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與朱元思書教案

    時間:2024-10-23 22:11:55 教案 投訴 投稿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七篇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1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在浙江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富春江。南北朝時梁代的文學家吳均曾經寫了一篇關于富春江山水的文章。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文學家的足跡,走進富春江,去領略富春江山水的優(yōu)美景色。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jiān)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读簳繁緜髡f:“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薄端鍟浖尽匪闹洠骸傲悍畛垺秴蔷范怼!薄杜f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集》三卷!笨梢娖湮募螘r已大部分散失。

      關于駢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駢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駢偶”(兩馬并駕為駢,兩人并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shù)相等的上下聯(lián),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shù)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文”,以后歷代相沿。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lián)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匯。駢文對唐宋以后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由于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文章的桎梏。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吳均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富春江美景所表達的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多角度刻畫景物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進行自學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教師明確:

      風停了,煙霧都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風景。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水中游動的魚兒和水底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高山憑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仿佛彼此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沖擊著山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長時間地啼個不停。那些像老鷹高飛沖天一樣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山谷中由于)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時也可以見到(從枝葉的縫隙間漏射下來的)陽光。

      3.質疑求助——歸納整理

      A(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 (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 (7)句子翻譯

      B分析層次結構,理清背誦思路

      明確:先總后分。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接著,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靜一動。接著寫山!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簡單概括為先總后分,先寫水,后寫山。

      C本文描寫生動,你認為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明確: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眱H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huán)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睂懗鼋拿鲀舫纬。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

      五、課文小結:

      (一)寫作特色

      1.由總到分描寫景物

      文章第一部分開篇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游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后交代了自己游覽的路線后,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文章第二部分先寫 “異水”,后寫“奇山”。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2.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第二段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迂緩處水的特點是清澈。作者描寫水清澈的特點用了夸張的修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而且用水底景物來突出這個特點:“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流迅急處水的特點是飛速洶涌,作者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yōu)美的特點來寫的。在寫山的陡峭高峻時寫群山“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直指”生動描畫出山峰陡直的樣子。寫山間景色,作者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植物、泉水,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xiàn)了山間美景。

      3.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文章第一段是總寫,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悠閑、輕松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景色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第二段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贊嘆之情;寫山間景色,各種動植物等,體現(xiàn)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fā)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

      4.文章語言簡約清新,精于錘煉

      文章在寫景的時候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更瑯瑯上口,并且把相關聯(lián)的事物并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并列在一起,表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和應,更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凄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理解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5.背誦并默寫全文。

      學習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時間

      兩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多媒體顯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導。(清·劉嗣綰)

      可見,富春江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114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旖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可謂美不勝收。

      二、讀文字,反復朗讀,疏通文義,溝通古今

      1.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共同商議解決。

      2.反復朗讀,要讀出語氣和重音,特別強調要讀出層次。

      3.做古今溝通的練習。(學生互相測試)

      A.請查找工具書,找出和下列加點實詞意思相同的成語。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一應俱全 百廢俱興 面面俱到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荒謬絕倫 聰穎絕倫 絕代佳人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強不息 息事寧人 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雖死猶生 過猶不及

      B.給出譯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這時,駕舟順流飄蕩,可以隨意東飄西泊。──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枝葉盡力往高遠展伸。──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4.再次熟讀課文,基本達到給出上句,能夠對出下句的程度,鼓勵在課堂上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在基本成誦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聲韻美

      1.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鳎h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猓纭八钥~碧,千丈/見底”。

      2.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3.本文是駢文,請找出文中出現(xiàn)的對偶句,并說說它們的妙處。

      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讀來瑯瑯上口,節(jié)奏感極強。

      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yōu)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先找出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边@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三、拓展探究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為適于人類生存的美好環(huán)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huán)境也能美化人即人類受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請結合這段話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這句話中雖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奮發(fā)有為,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但所蘊含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個人名利,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奇峰。聆聽“泠泠作響,嚶嚶成韻”的美聲,不禁心曠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祿之心。

      四、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布置作業(yè)

      1.請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關于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后附教學設想

      教學設想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但與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敘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設計的教學目標重點突出了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們是這樣考慮的:相對于現(xiàn)代文,文言文要在疏通文意、熟讀甚至背誦文章的基礎上去賞析,并進而達到積累優(yōu)秀古詩文的目的。因此,我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語的設計。以吟詠富春江的古詩導入,如:吳桓贊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韋莊錢的“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蘇東坡的“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等。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積累優(yōu)秀古詩,又能讓學生對富春江的美景有初步的認識,為學習文章做好鋪墊。

      在第一課時中,我們重點安排的是疏通文意,反復朗讀,達到基本成誦的程度。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認為是學習文言文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只有很好的理解文意,才能深入文章內部,體會文章蘊含的深情。

      第二課時,在課文基本成誦的基礎上,首先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聲韻美。這一環(huán)節(jié)之所以放在第二課時,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自己的理解上自主發(fā)揮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韻律的美感,并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次是探究文章主旨。這是理解的升華,在此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在備課之前,我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了讀、思、品這幾點上,并結合這幾點設計了這一課的教案。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了要發(fā)揮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學尋找資料,了解吳均的創(chuàng)作和寫作特色。

      2.通過課堂競賽、導游、演講把握文中的字詞解釋,解讀作者對山水的喜悅之情。

      3.體味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逸的高潔志向。

      4.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根據(jù)以下論題搜集資料

      1)吳均的生平

      2)吳均的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及代表作品

      3)吳均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

      2、根據(jù)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選擇兩個論題寫成200字的小論文。

      3、教師評改論文,指出優(yōu)劣。

      4、學生修改小論文。

      二、課堂活動

     。ㄒ唬┬抡n導入

      1、美景圖片情景導入

      2、你去過的景色最優(yōu)美的地方是哪里?

      3、美在人的眼中、心里,也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山水

     。ǘ┵愐毁悾簠蔷嗌

      1、以大組為單位接力介紹吳均的文學常識,每組每次一人,每人只說一句話,選出說得最多的優(yōu)勝組進行表揚。

      2、學生接力競賽時教師擇要在黑板上板書

      3、學生在接力比賽后筆記加橫線的內容:

      吳均,字叔癢,梁朝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善于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還著有《后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后來都失傳了。

     。ㄈ┱f一說:小導游說富春美景

      1、齊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2)邊讀邊感悟文句之美

      3)初步感知文章的大體內容

      2、小導游說富春美景

      1)學生根據(jù)工具書或資料口頭翻譯課文一遍,同桌之間相互指正。

      2)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為導游帶人游覽富春山水,你將怎樣來有重點地介紹富春江的美景呢?

      3)15分鐘時間寫出導游詞。

      要求:A、緊扣課文大意,然后大膽加入想象

      B、盡量學習課文優(yōu)美而富有韻味的語言,又要適宜口語敘述。

      C、選擇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之內。

      4)導游技能比賽

      學生自愿舉手參加導游技能比賽,教師作為評委從反映原文精髓、想象奇特合理、口語表達流暢三個方面給小導游打分,評出最五星級導游一名、三星級導游兩名,給予象征性的物質獎勵。

      3、教師小結,點評導游詞,學生明確這些句子的大意: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顯現(xiàn)著共同的顏色。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隨著江流往東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4)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5)負勢競上,互相軒藐:樹木憑著山勢,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6)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這樣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

      7)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也與黃昏無異。

      8)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有時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ㄈ┫胍幌耄晃覍φn文最理解

      1、教師出示思考題

      2、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解讀獨立完成思考題

      3、班級討論校對,看看哪一位同學對課文最理解,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

      4、提示:允許多元理解,鼓勵新的、合理的創(chuàng)見。

      思考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好在 ,例如“ ”

      2、這篇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是 ,其中以“ ”句最傳神。

      3、這篇文章的結構妙在 ,使文章 。

      4、這篇文章的主題高在 ,從“ ”可以看出來。

      明確:

      1)這篇文章的語言好在語言優(yōu)美、細膩,多用修辭,駢散結合,例句自選

      2)這篇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通過細致的描寫表現(xiàn)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兩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選。

      3)這篇文章的結構妙在采用總分,使文章開篇點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寫,條理清晰。

      4)這篇文章的主題高在表心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鳶鳥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可以看出來。

      三、課后活動

      1、完成同步和課后練習

      2、背誦課文,準備默寫

      3、參考課文從“水”“山”對富春山水的描寫,仿寫西湖的“雨”或“霧”。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yǎng)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為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法指導】

      通過自主探究、質疑討論、精講點拔、熟讀感悟激發(fā)想象完成導學任務:

      【學習時間】

      45分鐘。

      【導學過程】

      一、指導誦讀,讀對讀順(8分鐘)

      1、導入新課: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guī)箴、互勉之意。不信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2、指導誦讀:

      教師范讀──明示目標──學生對照下注給生字注音──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3分鐘)

      1、提示: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用小黑出示)。

      設疑:

     、 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 ?作者對這里的美景怎么評價稱贊的?

     、 所寫之景屬于哪個季節(jié)?你怎么看出來的?

      2、檢查自讀。(問②若不能回答暫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12分鐘)

      1、分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提示:結合下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2、檢查解疑。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余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15分鐘)

      1、教師引導、點拔,依次探討以下問題(析讀結合):

      (若前整體感知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 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先探討此問)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 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 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為什么?)

      ⑷ 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 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

      ⑹ 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想象(6分鐘)

      獨立思考后,創(chuàng)新復述: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1、教師示范復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復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復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1分鐘)

      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yōu)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fā)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2、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作者寄情于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教師:搜集有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可教授記憶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記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寥寥百余字,將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文章語言精練生動,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背誦、通過聯(lián)想與想像,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教學設計】

      一、恰當導入

      1、可以由美景圖片導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箏曲,讓學生想像,音樂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怎樣一幅圖畫。

      同學們,你到過富春江嗎?它位于浙江省境內,是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贊過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在文中,作者給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贊譽。這篇與一般書信不同的寫景小品文,向我們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F(xiàn)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目標: 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

      縹碧 甚箭 軒邈 泠泠 千轉 直視無礙 千百成峰

      鳶飛唳天 望峰息心 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

      (有條件的可利用課件或投影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2、教師導讀:

      閱讀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與步驟。 (方法適當也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熟讀全文,把握大意,識記詞語,揣摩句意。

      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難句標出,精讀分析。

      感情朗讀,弄懂其義,省略補出,圈點畫批。

      (對以上方法稍加解釋指導,引導學生在誦讀直至背誦時,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

      三、合作學習

      1、學生在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朗讀課文三遍;然后,展開小組競賽;競讀后每組參與朗讀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同位合作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學生直譯后,各組進行質疑,互相解答,教師隨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四、研讀賞析

      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教師幫助歸結: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奇”“異”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3、找出總結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后教師幫助明確:

      1、要求學生學會復述文章內容,進一步熟悉課文,特別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進一步領略文中的美景,同時可以參照課文后的補白。引導學生用重復性和改造性復述兩種方法,對課文進行重點賞析。

      2、本文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進行寫作,指導學生學習寫景的方法。

      3、總結全文的句子:“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五、體驗

      1、反饋鞏固:

      教師指導學生當堂背誦,可運用“聯(lián)想記憶”法和“畫面記憶”法進行背誦。(先講方法,后背誦)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連忘返,發(fā)出了“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嘆。思考一下,此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討論后可達成共識: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現(xiàn)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現(xiàn)了鄙棄名利的思想。這種寄情山水的寫法在本冊的《小石潭記》和《醉翁亭記》中可以再次學到。

      六、拓展練習

      1、背誦并默寫課文,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

      2、查詢搜集有關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資料或有關詩文。

      3、假如你是一位導游,你怎樣向游客介紹富春江的美景呢?請你以“我說美麗富春江”為題,寫一篇解說詞。(可以模仿《話說長江》)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敘:景色奇特秀麗 愛慕自然

      分敘:奇山異水獨絕 志趣高潔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自主、合作、探究。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索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群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shù)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

      .課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再看幾幅富春江的圖片,看后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美。)

      這一節(jié)課,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與朱元思書》。(.課件展示:課題)

      二、作者作品簡介

      課件展示: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

      本文選自《》,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讀課文

      1、學生邊看大屏幕邊聽課文范讀。有三個任務: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2、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課件展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認讀后,再齊讀一遍。

      韻柯飄蕩負勢軒邈 泠嚶縹碧橫柯窺谷 鳶和鳴 戾天息心經綸

      四、學生自讀課文,有三個任務:

      1、熟讀課文,爭取背下來。

      2、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根據(jù)原文,用自己的話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一段。

      (1)解釋紅色詞語:風煙 共色 從流飄蕩 許 獨絕

     。2)齊讀本段后小結: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

     。3).總結本段寫法,展示:本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請指出來。

     。4)對照板書,速背本段。

      2、.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二段。

      (1)解釋紅色詞語:縹碧 直視無礙 急湍 奔

     。2)齊讀本段后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展示兩幅富春江的圖片,分別讓學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較兩句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寫法有什么不同。

     。3)齊讀并速背本段。

      3、.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三段。

      (1)解釋黃色詞語:寒樹 負勢競上 軒邈 泠泠 相鳴 戾天 息心 經綸 忘反 橫柯上蔽 交映 見

     。2)小結二、三段寫法。學生根據(jù)板書速背本段。

     。3)研讀最后四句。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這四句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余味無窮。

      六、欣賞圖片,鞏固課文內容:

      1、從整體色彩看,最合適的原句是什么?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請看圖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幾句描述最合適?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4、請展開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七、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提出疑問。解決后,完成作業(yè)。

    與朱元思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傳神而富于意蘊的特點。

      2、調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賞讀基礎上熟誦全文。

      教學難點:

      寓情于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蔽覀円腥手侵说男摒B(yǎng),就要會醉于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xiàn)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ǘ┳x其文,疏其義。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jié)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課文朗讀)

      2、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分組活動)

      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ㄈ┥裼渭丫。

      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shù)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ㄋ模w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蹦敲醋髡咴⒂谏剿g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后,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發(fā)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弊杂商接懺诋敃r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ㄎ澹┨綄に囆g的魔棒。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1、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與朱元思書》教案二》,來自網!

      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發(fā)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tài)略寫動態(tài),寫“山”詳寫動態(tài)略寫靜態(tài)。

      4、善于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fā)人們的感受。

     、俾犛X:“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保喝鲢,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

      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的特色,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

      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里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瑯瑯上口;用詞精當優(yōu)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涌,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此美景中自然產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钡碾[逸情懷。

     。┬〗Y本文。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與朱元思書教案】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案02-03

    與朱元思書的教案03-07

    《與朱元思書》教學教案11-29

    課文《與朱元思書》教案12-15

    與朱元思書優(yōu)秀教案03-06

    與朱元思書教案(15篇)03-03

    與朱元思書教案15篇02-15

    《與朱元思書》教案11篇02-27

    與朱元思書優(yōu)秀教案(精選10篇)09-20

    有關與朱元思書教案3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