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范例3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1
“早安,我的公主!”這是電影《美麗人生》中男主角基度遇見朵拉時的第一句話,他們的故事也是從這句話開始的。
基度只是這座城市里的一個小人物,他是一個樂天派,總能為生活帶來許多驚喜,他總是出乎意料地出此刻朵拉的眼前,并深深打動了這位姑娘的芳心。他不怕一切阻力地追求他的所愛,任何困難在他眼中似乎都不值一提。為了見朵拉,他假扮成督學,在訂婚現場,他騎著被漆成綠色顏料的“猶太馬”,帶走了他的公主。
基度對朵拉這種純粹的,不顧一切的愛,讓我十分感動。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感情,似乎常常被蒙上一層名叫“金錢”與“利益”的面紗。人們已經不再為了愛而愛,的,則是注重對方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社會地位……這些讓感情變得庸俗,變得虛偽,讓我不禁想問:“當初,那純粹的愛哪去了?”在現實社會的過多的利益往來中,基度對朵拉的愛更顯得難能可貴。
基度的樂觀、幽默與機智征服了朵拉,他們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約書亞;扔米孕熊囕d著朵拉,約書亞坐在車筐里歡樂地笑著,他們在大街小巷中飛馳,多么幸福、溫馨。然而,好日子不長,在約書亞5歲生日的那天,基度和他被法西斯抓走了。當朵拉將她的母親接來時,滿屋狼藉,人去樓空。雖然她不是猶太人,但堅持要和丈夫、兒子在一齊。我無法忘記她踏上列車時堅毅和心碎的表情——即使他們幾乎沒有相遇的.可能,也要一齊承受苦難。
而基度為了給約書亞一個美麗的童年,騙他說這是一場游戲,最終獲勝的人將得到一輛大坦克。為了讓他相信,基度勇敢地當了一個翻譯官,告訴約書亞,不許哭、不許想媽媽。每當約書亞懷疑時,他又編出許許多多的謊言說服他。就這樣,即使在猶太集中營里,約書亞依然過著歡樂的生活。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度在猶太集中營中干苦力時,快要無法承受時,問同伴:“如果不干會怎樣?”當同伴告訴他會死時,他快要放下的手立馬又重新舉了起來。是什么讓他有堅持的力量?我想,那必須是愛,是他對約書亞的愛還有對朵拉的愛。當他精疲力竭地回到集中營后,還要裝作興奮地告訴兒子:“今日我們得了60分……”給兒子描述做游戲的場景,并拿了一個白面包給兒子吃——那必須是他一天的糧食。他歡笑著陳述,而我卻想心酸地落淚。
同時,他還要想方設法地告訴妻子,自我和兒子都平安無事。當廣播里響起基度歡快的聲音“早安,我的公主”,當約書亞興奮地講述自我游戲的趣味是,我能夠看見她眼里晶瑩的淚光。在餐廳里,基度朝著朵拉的方向,放起那首歌曲,他們都望向窗外,望著彼此所在的方向,我相信,他們必須都感受到了對方心的聲音。
在最終一個晚上,基度把約書亞藏進一個箱子里,這次,他十分嚴肅地叮囑約書亞:“絕對不能夠出來,僅有等到天亮,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或是爸爸回來的時候,才能出來!弊罱K,他的那句,“也許,爸爸再也不會回來”讓我差點潸然淚下。這一句,包含了太多的愛與不舍。他化裝成女人去找朵拉,然而卻被官兵抓住,走過約書亞所在的箱子時,他們還俏皮地互眨眼睛,他大步地,走著小丑一樣的步伐,面帶微笑,只為了讓兒子安心。這是他們的最終一面,然后,為了兒子的安全,即使是死亡,基度也能微笑著應對。
基度用生命保住了約書亞的安全,用生命為他鑄就了一個美麗的童年。著深沉而偉大的父愛在他的歡笑與現實的悲慘的反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電影全片沒有一個十分悲天憫人的場面,然而,一個微小的動作,一句俏皮的話語,卻使我感到格外的心酸,使我在歡笑中落淚。
其實,基度并沒有做什么格外偉大的事情,他只是竭盡所能地去保護他所愛的東西。只要細心地觀察一下周圍,就不難發(fā)現,我們的父母也在默默地愛著我們。一杯牛奶,一件外套,一把雨傘……點點滴滴,都是愛的證據。他們也一向在盡他們的所能,給我們最好的,保護我們,用愛為我們鋪墊美麗人生。
愛,讓一切的困難都變得渺小;愛,讓所有的危險,都變成游戲;愛,為坎坷的人生種下美麗——一切都是因為愛!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2
《美麗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溫暖的陽光、那充滿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愛戀與舐犢之情……這些能夠得上美麗人生的因素卻是發(fā)生在戰(zhàn)爭陰霾之下。殘酷的戰(zhàn)爭為背景使得這一切都那么難能可貴。戰(zhàn)爭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陽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態(tài)度便是積極的,心理便是樂觀的,畫面便是明艷的,情節(jié)便是喜劇的。
偶然的邂逅了他的公主;冒充視學官對種族的一番調侃;在叔叔的飯店里左右逢源;和“公主”在雨中漫步,又騎著一匹涂有“猶太馬”字樣的白馬帶著公主逃離訂婚現場;兒子大了,他對兒子說“猶太人和狗不得入內”與“蟑螂與生番不得入內”其實一樣;被納粹抓走了,妻子毅然決然的說自己也是猶太人,跟著他們到了集中營,而他更是對兒子架構了一場精彩刺激的積分游戲,他從德國軍官那兒“翻譯”了游戲規(guī)則,他偷偷跟兒子通過廣播問候他的公主,他給兒子找了一群德國小伙伴,他用餐廳的留聲機為遠在女營的妻子播放他們曾聽過的歌劇;納粹要撤出集中營了,他對兒子說這是游戲的最后一關,將之藏了起來,他冒著危險尋找妻子而不得,卻還對那些素不相識的女犯們囑咐關心;他被納粹軍官抓住,可在兒子的視線范圍內像在表演一樣做著夸張的動作,為的是讓這個謊圓滿下,讓兒子生存下……幾聲槍響,我們知道,基度被殺了,沒有血腥,沒有絕望,甚至是從容的,像這部片子一直貫穿的那樣。
記得一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愛是我們臨死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它使死亡變得如此從容!边@樣的愛,對妻子,對兒子,對整個世界,在死難面前,在戰(zhàn)爭浩劫面前,是那樣偉大,那樣觸動心靈。
剛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喜劇片,充斥一些搞笑噱頭,讓人感覺生活是美好快樂的而已。我甚至一開始還有些討厭基度,長相平平,甚至可以說有些丑陋,油嘴滑舌,胡說八道。也忽略了戰(zhàn)爭這個背景?傻胶髞,竟是笑中帶淚,像卓別林的喜劇片一樣。
我已經習慣把電影當成娛樂消遣了,加上自身向來開朗,因而為看一部電影而哭的`時候很少。但當《美麗人生》到最后響起了一段平靜而深情的畫外音:“這是我的經歷,這是我父親所做的犧牲,這是我父親賜予我的恩典!保冶阍僖踩滩蛔,在電腦前哭了很久。
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那么,《美麗人生》的這樣的悲喜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再拼起來給人看。美好的東西碎了,你固然傷感,但若碎了還能拼起來,雖然不完整,但又是另一番殘缺的美;或者說還有拼起來的希望,便在傷感中給人以希望的感動。如同地震中,你對從廢墟中頑強求生的人而產生的感動遠遠大于對早已埋死了的人的。真正感動人心的不是悲劇本身,而是從平凡中升華的偉大;仁且粋平凡的男人,他與多拉的愛情也平平淡淡,沒有家族、地位、第三者等等的阻隔,連種族的隔閡在片中都刻畫的很淡,自然而然的便結婚生子了,而那場編構的游戲,跟世界大戰(zhàn)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但基度時時都保持的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和充滿智慧的幽默,多拉甘愿說自己是猶太人也要跟隨著家人受難,基度為了讓兒子不受戰(zhàn)爭的身心摧殘而編織的完美謊言,還有一同保持謊言的陌生人……平凡中升華出了人類的永恒主題,生命與愛……
片中幾度描寫到叔本華的意志控制的哲學。但我想,導演加這些巧合的橋段并不是為了增加噱頭,而是這個哲學本身就是整個片子的哲學思考,其意義并不是要說明意志對客觀事物的作用,而是意志控制意志的力量。
前陣子才看過一本小說叫《天堂里的小提琴》,講的是二戰(zhàn)末期的德國,年輕的小提琴家凱勒爾被突然傳喚到了猶太人集中營,集中營的長官命令他在接下的四天里,給幾十個當作實驗品的猶太人表演四場小提琴獨奏,來測試古典音樂是否能夠重新喚起這些麻木僵死靈魂里的求生意識。這本小說的英文名稱叫thesavior,是說小提琴家是這些麻木的猶太人的救贖者么;蛟S這樣的救贖真的有用(在小說中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書中麻木的靈魂與《美麗人生》的靈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他們已經心死,外界的拯救也無濟于事,而《美麗人生》告訴我們真正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因而不論環(huán)境怎樣只要有個美麗的心靈、美麗的意志,那么人生就是美麗的!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思想,那何不讓它更美麗一點呢。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3
噩夢只是暫時的,只有美麗的人生才是永恒的。描繪二戰(zhàn)時期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電影有太多,這不是最能從剖析殘酷現實一面而觸動人心的典范,但卻是真正能讓觀眾從溫情中感受到悲痛的電影。導演貝尼尼利用細節(jié)敘述和黑色幽默給觀眾帶去灰暗歷史的痕跡,以一個全新的角度感動著千萬觀眾。光明與黑暗,快樂與痛苦,現實與幻想,一位偉大的父親和一群心地善良的猶太人構成了一個感人至深故事,牽動著無數人的內心。
影片的主題和情節(jié)已經被不少人寫出了精華,在這里就不做過多的分析了。顯而易見,電影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有著極大的反差。但是這種差異反而使全勵志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篇悲喜交加、血脈貫通,在笑中沉思的過程中體驗作品的獨特魅力。而這種藝術效果的成功塑造要歸功于那些豐富、細膩的細節(jié)描述。
首先,當Guido和他的`朋友來到叔叔家的時候,一群人從叔叔家沖了出來并且砸壞了一些叔叔收藏的珍品。當Guido問起來的時候,叔叔則說就是一群野蠻人,還說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梢娫趹(zhàn)爭爆發(fā)前夕,猶太人這個群體就是受到不公等待遇的。這個細節(jié)為后半部分的情節(jié)做好了鋪墊。因此在Dora的訂婚典禮上,叔叔牽著那匹被涂上油漆的侮辱猶太人的馬過來時,已經是最后的預警了。但是編劇在這點劇情塑造上又增添了些許溫暖,使這匹無辜的馬兒變成了愛的橋梁。這兩處小細節(jié),既體現了影片的主旨,又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
在很多人的眼里,Guido可能是一個天生性格開朗,擁有樂觀情緒的人。他在災難面前的無所畏懼和在苦難生活中絕不低頭的生活態(tài)度多少讓人覺得不太現實。然而,編劇早已為這個漏洞添加了細節(jié)的補充。在Dora的訂婚典禮上,當Guido得知他日夜思念的公主就是典禮的主角時,驚訝的直接摔翻了過去。他驚慌失措的撿起掉落一地的點心,在別人問起他怎么了的時候他甚至都說不出話,到最后更是高高托著一只寵物狗走進廚房。從這個細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Guido并不是一個面對任何事都能應對自如的樂觀之人。他跟我們很多人一樣會在心上人被奪走時表現出傷心和絕望,這一處人物性格塑造使在影片后半段的情感更加真實,更加揭示主題。
當Guido和Dora組成美滿家庭沒多久,他們就有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兒子。當Guido牽著兒子走在街上時,細心的兒子看到一家餐館門口寫著“猶太人和狗不得入內”。如何跟兒子解釋這句話的含義,直接和純真的孩子說這是對猶太人的歧視嗎?情急之下,機敏的Guido選擇用善意的謊言呵護兒子幼小的心靈。這也是對后面在集中營的劇情所作下的鋪墊,同時展現為了保護兒子美好童年的偉大父愛。值得一提的是,Guido善意的謊言也極具惡搞性,這與Guido去Dora學校種族宣言的惡搞和后面在集中營關于紀律的“翻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影片中,一些貫穿情節(jié)的自由細節(jié)更是值得一提的。當Guido第一次接住“從天而降”的Dora時,“早安,我的公主”這句經典對話就預示著接下來所有溫馨場景的發(fā)展。甚至在后來年幼的小兒子也會用這句話甜甜的向媽媽表達愛意。在集中營里,Guido為了向Dora傳達他們還活著的消息時,利用集中營的廣播大聲的喊出“早安,我的公主”,成為全劇的一個經典情節(jié),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催人淚下的劇情片段。
福樓拜說,上帝藏在細節(jié)里。在最后,想借用叔本華意志論哲學做一個結尾。影片開始的時候Guido的朋友開玩笑一般教給Guido那個可笑的祈禱方式,因此在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中,每當Guido有特別想實現的愿望,這個“神奇”的祈禱總會為他帶來好運。據說叔本華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哲學家之一,因此有人認為這個細節(jié)是羅伯托貝尼尼用來嘲諷希特勒的自我膨脹,也有人認為它恰恰是一種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展現Guido的自信與樂觀。人生是美麗的,苦難是暫時的,戰(zhàn)爭同游戲一樣終有結束的一天,幸福美好生活一定會實現,這是Guido的信念,也是貝尼尼借Guido的形象傳達給世人的信念。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10-06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11-14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09-19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11-12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11-02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11-20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10-06
電影《美麗人生》的觀后感12-02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合集】01-12
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