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活動設計神舟飛船教案 推薦度:
-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給花澆水。這天,我發(fā)現(xiàn)一個小朋友在給花兒澆水時澆了一遍又一遍,我連忙過去制止他:“澆這么多水,花兒會死的”。可他卻說:“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兒沒喝夠,所以多澆一點”。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愛呀!他這一句“水跑了”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水為什么會跑了,不見呢?”這不正是一個引導幼兒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的切入點嗎?
于是我緊緊抓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guān)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并使他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guān)注幼兒的行為,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chuàng)造寬松的探究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八寶粥的瓶子里面裝上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見里面有毛巾)和一個杯子;
2、每組一盆水;
3、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wǎng)、泡沫、積木、餐巾紙、毛線等材料若干;
4、圖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個空八寶粥瓶子,將杯子里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jié)果是將水倒了回來)
2、出示另一個八寶粥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將一杯水倒進另一個瓶子里,請幼兒猜猜這一次還能倒回來嗎?(能)結(jié)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水跑了?
3、請幼兒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請幼兒自己變魔術(shù),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八寶粥瓶子和一個杯子,請幼兒象老師一樣變魔術(shù),(做實驗)看看水是不是也會不見。
2、幼兒實驗后發(fā)現(xiàn)水真的變不見了,請幼兒把瓶蓋子打開找出原因。(原來里面有一條毛巾.)
3、比一比原來放進去的毛巾和現(xiàn)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條是干的,一條是濕的)得出結(jié)論: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4、請幼兒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可以幫我們來變魔術(shù)。
(三)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請幼兒再次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讓每位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進行實驗。
(四)交流實驗結(jié)果,以圖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請幼兒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變的魔術(shù),水變不見了,跑了沒有?水變跑了用√表示,水沒有跑用×表示。
(五)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棉花做成棉簽,打針的時候用等等。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qū)中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2、活動過程中,有兩個小朋友是用水果網(wǎng)做的實驗,一個說水果網(wǎng)不能變魔術(shù)(不容易吸水),另一個說水果網(wǎng)可以變魔術(shù)(容易吸水)。通過再次驗證發(fā)現(xiàn)水果網(wǎng)確實不能變魔術(shù)(不容易吸水)。而那個小朋友由于水果網(wǎng)塞太滿,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實驗出現(xiàn)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究物體吸水飽和度的問題。
活動反思:
不足之處:
1、沒有提前讓幼兒接觸一下這些材料,以至于活動時有部分幼兒的興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觀察每一個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從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
成功之處:
這節(jié)科學活動設計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全班幼兒積極參與。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動一開始就以變魔術(shù)的形式出現(xiàn),不僅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而且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家對自己親眼所見的.情景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明明看見一杯水倒進了空八寶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時,水卻倒不回來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請幼兒自己變魔術(shù)來驗證老師的實驗結(jié)果,和老師一樣,他們也將水變不見了,這時幼兒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見了的原因,此時再請幼兒打開瓶蓋找出瓶子里藏著的秘密,原來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發(fā)現(xiàn)原因后,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幼兒將剛剛獲得的經(jīng)驗擴散到生活中,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繼續(xù)在變魔術(shù)的情景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導幼兒將實驗結(jié)果進行交流并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整節(jié)活動過程中幼兒完全融入到魔術(shù)師的角色中,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的狀態(tài)中,自覺的去尋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現(xiàn)得很專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nèi)驅(qū)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欲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將獲得的經(jīng)驗遷移到生活中,通過實驗、操作來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顒又杏變翰粌H充分體驗到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并樂于探索現(xiàn)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現(xiàn),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每學期的種植活動又要開始了,這次我們可以種些什么,既可以增加一點生機、增添一點綠色,而且又有教育價值呢?于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種紅豆”、“種綠豆”、“種黃瓜”……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時,以為小朋友舉起小手說:“老師,我想種向日葵!边,這個想法很特別,我突然有了靈感,“那你們知道向日葵是用什么種子種出來的嗎?”“把葵花籽放在土里就會長出向日葵了。”小朋友們很肯定地說!澳俏覀兙头N向日葵,好嗎?”“好!”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頃刻間在我的眼前出現(xiàn)一片向日葵欣欣向榮的美麗景象。第二天的早晨,許多孩子都帶來了葵花籽,“老師,我?guī)砹说目ㄗ咽巧,媽媽說熟的葵花籽是不能長出葵花的。”“我們什么時候種向日葵呀?”瞧,孩子們有急切的種植欲望,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我們的'“神奇的向日葵”活動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方式,讓幼兒認識向日葵種子。
2.猜想并記錄向日葵種子的播種方法,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猜想記錄表、記錄筆每人一份。 2.葵花籽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葵花籽。
。1)師:“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謎語:高高個兒一身青,圓臉金黃喜盈盈,天天向著太陽笑,結(jié)的果實數(shù)不清!保ㄏ蛉湛
。2)出示葵花籽提問:“這是什么?”(這就是向日葵的果實,也叫做葵花籽。)“請你們來仔細觀察一下,葵花籽的形狀、氣味、顏色是怎樣的?” (幼兒自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
2.幼兒交流葵花籽。
(1)師:“葵花籽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2)師小結(jié):向日葵的種子是黑黑的、扁扁的、一頭尖尖的還有一頭是圓圓的。剝開來里面有白白的瓜子肉。
3.幼兒猜想:如何播種向日葵的種子。
(1)師:“你們想一想,怎樣播種向日葵的種子呢?”
。2)(尖頭朝上、平放、撥去瓜子殼,把瓜子肉放在土里、大頭朝上)
。3)師:“請你猜一猜,哪種播種的方式可以使葵花籽最快的長出來呢?為什么?”(請幼兒說出理由)
4.出示記錄表。
老師交代記錄要求,請幼兒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
5.結(jié)束活動。
幼兒展示猜想記錄表,交流自己的猜想,并按猜想結(jié)果把幼兒分成小組。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了解紙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愛惜紙張,變廢為寶,尊敬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類紙,剪刀、筆、水等
三、活動過程:
。ㄒ唬└鞣N各樣的紙
1、看一看、摸一摸。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同的紙?(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并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導幼兒觀察哪種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紙?
。ǘ┧械募埻尥蓿ǚ纸M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紙會吸水?什么紙不會吸水?為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張,讓幼兒將各種各樣的紙張放入水中試一試,看看哪些紙濕了,哪些紙不會濕。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類,并作記錄。
2、比一比:教師為幼兒準備同樣大小的各種紙張,讓幼兒將紙分別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紙吸水快,吸水強?
3、比一比:鼓勵幼兒將紙折成各種各樣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最長?
。ㄈ┙涣饔懻,分享同伴的經(jīng)驗。
引導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jié)果,探索紙的用處,交流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
。ㄋ模┣榫案兄w驗理解。
觀看錄象,向幼兒介紹紙的發(fā)明者,造紙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
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紙張?
。ㄎ澹┖猛娴募堉企w育玩具。
教師提供多種紙制玩具,有紙棒、紙球、報紙等,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教師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師引導幼兒合作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特種車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黔東南苗族銀飾文化。
2、運用圖形進行操作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并進行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苗族服飾、銀項圈 、蘆笙舞音樂、粘貼成品一幅。
學具:人手一份銀項圈半成品材料。
活動過程:
一、吸引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 教師(穿著苗族服飾,戴上銀項圈):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漂亮嗎?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民族的.服飾?
2、教師介紹苗族服飾及銀飾。
銀飾在苗族服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在女盛裝中,銀飾是必不可少的飾物。
3、找規(guī)律教師事先請一位老師送來一張請?zhí)河幸晃幻缱迮笥阉蛠硪粡堈執(zhí)胙埼覀儼嗟男∨笥讶⒓用缱逦钑,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呀?/p>
但是,苗族朋友還說了,要讓小朋友們學做一個銀項圈,做好了才能去參加舞會。
。1)認識圖形。
教師出示按圖形規(guī)律排序的銀項圈,請小朋友觀察,然后教小朋友認識圖形。
。2)找規(guī)律。
教師:銀項圈的吊飾是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的,我們先要看清楚哦!
(同幼兒一起找規(guī)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如果發(fā)現(xiàn)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讀一讀)教師小結(jié):這些圖形寶寶都是按照菱形、長方形、橢圓形的順序不斷重復的。
。3)想想:如果接下去,應該怎樣排?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剛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老師找到了銀項圈吊飾圖形的規(guī)律,現(xiàn)在請你們也自己做一個一樣的銀項圈好嗎?做對了就可以去參加舞會啦!
1、幼兒每人一份半成品操作材料。
2、教師示范,講解方法。
3、幼兒集體操作
4、教師簡單小結(jié)。
三、苗族舞會音樂響起,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戶外表演苗族蘆笙舞。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狀、顏色兩種特征給圖形分類。
3.發(fā)展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老師和幼兒)不同顏色的圖形模板,彩筆,畫板,游戲音樂,七巧板拼圖。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圖形寶寶。
首先讓我們來初步認識圖形寶寶,給幼兒事先準備好各種圖形模板,老師逐個向幼兒介紹和展示不同的圖形寶寶,并讓幼兒找出和老師手中一樣的圖形。
二、加強幼兒對不同圖形的認識。
1.師:今天,我們要來和圖形寶寶做"捉迷藏"的游戲。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起來,當我喊到"3"的時候你們睜開眼。瞧,哪個圖形寶寶來了?
2.引導幼兒回答:(是什么圖形寶寶),然后用ppt把手中的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別展示出來。
三、幫圖形寶寶找朋友
1.師:瞧,又有圖形寶寶來了。圖形寶寶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
2.幼兒回答:他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
--用ppt功能逐一把圖形寶寶的朋友請出來。
3.師:圖形寶寶們要找好朋友了,請你們把相同形狀的好朋友連起來。
--幼兒用手將事先準備好的.相同的圖形拼在一起。
四、將圖形寶寶分分類
1.按顏色分類。
師:這些圖形寶寶太調(diào)皮了,它們找不到朋友了,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吧。
--用ppt直接把相同顏色的圖形放到一起。
2.按形狀分類。
--用ppt直接把相同形狀的圖形放到一起
五、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師:我們的圖形寶寶還會變魔術(shù),瞧,圖形寶寶變成了什么?(卡車)誰能來把隱藏在卡車里的圖形找出來?
--讓幼兒自主用電子白板的拖動功能把下面對應的圖形填補到卡車里面去。
2.師:除了卡車,你覺得它們還可以變出哪些圖形呢?你們也想拼一拼嗎?
3.提出要求:
。1)聽到音樂就走到桌邊操作,音樂結(jié)束回到位子上;
。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有幾個。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幼兒交流。
(1)師:你拼搭的是什么?請你告訴小伙伴。
幼兒:想小朋友介紹自己拼的圖形。
。2)師:請你來找找里面藏了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
幼兒:回答自己所拼的圖形中所包含的各種圖形的個數(shù)。
(3)師:你們真棒,如果拼搭的時候需要長方形卻沒有怎么辦?
舉例:用兩個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
--用七巧板演示。
(4)師:圖形寶寶玩累了,它們要回去休息了。老師會把這些圖形拼盤放在益智區(qū)里,下次我們還可以和它們再做游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想辦法讓小傘飛起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小傘娃娃50個可樂瓶吸管泥工板各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小傘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劉老師請來了小傘娃娃和大家交朋友,你們高興嗎?
小傘娃娃有一個心愿,她很想飛起來,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2、介紹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師:小朋友一定很聰明有很多辦法,你們可以自己動腦
也可以請吸管和墊板一起幫助小傘娃娃飛起來!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
3、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傾聽小結(jié)。
師:剛才你用什么辦法幫助小傘飛起來,請你告訴大家好嗎?
4、引導幼兒用可樂瓶幫助小傘飛起來
師:咦?是誰在說話呀?(出示可樂瓶)你說什么呀?“我也想幫助小傘娃娃飛起來!”原來可樂瓶也想幫助小傘娃娃飛起來,你們愿意滿足可樂瓶的愿望嗎?好!那去試一試吧,一會把你的辦法告訴大家!
幼兒自由動手嘗試,教師觀察幼兒的方法
師:“誰愿意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用可樂瓶幫助小傘的?”
幼兒個別演示并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總結(jié)
5、游戲:小傘飛起來鞏固幼兒的經(jīng)驗
師:剛才小傘娃娃發(fā)現(xiàn)小B班的寶貝都很棒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幫助它們,謝謝你們!接下來我們要進行一項比賽,看看誰能用可樂瓶讓小傘飛得最高!
介紹游戲規(guī)則:請可樂瓶都站在桌子上,然后小朋友用力的拍可樂瓶的肚子,看誰的小傘飛得最高
幼兒游戲,教師發(fā)令
6、延伸:師:小B班的小朋友真是好寶貝,小傘娃娃可高興了,她說:“謝謝你們幫助我實現(xiàn)了我的愿望,我還有一些和我長得不一樣的小伙伴他們也想飛起來。下次你們也來幫助他們好嗎?”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螃蟹外形特征的認識,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領(lǐng)。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螃蟹有了一定的認識。
2、課件、簍子十個、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復習鞏固對螃蟹外形的認識。
師:我們已經(jīng)觀察過螃蟹了,讓我們變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ㄕ覀地方坐下來)
提問:
我們來說說看,螃蟹都長得什么樣子?(硬硬的殼、八只腳、兩個大鉗子、兩只小眼睛、嘴巴會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長得不一樣,(弟弟:鉗大,毛多,臍蓋尖;妹妹:鉗小,毛少,臍蓋圓)(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圖)我這里有兩只螃蟹,誰是螃蟹弟弟,誰是螃蟹妹妹?你們都看出來了嗎?
師小結(jié):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我們知道了螃蟹有一個圓圓的身體,硬硬的殼,兩只大鉗子,八只腳,兩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
1、螯的主要功能
師:小螃蟹真可愛,你們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厲害?
大鉗子厲害在什么地方呢?(它會干什么呢?)
幼:夾東西
師:可以夾什么東西呢?
。1)幼:夾食物吃
師:螃蟹喜歡吃什么?(小魚,小蝦、水草等)我們也來夾夾看:夾,夾,夾小魚,夾,夾,夾小蝦,夾,夾,夾水草。
。2)幼:會夾人:
師:當它遇到有別的動物來侵犯它時,就用他的武器大鉗子來夾它了,它的大鉗子放在不同的位置還會發(fā)出不同的信號,當它的大鉗子高高舉起,是什么意思呢?(別過來,再過來我就要吃你了)當它的大鉗子往前伸緊緊摁在地上,就是告訴別人:別過來,這是我的地盤!當它的大鉗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認輸了。
情景游戲: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魚游過來了,怎么辦?孩子們別害怕,把大鉗子舉起來告訴它:別過來,再過來我就要夾你了,夾他!(章魚在遠處游)警告它:叫你別過來,這是我們的地盤。ㄕ卖~游走)大章魚游走嘍!
師小結(jié):(課件)螃蟹的大鉗子真厲害,它不僅是捕食的工具,還可以作為武器保護自己,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鉗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嘍!趕緊住進去。
幼兒學螃蟹造房子:小腿扒一扒,大鉗子推一推,趕緊鉆進去!
(2)螯的再生
師:有一天,一只螃蟹從家里出來玩,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課件)
提問:大鳥咬住了螃蟹的腳,怎么辦?
你們想的辦法都很好,我們看看螃蟹是怎么辦的?(課件) (幼兒說出答案:理解自切)
小螃蟹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它的大鉗子卻斷掉了,怎么辦呢?(幼兒想辦法)
師:看看小螃蟹是用的什么辦法?(課件)
小螃蟹脫殼了,又長出一只鉗子來了。(引導幼兒說出:小螃蟹的鉗子斷掉了會自己長出來)
師:原來螃蟹脫殼后,斷掉的鉗子慢慢地再長出來,它又長出了一個小小的鉗子。神奇吧?
螃蟹除了大鉗子斷掉了會再生,還有什么斷掉了會再生呢? (腳、眼睛)
你知道還有那些小動物有再生的本領(lǐng)嗎?(壁虎、蚯蚓、蜘蛛、海星等)
師:動物世界真神奇!我們今天知道了我們的大鉗子還有這么多本領(lǐng)呢,真是厲害,媽媽也想來看看你們的大鉗子能不能干,媽媽要請你們幫個忙:
3、游戲:兩人合作運食物
師:媽媽找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要請螃蟹寶寶用大鉗子把這些好吃的運到家里來,請螃蟹弟弟每人找一個站在旁邊,我說開始,螃蟹弟弟每個鉗子夾一個食物運到家里去,螃蟹妹妹在家里幫著數(shù)。時間到了請螃蟹弟弟回到原來的地方,請螃蟹妹妹數(shù)一數(shù)運了多少食物。(可交換玩一次)
4、結(jié)束活動:
師:我的寶寶們真能干,運了這么多食物,你們的大鉗子真厲害,我們一起來練練我們的螃蟹功慶祝一下,螃蟹功準備(中國功夫)帶上我們的食物一起去分享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教學意圖:
風車是幼兒極為喜愛的、制作簡單的一種玩具。無論何時,都能玩。在玩風車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么紙制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制作風車,并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風車》,讓幼兒在制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教學目標:
1、制作簡易風車,體驗制作樂趣。
2、通過玩風車探索什么樣的紙更適宜做風車。
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
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歷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2、經(jīng)驗準備:
有玩風車的經(jīng)驗,知道制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提問,對什么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并做了猜想。
教學重點:
記錄根據(jù)風車轉(zhuǎn)動情況,并與同伴交流分享。
教學難點:
探究不同紙張風車轉(zhuǎn)動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說一說。
(1)引導幼兒回憶猜想制作風車的紙張。
教師:猜想了哪些紙適合做風車?
幼兒:報紙、手揉紙、瓦楞紙、宣紙、圖畫紙。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師:你是怎樣猜想的?為什么?
幼兒:瓦楞紙結(jié)實,不會破。
幼兒:手揉紙柔軟,會轉(zhuǎn)得快。
幼兒:圖畫紙硬,會轉(zhuǎn)得快。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風車)。
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制作風車。
3、玩一玩(感知風車的轉(zhuǎn)動)。
讓幼兒到戶外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制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fā)現(xiàn)誰的風車轉(zhuǎn)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jié)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jīng)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jié)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為什么用瓦楞紙、皺紋紙制作的風車轉(zhuǎn)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zhuǎn)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樣的紙制作的?(引導幼兒總結(jié)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5、評一評(集體驗證結(jié)果,選出最適合做風車的紙)。
教師:能轉(zhuǎn)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區(qū)域活動時到手工去制作風車。
教學評析:
活動生成源于幼兒在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材料也是根據(jù)幼兒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見而又熟悉的紙張,如報紙、掛歷紙、錫紙……并使幼兒在戶外游戲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讓他們發(fā)現(xiàn)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lǐng)悟科學就在身邊;顒又凶層變鹤晕也孪、自我驗證,在游戲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究“什么紙張最適宜做風車”;顒佑螒蛐、操作性強,體現(xiàn)了讓幼兒在做中感受,做中學習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流暢,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教師的提問啟發(fā)性強;顒又杏涗浄椒ㄐ路f,采用實物(具體紙張)記錄的方法,既具體形象,又縮短了幼兒記錄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于探究紙張的適宜性。
活動可以更開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讓幼兒猜想哪一種紙張適合做風車,可以讓幼兒猜想哪些紙張適合做風車,然后讓幼兒制作多個風車,這樣幼兒可以將幾種紙張制作的風車進行比較(也可以與同伴比較)從而得出更科學的答案。
教學反思: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都是老師為孩子先準備好材料,幼兒只要制作就行了,這樣就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而這次我為孩子提供了多種制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腦筋選擇材料過程中包含了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而且孩子們對于自己選擇的材料很喜歡,制作風車的過程也十分順利。
優(yōu)點:
問題是孩子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動正是抓住了孩子們在玩風車的過程中提出“用什么紙制作風車更好”這一問題生成的。孩子們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他們積極思維、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良好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過程。
不足:
由于前期經(jīng)驗鋪墊不夠充分,有的幼兒因為對制作風車的方法不是很熟練,所以即使選擇了適合做風車的紙張也沒有得到成功的體驗。針對此種現(xiàn)象,教師并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恰當把握時機,當老師知道有的幼兒想用皺紋紙做風車后,老師沒有急于否定,而是等幼兒發(fā)現(xiàn)皺紋紙做的風車轉(zhuǎn)不起來時,才引導幼兒分析“為什么用皺紋紙制作的風車轉(zhuǎn)不起來”。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活動的閃光點,教師能抓住這些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聲音的輕和響;
2、初步體驗在不同的場景中發(fā)出輕和響不同的聲音;
3、學會自我控制,兼顧他人。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如:午餐、點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覺、問好、唱歌、上課回答問題等)的圖片;
2、玩具動物一只、輕和響的分類標志各一;
3、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輕和響(聲音越講越輕,直至聽不到)能聽到我的聲音嗎?為什么?
原來,為了能讓別人聽清楚,我們必須用響亮的聲音說話。
2、用響亮的聲音介紹自己
3、聽噪音錄音,感受響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用響亮的聲音呢?
。犜胍舻匿浺簦┠隳苈犌宄麄冊谡f什么嗎?為什么?
有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大聲說話,就太吵了。
4、回憶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qū)分輕和響
1)、在幼兒園你都會做些什么?(隨著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片)
2)、什么時候需要輕輕的,什么時候需要響一點呢?(出示輕和響的分類標志)
3)、將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圖片按照輕和響的要求分類。
5、實踐輕和響
1)、大聲的向老師問好、大聲的唱歌
2)、小動物想睡覺了,輕輕的哄小動物睡覺;小動物睡著了,輕輕的搬椅子、輕輕的走路。
教學反思:
該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讓幼兒感受、區(qū)分和實踐不同場景下的輕和響,真正體現(xiàn)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教育觀念。
整個活動一氣呵成,首先是感受輕和響,借助講故事和聽錄音這兩種形式,潛移默化中讓幼兒知道,輕和響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區(qū)分輕和響,則運用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圖片作為教學具,在按標志分類中體會不同場景下輕響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針對性的選擇了幾個易于操作的行為讓幼兒實踐輕和響,首尾連貫自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圖畫紙和面巾紙的不同質(zhì)地,初步了解它們各自的作用。
2、鼓勵幼兒大膽操作探索,并樂于動腦思考問題。
3、在競賽中體驗團隊的榮譽感和競賽的.精神。
活動準備
1、三組操作材料:一組為一筐硬板紙,一組為一筐圖畫紙,一組為一筐面巾紙。(每組材料中都有一些進行過對折,另有一些畫有蘋果輪廓)
2、每小組兩個小筐蠟筆,每個幼兒一個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競賽記錄表一份(教師用)。
活動過程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們?nèi)M小朋友,要來進行一次有趣的比賽!”出示教師記錄表,“分別是搭房子,給蘋果寶寶穿衣服和給雞蛋寶寶擦臉,看看哪一組會贏!”
2.完成任務
。1)比賽搭房子: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動手用本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間教師適當提示對折紙的用途,并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看哪一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賽給蘋果寶寶穿衣服:鼓勵幼兒用蠟筆給繪畫在紙上的蘋果寶寶涂色,看看哪一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賽給蛋寶寶擦臉:鼓勵幼兒用本組的材料幫蛋寶寶擦干凈臟臟的臉,看看哪一組擦得又快又干凈。
3、每一次小活動結(jié)束,教師除評出最好的作品外還要對其他作品作出積極肯定的評價。并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行簡要地說明和點評。同時,教師引導幼兒辨別不同質(zhì)地的紙張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動結(jié)束
找一找幼兒園里和家里還有哪些紙,它們的質(zhì)地和用途有哪些。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0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9-18
(精品)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4-0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3-2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2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的聲音》11-27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過冬》教案12-11
中班科學活動《動物之最》教案12-12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