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茶文化的歷史,知道茶的相關知識。懂得包裝藝術的一些簡單方法。
2.嘗試設計造型別致、色彩和諧的茶具、茶葉包裝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茶具。
3.認識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二、課前準備:
。▽W生)收集有關中國茶文化的圖文資料。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師表演茶道藝術,并斟上一杯熱茶,讓學生觀察茶葉在水中的姿態(tài),欣賞茶水的色澤,聞一聞茶水散發(fā)出來的清香。請幾位學生品嘗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課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的中國茶文化信息,引出學習問題。教師:很多同學對中國的茶文化很有興趣,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運用網絡資源,通過自主探究,進一步了解中國茶文化。
2.明確目標,確定研究主題
。1)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你準備了解、學習哪一方面的知識?
學生將研究問題說出,教師板書。
(2)教師提供學習網頁。網頁的結構主要有9大塊:①“源遠流長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觀園”;③“制茶工藝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飲茶的益處”;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韻味茶館”;⑦“造型各異的茶具”;⑧“多彩的茶葉包裝盒”;⑨請您留言:研究了中國茶文化,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3.網上學習,自主探究
。1)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探究。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充分利用《中國茶經》網頁課件,通過超鏈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圖文資料,轉入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2)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
4.匯報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學生分組,圍繞共同問題協(xié)作學習,通過收集、討論、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匯報交流的準備。(學生可利用復制、粘貼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匯報交流。小組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及時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5.發(fā)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師生進入網上留言板,進行在線發(fā)言交流。
。2)學生個人留言完成后,認真閱讀、思考老師和同學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礎上,根據學習的感受和體會,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學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畫一畫記錄家鄉(xiāng)茶文化的聯(lián)畫,并為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
。▽W生)收集各種茶葉包裝盒,水彩筆或蠟筆。
。ń處煟┱n件,范作,收集各種茶葉包裝盒。
二、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導入課題。
(1)教師出示普通紙的茶包裝(里面裝著茶葉),請同學們猜猜它是什么?這樣的包裝讓人有購買欲望嗎?再拿出一個精美的茶包裝盒,將茶葉放進去。這樣呢?
。2)小結:一個精美別致的茶包裝,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裝具有收藏價值,也可作為復用包裝再次使用,在節(jié)約資源的同時,弘揚了茶文化。
。3)揭題:今天我們學習茶葉包裝設計。
2.欣賞與評述。
。1)老師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葉包裝盒,請同學們欣賞。
。2)找一找共同點:文字(茶名、品牌、生產廠家及簡要說明)、圖案、色彩。
。3)請學生談一談第一印象:美觀、醒目、色彩和諧、形狀各異……
3.啟發(fā)與嘗試。
(1)討論設計特點及規(guī)律。
①茶包裝的文字設計。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產廠名、簡要說明。茶包裝的文字是設計的重要部分,一個包裝可以沒有任何裝飾,但不能沒有文字,正如同一個人一樣,他一定有名字。你認為文字設計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設計得較大,特別是茶名,而生產廠名、簡要說明可設計得較小。
提問:怎樣將文字設計得更美觀?(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各種字體)
可以用到我們學過的各種美術字,如:黑體、宋體、變體美術字……
中國的書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適當地運用書法,能體現茶文化豐厚的底韻,體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
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
文字設計中增加詠茶的詩句等等。
、诓璋b的圖案設計。
提問:你打算在茶葉包裝盒上設計怎樣的圖案?
(茶葉本身的圖案,茶具、茶館的圖案)
茶葉是一種民族性的產品,可以運用一些具有強烈民族文化氣息的圖案如:體現茶文化的中國畫、裝飾紋樣、吉祥圖案以及民間剪紙、少數民族圖案……
茶葉出產地的風光圖片,詠茶的詩意圖。
運用學到的點、線、面和幾何曲線也是很好的表現方法。
、鄄璋b的色彩設計。
提問:你認為在茶葉包裝盒上什么樣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簡潔明快、華麗動人、質樸自然或清新淡雅的色彩。
注意問題:色彩和整體風格的統(tǒng)一,不能用色過多,否則形成不了色調。
小結:茶包裝設計中的文字、圖案、色彩等要素是與茶葉緊密相關的,并表現出整體和諧、統(tǒng)一、完美的藝術特點。
4.創(chuàng)意設計,作業(yè)練習。
。1)要求:今天我們來做小小設計師,用水彩筆或蠟筆設計茶葉包裝盒。
(2)學生確定茶名、品牌、生產廠名、簡要說明。
。3)學生作業(yè)設計,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對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進行表揚和點評,以此來啟發(fā)其他同學。
5.師生共同評價,深入體會。
。1)自評:介紹自己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2)組評、互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6.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了解和關注其他商品的'包裝設計。
第三課時
一、課前準備
。▽W生)彩泥或粘土,茶具圖片資料。
。ń處煟┱n件,范作、彩泥或粘土。
二、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1)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好茶需要好的包裝,當然飲茶也要講究專用的茶具,比如:茶壺(出示紫砂壺)。好的茶壺,不僅實用,而且具有藝術收藏價值。
(2)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茶壺。
2.欣賞啟發(fā),課件展示:
各個時期的茶壺(教師簡單地介紹)
提問:一個茶壺可以分為哪幾部分?
壺身、壺嘴、壺柄、壺蓋。
3.如何設計。
。1)出示一個壺身為方形的茶壺。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還可以把茶壺設計成什么形狀?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小結:我們可以變出許多其他幾何形體的茶壺來。
教師:出示圖片。
提問:壺身變了,壺的什么部分也發(fā)生了變化?
小結:壺的嘴、柄、蓋等都應進行相應的變化,方對方,圓配圓。
。2)提問:剛才我們看到的茶壺都是用一些幾何形體來進行變化的,除了用這些形體來設計茶壺以外,你還見過別的茶壺造型嗎?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出示圖片:看看它們都模仿了什么東西似的形狀?
如果你來做,還能模仿什么東西設計制作茶壺?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設計茶壺還可以用仿生形。
4.嘗試制作。
(1)我們欣賞了這么多茶壺,你想親自用彩泥來做一個嗎?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
。2)教師簡單示范造型、組合,并提出注意點。
。3)提出作業(yè)要求:設計制作一個或一套造型新穎的茶壺。
。5)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對好的、有新意的設計進行表揚,以此來啟發(fā)其他同學。
。4)課件展示學生設計的泥塑茶壺作品。
5.作業(yè)展評。
(1)自己評: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抓住洗澡時的動態(tài)、場景等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生活中有相同特點的場景。
2、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和豐富的表現力。
3、讓學生學會體驗生活、熱愛生活、表現生活。
4、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抓住洗澡的特點大膽想象。
教學難點:用各種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學準備:
師:兒童及動物洗澡的錄像短片。
生:彩色筆、動畫棒、彩紙。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題
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俳處煼庞硟和丛璧匿浵穸唐。學生觀看,分析不同洗澡動態(tài),手、腳、身體的動作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回憶,為下一步作業(yè)打基礎)
、趩l(fā)學生回憶、議論洗澡的趣事,鼓勵學生上臺表演。
③教師放映動物洗澡錄像短片,學生觀看不同動物們洗澡時的樣子,激發(fā)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3、欣賞范畫,拓寬思路
、俳處煶鍪痉懂,學生欣賞談感受。
a、你喜歡哪副作品,為什么?
b、這副畫表現的是給誰洗澡?怎么洗?
c、你覺得這副畫什么地方畫得最好?
、趲煟哼有哪些東西需要洗澡?學生分小組討論 (汽車、房子、地球……)(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地表現“洗澡”情節(jié))
4、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自由、快樂、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表現。
5、作品展示評價
札記:上到第三個班時,突然有一個孩子問我:“老師,是畫光著身子洗澡,還是畫穿著褲衩洗?”“當然不能光著了?”“你洗澡不脫衣服?”“那怎么畫?”看到課堂上出現了問題,我為學生的善于發(fā)現與思考感到驕傲:“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怎么畫的?”“嗷,原來可以用泡泡擋住呀!”“那還可以用什么遮擋一下?”我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坝妹恚 薄坝迷『!”……“看,只要你們肯動腦筋,有這么多的辦法呢!希望你們以后要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勤于動腦的好習慣!”
美術教案 篇3
一、知識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樣。
二、技能要求:
運用各種方法制作與裝飾。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樣,學會剪、貼、繪等各種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討論,根據材料、照(圖)片等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有個性的像框。
3、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感受像框對照片的裝飾與美感,增強學生的生活審美能力和自信心,體驗成功地快樂。
四、教學重點。
像框的不同類型的設計制作。
五、教學難點。
像框立體支架的制作。
六、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交流。
1、多媒體演示。
(1)生活中拍照場景;
。2)“咔嚓”一聲定格出一張照片;
(3)多媒體變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裝飾。
2、小組討論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術作品。
。2)擺設品。
(3)美化環(huán)境。
3、揭示課題。
(二)討論與發(fā)散。
1、多媒體演示不同類型的像框,討論像框的`造型:
。1)抽象幾何形——心形、方形、長方形、圓形。
(2)形的組合——長方形的疊加。
(3)形象動物——如貓頭鷹。
。4)形象植物——如:花形、葉形。
。5)廢舊材料――如:枯樹枝、開心果殼等
2、討論廢舊材料的利用:環(huán)保與衛(wèi)生。
3、欣賞范作,討論像框與照片的搭配。
4、支撐架的式樣與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掛繩線的方法和位置不同、產生不同的效果。
。ㄈ嬎寂c創(chuàng)作。
1、學習像框立體支架的制作,構思、討論:
。1)準備做怎樣的像框?
。2)照片怎樣安排?
。3)學生交流想法。
2、學習像框立體支架的制作。
。1)學生各自說說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撐的?
。2)掌握立體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4、要求:
。1)像框與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協(xié)調。
(2)可以利用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可以用畫畫、剪剪、貼貼的方法設計制作像框。
(四)欣賞與。
1、創(chuàng)設情境:像框設計展。
2、自評、互評,互贈作品。
。1)從像框的造型、色彩與照片間的搭配等方面進行。
(2)善于發(fā)現和他人作品的優(yōu)點。
。3)找好朋友互贈像框。
3、教師講評,。
。1)教師肯定學生的作業(yè)。
。2)鼓勵學生為自己的美術作品也配一個漂亮的像框。
美術教案 篇4
第一課 形的魅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玻ㄟ^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chuàng)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么?
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 發(fā)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guī)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 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guī)則--
無規(guī)則—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yè):
1. 作業(yè)要求:設計、制作一幅畫。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用各種形狀。
本課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創(chuàng)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第二課 形體的組合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玻ㄟ^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chuàng)造,美化環(huán)境。
教學重點:
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 發(fā)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guī)律)
展示各種建筑、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體是建筑、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chuàng)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并思考再創(chuàng)作。
3.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yè):
1. 作業(yè)要求: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了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
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還應拓展思考: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chuàng)造什么作品。
美術教案 篇5
一、圖形拼擺教學目標
1、平面構成設計的基礎知識,圖形拼擺使學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圖形拼擺的概念、構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構成設計中的意義。運用形象與空間關系的規(guī)律,設計出新穎的圖形拼擺圖案。
2、學習用分割、組合的方法獲得基本形,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巧妙組合、色彩搭配,圖形拼擺完成簡單的平面構成設計。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組合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
3、通過動手拼擺、操作,使學生初步了解分解構成的原理,增強設計意識,并在小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平面構成已發(fā)展成為現代造型設計教學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平面構成在工業(yè)設計、建筑設計、紡織印染、時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商業(yè)美術設計等領域中被廣泛運用。本課的編寫目的就是向學生介紹淺顯的平面構成的知識,并作簡單的練習。平面構成是一種理性的造型行為,是將兩個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維的平面內,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分解并重新組合成新的單元,賦予視覺化的形態(tài)美感。擴大傳統(tǒng)抽象圖案和幾何圖案的表現領域,大大豐富了裝飾圖案的圖像和表現手段。 教材將“基本形的變化與排列”,“基本形的重復構成”,“平面形態(tài)的分解構成”等三項內容作為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以“圖形拼擺”的游戲形式簡單地介紹給學生,并與生活相聯(lián)系。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較早地對現代設計有所接觸,并通過構成方法的練習, 初步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學生對形態(tài)的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觀念,并且通過研究構成的形態(tài)及構成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 “基本形的變化與排列” 和“基本形的重復構成”讓學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圖形是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減分割的方法獲得的;拘伟凑找欢ǖ慕Y構方式又可以構成更大的基本形;拘蔚淖兓菢O其豐富的,教材運用并列、對稱、平移、重疊等方式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圖片充分體現了視覺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構成”這一課時中,“分解”是對原始關系的解脫和破壞;“構成”則是對新關系的建立與創(chuàng)造?杉由顚W生對視覺元素、空間的整體關系與構成方法的認識,培養(yǎng)對形態(tài)的基本感受和創(chuàng)造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自由、大膽、巧妙地用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進行排列組合,運用接觸、覆蓋、透疊、分離、等變化方法構成各個不同的基本形。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難點:掌握基本形的構成方式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正形”與“負形”的相互轉化這一平面構成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與表現的基本手段。●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蠟筆、水彩筆,畫紙,尺子,各種基本圖形的硬紙片學具(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圓形等) 教師:課件,平面構成作品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圖形: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圓形等。學生邊說,老師邊畫出來,或用課件展示。 讓學生在彩色紙上畫出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圖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將各色彩紙疊在一起來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圖形。) 圓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圖形,它們能組成許多不同的形狀。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或個人)把剪下的圖形隨意組合成一幅畫。 學生上臺演示。揭示課題:《圖形拼擺》。
2。引導欣賞,拼擺游戲。
。1)欣賞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畫面圖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磚等。)
。2)基本形通過排列可以構成各種圖形,說說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提示:各國的國旗、商標、奧運會五環(huán)標志等。)
(3)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把剪好的圖形進行隨意的拼擺游戲。 在拼擺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基本形組成的許多奇妙的圖形。
3、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意。 生活中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而成,請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在回答時最好能具體說出物體的哪個部分像哪種圖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頂像三角形,房門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圓形和方形組成。)
4、傳授方法,創(chuàng)作表現。
。1)引導學生拼擺出兩個基本形所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引導學生了解平面構成中基本形與基本形相遇時出現的接觸、覆蓋、透疊、分離、聯(lián)合、減缺、差疊、重合等情況。)
。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發(fā)現圖形構成中的“形”與“地”的關系,提供創(chuàng)作的建議。
(3)鼓勵學生還可以用彩色筆隨意畫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而成的畫面,涂上自己喜愛的顏色。
。4)提出作業(yè)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進行有趣的變化,將獲得的基本形畫在作業(yè)紙上,并涂上漂亮的顏色。要求:形象新穎、繪制工整。 ②用彩紙剪貼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成生活中的物體,(或者將多個相同的基本形通過組合成不同的圖形,)創(chuàng)作出一幅漂亮的畫面。 ③利用形與地的關系構成新穎圖形。 (5)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展示作品,學習評價。
(1)小組內展示作業(yè),讓大家猜猜看表現的是什么主題;ピu作業(yè)。
。2)選出優(yōu)秀作業(yè),教師小結。 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表現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③作品的'點、線、色彩的表現是否統(tǒng)一等。 6。提供課題,研究拓展。 學生課外的研究拓展活動:尋找并收集生活中有關基本形組合構成的商標或圖形實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彩紙,七巧板學具(玩具) (教師)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大家玩過七巧板嗎?誰能用七巧板拼擺一個圖形?教師出示七巧板的課件并演示。學生拼擺,討論。 七巧板是我們祖先的一項卓越創(chuàng)造,19世紀初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并迅速傳播,被稱為“東方魔板”…… (簡單地介紹七巧板的來歷,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探究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結:將一個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幾個形狀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種圖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構成的這個原理。
2。欣賞激趣,啟發(fā)思維。
。1)展示一張平面構成圖形,提問此圖是怎樣制作的?
。2)教師演示“分解”與“構成”的方法。 ①出示圓形,將它沿直徑分割成兩個半圓,再將分割成的兩個半圓在演示板上作各種不同的組合,并把每次組合成的新圖形畫在黑板上。 (也可以選擇長方形作為“母體”進行分解三次,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形態(tài)。) 分解法:對稱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請學生練習變換構成的方法:分離、翻轉、錯位、連接 組合法:分離式,左右置換式,同向式,相接式,萬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小結:將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組合,可獲得眾多的圖形。
3。鞏固新知,啟發(fā)創(chuàng)造。
。1)象形物品的分解構成: 展示兩幅范畫(熊貓和熱帶魚),讓學生分辨原始“母體”的形態(tài),以及分解的次數。
。2)抽象幾何的分解構成: 展示兩幅范畫(方和圓),讓學生分辨原始“母體”的形態(tài),以及分解的次數。 (示范作品詳見相關資料)
4。作業(yè)練習,拼擺創(chuàng)作。
。1)作業(yè)要求。 ①分解次數不宜過多; ②構成時不得重疊或舍棄; ③作品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但必須創(chuàng)新。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示:強調學生在切割紙張時注意安全。
5、作業(yè)欣賞,評價深化。
。1)學生互評作業(yè),教師對有獨創(chuàng)性的作業(yè)予以表揚與肯定。
。2)選出代表性的同學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談構想。
。3)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 ●方案二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蠟筆或水彩筆,紙張,剪刀,膠水,尺子等常用作畫工具 (教師)演示教具:基本原形圖例,各種不同的基本形掛圖,教師范作 教學過程
1、游戲與揭題。
。ǎ保┏鍪疽恍┗拘,(方形,圓形和三角形)請幾個學生組合拼擺出有趣的圖形。 (提示:可將幾個圖形的背后貼上小磁鐵,在磁性黑板上拼擺;蛴孟笃搴蛧遄舆M行拼擺。)
。ǎ玻┙翌}。設計師們把圓形、方形和三角形稱為基本形;拘瓮ㄟ^排列和組合后可以構成各種圖形和有趣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由幾個基本形拼擺成平面構成的知識。
(3)板書課題:《圖形拼擺》。
。ǎ矗┬蕾p教材中的圖片。
2、 欣賞與評述。
。1)出示一組圖形
(2)找一找它們的共同點:由基本形變化而來。
(3)請學生談談第一印象:美觀、醒目、簡潔、色彩、形狀…… 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類似的圖形嗎? (提示:教師可以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商標圖案,作為學具。)
3、啟發(fā)與嘗試。
。1)選幾個同類的基本形進行拼擺,看一看能構成怎樣的圖形。鼓勵學生盡量多地進行拼擺嘗試。
。2)選兩種不同的基本形若干個進行拼擺嘗試。 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并說一說設計的方法、思路。展開討論:這些圖形有什么含義,可以裝飾在哪里?
4、談話和分析。
。1)分析、探究:教師進行示范,找一找有什么規(guī)律嗎? 引導得出一些基本形構成的方法:接觸、重疊、分離……(詳見相關資料)
。2)鞏固提高再欣賞:欣賞優(yōu)秀的基本形平面構成作品。 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著名標志、精美圖形,就是巧妙地運用這些構成方法設計的。
。3)還有其他構成的規(guī)律和方法嗎?(發(fā)散、分割、綜合……)
5、創(chuàng)作與指導。
。1)你能用基本形拼貼出美麗、新穎的圖形嗎? (制作3個,根據具體掌握情況可多練習。可以用繪畫和剪貼的形式,視學生準備的學具而定。)
(2)鼓勵積極思考、操作細致、大膽創(chuàng)新的同學。
(3)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習利用形與地的關系。
6、展示反饋,評價小結。
展示優(yōu)秀作品,評選最佳設計、最佳圖形構成作品。
(1)學生相互交流設計的感受。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7、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1)教師課堂小結: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達出自己心中的美感來。
。2)收集各種基本形組合或拼擺的圖案資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guī)的作畫工具 (教師)七巧板玩具,彩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排列與組合,我們通過對許多基本形的組合創(chuàng)造了具有美感的圖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對基本形進行分解與再構成的創(chuàng)作練習。
。1)展示范畫(熊貓)——圓的分解構成,觀察后說說這張畫是由怎樣的一個基本形分解而成的?
。2)師生互動,拼擺圖形。
2、拼擺七巧板。
(1)大家玩過七巧板嗎?誰能用七巧板拼擺一個圖形?教師出示七巧板的課件及圖形,進行拼擺演示。 七巧板是中國著名的拼圖游戲玩具之一。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通過拼擺能啟發(fā)我們少年兒童的智慧,所以深受歡迎…… (簡單地介紹七巧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制作七巧板:將一個正方形切割分解成7塊。(如教材所示)
(3)拼擺七巧板:出示一幅七巧板構成的圖形,請學生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擺出來,比一比誰拼得快。 小結:將一個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幾個形狀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種圖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構成的這個原理。
3、互動演練,激發(fā)創(chuàng)意
(1)出示一張方形圖紙。(基本形)
(2)分解基本形。(3次)
(3)組合成新形態(tài)。
(4)變換構成方法。 展示后,啟發(fā)學生了解構成的幾種方法:分離、錯位、連接等,讓學生觀察后找出以上在組合中相應的部分。相同的剪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圖形。 小結:任何一個基本形,我們都可以視作為“母體”,進行分解組合,創(chuàng)造新的形態(tài)。從母體中被切挖出的部分,我們叫它“正形”,切挖后的空白部分,我們叫它“負形”,正形和負形之間就構成了“形”與“地”的關系。
4、欣賞作品,創(chuàng)作練習。
。1)欣賞平面構成作品,引發(fā)討論。
(2)學生創(chuàng)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展評。
。1)學生展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并作講解。
。2)對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作分析指導。
6、小結拓展。
。1)小結本課,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2)收集應用在商品廣告中的平面構成作品。
平面構成相關知識。 基本形與基本形在組合構成時,會出現以下8種情況: 分離:兩個形象分離,形象與形象相鄰近,但不接觸,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接觸:兩個形象相遇即形象與形象的邊緣恰好接觸,產生兩形相連的結合形。 復疊:一個形象覆蓋在另一個形象上,覆蓋與被覆蓋的形象,在視覺上就有一近一遠、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空間效果。 透疊:一個形象疊在另一個形象上,兩個形象同時顯影出來的交疊部分產生透明的感覺。 聯(lián)合:形象與形象重疊在一起,不分前后上下的聯(lián)合,形成新的較大的形象。 減缺:一個形象被另一個形象局部遮擋,前面的形象不畫出來隱而不見,未被遮擋的產生新的形象。 差疊:兩個形象重疊時,重疊部分產生一個新的形象,其他部分則消失不見。 套疊:如果兩個形象大小不一重疊在一起時,也可以產生新的空間和新的形象。 常用的分解和構成的方法: 對稱分解、十字分解 、整形分解 、分離式、左右置換式、同向式、相接式、萬字式 、口字式、十字式、 嵌入式等2。七巧板的故事。
(1)七巧板游戲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游戲玩具。因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通過拼擺可以啟發(fā)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F在的七巧板是經過2500年的歷史演變過來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fā)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后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后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7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在慶賀節(jié)日和娛樂時,經常用它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用于兒童智力開發(fā)的七巧板的雛形,就在這兼?zhèn)鋵嵱脙r值和藝術審美的圖形拼合中產生了。
。2)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在歐洲,大約1805年出版的《新編中國兒童謎解》中有24幅七巧圖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隨后,1810年在法國,1818年在德國和美國都紛紛出版了關于七巧板的書,在意大利出版的書中還介紹了中國歷史。七巧板在歐洲至今經久不衰。
(3)魅力無盡的七巧板游戲直到現在仍是兒童喜愛的智力性娛樂項目,不僅得到了社會的公認,甚至國家教委都明確規(guī)定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必須使用七巧板游戲作為兒童智力開發(fā)工具。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體驗漫畫藝術的魅力,知道漫畫藝術根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2、嘗試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設計一個自己的漫畫肖像。
3、欣賞自己和他人的漫畫作品,交流不同見解知道漫畫藝術與我們生 活緊密關系,能用正確眼光去分析漫畫作品。
[教學重點]
學習肖像漫畫夸張和變形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抓住特征進行夸張變形。
[教具準備]
教師:課件、作畫工具、漫畫作品等。
學生:漫畫的資料、繪畫工具、照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并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導入
感受漫畫的魅力。出現一些人物的漫畫像。提問:這些人物你們都熟悉嗎?你覺得他們的畫像怎么樣?跟平時的畫像有什么區(qū)別? 小結:這些是漫畫像。(出現課題)人們看了會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
三、交流
1、說說你所知道的印象較深的漫畫。
2、出示漫畫的概念:漫畫是卡通的一種,它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 或幽默性的繪畫,它還是一種藝術的夸張,夸張與變形突出了人的'個性特點。
3、漫畫種類有很多,今天我要學習的是肖像漫畫。
四、比較與發(fā)現
1、請幾個同學上講臺來互相尋找彼此的臉部特點。
2、下面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肖像漫畫。
3、出示的照片和漫畫作比較:
“出示的肖像漫畫與照片有何區(qū)別?”(鼻子大、頭發(fā)亂、身體小因為夸張了某一特征,所以整個比例變了,就是變形了)
4、夸張與變形是漫畫的重要表現手法。學生欣賞其它漫畫肖像。(如:成龍、陳佩斯等)
結論:肖像漫畫是強調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動作、表情來夸張表現。
五、教師示范
1、 展示教師漫畫
問:這個人物有什么特點?
出示步驟:
步驟1 :
步驟2:
步驟3:
。1) 臉型
。2) 五官
。3) 頭發(fā)
(4) 身體動作
2、表情
問:“影響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變化)所選表情也是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六、布置作業(yè):
對你感受最深的一個人設計一幅肖像漫畫。
作業(yè)要求:幽默夸張,突出個性,表現手法不限。
七、總結展評
1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風格及獨特的表現方法進行評述。
2、 教師總結,表揚全班學生,激勵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1.上一節(jié)課老師布置同學們觀察和收集街邊、建筑物或商場里的廣告設計,你們能談一談你看到的最感興趣的一個設計嗎?(學生回答、討論)
2.CAI課件:展示精美廣告設計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廣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廣告畫的組成要素——圖形、色彩、文字。
3.引入課題——廣告設計。
課件展示:各種精彩廣 告設計,并配有廣告語 的聲音。
課件展示:課題——廣告設計
深人感知
1.提問思考:它給你帶來什么樣的`視覺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教師小結:創(chuàng)意新奇,精美別致,視覺沖擊力強。起到宣傳商品、吸引顧客的作用。
2.欣賞分析,了解廣告設計的組成要素。
(1)商品的圖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廣告語,要求:簡潔、準確、生動或詼諧。
(3)色彩視覺沖擊力強,感染力充分。
3.制作過程
(1)構思:確定廣告宣傳對象(可以是學習用品、食物、服裝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構思圖畫、文字內容和編排形式。
(2)構圖:用鉛筆準確地在圖紙上設計底稿。
(3)繪制:選擇上色工具,描繪制作。
4.游戲,啟發(fā)思維。由一事物聯(lián)想到相關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圖。
課件展示:旱現廣告設計并用文字標示各部分.
課件展示:制作步驟。
嘗試作業(yè)
反饋指導
1.嘗試制作構思草圖。
2.教師分析典型作品,解決疑難問題。
(1)版畫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顏色、字體與畫面的協(xié)調。
(3)圖形、內容、顏色與商品的匹配。
3.教師小結:廣告版面的圖形應與文字相巨配合、對比協(xié)調、形式均衡。
4.欣賞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
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 品。
課件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對應的版式結構示意圖。
創(chuàng)造表現
1.課件出示作業(yè)要求。
2.教師巡視指導。
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
評析交流
延伸應用
1.討論評議
互評:完成作業(yè)的同學將作業(yè)貼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賞作業(yè),并與身邊的同學說一說,評一評。
師評:肯定學生的精心制作,贊揚學生的大膽表現,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滲透環(huán)保意識,提醒學生保護環(huán)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創(chuàng)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3.鼓勵學生布置綠色商店,進行模擬交易
學生作業(yè)。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2-21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精選]08-16
美術教案(精選)08-23
美術教案(精選)09-30
美術教案[經典]09-20
美術教案(經典)09-19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經典】08-24
[經典]美術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