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8-31 09:16:16 教案 投訴 投稿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8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實物的內(nèi)容編出相應的應用題。

      2、學習列出相應算式,計算出未知數(shù)的答案。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一幅,數(shù)字卡片,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師:你們看看老師的卡片上分別有數(shù)字幾呢?

      (3、4)我們要把這兩個數(shù)字合起來變成一個大數(shù),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大數(shù)是幾呢?(7)。對了,我們把這樣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們一起把這個分和式念一遍。

      小結(jié):這個分合式的兩個小數(shù)加起來就成為一個大數(shù)。

      師出示一張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數(shù)字有一個大的.,有一個是小的,怎樣算出另一個小數(shù)?

      小結(jié):把大的數(shù)字減去一個小的數(shù)字,就得出另一個小數(shù)字。

      2、嘗試編8以內(nèi)的加減應用題。

      (1)師:剛才我們復習了7以內(nèi)的組成,小朋友表現(xiàn)得都很棒,現(xiàn)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本領〈〈看實物編應用題〉〉

     。2)師:你們看,小鳥飛來了,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先給小朋友來編一題加法應用題吧!

      天空中飛來了2只小鳥,又飛來了3只小鳥,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我們可以怎么列這道題呢?(3+2=5)

      小結(jié):加法編題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們你們會編嗎?你們看現(xiàn)在小鳥有幾只?又飛來了幾只?請你們一起來編一道應用題,記得編加法應用題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編應用題吧!

      天空中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說得真不錯,我們也給這道題列一道算式吧。3+2=5)

     。4)現(xiàn)在老師又要把小鳥給變走了,現(xiàn)在是1,4請你們來編一編。

      請你們來列一道算式吧。ㄐ∨笥颜姘簦

      3、小朋友的加法應用題編的真好現(xiàn)在我們來編減法應用題。

     。ㄌ炜罩性瓉碛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幾只小鳥?我們一起來列一道算式吧!(5-2=3)對了,飛走了可以用減法來算就可以知道還剩只小鳥)

     。1) 現(xiàn)在請小朋友你們自己來編一道減法應用題(真棒小朋友編的真好。

     。2) 現(xiàn)在請小朋友輕輕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請你們根據(jù)卡片上的數(shù)字來編應用題,編好的小朋友就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看下誰編的最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和簡單的粘貼。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參與美術(shù)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桌布、籃子、三種顏色的彩色紙(紅、黃、綠)漿糊、抹布若干。

      2、每個幼兒一個水果娃娃圖片。

      3、老師教具:桌子、水果娃娃圖片一份

      活動過程:

      1、課題導入,引起興趣。

      (1)秋天到了,水果寶寶豐收了,它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在果園里唱歌、跳舞呢!可是還有一些水果寶寶一點也不開心。

      (2)老師出示一個哭臉蘋果寶寶圖片,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水果寶寶?它怎么了?(不開心)為什么不開心?(因為它們身上沒穿漂亮的衣服,所以不開心)

     。3)提問:那么,我們應該給蘋果寶寶穿上什么顏色的衣服呢?(紅的)

      2、老師示范,講解。

      (1)蘋果寶寶你別哭,我來幫你穿上漂亮的衣服,你就開心了,F(xiàn)在老師要給蘋果寶寶穿衣服了,先多撕好點紙,紙要撕的大小差不多,然后用手指蘸一點漿糊,在紙的一面輕輕的抹勻了,然后貼到水果娃娃身上。要給整個水果娃娃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這樣它才開心。(當老師示范到一半時,就把哭臉蘋果寶寶變成笑臉蘋果寶寶)現(xiàn)在這個蘋果寶寶笑了。

     。2)老師這兒還有一些水果寶寶,你們看看,該給它們穿上什么顏色的衣服。(老師一一出示水果圖片:梨、橘子)

     。3)出示梨寶寶,提問:這是什么水果寶寶?該給它穿什么顏色的衣服?(黃顏色的)(當幼兒回答出來時,教師就出示實物梨)

     。4)出示橘子寶寶,提問:這是什么水果寶寶?該給它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橘黃顏色的)(當幼兒回答出來時,教師就出示實物橘子)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進行指導。

     。1)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還沒穿衣服的水果寶寶,小朋友就用老師剛才教的本領,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2)小朋友要給水果寶寶貼滿衣服,貼滿了它才開心。

      (3)小朋友在貼的時候,要多撕好點,紙要撕的差不多大小。

     。4)如果你的小手有點粘,你可以在小手帕上擦一擦,要保持桌面整潔。

     。5)教師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進行指導。

      4、老師講評,展示幼兒作品。

     。1)現(xiàn)在老師要看看哪個水果寶寶最開心,開心了就說明你給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并請幼兒說說你給哪個水果寶寶穿衣服,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最后把幼兒的作品貼在三棵樹上。

     。2)現(xiàn)在水果寶寶開心了,它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請配班老師彈音樂。(老師與幼兒一起唱歌做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shù)一數(shù)。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shù)。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shù)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xiàn)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xiàn)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yǎng)著幾條泥鰍,前段時間.孩子們在給泥鰍換水時不小心把泥鰍掉在了地上.幾個孩子們手忙腳亂地抓了起來,呀,真滑。≌娌缓米。太滑了。抓不住。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我知道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鰍》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并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了魚類知識。

      2.泥鰍、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紹泥鰍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關錄像。

      活動過程

      1、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是什么樣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會兒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為便于幼兒觀察,事先在幾個大臉盆中放若干泥鰍和水)

      幼兒觀察后自由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邊有胡須。

      幼:背上有鰭,尾巴上也有,游起來很靈活。

      師:是呀.這一點和誰一樣。

      幼:和魚一樣。

      師:是的。因為它也是魚家族中的一員啊。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泥鰍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從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師: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師:這些黏液對泥鰍有什么好處?

      幼:能幫它逃走。

      幼:因為很滑。別人不容易抓住。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脫,黏液還會有什么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幼兒可能回答不上來),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戳司椭懒。

      看錄像.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說的,錄像中都說到了,F(xiàn)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幫它的皮膚呼吸。

      幼:能幫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師:黏液對泥鰍的好處真不少啊。

      2、嘗試體驗、比較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捉泥鰍的現(xiàn)象。

      幼兒徒手嘗試捉泥鰍后集體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說泥鰍身上滑滑的,不好捉,F(xiàn)在你們?nèi)ピ囈辉嚕遣皇钦娴暮茈y捉。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長時間才捉到兩條。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沒捉到,后來用兩只手才捉到的。

      師:泥鰍在你手里是怎樣的?

      幼:我剛把泥鰍捉到,它就馬上從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時拼命扭動,要從我手里逃走。

      師:泥鰍這么難捉,是什么在幫它的忙?

      幼:是黏液在幫忙。

      師:哦,有了黏液,泥鰍真不容易捉啊。剛才我還看見幾個小朋友用老師給你們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鰍呢,這個辦法也挺好。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試捉泥鰍。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樣都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兒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

      評析

      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于泥鰍主要特征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泥鰍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與其生活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帶著泥鰍長得什么樣?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于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觀察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gòu)相關知識,而教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在幼兒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我們針對黏液這一難點展開分析、設疑,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猜想,而后在操作實踐和觀看錄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們對活生生的泥鰍不易抓是抱有濃厚探究興趣的,我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在活動中以抓為主線,在抓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材料的出現(xiàn)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xiàn)象,只有試捕捉泥鰍的過程,提供適時的幫助,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共同探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助于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fā)現(xiàn)。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氣。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主動動手參與小實驗

      2.難點:知道箱子里也有空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紙箱兩人一個,氣球兩人一個,紙巾若干,籃子若干,紅花每人一朵。

      2.教師操作材料:紙箱、神秘紙箱、紅花、氣球、籃子各一;操作音樂CD。

      3.環(huán)境準備:“魔術(shù)”桌子一張,桌布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有趣的魔術(shù)表演,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觀看老師用塑料袋子捉空氣,引導回憶之前“捉空氣”的小實驗,并啟發(fā)孩子說出“袋子里有空氣”。

      2.觀看老師“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二、幼兒參與操作紙巾“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幼兒與老師探討“紙箱里有沒有空氣?”

      三、幼兒參與操作氣球“飛起來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總結(jié):因為箱子里有空氣,手一拍箱子,空氣就從洞洞里跑出來,氣流就把紙巾和氣球沖起來了。

      四、老師表演“小魔術(shù)”:彩帶飛起來了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中尾巴的區(qū)別,進一步理解童謠的內(nèi)容。

      2.根據(jù)問題與圖片提供的線索,學習童謠。

      3.積極地與同伴合作進行問答。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觀察第一組動物圖片(鴨子、公雞、松鼠),激發(fā)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們看,誰來了?

      2.觀察尾巴的特征,學習第一段童謠。

      (1)觀察這三只動物尾巴的`特征。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2)根據(jù)老師的提問完整回答。

      指導語: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彎?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3)完整朗誦童謠第一段。

      3.遷移第一段經(jīng)驗,創(chuàng)編第二段童謠。

      (1)觀察第二組動物圖片(猴子、兔子、孑L雀),了解尾巴的特點,激發(fā)創(chuàng)編第二段童謠的興趣。

      指導語: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2)自由創(chuàng)編童謠第二段。

      (3)集體交流。

      4.用多種形式完整朗誦問答式童謠,感受問答式童謠的特點(問、答)。

      指導語:這首童謠還可以怎么念?(分組問、答等。)

      5.拓展經(jīng)驗,激發(fā)進一步創(chuàng)編愿望。

      指導語:除了問小動物的尾巴,還可以問什么呢?

      資料鏈接:

      尾巴歌

      什么尾巴扁?

      什么尾巴彎?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傘?

      鴨子尾巴扁,

      公雞尾巴彎,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什么尾巴長?

      什么尾巴短?

      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

      猴子尾巴長,

      兔子尾巴短,

      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陀螺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動手制作,感知陀螺旋轉(zhuǎn)的現(xiàn)象,充分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啟發(fā)幼兒在操作中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蘿卜、土豆、玉米、地瓜、小西紅柿、蘑菇、卡紙、圖畫紙、油畫棒(涂色用)、冰淇淋盒蓋、奶瓶蓋、果凍蓋、瓶塞、舊玩具汽車車輪、木珠、牙簽、火柴棒、鉛筆頭等。

      五、活動過程

      玩陀螺。

      解決的問題:你能用紙、果蔬和日常用品做陀螺嗎?

      試一試,你做的陀螺能轉(zhuǎn)起來嗎?

      幼兒用蘿卜塊、卡紙、冰淇淋盒蓋制作陀螺。

      (1)在蘿卜塊上扎上牙簽。

      (2)在卡紙上扎上火柴棒。

      (3)在冰淇淋盒蓋上扎上牙簽。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jié)果。

      (1)牙簽沒有扎在蘿卜的`中間,陀螺轉(zhuǎn)不起來。

      (2)在圓形的卡紙上扎上火柴棒,陀螺轉(zhuǎn)起來了。

      (3)在冰淇淋盒蓋上扎上牙簽,只用牙簽的尖轉(zhuǎn),陀螺轉(zhuǎn)的時間很長。

      比一比,看誰的陀螺轉(zhuǎn)得久?

      (1)我的陀螺面很圓而且很平,能轉(zhuǎn)得久。

      (2)下面尖(接觸面小)的陀螺轉(zhuǎn)得久。

      (3)找好圓心,陀螺就能轉(zhuǎn)得久。

      六、注意事項

      1.幼兒有玩過陀螺的經(jīng)驗,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2.所提供的蘿卜、地瓜、玉米棒、土豆等要選圓柱體或球體形,切片時厚薄要均勻。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探究動物的腳的特征,萌發(fā)愛小動物的情感。

      2、認識常見動物的腳,能通過動物的腳來辨認動物。

      3、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動物的腳進行簡單的描述。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雞、鴨、狗、豬以及以上動物腳、腳印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的小腳在哪里?

      ——師:你有幾只腳呢?小腳有什么作用?

      ——師:小動物有腳嗎?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有兩只腳?

      二、認識動物的腳。

      ——(逐一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請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動物?它有幾只腳?說說它的腳的特征。

      ——對比小雞的`腳和小鴨的腳有什么不同?

      ——對比小豬的腳和小狗的腳有什么不同?

      ——教師朗讀兒歌《小畫家》。(詳見幼兒用書P15)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進一步感知動物腳的特征。

      ——(出示不同動物的腳印圖片)教師帶領幼兒根據(jù)圖片提示念兒歌。

      三、 快樂游戲。

      1、“這是誰的腳印”:教師將小動物的腳印貼在黑板上,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這是誰的腳。

      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教師用白紙蒙上小動物的身子,只露出小腳,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

      四、 活動小結(jié)。

      ——師:小動物的腳的形狀、大小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很輕易地通過動物的腳來分辨它們。你們知道哪些動物有兩只腳,哪些動物有四只腳,哪些動物有六只腳、八只腳嗎?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活動應變

      如果能收集動物模型讓幼兒觀察并用模型印腳印,活動效果會更好。

      活動延伸

      了解不同數(shù)量的腳的動物。

      區(qū)角活動

      科學區(qū):

      1、投放小動物的圖片以及相應動物的腳、腳印圖片,請幼兒配對。

      2、將一些多腳的動物貼在墻上,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這些動物有幾只腳。(例如:章魚、螃蟹、蜈蚣等等)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可以將動物的圖片、腳的圖片、腳印圖片串成吊飾布置活動室。

      家園同步

      請家長協(xié)助在網(wǎng)上搜索一些動物的圖片,請幼兒看看這些動物有沒有腳,有幾只?

      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里,幼兒都會接觸到很多的昆蟲,有興趣的幼兒可以數(shù)一數(shù)昆蟲有幾只腳。(例如:蚊子等等)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2

    科學活動教案06-2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5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3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5

    【薦】科學活動教案07-04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7-29

    [優(yōu)]科學活動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