大膽使用描述性的詞語。

      1、提問:要把一件事情說清楚,應該說清楚哪些內(nèi)容?

      2、教師講述線索,課件逐幅顯示線索圖:要說清一件事,要說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jīng)過、最后的心情。

      3、逐幅講述。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描述性詞語。引導幼兒重點將購物的經(jīng)過,引導重點:買東西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又是怎樣做的?

      (三)引導幼兒按照線索完整的講述

      1、幼兒選擇照片后:

      (1)幾個幼兒結伴講;

      (2)按照上面的`線索完整的講;

      (3)要把買東西的過程講的詳細些。

      2、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講述。

      教師指導講述重點:

      (1)擴展講述的內(nèi)容,引導使用描述性語言;

      (2)語言的完整性。

      3、請個別幼兒講講。教師講評重點:購物過程的豐富性、個性化及詞語。

      4、請幼兒講給"客人"老師聽。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于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xiàn)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大班購物教案11

      活動目標:

      1、掌握20元的錢幣兌換,進一步體驗錢幣與商品之間的等價交換。

      2、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適合的商品制定購物計劃,并愿意把自己的購物計劃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班級創(chuàng)設購物情景(超市、文具店、銀行、加工廠、造幣廠)

      2、商品價格表、購物計劃單若干

      3、鉛筆、膠、數(shù)棒若干

      活動過程:

      1、運用提問,激發(fā)幼兒對超市購物的興趣。

     。1)你去超市的時候是怎樣買東西的?

     。2)你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是怎么知道商品的價格的?

      2、制定購物計劃單。

     。1)出示超市商品價格表,引導幼兒觀察。

     。2)向幼兒介紹制定購物計劃單的方法

      教師指導幼兒先記錄姓名、日期,然后選擇商品,把選擇的商品圖片撕下來粘在計劃單上,商品的價格和起來是20元,最后把商品的價格用加法算式表示。并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價格和起來是20元。

      (3)幼兒制定購物計劃

      將幼兒按能力強弱分成兩組,能力弱的提供數(shù)棒作為輔助。

      3、購物游戲。

      (1)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購物規(guī)則。

      規(guī)則:

      ①銀行設有工作人員,幼兒可以去存取錢,存折中的`記錄用算式,存款用加法算式,取款用減法算式,得數(shù)寫在余額中。

     、诔袕娜肟谶M,然后拿購物筐購物,最后到收銀臺交款,收銀員手中有一個價格表,超市中的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可以找到。

     、畚木叩暝O有售貨員和工作人員,售貨員賣貨,工作人員負責加工成品

      ④加工廠負責給超市供貨和到鄰班訂貨,幼兒的錢花光了,就可以到加工廠打工賺錢,也可以到超市和文具店做收銀員、服務員賺錢。

     。2)幼兒自主游戲。

      教師重點指導超市的收銀員和銀行工作人員。(在幼兒計算、收款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數(shù)棒輔助,在數(shù)額過大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提示)

      4、教師小結并根據(jù)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提出新的問題,引發(fā)下一次的游戲。

      提問:“當收銀員收款時數(shù)額過大怎么辦?超市的收銀員收款時,款臺太亂,分不清哪些已收過,哪些沒收怎么辦?”

      活動延伸:

      1、活動區(qū):引導幼兒進一步完善角色區(qū)的游戲規(guī)則,并玩銀行、超市、文具包裝店、加工廠游戲。

      2、親子作業(yè):請幼兒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到超市真實體驗購物。

    大班購物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1角、5角、1元,并會靈活運用。

      2、了解人民幣、標簽、物品三者的關系,產(chǎn)生購物的興趣。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超市購物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人民幣1角、5角、1元,了解人民幣、標簽、物品三者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超市情

      2、投影儀1臺

      3、人民幣學具每個幼兒1套

      4、實物若干、標簽若干

      活動過程

      一、歌”進入活動室隨音樂“卡通之。

      師:“寶寶們,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嘟嘟超市的門前,你們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嗎?(幼兒:賣東西的地方)今天老師就帶你們?nèi)ス涑邪桑?/p>

     。ぐl(fā)幼兒購買的欲望。)

      二、幼兒進超市購物

      1、師:“寶寶們看,超市里擺放的東西多整齊呀!你們看這里擺放的是什么(教師指向文具區(qū))(幼兒會說:“這里有鉛筆、棒棒膠、橡皮、尺子”等),這里是賣學習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區(qū)。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紹生活用品區(qū)、圖書區(qū)、食品區(qū)。

      (讓幼兒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

      2、師:“寶寶們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個標簽,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錢,我們在賣東西的時候要看好價格和手中的錢再買,下面老師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個錢包,自己去賣東西好嗎?

     。ǚ职l(fā)錢包,幼兒自己去購物)告訴幼兒買完東西要到收印臺去交錢。買東西時不推、不擠,做一個文明的`小顧客。(保育員老師扮演收印員)

      3、幼兒在賣東西的時候可能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時教師只是旁觀,不給予幫助。

      4、師:“寶寶們到老師這邊來,老師看看你們買到什么東西了?”

      幼兒圍到教師身邊,師問:“你買到什么了?”“你為什么沒買到東西?”

      有的幼兒沒買到東西可能活說:“我不認識錢。”“我不認識上面的字。”“我不會花錢!钡,這時教師讓買到東西的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買到東西的。

      (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認識到不認識錢不會花錢是買不到東西的,從而激發(fā)幼兒認識和使用人民幣的欲望。)

      步驟2

      三、交流比較

      請買到東西的幼兒到投影儀前演示并說說自己買的是什么、怎樣付的款。

      如:用1角錢買了一根鉛筆。就在投影儀上擺出一根鉛筆、1角的標簽和一個1角的硬幣,從而讓幼兒認識1角錢。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5角及1元的硬幣,并了解5個1角和1個5角一樣多,2個5角和1個1元一樣多,10個1角和1個1元一樣多。

     。ㄔ谟變簲⑹龅倪^程中不認識人民幣的幼兒學到了本領,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怎么使用,他們會有強烈的購買欲望,以此來展示自己的本領)

      四、再次去超市購物

      師:“寶寶們現(xiàn)在認識錢了嗎?知道怎樣買東西了嗎?我們現(xiàn)在再次進入超市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吧!如果不小心把東西碰到了地上該怎么辦?(幼兒:“把它撿起來”)對,撿起來放回原處。好,現(xiàn)在出發(fā)吧!

      幼兒自由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去收印臺交款。

      師:“寶寶們快開告訴老師這次你買到什么東西了?用了多少錢?”

      幼兒個個會非常興奮的向老師說自己買到了什么東西,用了多少錢。

     。ㄓ變旱谋绢I得到了展示,他們會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兒不亂花錢

      師:“寶寶們手中還有錢嗎?(幼兒:“有”)我們剩下的錢不能亂花,應該把它積攢起來留到以后有用的時候再用。今天我們學會了購物,以后我們要做家長的小幫手,幫他們?nèi)ベI東西好嗎?(幼兒:“好”)現(xiàn)在寶寶們把剩下的錢放在存錢罐中吧!”

      收學具,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只是讓幼兒初步了解人民幣,通過超市購物的游戲來認識人民幣,幼兒興趣頗高,求知欲強烈。但活動前對幼兒原有知識經(jīng)驗估計得過高,導致幼兒在第一次購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難,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了解幼兒的原有知識經(jīng)驗,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孩子,這樣才能使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開放陳列、顧客自我選購、排隊收銀結算,以經(jīng)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商店。一種消費者自助選購、統(tǒng)一收銀結算的零售企業(yè)。在中國,超級市場被引入于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

    大班購物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注意物品的價格和數(shù)量的關系,進行10元以內(nèi)的買賣游戲。

      2、能說出要買的物品與數(shù)量,學會用同樣多的錢買不同的物品。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購物小超市ppt。

      2、學具:與超市里玩具相對應的圖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錢幣若干;購買玩具的表人手一張;骰子一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擲篩子游戲。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出示篩子: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點子)

      師:我們來玩擲篩子游戲,一組上的.小朋友輪流,擲到數(shù)字幾你就從盤子里拿出與點子數(shù)一樣的錢,如我擲到點子4,就拿4元錢。

      2、幼兒輪流擲篩子。

      3、交流。

      師:小朋友說說你擲到數(shù)字幾,拿了幾元錢,是幾元錢和幾元錢合起來的?

      幼兒:4元錢,是兩個一元和一個兩元合起來的。

      二、10以內(nèi)物品的買賣。

      1、出示ppt。

      師:在我們小區(qū)里開了一個超市,我們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錢呢?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物品的價格。

      3、6元以內(nèi)的買賣游戲。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擲篩子的方法獲得了一些錢幣,現(xiàn)在就用你手里的錢來超市買東西吧,你想買什么呢?

      幼兒說說自己想買的東西,并說說夠不夠,說對的把相應的物品的圖片拿走。

      4、10元以內(nèi)的買賣游戲。

      師:老師給小朋友每人10元錢,你還要從盤子里拿多少錢才湊滿10元呢?請小朋友從盤子里繼續(xù)拿錢湊滿10元。

      師:現(xiàn)在小朋友的錢更多了,每人買一個物品,想想你可以買什么呢?

      請幼兒帶上10元錢來買東西,如果是一張整的10元,讓幼兒自己想還要找多少錢?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同樣多的錢買不同的物件 。

      1、交代游戲名稱及玩法。

      師: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是“購物高手”,F(xiàn)在老師給小朋友發(fā)一張10元錢的記錄單,我們要把10元都用完,所買東西不能超過10元,想一想可以買些什么?能買幾樣物品呢?

      師:請小朋友選擇想要買的東西,貼在記錄單里。

      2、交流。

      師:你買了幾樣,買了哪些物品,有沒有超過10元?

      幼兒介紹自己的各種購物方法。

    大班購物教案14

      設計意圖:

      小朋友們都喜歡逛超市,好吃好玩的盡管往籃子里拿,從不需要考慮今天要買什么,買多少。這堂課我讓小朋友們做一次“今天我當家”,通過故事小熊果果搬新家需要購買物品說起,從分析清單、歸類、整理清單到購買物品、校對清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步步深入。讓孩子們學習根據(jù)物品的特征進行分類并計數(shù),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tǒng)計結果,從小養(yǎng)成做事的計劃性和條理性。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jù)物品的特征進行分類并計數(shù)。

      2、學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tǒng)計結果。

      3、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做事的計劃性和條理性。

      活動準備:

      1、小圖片若干,大圖片若干,并在反面粘上磁鐵,,簽字筆一支。

      2、空白的三份表格,“洗漱用品”,“文具”,“水果蔬菜”中文字牌。

      3、零亂的購物清單一份,《三只熊》的音樂,二維圖的作業(yè)單。

      4、教室布置成超市樣子,三塊黑板用于分類擺放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出購物清單,啟發(fā)幼兒將清單整理歸類

      師:小熊果果搬新家了。星期天,果果和爸爸媽 媽到超市大采購。要買的東西可多啦。因為怕忘記,媽 媽特意列了一張購物清單,我們一起來看看。

      物品名稱

      牙膏 數(shù)量

      蘋果 3

      鉛筆 8

      牙刷 10

      西瓜 3

      茶杯 6

      茄子 5

      筆袋 5

      毛巾 2

      剪刀 4

      胡蘿卜 4

      作業(yè)本 3

      直尺 9

      師:要買的東西可真不少,果果得跑多少地方啊。買完牙膏,買蘋果,買完蘋果,買鉛筆,買完鉛筆,買牙刷······累死了!小朋友們幫果果想想辦法,怎樣讓果果買得又快又好呢?

      二、回憶超市購物經(jīng)驗,并將物品歸類

      1、提問: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樣擺放的呢?小朋友到超市是怎樣購物的呢?(引導并啟發(fā)幼兒超市物品是按照物品的功能分類擺放的,例如:水果和蔬菜會放了靠在

      一起,餅干薯片這些零食會放在一起······我們購物時會有一個計劃,在同一個地方買好

      想要的東西 ,再到另一個地方買別的東西,要不然跑來跑去費時又費力。)

      2、幫媽 媽歸類物品并整理清單

      師:現(xiàn)在我們幫果果整理一下清單吧。哪些東西可以在同一個地方買呢?

      幼:牙膏、牙刷、在同一個地方買。買完后去買毛巾和茶杯。

      鉛筆、剪刀、作業(yè)本、直尺、筆袋在同一個地方買。

      蘋果、香蕉、花菜、胡蘿卜在同一個地方買。

      師:牙膏、牙刷、毛巾、茶杯是洗漱用品,(教師出示表格一,并將物品放在表格內(nèi))。蘋果、西瓜、茄子、胡蘿卜是水果蔬菜,(教師出示表格二,并將物品放在表格內(nèi))。鉛筆、剪刀、作業(yè)本、直尺、筆袋是文具(教師出示表格三,并將物品放在表格內(nèi))。老師將這份購物清單按照小朋友的想法重新排列了一下,我們一起看看。(表格一)

      洗漱用品 數(shù)量

      牙膏 3

      牙刷 3

      毛巾 4

      茶杯 5

     。ū砀穸

      水果蔬菜 數(shù)量

      胡蘿卜 3

      茄子 5

      西瓜 6

      蘋果 8

     。ū砀袢

      文具 數(shù)量

      直尺 2

      筆袋 2

      剪刀 7

      作業(yè)本 9

      鉛筆 10

      三、師:小熊的`一家去超市購買物品,老師也想考考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按照購物清單去買這些東西呢?(將幼兒分組,商量各自買什么,買多少,按照購物單購買,看哪一組最先完成)。買完后,將你購買的東西貼在購物單下面。

      四、校對購物單和實物,并請每組的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tǒng)計結果。

      五、師:我們順利地幫小熊一家完成了購物的任務,為了感謝我們,果果和媽 媽決定好好招待我們,用我們今天買的水果蔬菜為我們做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小朋友橫過來看),這是我們今天買的蔬菜水果,這是茄子,幾個?(記錄數(shù)量)什么顏色?(引導小朋友豎過來看,做上標記),可以做一個魚香茄子。這是胡蘿卜,幾個?(記錄數(shù)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熬一鍋胡蘿卜白米粥。這是西瓜,幾個?(記錄數(shù)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來一個冰鎮(zhèn)西瓜。這是蘋果,幾個?(記錄數(shù)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來一個拔絲蘋果。

      六、師:小朋友吃飽了嗎?讓我們一起做個輕松的運動吧。(舞蹈三只熊)

      附統(tǒng)計圖:

      茄子 胡蘿卜 蘋果 西瓜

      橙色

      紫色

      綠色

      紅色

      教學反思:

      幼兒期正處于數(shù)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因而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diào)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shù)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jù)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今天我當家“這一活動內(nèi)容,在游戲中溶入了數(shù)學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可孩子們的表現(xiàn)還是讓我始料未及。當我出示購物清單時,小朋友們立即被琳瑯滿目的物品吸引,熱烈地討論起來。我提問:“購物單上要買哪些東西呢?”小朋友們都搶著回答,“四個毛巾”,“三個牙刷”“三個牙膏”,“十個鉛筆”……“個”成了許多物品的量詞,我只好一一糾正,重復練習。看樣子,量詞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多多練習。

      分析清單時,我讓小朋友們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購物辦法。有的說開汽車,有的說推購物車,完全沒答到點子上。于是我換了一種方法引導:“超市里餅干和薯條是放在一起的,牛奶和飲料放在一起賣,購物單上的哪些東西是放一起賣的呢?”小朋友們一下明白過來,紛紛說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進行物品歸類并整理清單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只想著抓緊時間,能讓課順利進行,沒有提供讓小朋友主動學習,動手操作的機會,而是一手包攬,全權代辦,剝奪了小朋友們探索的好奇心。

      購買物品的任務布置下去,小朋友們一下興奮起來,對我提出的要求置若罔聞,“轟”的全都跑到貨架前,拿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只好讓他們回到座位上,重新講了要求,但還有小朋友出錯。我想:如果我在提要求時將要求細化,并請個別小朋友復述要求,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xiàn)。同時小朋友的分工協(xié)作能力欠缺,只想著個人,沒有融入到小組的活動中,這方面的教育亟待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加強。

      用語言表達統(tǒng)計結果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提出要求:“我們這組買的是xx,我買了1個(1只、1條、1把……)xx!毙∨笥讯寄苡猛暾卣Z言表述。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做統(tǒng)計圖,二維圖訓練了孩子們的觀察、思維和推理能力,統(tǒng)計數(shù)量,小朋友個個拿手。在為物品的顏色做標記時,既要觀察物品所在的那一列,又要兼顧顏色那一行,經(jīng)過我的講解引導,小朋友的操作質(zhì)量很高。怎樣讓做統(tǒng)計圖和結束部分銜接自然,我考慮了很久,最后想到了小熊一家請我們吃美味大餐,這樣既解決了統(tǒng)計圖,又能讓買的水果蔬菜有所作用,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小朋友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備好一節(jié)課不等于上好一堂課,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各有不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因勢利導,注意細節(jié)方面的教學,學會放手,讓每個孩子在快樂、健康中成長!

    大班購物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購物游戲,感受自己準備春游物品的快樂。

      2.有初步合理的購物計劃,并能根據(jù)外出情況挑選適量、適當及必須的物品。

      3.體驗同伴間關愛的友情,愿意關心別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16個小錢包(每個內(nèi)存放10元硬幣)

      2.超市場景布置(貨柜若干、提示卡、價目表)

      3.購物籃若干(16個)

      4.大量物品。(奶制品類、飲料類、水果類、零食類、點心類、其它類)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購物

      1.引子:上次春游,你們都帶了些什么好吃的?這些東西都

      是誰給你們準備的?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再過幾天,我們又要去春游了!這次我們不請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來準備春游的物品,行不行?好!那我們今天就來做個超市的游戲。請你去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最需要的物品帶去春游,好嗎?

      2.幼兒第一次購物,教師觀察。(主要觀察幼兒購物的量是否

      合適)

      3.討論:

      (1)先數(shù)一數(shù),你買了幾樣東西?

     。2)觀察討論個別幼兒的籃子:(帶多少比較合適?)

     。3)重點討論:如果外出春游把這些東西都帶去,你們覺得合適嗎?為什么不合適?說理由。

     。4)教師小結:春游外出帶的食物應該是適量的。如果帶的太少會吃不飽。如果帶的太多,小包包放不下、小朋友背不動、回來的時候還會吃不完。那就太浪費了!

     。5)幼兒退貨,個別或共同檢查。

     。c評:活動從生活中選材,但它畢竟不同與生活。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創(chuàng)設了模擬購物情境,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也使他們埋下了探索和了解生活的種子。第一次的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的'活動也在幫助幼兒建立適量購物的正確價值觀。)

      二.第二次購物:

     。保樱簞偛盼覀兣龅搅耸裁磫栴}?這次購物的時候想想看,你要買多少東西比較合適,而且有些東西必須要帶的?

     。玻變旱诙钨徫,教師觀察(重點觀察幼兒量的合適性、幼兒購物的種類及個別幼兒情感的關注)

      3.討論:

     。ǎ保┻@次你買了幾樣?差不多了嗎?你們都買了些什么?

     。ǎ玻┱页鲆粋類別相對較全的包,觀察討論。

     。保悇e觀察。

     。玻攸c討論:哪些物品是必須要帶的?(如餐巾紙、飲料、水果等)

     。常懻摚翰徒砑堄惺裁从?

      為什么你們都要帶飲料?你喜歡喝什么飲料?天熱時,哪種飲料比較解渴?

      帶些水果有什么用?

      (點評:第二次的購物,教師從類別化入手,幫助幼兒從生活經(jīng)驗講述開始、由淺入深,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須要帶的。也幫助幼兒從感性感受到較理性的思考,理解物品本身的內(nèi)涵。)

      4/個別幼兒包包檢查:你們有沒有想到為好朋友準備呀?準備的東西可是要好朋友喜歡吃的?知道你好朋友喜歡吃什么嗎?

      (3)幼兒再次退貨。

     。c評:教師適時地對幼兒進行關心同伴的教育,使幼兒理解購物過程的另一種社會價值,不但激發(fā)了幼兒的情感、也促使幼兒更全面整體地考慮購物過程、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增強目的性。)

      三.第三次購物。

     。保磥砬镉钨徫镎娌皇且患唵蔚氖虑。要考慮周到。呆會兒,我么要看一看,想一想,帶的東西是多還是少、還是正正好好。什么東西是一定要帶的?什么東西是不合適的?最后還要想想你的好朋友。有點難,能行嗎?這次我們真的要發(fā)錢了!怎么樣把10元錢用好?自己要算好!

      2.教師發(fā)錢,個別指導。(大手大腳的孩子:花錢的時候可要節(jié)約一些。)(節(jié)約的孩子:你別太節(jié)約了,用吧!大方點。)

     。常變嘿徫。

     。矗處熜〗Y:用了幾元錢?水都帶了嗎?給好朋友帶東西了嗎?真好,春游的時候不僅想到了自己,還考慮了好朋友。下一次,我們要告訴爸爸媽媽:春游的時候讓我們自己準備物品,因為我們能準備得很好,說不定想得比爸爸媽媽還周到呢!還要爸爸媽媽準備嗎?

      (點評:課堂上加入真實錢幣的運用,形成了這一活動的一個高潮。也體現(xiàn)了教師 教育目標的整合性。包括語言在交往中的使用,幼兒對各種內(nèi)容的取舍、有目的選擇、對錢幣的使用等。它成為幼兒表現(xiàn)的一個大舞臺、也為教師繼續(xù)教育提供了依據(jù)。)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孩子有了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購買,積極性特別高,同伴間也有了足夠的交流,孩子將這次活動的經(jīng)驗同以往相比,歸納總結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購物,對以后的的良好購物習慣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