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中班教案

    時間:2023-07-22 12:23:16 教案 投訴 投稿

    中班教案(優(yōu)選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xué)工作更科學(xué)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優(yōu)選7篇)

    中班教案 篇1

      設(shè)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中班主題《常見的用具》背景下的一個活動。剪刀,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工具。在前期活動中,孩子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用處的剪刀,老師也適當提供了一些剪刀讓孩子觀看、從而去收集關(guān)于這些剪刀的用處。本次活動是一個交流分享的過程。分享同伴的經(jīng)驗、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在分享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剪刀的不同用處,從而去體驗剪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本次活動共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分享同伴關(guān)于不同剪刀所具有不同用處的經(jīng)驗。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修剪灌木剪刀和管子剪刀。這兩種剪刀是孩子生活中不常見的,因此老師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和實物操作,讓孩子去認識這兩種剪刀的用處,從而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中班孩子的年齡目標選擇了是和不是的`分類。在是與不是的分類中鞏固孩子對于各種剪刀用處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了解剪刀的不同用處,體驗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剪刀、園林剪刀及多媒體影像、管子剪刀、各種剪刀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分享同伴經(jīng)驗

      1、出示文字“剪刀”,這是什么字?

      2、你們認識哪些剪刀?它有什么用?

      3、總結(jié):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剪刀,它們的樣子不一樣,用處也不一樣。

      二、 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

      1、出示實物:園林剪刀,看到過這種剪刀嗎?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猜猜它是剪什么的?

      播放錄像:現(xiàn)在知道它是剪什么的?有了它,花草樹木的造型就更漂亮、更豐富多樣了,我們城市的也變得更美麗了。

      2、出示管子剪刀:這種剪刀看到過嗎?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知道它是剪什么的?

      演示后總結(jié):它是一把管子剪刀,有了它,圓圓的管子剪起來也變得非常容易。

      3、總結(jié):孩子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剪刀,這些剪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很大的方便,但在使用剪刀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我們小朋友,因為剪刀是一種很鋒利的工具。

      三、 分類

      所以,今天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很多剪刀的圖片,你去選擇一把你最喜歡的剪刀圖片。

      1、選擇好了,請你想一想,你的剪刀是用來剪什么的。

      2、是給病人開刀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是”的這面,不是給病人開刀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不是”這邊。

      3、是修剪樹枝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是”的這邊,不是修剪樹枝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不是”這邊。

      4、除了我們這樣分,想想還能怎么分?是什么用途的站在“是”這邊,不是什么用途的站在“不是”這邊,你能來給我們發(fā)個指令嗎?

      四、延伸:

      剪刀帶給我們很大的方便,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們可以去用用我們小朋友使用的剪刀。可以去剪剪紙,做做小裁縫,可以去剪剪彩泥,也可以剪剪你喜歡的東西。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欣賞,感知五官及表情變化,重點關(guān)注臉部的凸起部分。

      2.學(xué)習(xí)用泥皮、泥條、泥團捏塑一張較完整的臉。

      3.能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立體雕塑臉若干。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導(dǎo)入。

     。1)教師:請你們相互看看對方的頭部,頭部有什么?(頭發(fā)、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教師:請仔細看,我的五官怎么了?(教師做鬼臉)

     。3)根據(jù)幼兒的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原來讓臉上的五官動一動,會產(chǎn)生各種表情,比如哭臉、笑臉、兇臉、俏皮的臉……有了表情的臉看起來生動有趣!

      教師生動而有趣的變臉,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可愛和滑稽——這對幼兒細致地觀察以及接下來幼兒的變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集體欣賞雕望臉。

      教師:藝術(shù)家也做了許多生動有趣的臉。請你挑一個最有趣的臉,說說自己的感受。

      通過欣賞以及教師的'激勵、引導(dǎo),幼兒動手一試的欲望更加強烈。

      3.出示泥皮、泥條、泥團,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1)教師:要想用陶泥成功地創(chuàng)作一張有趣的臉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們先要認識一下泥的兄弟們。

     。2)教師:泥老大就像我們常用的餃子皮,名字叫泥皮;泥老二長得像油條,名字叫泥條;泥老三好像我們吃過的麻團,名字叫泥團。

     。3)教師: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泥家三兄弟”來制作一張生動有趣的臉吧!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dǎo)。

      5.展評幼兒作品。

      幼兒相互參觀、交流、評價,選出“誰的表情最有趣”“誰的五官最突出”“誰的裝飾最有趣”。

      活動建議:

      區(qū)角活動 ①美術(shù)區(qū):鼓勵幼兒運用“泥家三兄弟”創(chuàng)作,重點指導(dǎo)幼兒用多種手段表現(xiàn)臉(泥條盤臉,泥球、泥皮做五官;泥球做臉,泥皮、泥條做五官;泥皮做臉,泥條、泥團做五官),充分感受“泥家三兄弟”配合運用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提供紙筆,讓幼兒畫一畫有趣的臉。②語言區(qū):提供各種不同表情的臉譜,玩“看表情、說表情”的游戲。鼓勵幼兒在家用“泥家三兄弟”分開或組合制作,如,用泥皮做餅、餃子等,用泥條做麻花、耳環(huán)等,用泥團做饅頭、湯圓等,和爸爸媽媽比一比誰想得多、誰做得多。

      【評析】

      把泥皮、泥條、泥團生動地比喻為“泥家三兄弟”,對于幼兒來說比較親切,從而在操作和運用中更加有興趣。由于每個幼兒的想法不同,運用“泥家三兄弟”的時候也會不同。在講述過程中,幼兒感受到制作方法的多樣性,能為白己的下一次創(chuàng)作積累經(jīng)驗。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加號、減號、等號,知道它們表示的意思,初步學(xué)習(xí)2的加減法算式,并進行運算。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三幅圖的意思。

      3、專心地進行自己的操作活動。

      4、引發(fā)幼兒學(xué)習(xí)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學(xué)習(xí)過2的組成。

      物質(zhì)準備:

      ——小螃蟹圖片,2個泡泡,數(shù)字1、1、2,符號+、—、=。

      ——學(xué)具:《幼兒用書》P3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小螃蟹吐泡泡。

      ——教師出示一只小螃蟹圖片,邊演示邊引導(dǎo)幼兒觀察:小螃蟹吐泡泡,它是怎么吐的?鼓勵幼兒講述小螃蟹先吐了1個泡泡,又吐了1個泡泡,小螃蟹一共吐了2個泡泡。

      ——啟發(fā)幼兒思考:小螃蟹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又吐的1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shù)字幾表示?一共吐了2個泡泡可以用什么符號和數(shù)字幾表示?

      引出“+”和“=“,初步了解加號表示把它兩邊的數(shù)合起來,讓幼兒知道可以用”+“表示又吐出了1個泡泡;等號表示它兩邊的數(shù)一樣多。幼兒認讀并空手練習(xí)書寫加號、等號。

      ——教師完整地列出算式1+1=2,引導(dǎo)幼兒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泡泡變變變。

      ——教師請幼兒觀察并說說小螃蟹現(xiàn)在吐了2個泡泡。教師拿走一個泡泡:破掉了幾個泡泡?現(xiàn)在還剩下幾個泡泡?鼓勵幼兒將事情講述清楚。

      ——啟發(fā)幼兒用數(shù)字和符號表示2個泡泡、破掉的泡泡和剩下的泡泡。引出“—“,初步了解減號表示從它前面的數(shù)里面去掉后面的數(shù),讓幼兒知道可以用”—1“表示破掉的一個泡泡。

      三、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列2的加法算式。引導(dǎo)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看圖說說三幅圖的含義,并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

      ——看圖列2的劍法算式。引導(dǎo)幼兒仔細觀察三幅圖,理解第二幅圖的變化。并在下面的空格處寫上算式,知道劍法的意義。

      ——看分合式,在空格處填上正確的數(shù)字。

      四、看圖說算式。

      請幼兒介紹看圖列2的.加減法算式活動,說一說三幅圖的含義,引導(dǎo)幼兒講述為什么要用加法,或為什么要用減法。

      教學(xué)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xué)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xué)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xué)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xué)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xué)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xué)習(xí)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布的來源。

      2.產(chǎn)生對布的制作、加工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棉布、棉線、棉花。

      2.幼兒用書第1-2頁。

      3.掛圖《布從哪里來》

      4.語言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猜猜布從哪里來。

      1.教師出示棉布,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

      ----教師:布是從哪里來的?是用什么東西做的?

      2.幼兒猜測后,教師出示棉花圖案。

      ----教師:布是用棉花做成的,那么棉花是在呢么變成布的呢?

      二、看掛圖,了解棉花變成布的過程。

      1.請幼兒說說棉花變成布的過程。

      ----教師;老實帶來一幅圖,上面畫的是棉花變成布的過程,那么棉花到底是怎么變成布的呢?請小朋友看圖說一說。

      2.教師邊講解邊出示實物:棉花怎樣紡出線,再由線織成布,做出衣裳。(棉花-棉線---棉布)

      3.讓幼兒模仿紡車的轉(zhuǎn)動。(如有條件,可準備實物紡車或者播放紡車的視頻,讓幼兒體驗)

      三、分組觀察和體驗。

      1.每組提供棉花、棉布、棉線,讓幼兒用手摸摸、玩玩,感知棉花、棉布、棉線的布同。

      2.教師在引導(dǎo)幼兒充分感受這些材料的同時,可以允許幼兒自由游戲:繞線團、疊棉布、撕花等。

      活動延伸:

      1.引導(dǎo)幼兒和教師、父母一起閱讀幼兒用書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2.引導(dǎo)幼兒和教師、父母一起尋找用現(xiàn)代高科技生產(chǎn)布的圖片,擴展視野。

      3.種棉花。在幼兒園;里開辟一小塊區(qū)角種植一些棉花,供幼兒充分照管和觀察。

      活動提示:

      1.在幼兒猜測的過程中,教師應(yīng)盡可能尊重幼兒的想法。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根據(jù)事物的性質(zhì)形成概念的.過程,是在他們的思維水平的思考和探索,有自己的價值。

      2.教師應(yīng)該提供足夠的材料,并允許幼兒互相交談、合作,讓幼兒充分感知這些材料,并自由玩弄操作。

      3.該活動可以向社會。藝術(shù)領(lǐng)域進一步擴展,如讓幼兒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模仿紡車的轉(zhuǎn)動,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利用圖片、影像介紹紡車,加深幼兒對紡車的認識。

      4.布置"布從哪里來"主題展示區(qū)時,可以將棉花、棉線、棉布實物用透明塑料袋包裝好,按照"棉花變成布的過程"布置在展示板上。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學(xué)習(xí)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擴展數(shù)學(xué)思維。

      2.培養(yǎng)幼兒認圖和對應(yīng)的能力。

      3.鞏固10以內(nèi)計數(shù)。

      活動準備:

      動物園游覽圖一張(配合立體情境)、記錄紙一份、小動物磁鐵若干、花朵磁鐵若干、磁板2張、幼兒園路線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動物園平面游覽圖,請幼兒幫助小哥哥指出游覽路線。

      教學(xué)提示:引導(dǎo)幼兒聲音洪亮、大膽、大方地講出自己的游覽路線和理由。

      二、引導(dǎo)幼兒在立體情境中幫助小哥哥指路。

      1.幫小哥哥找到去猴山的路。

      教學(xué)提示:指導(dǎo)幼兒自己選擇路線,并自選一種顏色的'即時貼貼在路上做標記。教師引導(dǎo)幼兒點數(shù)相應(yīng)路上的小花數(shù)量。

      重點:幼兒將點數(shù)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2.幫小哥哥找到去熊貓館的路。

      重點:鞏固練習(xí)顏色對應(yīng)和計數(shù)。

      3.幫助小哥哥找到去兔子樂園的路。

      教學(xué)提示:提醒幼兒路線不能交叉。

      重點:幼兒自己尋找合適的路線,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三、與現(xiàn)場看活動的客人進行互動。

      “我來幫你指指路”:請幼兒利用平面示意圖,為客人老師畫出“從中三班到幼兒園大門”的線路圖,送給客人老師。

      活動評析:

      幼兒對活動中教師提供的動物形象教具感興趣,尤其是“立體情景”。幼兒在情境中不斷嘗試運用多種途徑到達終點,并找出各種路線的優(yōu)點,從而擴展幼兒的數(shù)學(xué)思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在對應(yīng)記錄方面,幼兒選擇多種材料進行記錄,并進行點數(shù)的練習(xí),完成情況良好,目標基本完成。由此看出,本活動適合中班幼兒。

      此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安排合理,尤其是請幼兒在選擇好合適的路線后及時記錄這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幼兒認圖和相應(yīng)的能力;顒又,教師能夠根據(jù)不同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進行引導(dǎo),引導(dǎo)語到位,隨機教育適宜。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十二種動物的排列順序和有關(guān)的傳說。

      2、知道十二生肖每十二年循環(huán)一次。

      3、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屬相。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是讓幼兒記住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2、難點是知道十二生肖每十二年循環(huán)一次。

      教學(xué)準備:

      1、十二種動物圖案2、FLASH《十二生肖的故事》

      3、歌曲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十二生肖圖案。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教師出示圖片)。

      提問幼兒,你都看見了那些動物,讓幼兒說出動物名稱。

      2、小朋友你喜歡哪個小動物,那到底一共有多少種小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吧?老師逛商場的時候,經(jīng)常看到很多的.鑰匙鏈上 還有很多的工藝品上都有這十二種小動物,那你知道為什么這么多的東西上都有這些小動物呢?(讓幼兒說出十二生肖)。

      3、 這十二種動物我們叫做十二生肖也叫做十二屬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在我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每個人都知道十二屬相,也都知道自己是屬什么的,那你們知道你自己是屬什么的嗎?(多提問幼兒)那小朋友你知道你的爸爸媽媽是屬什么的嗎?引導(dǎo)幼兒用聲音或動作表演出來,讓其她的小朋友猜一猜)二、看動畫《十二生肖的故事》

      1、剛才,小朋友說的真棒,我們知道可以用十二生肖來判斷年齡,你們知道誰排在十二生肖的最前面呢?

      2、為甚么十二生肖沒有貓呢?

      3、看動畫。

      三、幫助幼兒了解生肖排列的由來并初步熟悉排列順序。

      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老師看看咱們班的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好不好?

      一個鼠年出生的小姑娘,她是屬老鼠的,但是她的媽媽也是屬老鼠的,那你說這個小姑娘和他的媽媽一樣大嗎?為什么?(請幼兒自己說出理由)讓幼兒明白十二生肖是十二年循環(huán)一次的。

      四、出示圖片,幼兒進一步鞏固十二生肖的順序。

      五、看圖片欣賞歌曲《十二生肖》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3、品嘗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guān)元宵節(jié)的錄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nèi),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團,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臺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流程:

      一、觀看“元宵節(jié)”錄相,并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燈,

      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

      2、教師講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介紹“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

      二、學(xué)做元宵。

      1、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吃過)吃過什么餡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嘗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說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狀的啊?(圓形的)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先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后把餡放在中央并包起來,最后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jù)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jié):揉,搓,團圓,挖坑,包餡。并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后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結(jié):讓幼兒了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嘗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1、教師出示花燈,讓幼兒跟隨音樂玩舞花燈,猜燈謎

      游戲。

      2、煮元宵的同時教師把碗,勺擺放好,幼兒洗手。

      3、幼兒品嘗元宵,互相說說此時心里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dǎo)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1冊第14—15頁,進一步了解元宵的制作過程,并學(xué)說繞口令。

      附繞口令

      年糕和元宵

      巧巧愛吃年糕,

      小小愛吃元宵。

      巧巧讓媽媽做年糕,

      小小讓媽媽做元宵。

      媽媽做了年糕又做元宵,

      煮了元宵,又蒸年糕。

      樂得巧巧又跳又笑,

      笑得小小說:“好,好,好!”

      小結(jié)及反思:本節(jié)活動的設(shè)計激發(fā)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xí)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xué)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教案中班教學(xué)活動教案10-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綜合教案:舞龍_中班綜合教案07-08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03-01

    小雞教案中班教案01-21

    中班教案:魔法學(xué)校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體育教案:椅子游戲_中班體育教案07-07

    中班綜合教案:大南瓜_中班綜合教案07-07

    中班綜合教案:數(shù)守恒_中班綜合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