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超脫》觀后感(通用8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超脫》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超脫》觀后感 篇1
這部影片有些“意識流”的味道,又帶有強烈的哲學色彩,總之影片只是一個載體,目的是引發(fā)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看完之,你的心緒一定極不平靜,但所能做到的,只有無奈的接受現(xiàn)實。
從影片開始的情節(jié)來看,這好像是批評美國教育的影片,但隨著角色的增加,主角——一名代課老師的感情世界越發(fā)復雜,影片的味道完全變了。片中,最終被殺校(倒閉)的學校,可以說是美國教育的縮影,但它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卻是美國大環(huán)境造成的。而這些現(xiàn)象在很多國家,也包括我們,都是客觀存在的。
影片中的世界充滿了急功近利,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奢侈品。
校長和老師們極力教育孩子們,想讓他們學一點有價值的知識,懂得如何步入社會。可社會的種種劣習,早已寫在了學生們已然成熟的`面孔上。老師的擔子相當沉重,要做的事太多,時間卻是稀缺的。這導致了老師的盲從和平庸,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當房地產商步入神圣的殿堂,力圖把教育變成一樁生意時,老師們憤然離場,可校長卻早已敗下陣來。當校長躺在地板上,宣布學校的命運時,也正宣布了教育的投降。
教育和現(xiàn)實社會,好像烏龜和兔子一般。兔子不偷懶,烏龜怎能追得上。
這就是主人公亨利老師,為什么只做代課老師的原因。因為嚴格說來,代課老師和正式老師,只是短期和較長期的區(qū)別,未來的命運都將是失敗的。
胖女生梅里迪斯,是筆者記住這部影片的原因。
一個善用雙眼觀察,勤于思考事物內在的女孩,是無法忍受現(xiàn)實的凄苦和殘酷的。她用顏料,將照片人物的雙眼蒙上,這個世界的混亂便可以無視了。然而,這終將是童話,終將是圣誕節(jié)時的許愿。她最后的作品中,自己的照片貼在正中心,四周布滿了老師們的肖像。一個思想的牢籠就此產生,精神無法“超脫”,肉體只不過是一具軀殼罷了。
老師留給爺爺的日記本,老實說筆者很難解釋清楚,你可以用自己的答案解釋。
如果遇到事情,無論好壞,把它寫在日記中,相當于把心事做了傾訴。而日記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多年后回憶自己的過往。證明,你并不至于洪流中的匆匆一簇。你來過。
亨利老師留守在學校,他堅守的到底是什么?讀讀“愛倫坡”的小說,或許會有答案。
《超脫》觀后感 篇2
該電影以學校為背景,講述男老師亨利作為代課老師,在面對一群“不良少年”時,用文字和情感和孩子們進行連接和相處,在探索問題少年內心的同時,也對封閉的自我內心進行審視和溝通。
一、“不在乎很容易,在乎才需要勇氣,可是你們身上都沒有!
來自片中心理老師對一個問題少女說的話,因為家庭的影響,父母的缺失,社會糟粕文化的偏見,讓這些少年很早就放棄了生活的勇氣,讓他們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卻率先感受到這世界的殘酷。
他們的'父母,只是把他們生下來,但從不教養(yǎng),卻還以父母的名號,要對其任意批判。
而父母對于教育者的輕蔑,對文化的漠視,一切只要有錢就可以的態(tài)度,讓他們叛逆,暴躁,不會思考。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每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和決定,會在未來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和傷害。
男主對于母親受到的傷害是知曉的,母親選擇輕生無疑對他打擊巨大。
但是母親對他的保護和教導,讓他懂得尊重女性,尊重人,雖然無法和任何人建立親密關系,但是卻一直在用文字和行為救贖能夠救贖到的人。
二、“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影片開頭引用的這句話,與影片開篇,每一位老師講述著自己與教師結緣的理由,奇妙荒誕卻又無法擺脫,大家做教師都是身不由己,是暫時過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在影片中,結束了傍晚了會議之后,每一個人回到生活中,是麻木又毫無存在感的。
“每個周五下班之后,我都不想回家”。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無力體現(xiàn)在空間上的逃避。
在欄桿上攀爬著的中年男人,在無數人的漠視中持續(xù)著自我靈魂的暫時性放飛,可在亨利對他的真實存在表示肯定時,在驚慌失措中逃跑了。
三、“你不想要更加永恒的東西嗎?”
已入這人生的困局中,卻又掙扎徘徊在靈魂的邊緣。
人生的諸多痛苦使我們難以遏制的想要將自我與現(xiàn)實割裂開來,達到“超脫”。
然而,事實卻是,自我與現(xiàn)實根本無法割裂,完全的自由意志和獨立自我并不存在。
投入極大的熱情,做一個荒謬的英雄,承擔一份沒有意義的意義,為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增加一份重量,既是對自己的救贖,又是對他人的救贖。
《超脫》觀后感 篇3
今天在抖音上看了一小段超脫的介紹、然后就去翻看了一下這個電影?赐旰笳麄人更加的沉重、這部電影有些抑郁及壓抑中卻又埋伏著希望!就像某個片段每個人都會感覺到胸口被某些東西壓著喘不過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痛苦與經歷、只有堅強的人才會掙脫出來、但是稍微軟弱的人可能會選擇永遠的擺脫一切。男主始終無法從孩子的記憶中擺脫出來、就像是每個人都無法擺脫他們的過去一樣、男主希望可以幫助到別人擺脫過去重新開始、而送給她們最好的禮物是日記本、記錄下那些不愿意跟人訴說的又想傾訴的心聲。他是人不是神、他已經盡可能的幫助別人、而實際他也需要幫助!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理療師、我們現(xiàn)在的感受及心理在幾百年幾千年前的人也會有著同樣的心理及壓力、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是哪個沒人能理解的人、沒人能懂你、實際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孤島、每個人都在堅守著自己的孤島、所以需要有嘗試踏出第一步的`勇氣,每個人的某個十字路口的抉擇、都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不同。
很喜歡這個電影,內容發(fā)人深省。講述人性的一面,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和自己喜歡的人待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不放棄自己,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努力的人。努力讓自己變得很好,讓我們的生活更好。不因為生活中各種的繁瑣小事情而放棄自己的思想。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擁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為了什么,只為了自己能夠活的有思想,感受生活的每一點小美好。不隨波逐流,不迎合別人。感謝幫助自己的每一位,記住一句話:任何時候都還不晚。
放慢自己的腳步,讓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很簡單的就是有自己的思想、身體健康、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想學東西了就學習,不想學習了就休息。但是不做放棄自己的事情。也許覺得自己可能會太晚了。但是至少自己勇敢面對。人生中的20載已經過完,但是自己卻記不得太多值得懷念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應該浪費自己的年華。趁著現(xiàn)在,好好生活。
《超脫》觀后感 篇4
本來男主角應聘當一群壞學生的老師,還以是放牛班的路數,看到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劇情沒有跟跌宕,可是拍攝非常好,很有油畫的感覺,加入很多照片的定格,大大提升電影的氣質,男主角的氣質與電影風格也極其吻合,兩個女主角顏值很高。
看影評說整部電影沒有希望,不會有救贖,我覺得不是。整部電影高頻率的臟話,暴露的畫面,加上孽待動物,一次又一次給觀眾拋出“shit”,這和我寶寶尖利的哭聲不相上下,給我很直觀的壓力,不過幾次劇中人物的相互溝通,又讓人覺得壓力得以緩解,最重要的是,導演和藹的安排劇中每個人物都被生活所壓迫,有一種人人平等的公平設定,只要痛苦不落單其實也還好,舉個例子你考了倒數第一名,隔壁小明考了倒數二名,你的壓力總比小明考第一來的小很多吧。可能這個電影的重點是“壓力”不是“孤獨”吧。
感覺劇中每個人處理壓力的方式都很外向,躺在地上的校長,咆哮的男主,看黃書的男老師,淚奔的`同學,奔潰的劉玉玲,我們知道這個社會并不是這樣的,我從來沒看見男人在車上哭,可是電影里面每個人都在奔潰的邊緣,時刻要哭出來毫不遮掩。這可能是電影治愈的地方“人人都是痛苦的”,讓觀眾看了想想自己的破事也就成了小事。這和“人間有大愛,世間有真情”是兩個路數。前者是你考了班級倒數第一,你的朋友告訴你他考了年紀倒數第一,后者是,你的朋友告訴你,他考了班級第一,好好努力下次一定可以進步!試問哪個讓我感覺好點,那肯定是第一種。
我覺得這部電影一點啟發(fā)意義也沒有,別說這樣負責任的老師不一定有,這樣的學校在中國那是肯定沒有的。
《超脫》觀后感 篇5
聽說《超脫人間的師格》是一部難得的真情流露的片子,雖然早有預料,這是一部發(fā)人深思的教育片子, 但是還是耐著性子看完這部將近兩個小時的片子。中間沒有快進,沒有跳躍!
我總是習慣把看過的有感觸的片子,盡快的寫下我的感受,因為我害怕一旦這些靈感沒有了,也許我就無法表達出我的觀后感。寫東西需要靈感,特別是影評!
這部影片從許多細微之處展示了人性的壓抑,孤獨。從黑人學生叛逆的摔公文包希望吸引別人注意;白人小孩子滿嘴粗言穢語,欺凌弱;胖子女生孤獨不被理解,最后自殺;未成年娼妓迷失自我,自甘墮落,亨利教師幼小母親自殺留下的心理陰影……
亨利教師雖然是個代課老師,但是他看到這些問題學生,心理是很想挽救他們,最感人的就是無私的幫助未成年娼妓改過自新,其實,亨利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這點從最后學生說:“只有他是個好老師,你去哪里我們就去哪里”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最需要的不是成績,而是人格,是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亨利在上課的時候講人性,真情流露,感染了許多人。
片子中體現(xiàn)了許多人都困惑:一個垃圾學生,到底是丟進垃圾筒,還是做著無可救藥的挽救,正如一張滴了墨水的白紙,是扔掉它,還是努力阻止墨水的`擴散?也許你做的都是無用功,許多老師被壓抑的要么無助的偷偷哭泣,要么吃藥瘋狂自嘲,他們之所以還沒有放棄這些學生,或許僅僅是因為本身自己是教師的身份吧。
片子的主角亨利的八字眉給人一種憂傷的感覺,雖然本人的遭遇確實讓人感覺到憂傷,他自己本身就無法擺脫這種孤寂憂傷的狀態(tài),卻不斷的用激勵的語言去感化別人,教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怎么迷途知返,說起來非常諷刺。
片子充斥著“拯救”的字眼,學生無可救藥,學校面臨倒閉,教師迷茫困惑,主角自身難保。但是似乎又有一根無形的線貫穿著整個主線,讓人覺得或許還有希望,這根線就是“拯救”!最后雛妓改過自新的一個擁抱,也證明了片子的主題——只要你不放棄,用真情去感動別人最后一定是有用的。 也許導演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但是片子總是要有閃光點吧!亨利拯救少女就是閃光點!
老師學生以及任何人,沒有人的成長里是不伴隨著痛苦的,但每個人對于痛苦的態(tài)度卻不盡相同。 亨利雖然痛苦,但是他選擇拯救別人,女胖子痛苦,選擇自殺,雛妓選擇墮落,而還有些人選擇傷害別人。
看完此片,有種傷感,所以語無倫次的寫了這么多感受,也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能得到就是:別放棄他們,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哪怕最后你失敗了,但是至少自己努力了!
《超脫》觀后感 篇6
在看這部電影前我看了知乎上“為什么有的人很反感網絡語言?”的一個答案,那位答主寫:“網絡語言降低了交流的門檻,但增加了理解對話的難度。”
“頻繁使用網絡語言對話的人,詞語的多樣性會銳減,不可避免地退化為我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怎么說呢。”
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我想寫些什么,卻有種不知道該怎么說的感覺。
開頭讓我非常難受,如處困境。影片里每一個角色都好像處于深淵中,或痛苦或麻木。
這部電影是我在知乎上一個答主的答案中分享的一個視頻片段中看到的,電影中文譯名是“超脫”,百度百科影片的基本訊息上寫的是:“該片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巴赫特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所以電影以一種紀錄片地形式向我們展示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的一角時,他們雖然都有著自己的問題,但我以為會是一個互相救贖的故事。
里面的老師給我的感覺不壞,主角亨利雖然抑郁,像溺水一般地過著一天又一天,但我看到他總是努力地想要做得更好,他把一位流落街頭、遭受的少女帶回家照顧,給了她一個家,替已經死于的母親原諒了對母親犯過錯的外公,認真上課,想要開解一位女學生。
因為這是一部電影,我以為,在看到結局之前以為,這會是學校里的老師努力把在水中不斷下沉的學生往更好的路上引導,同時學生也救贖了如同被深深埋在泥土中的老師的故事。唔,畢竟這部電影還有另一個譯名:人間師格。
看完了整部電影,對于電影的兩個譯名,我只想說,什么鬼?
電影既不講述一個從逆境困苦到超脫的故事,主題也不是贊美教師的偉大。
這更像是……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問題,人和人之間相互聯(lián)系,彼此理解是很難的。
身為一個要教授那么多學生的一位普通的代課老師,我曾想要改變世界,挽救一些東西,但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不是。
影片更像一部紀錄片,亨利不是主角,電影只是從他來到這個學校開始,離開這個學校結束,他的鏡頭更多,他的內心、故事展示的也稍多一些。
里面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故事、人生……
我曾想過什么是演技呢,也許是一種構筑真實的能力,里面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真實,就像我們拿著鏡頭拍著生活里發(fā)生的片段一樣。
一開始看完我并不知道電影想要表達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它的主題是什么。
后來查了一下電影的名字:detachment。中文意思是:超然;冷漠;冷靜;客觀。也有超脫的意思。
我想這就是影片被翻譯為超脫的原因?
我以為超脫是一個結果,但其實是影片拍攝者的一個態(tài)度。
詞典對于這個詞的解釋是:
Detachment isthe feeling that you have of not being personally involved in something or ofhaving no emotional interest in it.
超脫是一種感覺,你沒有親自涉足某件事或對它沒有情感上的興趣。
我總覺得不管是超然還是超脫給我的感覺都不對,如果硬要選,客觀反而比較貼近一些。
影片在展示他們的困境,展示學校的一種現(xiàn)狀,他們無力改變的狀況,我認為導演,或者拍攝者更想做的是一種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展示,告訴觀影者有這種情況存在,也許還有向他人去尋求一種解決辦法的意愿。
因為明顯影片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在泥淖中,他們有些努力掙扎、向上,想要拉別人一把,但是對于整一個現(xiàn)狀,他們很渺小。
亨利說:“在試圖成為父母之前,人們應該先確定自己到達標準。別在家里做實驗!
之前我曾聽朋友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毛骨悚然。大致是這個意思。
影片中的絕大部分學生,乃至一些老師,他們的原生家庭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學校的家長會更是沒有一個家長來參加,這個環(huán)境下老師能做的實在是微乎其微。
喜歡攝影和畫畫的胖女孩梅里迪斯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自殺了,亨利說:“我們有責任,去引導年輕一代,不讓他們成為垮掉的一代,不讓他們墮落,不讓他們一文不值。”
當時沒有一口氣寫完,其實很多想要說的東西都忘得差不多了。
而且看完電影,腦子里各種想法太多,也不好整理,故而就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了。
對于梅里迪斯,我其實很遺憾。
整部電影氛圍非常壓抑,我看電影的時候就一直擔心著,里面有哪個人物會面臨不可挽回的事件。
沒想到最后應在了這個一開始就出場的'女孩身上。
家人質問她為什么總是畫一些讓人感到不舒適的東西,我覺得她的畫是一種表達,她畫的其實是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
她看不到希望。
未來是什么,她也不知道。
影片中大多數人都看不到未來,這是一個,可以說是讓人絕望的感受。
沒有希望。
我,不知道怎么說。
對于梅里迪斯,主角已經做了站在教師的角度能做的,在他只是一個代課老師、自己也在困境中的時候,他已經盡他所能。
但是對于梅里迪斯來說,老師所能做的只是杯水車薪,教養(yǎng)一個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關注,但這是一個帶著幾個班,每個班有幾十個學生的老師幾乎不能做到的。
電影中的家長會最后沒有一個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起到重頭作用的往往是家長,他們不關注、不在意自己的孩子,還能有什么辦法呢?
難道去責怪未成年人不能擺脫環(huán)境的影響嗎?
梅里迪斯身邊的人除了這個老師能給她有時的關注,沒有人理解她,沒有人在意她,所有人都在否認她,或因為她的體型,或因為她的作品。
寄住在亨利家的艾瑞卡最后能有機會,是因為亨利曾經收留過她一陣子,至少,她有過羈絆,有能改變的契機。
但是梅里迪斯的家人只能給她帶來負面的東西。
我意外,也并不意外她的選擇。
只是真的很遺憾。
如果可以,真希望你能有長大的機會,有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的機會,也許,日后你能碰到一個能理解你想法的朋友呢。
你的心思那么細膩敏感,你又有天賦。
如果可以,真希望你有能到更好的環(huán)境、結識更好的人的機會。
《超脫》觀后感 篇7
取的這個題目很像之前語文老師會留的那種小作文,我其實不擅長寫影評,但是這電影對我沖擊比較大,想特別拎出來談談感受,F(xiàn)在每天的日常就是從公婆家?guī)Ш⒆油戤叧鰜碜呋刈约杭业穆飞,王先生問:“今晚什么安排?”“聽你的唄!薄澳且粫䞍旱郊铱磦電影?”這個對話永遠不缺席,讓人驚嘆于毫無驚喜的平淡生活的固定性有多么好。
人生來就會痛苦。我絲毫不質疑這句話,我相信無論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么順利和幸運,他/她也終會感到作為人類的痛苦,這是共通的、無法逃避的。比如讀高中時的我有很長一陣子即使沒有遇到什么困境或人生重大挫折,卻也經常感到壓抑和不開心,和好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沉浸在影片中的情節(jié)的時候就在企盼永遠也不要走出這個電影院,就停留在這個影片中的情緒里好不好,于是那時我清楚地認識到電影具有讓人短暫逃避現(xiàn)實的神奇力量。你永遠沒有機會體驗的人生和遭遇的故事,都能跑到電影中感同身受地領悟,多么易得的“換命”的好處——但大多數電影還是會讓我慶幸自己的生活平凡而幸福,主人公的遭遇絕不是我想去換的。比如《超脫》里的男主,他的生活慘到讓人窒息,他是一個代課老師,童年非常不幸,媽媽因為被自己的親生父親(也就是他的外公)傷害而自殺,長大后的他卻不得不擔起照看外公的責任,他也不是普通的代課老師,他接觸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父母不管、沒人疼沒人愛心理問題一大堆的那種問題學生。整個學校的氣氛都讓人難以忍受,可以說讓人看不到希望。
乍一看好像這部電影離我們的.生活十分遙遠,但是它所傳達的痛苦其實也不難理解,尤其是那個學校的老師每一天回到家都非常難受,他們不忍心看到學生墮落下去可是無能為力,但依舊要打起精神來面對第二天的清晨,還是要若無其事地上班去。那種活著的掙扎,內心想要咆哮卻又無力排泄的痛苦,不恰恰類似于每一個擠在地鐵線上求糊口的社畜(即我們)嗎?誰能否認人活著就是來不斷遭罪的呢?當然我們已經很幸運了,可以體驗到各種來之不易的快樂。就像我喜歡刷吃播,看搞笑的博主發(fā)段子,跟著屏幕一起傻樂,但我知道那是膚淺的快樂,轉瞬即逝,當然你完全可以選擇沉溺在這種快樂中并止步于此,再也不去深究自己內心的空虛與痛苦,如果你能做到我佩服你,因為這樣簡單的快樂非常難得,難得糊涂嘛?墒且股钊遂o時,大部分人還是無法回避自己心底真實的痛感,電影結尾很糟糕,代課老師班上有個學生自殺了,自己的外公也死了,他想拯救的一個花季少女也感染了艾滋病,可以說是人間真實了。人世間有那么多不幸和悲哀,無力回避,無力抗衡。我努力地想,能從人生苦海中超脫的秘訣恐怕只剩下釋然了吧?真正做到釋然太難了,大多數人到頭來能說出一句“算了吧”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凡你來到這個世上,我便敬你是條漢子。
《超脫》觀后感 篇8
《超脫》是一部美國青春劇,心理電影。當我第一次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我對導演在片中使用的心理元素非常贊嘆,為此下定決心要看第二遍,今天終于實現(xiàn)愿望了。在此,寫下我的觀后感。
電影描述的是一個在殘缺家庭成長,心理有陰影的青年在自己的人生中用行動引導和幫助周圍的人健康生活,男主角的童年是一段充滿創(chuàng)傷的經歷,母親的印象在他不斷閃回的記憶中是那么的不美好,以致常使他淚流滿面,見到外公時內心是癱瘓式的痛苦和極度想回避的焦慮。是啊,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會在今后產生巨大影響,如果童年過的不幸福,也許這個人的一輩子都是殘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男主角的童年那么的不幸福,思想很混沌,一雙迷茫天真的眼睛似乎想明白什么,卻換來了黑暗中獨自關在屋子的經歷,希望有些美好的東西讓自己擁有,卻是一片冰天雪地里只有孤單的自己,以及母親留給自己最后那幕慘不忍睹的絕望情形。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們很難想象他成長后會是什么樣子,但是非常滿意的是,男主角沒有抱怨這個世界,他對這個世界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甚至他把自己的痛苦經歷轉化成一股積極的力量,引以引導和幫助身邊那些正經歷歧途的人,這算是男主角人生的華麗轉型,也是最美好的成長路線,因為他把創(chuàng)傷截止在他的身上?墒牵袝r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那樣呢,一個不美好的童年是不是都能被理解呢?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則這個社會不會有那么多的問題人物存在。這些問題人物經常說的是,這個社會曾經對他不公平過,所以他要用行動告訴這個社會他的不滿意,為此他們報復社會,折磨家人。為什么都是創(chuàng)傷經歷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心理作用的產物,同樣的經歷不同的`心理感受產生不同的行為,不同經歷可產生正能量也可產生負能量,關鍵在于是否自己有一種寬恕、理解、覺醒、改變的信念。
這個電影中有些話語我很有感觸,理解一下為:
1.不要因為別人的無知行為而傷害自己的內心;
2.夫妻在孕育后代之前要先修父母課,以健康教育管理孩子;
3.對待生活內容我們的記憶可以做選擇,請盡量選擇好的一面;
4.即使我們曾經如錢幣一般被不斷流轉,我們依然不可喪失做好人的念頭;
5.這個社會有時候我們很好心地在幫助別人,但不一定會有回報,此時請不要放棄你的選擇。
總體說,這個電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片子,很值得看,也基本適合所有的人觀看,尤其對失足或歧途的青年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對于有家庭創(chuàng)傷的青年也很可以一看以療傷。
與本片題材同類的電影還有一部叫《貧窮的哈佛女孩》,也很值得一看,看了可以吸收到正能量。
【《超脫》觀后感】相關文章:
跨年晚會觀后感及心得 觀后感04-18
虎年春晚觀后感最新 觀后感03-04
無問西東觀后感-觀后感02-19
地球上的星星電影觀后感-觀后感07-06
舞出我人生觀后感 觀后感03-05
小學生《奪冠》觀后感-觀后感02-19
電影《少年班》觀后感-觀后感02-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觀后感02-19
電影《大贏家》觀后感-觀后感07-06
沉睡魔咒電影觀后感 觀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