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殮師電影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入殮師電影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入殮師電影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其說《入殮師》講的是一個關(guān)于死亡的故事,不如說它講的是一個關(guān)于旁觀者的故事。無論是主人公小林大悟、他的妻子美香、公司的古怪社長與女員工、還是焚燒工老爺爺,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旁觀者”。他們有的旁觀死亡,有的旁觀所愛之人,有的旁觀他人的成長?傊@個略顯平淡的故事把大部分的篇幅通過“旁觀”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安靜又耐人尋味。
我們大部分時間所體會的是主人公由惶然不知所措到平靜自得的視角。他在旁觀一場場葬禮的過程中,間接感受著生命的真實流逝,體會著不同家庭對待死亡的不同態(tài)度。不僅僅是死亡,他還旁觀著逆流而上的魚群,旁觀著遷徙而來的白鳥,旁觀著生者不同的選擇和堅守。
這種旁觀,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活計。人生最殘忍的地方在于它的不可改變,而旁觀這些不可改變的自然定律,卻不被悲傷所侵染需要一顆冷靜而溫柔的心。于是一個個老師樣的角色出場,殯葬屋的社長引導(dǎo)大悟平等地看待每一個流逝的生命,教會他作為送行者“要有冷靜、準(zhǔn)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情感”;澡堂總是一個人下象棋的爺爺陪大悟一起看逆流而上的魚群,告訴茫然的大悟死亡“是自然定律吧,它們天生就這樣”……就這樣,大悟作為一個稚嫩的旁觀者逐漸成長起來,他漸漸能夠看透死亡的不可阻擋性與自然性,能夠平等而虔誠地為每一個死者超度。這是一個旁觀者能達到的第一層境地:冷靜而不冷漠,溫柔而不悲傷。
但每一個旁觀者都不能逃脫開成為當(dāng)局者的迷茫,對于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這樣。大悟面對的矛盾不止一個,無論是作為入殮師所承受的社會的歧視甚至妻子的不理解,還是自幼父親離去留下的心靈空區(qū),都等待著大悟去面對去解決。畢竟人是注定不能夠單純作為旁觀者而存在,或者說“旁觀自己”是所有人都躲不過去的難題。一個優(yōu)秀的旁觀者在看遍了他人生命的花花綠綠后,還要能轉(zhuǎn)身面對自己。大悟最終是做到了,經(jīng)過了河堤上拉著琴的漫長思考,經(jīng)過了一次次入殮的心靈旅程,他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直視了自己對于父親怨恨之下藏著的愛與思念——這使他站上了旁觀者所能達到的第二層境地:面對自己
當(dāng)然,還有第三層境地,那便是“原諒”。旁觀者為什么會需要原諒?因為當(dāng)你能夠客觀地看待外界,同時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的時候,往往也是你能看清所有并不高尚的人類本性的時候。大悟看的很多:各種家庭在親人死亡面前的矛盾糾紛、并非出自惡意而是出自習(xí)慣的歧視、自己的懦弱自私和對父親問題上的不寬容與固執(zhí)……他弄懂了什么是該堅守的什么是該釋懷的,他原諒了死亡面前變得卑微的人性弱點,原諒了來自外界的不理解與貶低,原諒了父親也原諒了一直怨恨父親的自己。在原諒之后他積極尋求改變,改變著自己的生死觀,擔(dān)負起責(zé)任,學(xué)習(xí)著寬容。于是在觀眾眼中,一個出色的旁觀者成長了起來。
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殯葬屋的社長,那個總是一臉淡然的怪老頭。他可以說是主人公的旁觀導(dǎo)師,是電影中“高人”之一。也許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社長經(jīng)常把玩桌上的小仙人掌盆栽。社長收藏了滿屋的盆栽正如他送走了無數(shù)人的各色人生,而這盆開了花的小玩意兒和社長辦公室的滿屋新綠相比樸實又丑陋。但我卻覺得這是最適合一個旁觀者的植物——安靜、隱忍、堅強,同時也不忘記開好自己的花。
所以,當(dāng)我看到主人公也在家里的桌子上擺上了仙人掌的時候,不禁微笑起來——總有一天,這個年輕人的仙人掌也會在旁觀歲月的變遷,歷經(jīng)人生的洗禮之后,開出屬于自己的美麗花兒吧!
【入殮師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入殮師》影評10-06
《入殮師》的影評10-07
入殮師影評10-05
入殮師電影觀后感01-15
《入殮師》影評700字10-06
電影《入殮師》觀后感(精選29篇)07-29
《入殮師》觀后感02-18
入殮師觀后感02-21
《入殮師》觀后感(精選48篇)11-18
《入殮師》觀后感1000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