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本學期新接手的這5個班級,在經(jīng)過了兩堂課的課前交流后,決定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習慣入手安排教學。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因為杠桿的發(fā)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課堂上簡單提一提阿基米德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動地球的“大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杠桿上的三個位置的教學,分析這三個點的位置關系,結合平時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別將用力點放在杠桿前后不同的幾個位置,那我們的用力情況會費力一點還是省力一點。如此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力的體驗過程,在這同時也分析一下用力點離支點的距離關系是近了還是遠了。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那些距離關系。等弄清楚這些關系之后再讓學生在杠桿尺上掛一個省力杠桿和一個費力杠桿。把全班同學的.省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再把全班同學掛的費力杠桿拿出來分析一下是不是費力杠桿。
最后總結科學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全班同學共同完成表格,相當于把每位同學自己掛的鉤碼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讓大家一起來記錄并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再體驗掛不同省力情況的鉤碼。這樣的操作時間上會比較節(jié)約,匯報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同類型的情況,有助學生仔細分辨。嘗試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班是讓學生隨意掛一個平衡杠桿,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桿是屬于費力的還是省力的,這樣的教學有阻礙教學概念的混淆,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所以Т擁詼個班起我改為讓學生先分析省力杠桿的情況和費力杠桿的情況,然后再來掛杠桿尺上的鉤碼。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磁鐵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孩子們很感興趣,發(fā)現(xiàn),擺弄,探索磁鐵的神奇力量更是幼兒自發(fā)的一種學科學,愛科學的行為。通過幼兒喜愛的游戲和實驗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磁鐵的秘密,在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學會與同伴們交流合作總結記錄實驗結果,體驗實驗成功的快樂,了解到磁鐵現(xiàn)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的活動,層層遞進,為幼兒打開了通往科學神奇世界的大門,讓幼兒產(chǎn)生了探索科學世界無窮奧秘的向往之情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激發(fā)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2、在操作活動中了解磁鐵的特性,幫助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3、在實際的主動探究活動中幼兒感受探究的快樂,學會交流實驗結果,通過記錄合作學習簡單評價并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愉快。
活動重難點:
在游戲中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積極探索磁鐵的秘密。
物質(zhì)準備:
自制釣魚竿 魚鉤(別針) 有磁鐵的小魚若干條狀或馬蹄形磁鐵每人一個 森林背景圖片 黑貓警長圖片 有磁鐵的小貓和老鼠圖片各兩張 磁性黑板兩塊。
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了解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aa中的運用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fā)現(xiàn)磁鐵
1、游戲:小貓釣魚,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當小貓,跟媽媽一起去釣魚。
2、討論:為什么有些頑皮的小魚總是釣不上來呢?你們看看釣上來的小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這條魚和你釣到的魚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小貓都釣到了魚,媽媽卻釣不到魚?
3、小結:只有身上有磁鐵的魚才能被釣上來,因為磁鐵能吸住別針做的鐵魚鉤。
4、表揚幼兒的發(fā)現(xiàn),肯定幼兒的觀察。
5、請幼兒把釣到的魚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圖片上,進一步感受磁鐵的特性。磁鐵做的小魚能吸在黑板上不會掉下來。
二、基本部分:認識磁鐵
1、老師:磁鐵能吸住鐵做的別針,能吸住黑板,還能吸住那些東西呢?
出示各種不同材質(zhì)的實驗操作材料,介紹給幼兒。
2、老師:請幼兒拿出磁鐵,觀察磁鐵的外形,顏色,擺弄磁鐵,感受磁鐵的特點。
簡單介紹有關磁鐵的科學知識。
3、老師提供每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動手操作,試一試那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
4、請幼兒分組交流實驗操作結果,并做好實驗記錄,推選出小組代表在全體幼兒面前介紹本組的實驗結果。
5、老師巡回了解幼兒的實驗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驗,及時肯定幼兒的探索發(fā)現(xiàn)。6。請小組推薦的幼兒代表在集體面前宣布自己的實驗結果,學會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實驗結果。
6、小結:磁鐵的本領真大,只要是鐵做的東西都能被磁鐵吸住。
7、老師引導幼兒了解磁鐵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通過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8、小結:磁鐵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蓋子,門吸,媽媽的錢包上的磁鐵扣 活動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鐵的本領。
老師啟發(fā)幼兒在生活中繼續(xù)積極觀察了解磁鐵的運用,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發(fā)展部分:探究磁鐵
1、科學游戲:小貓抓老鼠
老師扮演的貓媽媽接到了黑貓警長的求助電話,森林里出現(xiàn)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貓警長怎么抓也抓不住,小貓們,你們能幫幫它們嗎?
2。老師演示分別用磁鐵的相同兩極做成的小貓和老鼠圖片,由于磁鐵相同兩級相互排斥,所以小貓無法抓住老鼠。
3。請個別幼兒上來,探索怎樣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師啟發(fā)幼兒運用磁鐵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兒發(fā)現(xiàn)將小貓身上的磁鐵換一個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為兩塊磁鐵的不同兩極就能相互吸引。
6。請全班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樂,發(fā)現(xiàn)磁鐵兩極的`秘密,體驗科學的神奇。
7。認識磁鐵的兩極:
讓幼兒觀看磁鐵,拿磁鐵兩人一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幼兒進行新的探索。老師提問:相互吸一吸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
磁鐵有兩個極,在磁鐵的兩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極,S表示南極。當兩塊磁鐵相同的兩級相遇時,是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不同的兩級相遇時,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讓幼兒試驗,老師也同時操作。
啟發(fā)幼兒和老師一起創(chuàng)編兒歌:相同兩極扭扭頭,不同兩極牽牽手。幼兒邊兩人一組操作游戲邊念兒歌。
四:結束部分:
1、老師:小貓咪們,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跟磁鐵玩了很多游戲,現(xiàn)在小磁鐵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們肚子餓了嗎?那我們就把自己釣到的魚帶回家,媽媽給你們做鮮美的魚湯喝,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魚,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進一步了解磁鐵的特性,比如磁鐵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物體吸住鐵做的東西。
2、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探索了解磁鐵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塊磁鐵的兩極的磁力最強。
3、在家園聯(lián)系欄中,鼓勵幼兒和家長進一步了解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懸浮列車,磁性水杯,廣泛認識到磁鐵的特性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貓是多么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游戲,小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
他們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秘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說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xiàn)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fā)現(xiàn)的主動性,也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冬爺爺還不肯帶走冬天的寒冷,春姑娘卻已踏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了人間。一朵朵美麗的迎春花早早地接到了春姑娘的電報,綻開了它薄如絲絹的花瓣,像一只只玲瓏可愛的小喇叭,報告著“春來了”的喜訊。以“迎春花”為這次活動話題,引導幼兒尋找春天開放的花兒,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認識迎春花外形特征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語句較完整地描述迎春花的特征。
2、讓幼兒觀察迎春花,知道它是春天最早開的花。
活動重點:
認識迎春花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迎春花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春天來了
1、談話活動,啟發(fā)幼兒說說哪些跡象說明春天來了。
小朋友們,你們從哪里感覺到春天來了?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春天到了。
迎春花是什么樣的?
二、尋找、觀察。
1、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尋找春天最早開的.花。
這種花叫什么名字?為什么要叫它迎春花?
迎春花美不美?它把我們的花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呢?
2、幼兒分散去尋找。
3、找到后,大家一起觀察。
近看迎春花是什么樣的?
三、幼兒觀察,教師總結歸納。
說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幫助歸納總結。
四、欣賞兒歌
教師先啟發(fā)幼兒用語言來描述迎春花的特點,從幼兒描述的語句中提煉出簡短的兒歌。
五、學會并懂得愛護花兒。
。1)討論:春天很美麗,怎么保護春天里的花?
。2)學習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幫助幼兒理解愛護花園里的花。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后向家人介紹迎春花。
2、區(qū)域活動中投放棉簽畫“迎春畫”,兒歌欣賞等。
3、尋找春天的花。
亮點與建議:
教師教態(tài)自然,圖片準備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體地位,讓讓孩子大膽觀察、大膽表達。幼兒常規(guī)較好,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重點是讓幼兒觀察迎春花,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通過提問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幼兒表達自己對迎春花的想象和認識。整個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的積極性很高,也知道了我們要愛護花兒,不亂摘。這次科學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迎春花,萌發(fā)了對春天的向往和憧憬,更激發(fā)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去尋找春天的秘密,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麗吧!
通過自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梳理,能有效的幫助自己 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出教學方法中 改進的策略。俗話說:教無學法,貴在得法。不能說盡善 盡美,但只要盡量領悟綱要精神,力求有所思考,在思考 中提高成長。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幾種氣味,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給氣味瓶找朋友活動,判斷氣味,學會正確聞氣味的方法。
3、喜歡閱讀畫面,感知鼻子的有趣用途。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接觸過不同的氣味。
2、物質(zhì)準備:
——密封但有氣孔的“氣味瓶”若干(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風油精、酒、醋等);
——用空氣清新劑在教室里噴出一個清香的空氣環(huán)境。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每組一盒彩色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彌漫著香氣的活動室,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教室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嗎?你是怎么知道教室里香噴噴的呢?
教師:你還用鼻子聞過什么味道?
2、進一步感知鼻子的用處。
——出示氣味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里有許多有趣的瓶子,不打開蓋子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嗎?
——幼兒聞氣味瓶,學習聞氣味的正確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不要將鼻子直接貼近瓶子,而是用手輕輕將味道扇進鼻子。
——教師:你聞到了什么味道?猜猜瓶子里是什么?
3、給氣味瓶找朋友。(嘗試氣味與氣味源匹配)
——教師(出示香水、風油精、酒、醋):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嗎?它們有什么味道?
——教師(出示氣味瓶):氣味瓶里也裝著這些東西,請你聞一聞,然后,把氣味瓶送到和它一樣味道的`朋友那里去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并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聞氣味。
4、討論鼻子的用途,感知各種鼻子,知道鼻子的奇妙用處。
——教師:你的鼻子能聞出香水、醋、酒的氣味,你的鼻子還能聞什么氣味?
——教師:我們的鼻子用處可真大,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用呢?
——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感知人和動物(大象、豬、狗等)的鼻子,請幼兒給畫面人物和動物的鼻子涂上顏色,說說,他們的鼻子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鼻子有什么用?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反思到這節(jié)課有著不足的地方,魏老師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jié)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 多做 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 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應該讓孩子們?nèi)ニ伎,讓孩子們(nèi)フf一說結果?茖W是比較嚴謹?shù),一定要讓孩子先猜想在驗證。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探索不在一條支線上的三根彩棒穩(wěn)定站立的現(xiàn)象,初步感知三角架的原理。
2、 了解三角架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3、 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彩棒若干、皮筋若干條、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棒
指導:請小朋友想辦法讓彩棒站起來。(可以用小皮筋幫忙)
師: 小朋友們,今天陳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我們來看一看都有什么呀?(彩棒 線 皮筋)那你們想喝彩幫做游戲嗎?我們現(xiàn)在就來和彩棒做游戲,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彩棒自己站起來?你可以請托盤里的皮筋和線來幫忙。趕快來試一試玩一玩吧。(幼兒操作,教師巡視)都站起來了嗎?站起來的小朋友請停下來,你的彩棒是怎樣站起來的?那小朋友請你看看別人的再看看自己的,你們的彩棒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有的.彩棒下面分開了,有的沒有分開。)彩棒下面分開一些,就會站得更穩(wěn)些。那小朋友趕快調(diào)整一下,讓你的彩棒站的更穩(wěn)些。站穩(wěn)了嗎?剛才小朋友固定彩棒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你們有的使用的是線,有的用的是皮筋,用線的時候需要繞兩圈,再系上才可以,用皮筋的時候直接套上就可以了,那你們覺的用哪個回更方便些呢?那我們接下來做游戲的時候就用皮筋吧。
二、嘗試用三根彩棒進行操作。
指導:能不能用最少的彩棒讓它站起來。
師: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包彩棒拿在手里數(shù)一數(shù)你用了幾根彩棒?有沒有不一樣的了?剛才小朋友們有用7根的,8根的……。.那我們能不能用更少的彩棒讓它站起來?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用的彩棒又少,并且站的又穩(wěn)。小朋友們趕快來試一試吧。
1、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2、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觀察比較影響三角架穩(wěn)定性的因 素。
提問:站穩(wěn)了么?你們都用了幾根?啊,原來用3根就可以站起來啊,那小朋友趕快來試一試用3根站起來,站起來了嗎?站穩(wěn)了請小朋友停下來,請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彩棒,它們皮筋的位置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那他們下面分開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觀察的真仔細,(老師順手做一個彩棒)那現(xiàn)在請你們拿著彩棒跟我到這邊來玩一玩吧。
3、教師出示一條直線,讓幼兒嘗試讓彩棒在直線上分開站立 。
師:都站好了嗎?站好了再稍微往后面退一下,接下來我們來完一個游戲,怎么玩呢?小朋友仔細聽:請小朋友把你的彩棒下面分開,讓三根彩棒同時都站在一條直線上,試試看,看能不能站穩(wěn)。聽明白了嗎?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試一試吧。(幼兒操作)能站穩(wěn)嗎?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開在一條直線上是站不穩(wěn)的。
4、用:"連線游戲"初步感知三角架概念。
師:小朋友拿著你的彩棒回到位置上吧,托盤里有什么?(紙 筆)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個點一點連一連的游戲,怎么玩呢?小朋友們仔細聽?請你取一張紙放在桌子上,讓彩棒站在紙上,用筆點出他的位置,然后把彩棒合上放進托盤里,再用直線將點連起來,聽明白了嗎?那小朋友來玩一玩吧。畫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紙給陳老師,我給你貼到黑板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小朋友看看是什么秘密呢?小朋友看你們畫的都是什么圖形?(三角形)請小朋友看看你自己的三角形再看看別人的三角形,你們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大小 形狀)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說的也非常的好,像這樣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開,彩棒所在的位置連起來是一個三角形,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三腳架。
三、感受生活中的三角架現(xiàn)象。
師:那小朋友在我們生活當中你們見過像這樣的三角架嗎?三腳架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會用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放課件)教師講解。三腳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那我們就把它介紹給別的小朋友認識好嗎?結束
科學教案 篇6
2.完成課后練習3。先自由讀詞語,再指名讀,最后抄寫。
3.用找、看、放、升、高進行擴詞練習。教師在黑板上記下同學們說的詞。最后挑幾個詞讓學生抄下來。
三、說話訓練
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一講。
幼師科學教案《烏鴉喝水》2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幼兒的目測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1、五瓶一樣多的礦泉水,烏鴉頭飾一個,數(shù)字翻牌卡4個。
2、糧食圖片四張,人手一份:透明小量杯(果凍殼),水彩筆、記錄紙、黑棗、蠶豆、花生、圣女果若干
3、事先聽過《小烏鴉喝水》的故事,讓幼兒了解水位升高可借助外力。
幼兒準備:
1、學習記錄方法,能用語言表述操作結果
2、聽老師指揮能正確操作
3、在操作中自覺體現(xiàn)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秋天)
二、開始部分
T:寶貝們,看,誰來了?
S:小鳥-------烏鴉-------
T: 對了!秋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烏鴉過冬的糧食吧!
S:幼兒介紹小烏鴉糧食(蠶豆、花生、黑棗、圣女果)
三、基本部分
1、介紹測量工具和糧食。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卡片。
T:(出示果凍殼)看,這是什么?
S:果凍殼
T:今天我們就用果凍殼做“小量杯”吧,用這個小量杯來裝一裝這些糧食,你們猜一猜,裝滿這只小量杯,需要放幾顆黑棗?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S:請2--3人回答(幼兒估計、猜測)
T:小朋友的猜測結果都不一樣,想不想自己驗證下到底能裝多少顆蠶豆、多少顆棗子?
介紹活動要求:
T:寶貝們,桌子上有四種糧食,請小朋友們選擇兩種糧食進行測量,自己動手量一量,把糧食裝進量杯,倒出來數(shù)一數(shù)有幾顆糧食,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把它記錄下來,看看哪種糧食裝的多,哪種糧食裝的少。想一想為什么同樣的量杯裝的糧食會不一樣?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ㄈ、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1)T:寶貝你在量杯里裝了什么糧食?能裝幾顆?
S:我裝了蠶豆子,有20顆-----(教師把豆子的數(shù)量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T:誰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S:我量了。
T:那,你是怎么量的.?
S:把花生幾顆幾顆放進量杯里,把量杯裝滿。
師小結:為什么同樣的量杯、同樣的糧食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數(shù)量?我們小朋友在用量杯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T:為什么同樣大的量杯里,圣女果只能放一兩顆,而花生能放十幾顆?
S:請2--3個幼兒回答(因為圣女果大,花生小。)
師小結:說的真棒!在一樣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T:誰能來說說這幾種糧食用量杯裝誰裝得最多、誰最少,我們用從多到少的排列方式幫它們排排隊。
S:請2--3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推理結果
。3)請集體根據(jù)推理的結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豆子-----花生---黑棗-----圣女果
二、競賽游戲:烏鴉喝水
(1)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ㄔ捦庖簦┏鍪緸貘f:小朋友們,我渴死了,有水喝嗎?
T:現(xiàn)在,烏鴉口渴了,我們一起幫烏鴉找水喝吧!哇,這里有一瓶礦泉水。
。ǔ鍪疽黄康V泉水話外音)瓶太高,水太少,我的嘴尖尖的夠不著喝不著水,怎么辦呢?小朋友幫我想想辦法吧?
S:用手拿起來喝水。
T:可是瓶子太重了,烏鴉沒有手只有翅膀,拿不了瓶子。
S:請2--3名幼兒回答(把圣女果放進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
師小結: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T:寶貝們想一想,用哪種糧食放到水里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水?為什么是黑棗?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放下黑棗水位就怎么樣了?
S:升高了。
教師小結:對了,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2)游戲:小烏鴉喝水
T: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個好辦法,小烏鴉這下可有水喝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吧!
(教師講解規(guī)則)我們要玩一個游戲,看誰先讓烏鴉喝到水。請寶貝們變成4組進行比賽,每次向瓶子里放一個圣女果,然后翻自己隊的數(shù)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個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fā)。比一比哪一對更快讓礦泉水滿到瓶口。
(3) 宣布比賽結果
T:寶貝們真棒團結就是力量,!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讓小烏鴉喝到了水,烏鴉說要謝謝你們呢,F(xiàn)在我們和小烏鴉一起去戶外看看秋天的落葉,let’s,go!(聽音樂退場)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養(yǎng)成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能把自己對小蝌蚪變青蛙過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喜愛青蛙,初步具有保護青蛙的意識。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 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類的朋友。
。病 小蝌蚪變青蛙的VCD一張,《小魚與水草》錄音帶一盒。
3、 記錄卡片每人一張,彩色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1、 導入主題,介紹記錄卡片
引入:(小朋友們,我們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經(jīng)常去看它們、照顧它們?小蝌蚪長大會變成什么?)
介紹記錄卡片:(小朋友們有的通過觀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聽爸爸媽媽說,自己心里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畫下來。)
出示卡片:(老師已經(jīng)給小蝌蚪畫好了“家”,我們數(shù)一下,小蝌蚪有幾個家)
手從左到右指著框框(對,共有5個“家”)(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變成青蛙很快,覺得3步或4步就夠了,沒關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來,你認為要幾步就畫在幾個框框里。還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會畫完整的青蛙,那畫個青蛙的頭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圖畫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畫地不好沒關系。在卡片的下面寫上學號,不會寫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畫的過程中不要看別人怎么畫,也不要討論,自己動腦筋,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樣。起立,拿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位置上。)
2、幼兒在記錄卡片上完成猜想過程(這里基本不進行指導,只鼓勵幼兒把這個過程完成)
3、講評卡片,組織討論。
選兩張錯誤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
選一張正確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后來此步驟沒完成)
在小朋友講自己的猜想時不進行“對與錯”的'評斷。
組織討論(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再長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認為青蛙一下子就長出了四條腿。有這么多不同的意見,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個辦法來說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教師引導小朋友回憶過去的觀察經(jīng)驗,解決本次活動認知上的難點——小青蛙是先長前腿還是后腿,還是四條腿一下子就長出來了。(我們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樣的?有沒有小朋友看到過只長了兩條腿的小蝌蚪?請看到過的小朋友講一下長兩條腿的小蝌蚪長的是前腿還是后腿。)
在順利解決此難題的基礎領幼兒蛙跳著離開教室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币虼嘶顒又幸龑в變嚎匆豢础⒙犚宦、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chǎn)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chǎn)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2-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31
(精選)科學教案11-1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26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2
科學教案(精選)08-14
科學教案【精選】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