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班科學教案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黃豆可以制作豆?jié){、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 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筐干黃豆,一盆濕黃豆,一杯豆?jié){、一盆豆制品(用牙簽 插好 的黃山豆腐干和鹵汁豆腐干),一塊毛巾。
2、 電視機、錄象機、豆?jié){機、電火鍋、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鍋事先煮好的豆?jié){,抹布、錄音機、磁帶。
3、黃豆寶寶胸飾一只,豆腐、素雞、百葉、油豆腐、豆腐干實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黃豆。
活動過程:
1.、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 師:(教師頭戴黃豆頭飾)小朋友,我是黃豆寶寶,我還把我的好朋友都請來了。今天,大家就來和他們一起玩。讓我們先來看看黃豆寶寶長什么樣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黃豆寶寶,等會告訴大家。
。2) 師:“黃豆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是什么形狀的?”
。3) 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評析:在組織幼兒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對黃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幼兒十分感興趣,有的說,黃豆寶寶是黃色的,有的說我摸上去黃豆寶寶是圓圓的。)
2、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jié){。
師:我們的本領可大了,會變許多魔術,小朋友每天喝的.豆?jié){也是我們變出來的。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fā)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師:“做豆?jié){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過的‘我’和沒泡過的‘我’有什么不一樣?你可以把發(fā)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谟變河^察干濕不同的黃豆。 ③師:“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么不一樣?” (有的幼兒說:“泡過的黃豆大,沒泡過的黃豆小!庇械挠變赫f:“泡過的黃豆的顏色有點淡,沒泡過的黃豆的顏色有點深!庇械挠變赫f:“我摸摸泡過的黃豆是軟的,沒泡過的黃豆是硬的。”)
、軒煟盒〗Y :黃豆寶寶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3、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師:“我們黃豆寶寶本領可大了,除了能做豆?jié){,還能做許多東西呢,
、趲煛颁浵罄锏臇|西都是黃豆寶寶做成的,今天它們也來了,哪些東西你是吃過的” (幼兒邊講,邊指。)
、蹘煟盒〗Y:豆腐、百葉、素雞、豆腐干、油豆腐、都是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 (評析:通過電化手段--看錄象,進一步喚起幼兒的回憶,豐富幼兒的認知,知道黃豆還能做出各種豆制品。)
4、知道黃豆營養(yǎng)豐富,培養(yǎng)幼兒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1) 師:“什么東西這么香?”
。2) 請小朋友一起品嘗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并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yǎng),是我們的好朋友。
。3) 聽優(yōu)美的音樂,幼兒吃豆?jié){、豆腐干、鹵汁豆腐干。并提醒幼兒吃好豆腐干后,牙簽放在盆子里,擦干凈嘴巴。
活動反思:
豆?jié){、豆制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制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利用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制品,引導寶寶運用感官比較、觀察,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fā)展了寶寶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寶寶的感知事物的能力。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寶寶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發(fā)展。如:在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時,運用了觀察的方法,接著又比較和觀察,使幼兒了解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又運用電教手段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最后,通過品嘗豆制品,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愛吃豆制品的情感?赡軐殞毺d奮了,所以有個別的太“活躍”了,發(fā)出了尖銳的叫聲,紀律有些松懈了,不過整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寶寶現在也知道了以后要多吃豆制品,這樣對身體有益!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做做的活動,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
1、面粉、水、盤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簽若干。
2、面粉娃娃一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這些是什么呀?我們一起看看、摸摸、猜猜這是什么?(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無味、輕輕的.會粘在身上手上)
教師小結:面粉是白色,沒有味道、粉狀的、輕。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面粉可以做什么呢?(面包、饅頭等面粉制品)
2、那么,你們知道用面粉做面包、饅頭等這些東西時先該做什么呢?教師小結:先應該和面團的。
3、怎么樣把面粉變成面團呢?請小朋友動腦筋、動動手,試一試把面粉變成面團。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進一步讓幼兒感受面粉粘的特性。
小結:白白的面粉加了水后是很粘的,多捏捏就會變成面團。
三、中華小廚師
1、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是用面團做成的,都是廚師叔叔阿姨們發(fā)明的,今天我們也來當個中華小廚師,來發(fā)明好吃的東西好嗎?
2、你想把面團變成什么呢?
3、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4、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現在中班的孩子對顏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學會發(fā)現哪里有顏色,從而使幼兒認識色彩不僅存在于顏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們身邊的事物中,因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對顏色的鞏固課,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對顏色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二、活動目標:
1、主要對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認識和鞏固。
2、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對顏色進行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三、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讓幼兒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四、活動難點:
讓幼兒感受色彩的美麗與美好。
五、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色的小魚各一只,各種顏色的卡片。
2、紅、黃、藍、綠色的地墊若干。
3、四種顏色的卡片框。
六、活動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幾位客人,大家想認識他們嗎?(想)好,那就讓我們用熱情的掌聲請出他們吧。(出示四種顏色的小魚)哦,原來是小魚呀,大家喜歡他們嗎?(喜歡)是呀,看到小班的小朋友這樣熱情,小魚們也很高興,你們瞧,他們特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來和你們見面,你們都知道他們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嗎?(紅、黃、藍、綠)是的,他們分別穿上了四種顏色的衣服,今天呢,他們就和我們一起來走進顏色的美麗世界里,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開心的玩吧。
二、認識顏色、進行游戲。
(1)顏色找朋友
1、小魚喜歡小班的小朋友,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它們只會交和他們衣服顏色相同的.朋友,所以今天呢?紅色的小魚它會選擇這些小朋友做他的朋友。老師出示紅色的小魚,然后邀請穿紅色衣服的小朋友和小魚站在一起,并請小朋友們說說,為什么紅色的小魚會邀請這些小朋友來到一起呢?(因為他們衣服的顏色相同。)
2、老師又請出一位穿藍色衣服的幼兒和藍色的小魚交朋友,并問一問其他幼兒為什么老師會讓他們交朋友呢?
3、 其他顏色的小魚也同樣的進行游戲。
4、 也可請幼兒來選擇小魚。
(2)顏色找家
1、小朋友們和小魚都成為了朋友,那就讓我們也為小魚做點事吧,幫小魚找到他的家。
2、將四種顏色的地墊隨意鋪在地上,請幼兒跟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說:“一個娃娃一個家,小魚小魚沒有家,小朋友們幫幫他,幫他找到家!崩蠋煶鍪军S色的魚,然后說:“到黃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到黃色的墊子,然后站在上面。
3、大家?guī)忘S色的小魚找到了家,小魚很開心,可是還有小魚沒有家,我們又繼續(xù)幫他們找吧。
4、律動開始又重新進行游戲。
三、給顏色分類,送卡片回家
1、小魚和小朋友們交上了朋友,他們特意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禮物,現在老師分發(fā)給你們。(將卡片框里的卡片分發(fā)給幼兒)
2、老師手里也有禮物,老師舉起紅色的卡片,請小朋友找出和老師手中顏色相同的卡片。(幼兒找出卡片,然后老師要求將卡片送回卡片框)
3、其他顏色都這樣進行分類。
四、拓展
小朋友們手中還有一些卡片是什么顏色的呢?是呀,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只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還有更多美麗的顏色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呢。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活動室,在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很多顏色呢,能找找嗎?(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顏色)是啊,只要我們平時多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更多的顏色,欣賞這些顏色的美好。小朋友們,感謝小魚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我們和他們說再見吧,也和聽課的老師說聲再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記錄一些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愿意根據要求,改變物體的形狀后,觀察其沉浮現象,激發(fā)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各種船的圖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紙、小石頭、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動過程:
1、展示各種船的圖片,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將一張傳的圖片遮住,然后一點點展開,請幼兒猜猜這是什么?
2)教師:老師這有一張圖片,看誰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見過那些船?船在哪里行駛?為什么它會浮在水面上?
2、教幼兒記錄方法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材料,要請你們觀看它們是沉在水里還是浮在水面上。放一個,教師示范進行記錄。
3、出示各種材料,交代實驗要求。教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紙、小石頭等;請你們一個個將它們放進水里,看看它們是浮在水面還是沉入水底。放一個觀察觀察一個,然后做好記錄。
4、請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并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5、幼兒分組進行交流實驗結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進行。
6、請幼兒把面粉或油泥變成小船形狀,觀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現象。鼓勵幼兒用多種不同材料制作小船,進行實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同伴交流自己對動物尾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不同特征的動物尾巴圖片若干(如水牛、狐貍、小兔、孔雀、蛇等)。
2.幼兒用書:《小兔借尾巴》。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兔借尾巴》,引發(fā)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呀?(小兔)。看,小兔長得什么樣啊,小兔的尾巴是怎么樣的?(短短的尾巴)你覺得可愛嗎?可是小兔卻對自己的尾巴不滿意,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ǘ┙處煾鶕适聝热荩龑в變河懻。
教師:小朋友們聽到了什么呀?聽到了誰?故事中的小兔都向誰借尾巴的?它借到沒有?那小動物們是怎么說的?(三種不同的形式提問:一、聽到了誰,問誰借?二、除了這個還有誰?三、出示圖片再問)小兔需不需要向別人借尾巴呢?為什么?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不是其他動物可以替代的。
。ㄈ┙處熞龑в變河懻摻涣。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探索操作的形式來進一步掌握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師:今天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卡,上面有xxxxxx,他們的本領都會在旁邊,一會請小朋友來匹配。操作卡上的一條線是代表平衡,花朵是代表漂亮,你們在做之前要先看好動物后面的標記的意思。
2.幼兒操作,交代要求,教師巡回指導。
做好的幼兒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看都做對了沒有。
3.評價,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棒,都給小動物找到了尾巴,還找到了他們尾巴的`作用。
。ㄋ模├蠋熞龑в變盒蕾p動物的圖片。
教師:除了故事里的小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小動物,他們的尾巴也有不同的作用,你們知道嗎?老師在桌上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找找、看看?纯矗鼈兊奈舶鸵粯訂?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看到了哪些動物,他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ㄎ澹┙處熞l(fā)幼兒繼續(xù)探究動物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動物們有趣的尾巴,動物朋友們還有哪些秘密呢?讓我們再去找一找,看一看!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里和孩子一起探討其他動物的尾巴的不同之處。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探索選用合適的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
2、了解電池的不同用途。認識不同型號的電池、及電池的正負極
3、學習合作玩小燈泡亮起來。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核心要素:
觀察、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電池,知道電池有正負極,
☆難點是把兩節(jié)電池正負極連接,使其和電線與小燈泡連接成一個回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活動準備:
1、電池(1、2、5、7)電線、小燈泡等。
2、一些以電池為能源的物品,如電動玩具,手電、鐘表等。
3、幼兒集體作業(yè)單,電池的簡單圖卡。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探究環(huán)境,讓幼兒認識電池,知道電池有不同型號,它們都有正負極。
1、為幼兒提供各種以電池為能源玩電動玩具及生活用品,請幼兒自由的玩,通過操作引起幼兒對電池的興趣。
教師察看幼兒玩玩具的情況,并請幼兒演示給大家看。
☆ 師:你的玩具能干什么?
☆ 師:為什么會動?(唱歌或發(fā)光)
☆ 師: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
請幼兒感知,回答。通過提問使幼兒了解電池的用途。
教師小結:電池可以向外供電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2、請幼兒把電池取出來,觀察、發(fā)現并描述電池。
☆師:電池的兩頭是一樣的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突起,另一頭都是平的。有小突起的一頭有一個“+”的圖案,另一頭平平的,有一個“—”的圖案。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的這邊是正極;“—”的這邊呢,我們叫它負極。請小朋友找找看手中的電池的正負極。
認識電池的“+”“—”標記,
3、請幼兒將自己的電池與同伴的電池進行比較,發(fā)現電池的型號不一樣1號、2號、5號、7號。
教師出示電池圖卡進行小結:電池都有正負極。
二、通過用電線連接一節(jié)電池和小燈泡,讓小燈泡亮起來,使幼兒知道正確的連接方法。
1、教師出示電線連接燈泡和電池的圖示,講解連接的方法,并示范連接。
2、幼兒動手操作,用一節(jié)電池連接小燈泡和電線,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三、探索兩節(jié)電池怎樣連接,才使小燈泡亮起來方法。
1、教師啟發(fā)幼兒積極地思考并用手中的.電池進行操作:
1、☆師: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怎樣將兩節(jié)電池連起來,也讓小燈泡亮起來呢?怎么連接呢?
幼兒感知回答,待幼兒說出一種連接的方法,教師出示相應的連接的圖卡。直到幼兒將三種連接方法都說出來。
2、☆師:請小朋友先猜想一下,三種連接方法,哪一種能使小燈泡亮起來?
教師將幼兒猜想的結果紀錄在作業(yè)單上。
3、請幼兒自己試一試,或合作來試試!哪一種情況的連接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4、教師為操作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請做的正確的小朋友演示同伴看。
5、請幼兒將自己的試驗結論,并用黃色小燈泡圖卡表示在作業(yè)單上。
四、對幼兒環(huán)保方面的教育。
☆師: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用的這樣多,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電池能一直使用下去嗎?
☆師:用完的廢舊電池我們怎么處理它們呢?幼兒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如果讓廢舊的電池混入一般垃圾,不做很好的回收與處理的話,危害是很大的,亂扔廢舊電池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
廢舊的電池不能亂丟,請你想一個好辦法?
教師出示廢舊電池回收箱,引導幼兒收集家里的廢舊電池;顒幼匀唤Y束。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設立電池回收箱,請幼兒把家里的廢舊電池放到回收箱里。將環(huán)保意識轉化為幼兒的實際行動。
區(qū)域活動:
科學區(qū)里增添了多種連接的材料(鐵絲、銅絲、鉛絲等)讓幼兒嘗試還有什么材料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也可讓幼兒嘗試將更多的電池連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朋友可以在我們的科學區(qū)里繼續(xù)探索。
家園共育:
家長可指導孩子嘗試安裝電池,并指導孩子認準兩級正確連接。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7-02
中班科學教案種子03-27
中班科學教案風03-27
中班科學教案磁鐵03-25
睡覺中班科學教案04-02
中班科學教案《沉浮》09-22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11-21
《沉浮》中班科學教案11-28
中班科學教案:膨脹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