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優(yōu)]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感受聲音的輕和響;
步體驗在不同的場景中發(fā)出輕和響不同的聲音;
學會自我控制,兼顧他人。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己制作的在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如:午餐、點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覺、問好、唱歌、上課回答問題等)的圖片;
2、玩具動物一只、輕和響的分類標志各一;
3、噪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輕和響(聲音越講越輕,直至聽不到)能聽到我的聲音嗎?為什么?
原來,為了能讓別人聽清楚,我們必須用響亮的聲音說話。
2、用響亮的聲音介紹自己
3、聽噪音錄音,感受響是不是所有的時候都要用響亮的聲音呢?
。犜胍舻匿浺簦┠隳苈犌宄麄冊谡f什么嗎?為什么?
有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大聲說話,就太吵了。
4、回憶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qū)分輕和響1)、在幼兒園你都會做些什么?(隨著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片)2)、什么時候需要輕輕的.,什么時候需要響一點呢?(出示輕和響的分類標志)3)、將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圖片按照輕和響的要求分類。
5、實踐輕和響1)、大聲的向老師問好、大聲的唱歌2)、小動物想睡覺了,輕輕的哄小動物睡覺;小動物睡著了,輕輕的搬椅子、輕輕的走路。
活動反思
該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讓幼兒感受、區(qū)分和實踐不同場景下的輕和響,真正體現(xiàn)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教育觀念。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科學——勇敢的企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企鵝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初步了解企鵝不怕冷的原因,激發(fā)幼兒熱愛、保護它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企鵝圖片,企鵝造型的毛絨玩具
2、關于企鵝的VCD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企鵝玩具進行情境表演,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看它是誰?(教師出示企鵝玩具)
2、可是小企鵝剛剛告訴我它來這里有些不習慣,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3、引導幼兒說出企鵝的生活習慣。
教師:小企鵝生活在哪里?你怎么知道的?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和以前的'常識試著說說企鵝的習性。
二、引導幼兒觀察企鵝的外形特征。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出來。
(1)小企鵝長得怎么樣?
(2)它們身上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它們身上的羽毛哪里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4)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5)企鵝有翅膀,但是它會飛嗎?為什么?
2、教師總結:
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羽毛很漂亮、很密集,除了肚皮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黑色的。
教師還沒有總結的時候盡量讓幼兒先自己去說出,因為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幼兒自己先進行探索和了解。
三、幼兒觀看有關企鵝的VCD,了解企鵝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師:你們知道企鵝為什么不怕冷嗎?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去看VCD。
2、鼓勵幼兒觀看VCD后大膽發(fā)言。
3、教師總結:企鵝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密,這樣可以幫助它調(diào)節(jié)身體的溫度,抵擋寒風。企鵝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時候就由一些企鵝把另一些企鵝圍起來取暖,然后再交換。
4、激發(fā)幼兒熱愛、保護企鵝的情感。
教師:企鵝可愛嗎?為什么?如果它的生活環(huán)境變了,企鵝會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它呢?
四、請幼兒模仿小企鵝的動作,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磁鐵吸鐵現(xiàn)象感興趣,初步了解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制品。
2、嘗試用記錄表來表達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魔術用的帽子(里面貼有磁鐵)。
2、記錄紙、操作盒(包括回形針、泡沫、鐵夾子、鐵制釘子剪刀、紙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fā)興趣:變魔術
1、變魔術 教師在一頂帽子下放一個鐵制夾子,扣住帽子轉兩圈,“變變變”打開帽子,夾子不見了。
2、請幼兒猜猜夾子哪里去了?
3、教師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鐵吸住了。
二、認識各種各樣磁鐵
1、取出帽子內(nèi)的磁鐵讓幼兒認識。
2、請幼兒說說:你見過磁鐵嗎?還見過什么形狀的磁鐵?
3、教師出示U形、長條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磁鐵,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磁鐵是什么形狀?它們像什么?
三、誰是磁鐵的好朋友
1、介紹操作材料:磁鐵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這里有這么多東西,你認識它們嗎?
2、介紹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鐵的`好朋友,你能幫磁鐵把它們找出來嗎? 能被磁鐵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兒預測: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畫有“?”的第二列。
4、幼兒操作:用磁鐵去吸這些東西,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畫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結
1、集體交流。
什么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鐵吸?
2、教師總結。
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做的物體。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教師在備課從注意引導兒童觀察周圍生活,以增長知識和認識能力著手。充分利用幼兒好奇,愛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觀教具讓幼兒和磁鐵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考慮到4歲兒童活潑好動,有一定獨立能力,富于想象,這些都是發(fā)展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zhì)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xiàn)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jīng)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
2、學習實物(圖片)與文字的配對。
3、激發(fā)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各種泡漲的種子(豆),每個幼兒一個裝種子的容器。
2、四色卡紙若干,種子各結構的字卡(不同顏色底版),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片,種子的三步卡。
3、作業(yè)單:種子的結構。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fā)興趣。
讓幼兒觀察種子,說說對種子的認識及了解。
師:“小朋友請你們摸摸、看看我們的肚子上有什么?(肚臍)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看,你們?nèi)萜骼镅b的都是些什么種子?它們身上有沒有“種子的`肚臍”?或者還有些什么?”(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么種子,幼兒爭相回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們知道你們?nèi)萜骼锏姆N子里面有什么?它們每一個結構名稱叫什么,你們知道嗎?
二、自由觀察、探索種子的結構。
。ㄒ唬幼兒自由觀察、探索種子
1、師:“你們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種子,看看它身上有什么?老師可提醒孩子把種子剝開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見圖1、圖2)(幼兒自由觀察、探索)
2、師:“請孩子把種子剝開的后,每一部分分別放在不同顏色的四張紙上。”(見圖3)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都把種子剝成了幾部分?”(四部分)
(二)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見圖4、圖5)
1、師:剛才我們把種子都剝成了四部分,F(xiàn)在我們每人再拿起一顆種子,在看看我們手上的種子是否還能剝開四個不同的部分。
2、師拿起一顆種子說:我們先看看到種子外表有什么?(一個小白點)告訴幼兒這小白點叫種臍。(出示種臍字卡)師:現(xiàn)在我們都把種臍剝放在字卡下方。
3、師:現(xiàn)在我們看到外面的這一層是什么呀?(種皮)老師出示種皮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自己手上種子的外面的皮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4、師:現(xiàn)在我們再把這光滑的種子輕輕的剝開,我剝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個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種子有沒有?(胚芽)老師出示胚芽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胚芽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5、師:現(xiàn)在看看剩下兩個象什么呢?引導幼兒:“葉子”。師:那就是種子的子葉,老師出示字卡,認識后,讓大家都把子葉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著字卡和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認一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再次剝種子與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配對)
三、活動小結
1、師:“現(xiàn)在,你們認識種子各結構的名稱了嗎?。”讓幼兒再次對種子結構的認識,老師說種子的結構名稱,幼兒指出,或老師指種子的結構,幼兒說出其名稱。(見圖6)
2、師:“請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種種子,看看它們是不是每個種子都有種臍、子葉、胚芽呢?”
3、種植實驗:師:“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如果我們把種子的一部分去掉它還能發(fā)芽嗎?”
四、延伸活動:
在科學文化區(qū)投放:
1、種子結構(實物)字卡配對(見圖7)
2、種子的三步卡(見圖8),
3、紙張作業(yè)單(見圖表9),供幼兒區(qū)域活動時選擇操作。
【活動設計反思】
本次活動用的材料——種子,是來自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但對幼兒活動來說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和探索種子的結構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自己先觀察、動手剝種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活動的愿望。接著,我們反復自己剝種子,讓幼兒在反復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動手、動眼),在通過觀察、探索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jīng)驗。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幼兒在實踐中激發(fā)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同時,該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實驗材料:有蓋的罐子若干、黃豆報紙米粒碗勺等
2、實驗記錄:記錄單、繪畫方式記錄
3、時間安排:20——30分鐘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裝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
T、咦,怎么回事?猜猜這個罐子怎么會發(fā)出聲音?
C、有東西。
T、有什么東西呢?
2、幼兒猜想,大膽表述
3、介紹制作材料:黃豆、報紙、米粒
T、選擇一種材料裝入罐子,蓋上蓋子,聽聽是什么聲音?要求裝時小心,不把材料灑出來。
4、交流記錄:
T、你用什么材料裝進去,發(fā)出什么聲音?
5、游戲:我們一起搖一搖。請幼兒搖動罐子,聽聽聲音一樣嗎?為什么?幼兒了解裝的東西不一樣,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6、幼兒再次操作,再次記錄,做個和第一次不一樣的罐子,裝不一樣的材料。再次提醒幼兒操作時不把材料灑出來。
7、活動交流:展示幼兒記錄,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明白了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顒又,每一名幼兒都表現(xiàn)的積極,能充分與老師互動,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在體驗游戲環(huán)節(jié)、在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參與各種活動并及時給予表揚,保證了每一名幼兒都能快樂地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不足之處:有幾個幼兒不夠大膽,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太強,還需在今后的活動中加強鍛煉。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7-02
中班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8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9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27
中班科學教案:膨脹01-10
中班科學教案春天06-20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11-21
中班科學教案《沉浮》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