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認識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的認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教學準備:多媒體一套。學生準備硬幣等圓形物體若干;圓規(guī)一把、直尺一把、小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同學們玩過投圈游戲嗎?如果現在有幾位同學要進行投圈比賽,站成什么形狀比較合理?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2、你見過圓嗎?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
3、想辦法畫圓。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教師板書:d=2r或r=1/2d
3、用圓規(guī)畫圓。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車輪為何是圓的,車軸應該裝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板書:圓的認識
1、各部分名稱:or(無數條)d
2、d=2r或r=1/2d(同圓或等圓)
3、畫法: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圈
圓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⒈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虐匆螽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guī)范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瓶焖佼媹A。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钱嬜畲蟮膱A,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小)
、壤脭祿容^圓的大。ò嗉壗涣鳎。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⒉感受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練習十七第6題。
指名回答問題。
、仆勒f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⑶獨立完成第⑶問,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葐柎鸬冖葐。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掣惺苤睆绞菆A內最長的線段。
、懦鍪揪毩暿叩7題。
、仆篮献魍瓿。
、前嗉壗涣髂愕陌l(fā)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葱蕾p生活中的圓。
、抛匀滑F象中的圓。
、乒に嚻泛徒ㄖ镏械膱A。
、沁\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⑴看板書,總結全課。
、撇贾米鳂I(yè)。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圓的認識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一課時。
內容結構:是在學生學過了直線圖形的認識和面積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的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教材先講圓的認識,通過圓的直徑和半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圓的特征,掌握畫圓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圓及各部分的名稱,圓的特征,半徑和直徑。
2.能力訓練點:圓規(guī)作圖能力,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美育滲透點:知識的魅力,美與生活。
三、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借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積極參與,互相討論,合作學習。讓其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并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種數學思想。
四、教具學具
教具: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并茂,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增添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具:要求學生準備硬幣、毛線、筆、圖釘、硬紙條、圓規(guī)、圓片等,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動手操作。
五、設計思想
1.從生活實踐引入新課。
2.按知識形成發(fā)展過程展開新課
3.運用教具學具直觀感受,建立空間概念,突破難點。
4.通過實踐訓練技能,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
六、教學過程
第一、復習導入
1.用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提問學生:
。1)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2)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通過學生回答明確:這些圖形都叫作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2.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哦!今天天氣真好,刺猬媽媽叫小刺猬們到草地上一起做游戲,媽媽要求寶寶們圍在媽媽的周圍,并且每個寶寶離媽的距離要同樣遠。瞧,小刺猬們圍成了怎樣的圖形。
3.學生回答后,教師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細繩旋轉演示,讓學生觀察小球所運行的路線,將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研究的新知識——圓的認識。
第二:探究新知
1.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圓?
2.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和圓的特征。
3.圓的畫法
(1)自選材料畫圓
用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選工具畫圓,并分組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交流自己是采用了什么材料怎樣畫圓的。
在這時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強調說“我是這樣畫的”或“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2)按要求作圓
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圓,那這個圓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么來確定的?
讓幾位學生向全班匯報想法后,再讓學生打開課本87頁閱讀圓的畫法,歸納、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周。(在這里主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畫法實踐
問題:活動課上,老師要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guī)怎么辦。鼓勵學生想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第三:歸納總結
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圓及其特征的認識,明確畫法步驟。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第四:實踐運用
1.隨堂練習
設計判斷和作圖題,以教材習題為主,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練習形式,并注意針對新課后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
2.鞏固練習
設計問題:
。1)車輪如果不是圓的,會怎么樣?
。2) 圓的車輪有什么好處?
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不但有利于學生對圓的特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圓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教材第57—59頁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畫圓、剪圓、折圓等活動,使學生認識圓,發(fā)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以及半徑、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作用。
2、在畫圓、剪圓、折圓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動中滲透普遍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認識圓及其特征,能夠正確地用圓規(guī)畫圓。
教具學具準備:理解圓的半徑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圓)關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請你們想一想,生活中你們在哪里見到過圓?
師: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課件播放教材57頁主題圖)
師:圓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如此美妙、神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身邊各種圓形圖案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體會到生活與數學密切聯(lián)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圓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征。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fā)了一個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卡片,閉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圓嗎?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成員說一說。
活動后匯報:你為什么一下就能說出摸到的是圓?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的平面圖形有什么區(qū)別?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同學們再次閉上眼睛摸著圓的邊,想象一下圓的形狀。
設計意圖:通過摸圓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圓,通過想象、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到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初步感知了圓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饋,形成概念。
(1)自學畫圓。
我們先研究圓的畫法: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圓,那么,想不想把它畫出來呢?
學生每四人一組嘗試畫圓,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自由畫,稍后,老師評價學生畫的圓: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用了什么方法?
。▽W生用手畫,借助圓形物體畫,用圓規(guī)畫)
師:比較一下,用什么方法畫的圓比較好?(圓規(guī)畫圓)
(2)嘗試畫圓。
學生操作,每個學生用圓規(guī)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學生完成后,教師讓學生每四人一組,把四個人畫的圓放在一起,相互欣賞。
師:欣賞完剛才四個同學畫的圓以后,你們發(fā)現四個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樣嗎?
。ㄋ膫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師小結: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上。
。▽W生練習用圓規(guī)畫圓)
3.探討圓心。
。1)教師示范畫一個完整的圓,然后對圓講解:用圓規(guī)畫圓時,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上下對折、打開,出現一條折痕;左右對折、打開,又出現一條折痕;換個方向再對折、打開,如此做幾次,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ㄟ@幾條折痕相交于一點)
師指出:這一點就是圓心。
什么叫圓心?學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師明確: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導學生在學具圓上標注圓心。
(3)設疑:同學們剛才畫的圓的位置不一樣,你們認為這是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后匯報。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探討半徑。
(1)小組合作。在你的學具圓上任意找一點,連接圓心和這一點得到一條線段,你還能畫出這樣的線段嗎?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fā)現了什么?
。ㄟ@些線段的長度都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半徑?學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
師: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幾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學生討論后,全班匯報。
師小結:半徑是一端在圓心,另一端在圓上的線段;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
。4)設疑:剛才同學們畫的圓有大有小,你們認為它與什么有關?
學生小組之間討論后全班匯報。
師小結:圓的大小是由圓的半徑決定的。
5.探討直徑。
。1)小組合作。拿出你的學具圓,用尺子沿著一條折痕畫出一條線段,再畫幾條,用尺子量一量這些線段,你發(fā)現了什么?
。ㄟ@些線段的長度相等)
師小結:像這樣的線段我們把它叫做直徑。
(2)說一說什么叫直徑。學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
師: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直徑應具備哪些條件?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幾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嗎?
學生討論后,全班匯報。
師小結: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個端點都在圓上;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
6.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學生用尺子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和半徑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師生共同小結: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用字母表示為:d=2r或r=。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的過程,在操作、觀察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發(fā)現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掌握同一個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體驗自主感悟新知的過程。
7.設計美麗的圖案。
。1)課件出示教材59頁圖案。
。2)提出設計要求:以圓為基本圖形,運用旋轉、平移和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方式,利用圓規(guī)和直尺一步一步畫出來。
。3)教師展示作品。
小結:用圓規(guī)和直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①觀察圓的特點;②用圓規(guī)和直尺一步一步地畫圓;③擦去多余的線條并涂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在設計展示中讓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認可和肯定。
⊙鞏固練習,提升反饋
1.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半徑4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4)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2.想一想,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放在哪?
⊙課堂總結,評價拓展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1.教材58頁1、2題。
2.教材60頁1、2題。
圓的認識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在探索中發(fā)現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能利用圓的特征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圓規(guī)、直尺、3張作業(yè)練習紙,大小不同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比較平面圖形的不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矫鎴D形,請看大屏幕?禳c看一看,都認識嗎?(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等6種平面圖形。)
你能從中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嗎?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稱做“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曲線圖形——圓。(板書:圓)
設計意圖:直接揭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能夠直觀而快捷地向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同時,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使學生不覺得陌生。
二、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次畫圓,了解畫圓方法“定點,定長”,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學生初次畫圓
你覺得怎樣能畫出一個圓?(學生自由回答,如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用圓規(guī)畫任意大小的圓。)
學生拿出教師準備好的圓規(guī),師生一起了解圓規(guī)各部分的作用。
試著用圓規(guī)在1號作業(yè)紙上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思考“怎樣能把這個圓畫的很圓呢”?
(學生初次用圓規(guī)畫圓,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畫圓的情況。)
請畫圓畫的很標準的學生介紹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指名拿作品上臺展示并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用圓規(guī)畫圓一要注意圓規(guī)針尖固定好不能亂動,即“定點”,二要注意圓規(guī)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即“定長”。(板書:定點、定長)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主要是組織好數學活動。從學生自主畫圓畫的不是很規(guī)范,到互相介紹畫法和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很實在的數學活動。由于學生十分投入,所以對圓心和半徑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這就為深入研究圓心、半徑、直徑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并且學生通過嘗試、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從而發(fā)展數學思維。
(2)教師板畫圓,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方法板畫圓。引導學生觀察:畫圓時的這個“定點”就是圓的“圓心(板書:圓心),也就是圓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O)而圓規(guī)兩腳之間不變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板書:半徑),為了能讓大家清楚的看出來,老師把半徑畫下來(師板畫半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半徑的特點。)
師小結:“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書:r)
在圓中還有一條特殊的線段,老師也把它畫下來(板畫直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直徑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教師板畫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說說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樣的設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第二次畫圓,了解圓心、半徑的作用
拿出2號作業(yè)紙,再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并標出圓心、半徑、直徑用字母表示出來即可,這次咱們來比比誰畫的又快又好。(師巡視并收集好的作品展示)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位同學畫的有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W生觀察然后回答“大小不同”,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我們再來繼續(xù)觀察,這幾個圓除了大小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
。▽W生觀察并回答“位置不同”,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再次畫圓并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得出半徑及圓心的作用,實踐得出的真知會讓學生有強大的成就感,而且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同學樂于嘗試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征
1、介紹研究方法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圓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要想深入的研究圓,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圓的特征。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呢?(學生自由回答)
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時都是從哪些方面來研究的?以長方形為例,我們都研究了長方形的什么?
。▽W生回憶然后回答:如周長、面積、有幾條邊幾個角、邊的長度角的大小等等。)
師小結: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主要是從邊和角的數量,邊的長度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幾方面來入手的。圓也是一個平面圖形,雖然它沒有直直的邊,沒有角,但是它有什么?(學生回答:圓心,半徑,直徑)
那我們就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及長度這幾方面來研究圓的特征,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圖形的特征,教給學生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并且?guī)椭鷮W生明確研究方向,即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長度及之間的關系來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征。
2、小組活動,研究交流圓的特征
請大家聽好活動要求(課件展示,并指名讀一讀)小組現在開始研究吧!
。ㄐ〗M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各組活動情況)
每個小組都討論的非常熱烈,有收獲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師先給大家提點要求:每組派2名代表上來,要把研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都交流出來。如果有說的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同學要認真聽,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聽清楚了嗎?
。ㄖ该吓_交流,注意多讓幾個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并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1個圓心,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或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字母表示為d=2r,r=d÷2。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啟發(fā),得到圓的特征,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fā)現、總結圓的特征,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看書
剛才研究的過程大家都表現的不錯。下面打開課本第2頁,仔細讀讀第2頁和第3頁的內容,通過看書你會有新的收獲的。注意啊,看書可不能光看字,還要看看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看書,師巡視指點)
誰來說說你的新收獲?(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并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本,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五、鞏固練習
1、以O點為圓心,以6厘米為半徑畫一個圓。
拿出桌上的3號作業(yè)紙聽好要求:以O點為圓心,6厘米為半徑畫一個圓。(學生畫圓,師巡視檢查)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圓和這個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的直徑是長方形的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剛才畫的這個圓就是這個長方形內的最大的圓。
如果要在一個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你認為圓的半徑是多長?(學生思考并回答)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續(xù)教學奠定好基礎。
2、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老師這兒還有個畫圓的問題,大家還能解決嗎?(課件展示:怎樣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同桌互相討論思考方法。
說說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比較幾種方法的優(yōu)點與不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出一個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長繩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綁上筆,旋轉一周即可得到一個圓。
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固定的點就是圓的圓心,繩子的長就是圓的半徑,需要30米,旋轉一周,就轉出了無數條半徑,也就形成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試畫花壇較直觀地向學生滲透圓心是定點、半徑是定長的特性,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的練習學生樂于參與,也有實效。
3、拓展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到“圓,一中同長也”。通過剛才所學,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么嗎?(學生回答:一個圓心)“同長”呢?(指名回答: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這與我們剛才的發(fā)現怎么樣?(一樣)更何況我們古人的這個發(fā)現比歐洲西方國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們的老祖宗不簡單吧!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歷史,體會到數學的文化魅力,并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特征。
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圓)
老師也為大家?guī)砹艘恍┥钪械膱A,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
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這么美的圓啊,怪不得古希臘的數學家這樣說道“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也正因為有了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和欣賞生活中的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
六、總結全課
好了,這節(jié)課的時間也差不多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呢?(學生談收獲)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同學們的收獲都不少,關于圓的秘密還遠遠不止這些呢。我們東方人更把圓看成了“圓滿、美滿”的象征。課后你可以自己查閱一下相關資料,進一步的來研究圓、了解圓。
評析: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科學地、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學程序。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注重有機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多種練習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會數學知識,會學和樂學數學。
1、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實驗證明: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畫法,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研究圓的特征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接受知識的感官越多,知識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2、以生為本,自主探究。
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時,并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將學生進一步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而且,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貫穿其中。如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對圓的特征進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
3、師生、生生的互動,使生成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發(fā)揮好“啟發(fā)者,組織者”的作用,多讓學生說消除他們畏懼心理,用激發(fā)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小組內交流,組與組交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讓信息不斷交流,思維不斷碰撞,學生在探究未知領域的同時,實現了智力的發(fā)展。從各種有用信息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形成了學習的內驅力。
圓的認識教案6
一、通過操作初步感受圓的特征
1、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
2、在每個小組的袋子中有許多各種形狀的紙片,當然這些圖形的紙片也有,其中圓形紙片有四張,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圓形紙片嗎?(小組活動,袋子中還有橢圓形紙片。)
你們摸到了什么?為什么會摸出橢圓形紙片?
為什么不會摸出這些圖形的紙片呢?(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二、自主探索研究圓的特征
1、橢圓和圓雖然都是曲線圍成的圖形,但是可以比較容易地加以區(qū)分,也就是說,圓和橢圓相比,圓是有特殊之處的。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們想自己研究嗎?
2、取出在家剪好的圓紙片,你們在家練習了畫圓,說一說畫圓有什么訣竅。
結合回答,教學圓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圓的特征了
活動要求:(投影)
1、自己通過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圓的特征,寫在記錄紙上。
2、在小組中和同學交流。
3、小組總結圓的特征。
匯報:
(1)橢圓從中心到圓上的距離不相等,圓從圓心到圓上的距離相等。(教師要結合教學半徑)
。2)橢圓和圓對折后都可以重合,橢圓有兩種對折方法,圓有無數種對折方法。(教師要結合教學直徑)
。3)橢圓沒有圓圓。(提問:為什么橢圓不圓?)
。4)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三、運用圓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1、圓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車軸為什么要安放在圓心?
2、圓的特征還能解決一些游戲問題
套圈游戲
課件演示畫面:15個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賽,離桿心有近有遠。動畫:各人投了一個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離桿心最近)。小明高興的神態(tài)說:還是我投得準
教師提問:同學們,對小明的話,你們有什么想法?(引出這樣比賽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離桿心同樣遠的位置)
(2)課件演示畫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離桿心有遠有近。
教師提問:同學們,站成一條直線行嗎?到底要怎樣才公平呢?(要站成圓形才公平)
課件演示畫面:15人圍成圓形,但桿心不在圓心。
教師提問:要站成怎樣的`圓形才算公平?(圍著桿心,桿心要在最中間、中心)
在操場上怎樣才能畫出這樣的一個圓形來呢?(可以把繩子拉直,一端固定不動,一端拴上粉筆,)
課件演示:為什么要一端固定不動?為什么要拉直繩子?
把小明站的位置看作圓上的任意一點,現在15人任意地站在圓上,你覺得公平嗎?(公平)為什么?
3、利用圓的特征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1)已知圓的半徑(直徑)求直徑(半徑)
。2)在正方形中畫最大的圓,已知正方形邊長。
。3)在長方形中畫最大的圓,已知長方形的寬。
四、總結
如果有一位同學病假,你要打電話告訴他今天學的內容,想一想,你要告訴他什么?
圓的認識教案7
教學內容:
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圓的基本特征,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袋子,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么多的圓,看了這么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guī)畫圓,不要急于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fā)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圓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課本第57、5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
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
相互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有關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具準備:
圓規(guī)、直尺、細線、圓形紙片。
學具準備:
圓形紙片、圓規(guī)、直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學生可能答:邊緣光滑好滾動,半徑一樣長等。(有的學生可能已經預習了。)(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體驗用不同工具畫圓
教師提問:可以用什么畫圓呢?
學生:圓規(guī)、尺子、圓形物品、繩子......
2、教師指出:圓形是由一條封閉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58頁第一段。
。2)、自學后填一填。
1.用圓規(guī)畫圓時( )所在的點叫做圓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2.連接( )和( )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 通過( )并且兩端都在( )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用圓規(guī)畫圓
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用圓規(guī)畫圓。
1)介紹畫圓的步驟。
。1)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定半徑)
。2)把裝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定圓心)
。3)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旋轉一周)
教師強調:畫圓時,一手捏住圓規(guī)頂部旋轉,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針尖的一腳。
2)學生練習畫圓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大小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圓的特征
。1)、①小組討論:同學們可以動手畫一畫或者折一折,看看半徑和直徑分別有多少條?再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看看每條半徑長度怎么樣?你發(fā)現了什么?討論時教師要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討論情況。教師出示問題: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無數條)所有的半徑都相等嗎?(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無數條)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都相等)
、谛〗M上臺展示他們得到的結果和使用的方法。
、劢處熜〗Y: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并且每條半徑都相等、每條直徑都相等 。
。2)、①討論: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谛〗M展示他們的結論和方法。
③總結: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1/2。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公式表示:r=d/2或d÷2、 d=2r
三、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嗎?
圓的認識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guī)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征。
2、畫圓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guī)。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觀察思考。
1、欣賞生活中的圓:棋子、桌面、鐘面、車輪、中國結。
2、觀察這些圖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
做套圈游戲,哪種方式更公平?
二、畫一畫。
你能想辦法畫一個圓嗎?
用手比劃著畫圓。
用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圓。
用圓規(guī)畫圓。
2、教學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三、認一認。
學生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
討論:圓規(guī)的“尖”、圓規(guī)張開的兩腳之間的長度所起的作用。
告訴學生半徑和圓心。
四、畫一畫、想一想。
要求學生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
觀察比較得知:圓有無數條直徑,無數條半徑。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都相等,半徑都相等。
以點A為圓心,要求學生以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五、討論。
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使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的本質特征。
讓學生認識到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六、觀察與思考。
1、播放課件。
動物王國自行車比賽。分別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的車輪。
思考:車輪為什么是圓形?
操作:
用硬紙板分別剪一個圓形、正方形、橢圓形。
小組合作描出運動軌跡。
七、練一練。
課本練一練題目。
八、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很快能找到圓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從本節(jié)課里掌握圓的特征,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直徑半徑等之間的關系。
圓的認識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修訂本)第115—118頁。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經歷“做”圓、畫圓的過程中認識圓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
3.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演示自然界中的圓,有向日葵的花盤、荷花池中的蓮蓬、平靜水面的圓形漣漪……
談話:從我們欣賞的這些美景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舉例:這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圓,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人為制造的圓,請你舉出實例,好嗎?(學生舉例)
質疑:(出示圓形噴泉水池圖片)看了這個圓形噴泉水池,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呢?
小結: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有關圓的問題。(板書課題)
【評析: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
二、合作探究
1.“做”圓。 ,
談話:請大家先在小組里商量,然后用提供的材料動手“做”一個圓。(材料有:圖釘一枚、繩子一根、鉛筆一枝、吹塑紙一張、剪刀一把。)
(1)展示學生“做”出的圓;
(2)讓學生匯報“做”圓的方法;
(3)交流“做”圓的關鍵。
小結:“做”圓的方法是先在繩子的兩端各拴上圖釘和鉛筆,然后把圖釘固定在吹塑紙的中央,拉緊繩子用鉛筆圍繞圖釘畫一圈,把它剪下來,就“做”出了一個圓。其中關鍵的步驟就在于不僅固定的圖釘不能移動,而且轉動時一定要拉緊繩子。
【評析:利用提供的.材料動手“做”圓,使學生在實踐中初步感知了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同時明確了圖釘固定點到鉛筆畫出的圓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2.畫圓。
提問:畫圓的工具是什么?你會使用圓規(guī)畫圓嗎?
請大家用圓規(guī)隨意在紙上畫出兩個圓,并說說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思考:如果要求畫出的圓是同樣的大小,該怎么辦呢?(學生討論)
小結:只要把圓規(guī)兩只腳分開的距離保持一樣長,那么畫出的圓一定同樣大小。
【評析:讓學生用圓規(guī)試著畫圓,形成實踐的體驗后,再交流畫圓的方法和感受,充分體現了探索性的學習方式!
3.認識特征。
談話:請大家把畫在紙上的圓剪下來,然后把這個圓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打開,反復折幾次。(學生操作)
提問:把對折的圓展開后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討論)
必要時引導:幾條折痕在圓中心會怎樣?幾條折痕的長度怎樣?
翻開課本第116頁,看書并圍繞以下問題進行思考:
(1)什么是圓心?什么是半徑?什么是直徑?
(2)一般用什么字母來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呢?
(3)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有什么關系?
(組織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圓的特征十分明顯。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并且這些半徑的長度相等,直徑的長度也相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則是直徑的 ;一個圓的大小是由半徑的長短決定的,圓的位置由圓心所在的位置決定。
【評析:學生探究圓的特征,首先通過動手折紙的實踐活動,發(fā)現折痕同樣長,并且相交于一點,直觀感知了圓心和直徑;然后在看書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討論認識了圓心、半徑和直徑等概念,弄清了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學生對圓的各部分名稱的認識及特征的探究經歷了從具體上升到抽象的過程。】
三、鞏固深化
1.在折紙的圓上畫出圓心、半徑和直徑,并用字母把它們標出來。
2.指出下面各圓中的半徑和直徑。
3.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2)直徑3厘米的圓比半徑2厘米的圓要大。
(3)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4)畫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圓時,圓規(guī)兩只腳分開的距離應是4厘米。
4.從下面的圖中,你能夠獲得哪些有價值的信息?你又能聯(lián)想到什么?
【評析:練習設計目的明確,層次清晰,針對性強,鞏固、深化了學生對圓的特征的認識。】
四、總結延伸(略)
總評
圓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一種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本課的設計,教師不過分拘泥于教材內容,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教材資源,充分關注學生的經驗,用心捕捉圓在生活中的原型,創(chuàng)設出特定的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還獨特地安排了“做”圓、畫圓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做”圓的操作中感知了圓是曲線圖形,在畫圓的實踐中體驗了圓的特征。在對圓的特征形成直觀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看書自學,引導學生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以及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整個教學設計,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點撥誘導,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在互動交流中不斷釋放出潛能,完善自我的認識。
圓的認識教案11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ㄒ唬、導入新課
。薄⒔叹哐菔
。ǎ保┙處熝菔荆瑢W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2)比較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2、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qū)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ǘ⑻剿餍轮。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找半徑和直徑。(根據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xù)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fā)現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fā)現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ㄈ⑿轮柟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jié)課圓的知識。
2、發(fā)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ㄋ模⑦\用實際
用本節(jié)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五)、根據課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圓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偾、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偻绞之媹A。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谟霉ぞ弋媹A。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guī)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壅覉A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fā)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新知,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苡螒蛉の额}。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俜纸M探究,合作學習。
分組匯報,全班交流。(填寫學習卡)
學習卡
名稱意義用字母表示在同圓()里
條數長度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直徑
半徑
、谥攸c請學生說明你是怎樣發(fā)現的,展示發(fā)現的過程,讓同學們評價。
③操作檢驗,內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斷力。
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課本第87頁“做一做”(略)]
b.對答游戲(每兩個學生一組):你說直徑長度,我答半徑長度;你說半徑長度,我答直徑長度。
c.邊體驗,邊說理: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安裝在哪里?(教師提供各種車輪形狀和安裝位置不一樣的自行車玩具,讓學生邊操作邊體驗,進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圓中所有的線段()最長;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嗎?
[探索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主要是通過學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組交流,以動手操作為主線,讓學生自主參與,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開探究活動的時空。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發(fā)現新知,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的過程,是體驗的過程,是感悟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體驗、感悟中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3)自我習作用圓規(guī)畫圓。
、賹W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和步驟。(課本第87頁)
、趯W生操作:用圓規(guī)畫圓。(自我體會,怎樣才能畫對、畫好。)
、蹍R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操作情況指導學生匯報并總結。[適時板書:a.定長(即半徑)b.定點(即圓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賞。
a.按要求畫圓。
a.半徑2厘米b.半徑厘米c.直徑4厘米(比較a、c,你發(fā)現了什么?)
b.按要求畫圓,并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請學生畫3個同心圓、3個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圓。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并歸納: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c.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的圓怎樣畫?(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三、課堂小結。
教師啟發(fā)學生自我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勵學生質疑:你還想知道什么?
四、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游戲。
教師:一個圓很美,大小不同的圓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更美。請大家設計由圓(或圓和其它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并寫出創(chuàng)意,帶到學校與同學交流。
圓的認識教案13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fā)同學興趣,培養(yǎng)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新課標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guī)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yōu)點。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同學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于同學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同學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fā)展轉化的戰(zhàn)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局部編排,本節(jié)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和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和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同學體驗和交流。這樣,同學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guī)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同學能更準確地掌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布置同學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練習十七在布置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同學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考慮,發(fā)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于本屆五年級同學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和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同學認識圓,知道圓各局部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和籠統(tǒng)、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同學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和其特征,讓同學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gu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同學借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guī)試著畫一個圓,然后組織同學交流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用圓規(guī)規(guī)范地畫圓、剪圓,讓同學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同學在交流中認識圓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谕ㄟ^讓同學折圓,使同學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征。
③通過讓同學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發(fā)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征
、俳M織同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征。
、谕瓿商畋眍}和判斷畫圓,讓同學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lián)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假如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里?噴水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畫?
圓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guī)、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guī)則引出圓
。ㄐ忌险n!)
一.情景引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ㄒ唬﹦邮謩幽X,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guī)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guī)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 自制圓規(guī):鉛筆、細繩等;
、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xù)學習設伏;
、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ǘ┖献鹘涣鳎嵘徒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倌囊唤M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趨R報對半徑的認識
、蹍R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揪毩暎海ǜ鶕䦟W生情況機動處理)
圓的認識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
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圓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探索發(fā)現圓的特點,理解有關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學會用圓規(guī)畫圖。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出示生活中關于圓的圖形.直接導入新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二)引導探索
出示課題:《圓的認識》并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的圓形物體么?
。ㄈ⿷锰岣
出示例1、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個圓嗎?
。1)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任意畫一個圓。
(2)提出問題:在畫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圓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
讓學生自學課本57~58頁,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它們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師在學生看書的同時,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形出來。)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誰起來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學到了什么是圓心,什么是半徑,什么是直徑。
師:什么是圓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圓中心的一點就是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隨即在黑板的圓形上標出字母O)
師:那什么是半徑,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畫出半徑,并標出字母r)
師:直徑呢?
生: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畫出直徑,標出字母d)
師:看來大家都用心看書啦!那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看這幅圖,你能準確找到它里面的半徑和直徑嗎?
說說上圖中那些既不是直徑也不是半徑的線段的原因。
通過同學們的表現,發(fā)現大家掌握的都不錯,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道題吧!
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圓、直尺等工具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嗎?
1、圓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生: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是。∥覀兛梢园岩粋圓隨意對稱折疊,得到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2、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的長度怎么樣?所有直徑的長度怎么樣?
生: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的長度也相等。
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厲害,那么我們接著看下面這道題。
3、在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樣的關系?
生:直徑等于半徑的二倍,半徑是直徑的1/2.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畫圓的方法:
通過用圓規(guī)畫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畫圓的方法。
1、定點(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ㄋ模╈柟叹毩暋
判斷:
1、直徑都比半徑長。
2、等圓直徑都相等。
3、畫一個半徑5cm的圓,要把圓規(guī)的兩腳張開5cm。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小結: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三、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三的第一題、第五題
四、板書設計
在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系:d=2r或r=d/2
畫法:1、定點(圓心o)——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
r)——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重點訓練學生對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及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反應及及時訓練發(fā)現,學生掌握情況不錯。因為本節(jié)課最大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在動手畫圖,折紙的過程中學完這節(jié)課的。這種方法可以直觀的幫助學生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發(fā)現圓的特點,及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整體來看,本節(jié)課還是較為成功的。
【圓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案05-31
《圓的認識》教案02-09
圓的認識教案01-17
圓的認識教案(精選27篇)06-25
《圓的認識》教案(15篇)02-23
圓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2-23
《圓的認識》教案15篇02-22
圓認識教案(精選22篇)03-27
圓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3-01
《圓的認識》教案(精選20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