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觀后感(精)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透過觀影,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深刻的感悟。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靈奇旅》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心靈奇旅》觀后感1
五一節(jié)期間,我觀看了電影《心靈奇旅》。影片講述了一個瘋狂迷戀爵士樂的中學音樂老師和一個不愿成為人的靈魂攜手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在跳動的音符和流動的都市圖景中,導演一層層地揭開了生活的本真面目。這部電影展現出的一系列細小卻打動人心的.場景,喚醒了人們對平凡生活最真摯、最濃烈的熱愛之情。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然而,在追逐宏大目標和遙遠夢想的同時,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忽略掉當下細微的美好,乃至失落平凡生活的意義。我們向著一個抽象的夢想和目標奔赴而去,像一個趕路的旅客,在追尋的路上風塵仆仆,風餐露宿。一心只有前面的遠方,卻沒有看到路旁那一朵明黃色的小花,沒有嗅到林間清新的泥土氣味,沒有感受到清晨涼涼的薄霧。但其實,這些當下的生活,這些身邊的美好,與遙遠的夢想和目標同樣重要。
而心靈的奇異旅程,讓人們找回了真實的自我,找回了生活的意義,找回了理想的本源。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用力地活著,仿佛在有限生命里要去完成一系列的使命。但其實,很多時候,生活本生就已經足夠美好了。
《心靈奇旅》這部動畫電影帶領我重溫了那些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的美好,帶領我思考遙遠夢想和當下美好的關系,也讓我們思考了“生命的意義”這一永恒的人生命題。正如《心靈奇旅》的導演彼特·道格特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所說的:“希望我們追隨爵士音樂人的生活態(tài)度,無論自己身處何方,擁有何物,我們都能將其制作成美好的東西!
美好,無處不在,而我們只要能始終懷抱著對生活的熱情,懷抱著一顆體悟眾生的心,就可以點亮屬于自己的生命之火,讓自己活得快樂,活得滿足。
《心靈奇旅》觀后感2
故事從一個美國的大都市開始,兼職的中學音樂老師喬伊在一天授課的時候收獲了一封正式聘請他為音樂教師的信,但他的夢想是成為樂隊的成員,登上舞臺表演,即使總是失敗,他也還想實現夢想——他并不開心。他的母親想讓他接受委任,因為那意味著穩(wěn)定,反對喬伊的夢想。但同時,喬伊以前的學生邀請他擔任樂隊鋼琴手,和一位有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威廉姆斯一同上臺演出,后者在見面之后認可了喬伊。喬伊欣喜若狂,但又不敢告訴母親,在他準備去演出的時候,他突然跌倒了,陷入了昏迷,進入了假死狀態(tài),進入了生與死的界限,在哪里他遇上了22號靈魂,它不想去往地球,但喬伊迫切的想要回到地球,一段暖心的奇旅就此開始。
22號和喬伊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失敗者,喬伊始終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夢想,生活落魄,一無所成,22號靈魂始終無法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許多位偉大的死去的靈魂都教導過它,但它始終沒有辦法找到生的意義,因此不能去往地球,它也因此變得厭惡生者的世界——他極其難纏,所以生死界限的所有生靈都覺得它“不夠好”。
22號很驚訝為什么喬伊那么想要回到地球,他的.人生看起來那么失敗,被否定被否定還是被否定(這不是和我和我的高數一樣嗎),比起它以前見過的偉大靈魂來說太差了,一點意義都沒有,但喬伊仍然堅持著,他反復講述著自己的夢想,眼中閃著光,這樣炙熱的沖動感染了22號靈魂,它打算補全通行證,把它給喬伊,讓他回到地球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就在他們尋找的過程中,他們通過一個人的幫助回到了地球,但22號靈魂穿越到了喬伊的身體里,喬伊穿越到了貓的身上。為了實現喬伊的夢想,22號靈魂和喬伊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喬伊收獲了他母親的肯定和認可,而22號靈魂找到了它生的意義。
生的意義讓人動容——不是什么具體的事物,而是身邊的一切,它愛著食物飄香的氣味,愛著人們對夢想的認可,愛著夕陽下每一點落葉,愛著喬伊的熱愛,是喬伊的熱愛激發(fā)了它對世界的熱愛,但喬伊不這么認為——他以為22號靈魂的所領略的意義就是他的爵士樂,就是一個具體的事物,或是一個夢想,但是完全不是這樣的。生活的意義怎么可能單單只是一個執(zhí)念呢?它包括的內容太豐富了。就像我們學醫(yī),就算再熱愛學醫(yī)的人生活就只有學習醫(yī)學知識,提升自己嗎?但喬伊確實只有一個夢想支撐著他——那就是參加音樂會的演奏,如果參加不了,他就焦慮煩躁憤怒,但是當夢想實現了,演唱會開成了,他的心里反而空落落的,感覺人生突然失去了意義,他反而想回到生與死的界限,把自己生的權利還回了22號靈魂的手中——他不想活了,他感覺人生的意義和追求全部實現了。
但22號靈魂對生活的熱愛又鼓舞了他,他反思了自己對22號靈魂說的那些否定人生除了夢想之外的其他事情的意義的話,越發(fā)感覺荒謬無比。他也意識到了生活原來有那么多可愛又可愛的事物。但他畢竟是需要死的人,所以他想讓22號靈魂去體驗生活,送它回到了地球,自己去迎接死亡。但生死界限的生靈卻給了他再一次活的機會,他打算,好好繼續(xù)活下去,珍惜夢想,卻也珍惜當下的,美好。
是啊,不管我們的夢想實現與否,不出意外我們將與世界上平凡的萬物度過這一生,而這一生,其實很漫長,夢想的實現其實不過是生命里的一朵水花,他雖然絢爛,意義重大,卻也短暫。所以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那些平常的,稀松的事物,即使面對夢想與追求這種關乎人生意義的命題,也未嘗渺小,與之相對的,夢想也未必是生命中壓倒性的意義。而像22號靈魂這樣把熱愛生活當做意義的人,或者是至少一部分意義的人,他們好像活的更加快樂。
或許在夢想與追求在上的時候,我們同時也要和自己和解,允許自己沒那么有用一點,沒那么高效一點,不要緊盯著一城一池的得失,即使光輝絢爛,也必將長久與平凡相伴,而平凡,如復旦里的梧桐落葉,日升月落,三教里長明的燈火,晝夜交替時黃昏的晚風,甚至是北食的西餐廳的牛排,有怎么能說不美呢?畢竟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故事給了一個完全開放的結局,沒有講述委任信的結局,22號靈魂投胎到了哪,男主人公手機里的lisa是誰?但無所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續(xù)寫。就像每個人其實多多少少有兩位主人公的影子。就像我像喬伊對自己恨鐵不成鋼,做不出高數題,也會像22號靈魂一樣時而覺得這個世界驚濤駭浪,充滿危機,又會覺得平凡事物美好如斯值得熱愛。我和喬伊一樣,擁有了一次心靈奇旅。
《心靈奇旅》觀后感3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有的人會活得很漂亮,一生無憾;有的人的人生,到最后充滿了遺憾,只剩下嘆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意義嗎?我也常問自己這個問題,特別是在我有抑郁情緒的時候。每個人的追求不同,目標不同,對待夢想的態(tài)度也不同,所收獲的回報也不同。
《心靈奇旅》這部電影以“靈魂”為載體,展現給我們:人生活的意義和追求是什么。也許,即將圓夢的大喜是一次思考人生的先兆;或更不現實的,就像電影里的,實現靈魂互換,也可能會是一次對生活、對人生的一次重新認識。從喬·加德納的角度說,是一為優(yōu)秀的中學音樂教師,一位癡于爵士樂的人,一個不甘于現狀、想要走上更廣闊的舞臺的人,到最后,和自己欣賞的音樂家合奏,演出很成功,他圓夢了;但他卻迷茫了,好像失去了奮斗的目標。換個目標,說說22號靈魂。22本對“地球上的生活”絲毫不稀罕,不論是曾在地球上多偉大的人教授她知識,幫助她獲得通行證,她都不愿意聽,她的不聽話,以至于她剛出場我把她當作一個極其調皮的`小男孩;當22誤打誤撞來到地球上,進入喬的身體,好好感受了一下地球上的生活,在他人眼里,22在地球上的舉動就像笑話,可在這個過程中,22覺得,地球好想也沒那么令人討厭。
回到一開始說的,人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我想可能會有很多人說:奮力追夢,實現人生價值。這句話,很空,但也很有道理。怎么去追夢?怎么實現人生價值?珍惜當下,踏實生活,有追夢的實際行動,堅持不懈。或許很多人都會像喬一樣,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實現了我的夢想,之后就陷入了一個迷茫的階段,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這時候,就靜下心來,跟隨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還能做些什么,我還想做些什么。當你哪天覺得,我現在很快樂,很充實,不迷茫,沒有遺憾,也許,你就贏了:贏了還在迷茫的他人,也贏了自己。
也許世界很壞,但如果我們的心不壞,生活也就不會對你太壞。
愿每個人都覺得:人生好美好。
《心靈奇旅》觀后感4
一天忙完后,老公帶著我游公園,逛小吃,看電影。這是我們幸福的二人時光,簡單,美好!
在電影的末尾我流下了眼淚,是因為這部電影帶給我很多的反思。
圖片里面的喬伊在夢想快成真的時候結束了地球上的生命,在宇宙之處有一片白光,這是通往重生之門路上,而他想極力逃回原來的生活中,對于他來說這是他活著的最大意義。
宇宙的浩瀚畫面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美麗,僅僅通過影像才略略瞥見創(chuàng)造主的一角,但已經讓我感到為之震撼,這讓我無法不想起將來有一天見那更美的地方。
大多數人都在馬不停蹄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曾經不也是嗎?想要的生活成為我的快樂,成為我活著的重要意義,以至于我的悲喜都與之相連。
喬伊在逃回的路上跌入一片心靈花園,在這里他遇見了22號,誤打誤撞的成為22號的導師,幫助他找到活著的火花,而22對什么事情都找不到興趣,直到他們無厘頭的跌入地球,22號進入了喬伊的身體,喬伊進入了一只貓的身體,在這個過程中22號找到了活著的火花,也就是意義。
喬伊的環(huán)境沒有改變,但是里面換成了22的心靈,產生的態(tài)度不一樣了,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的轉變,這讓我明白里面改變才是真實的改變,環(huán)境還是那個環(huán)境,但是里面若有所改變,也會影響環(huán)境中的人,生命影響生命。
22號找到了活著的火花,但是喬伊否定了是他自己找到的,于是22號認為自己不配有活著的.意義,內心極度的悲傷難過,成為了一個迷失的心靈。而喬伊在夢想成真之后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回到家,他通過彈鋼琴進入了忘我的世界,在忘我的世界當中,他認識到自己的言語傷害了22號,也錯誤的否定了22號,于是他去尋找22號,那時22號被自己的恐懼,否定,自責,充滿以至于變成了一個黑色的心靈,他想和22號解釋,請求原諒,并幫助22號從黑色的心靈中釋放。
我們的言語是極具攻擊性的,像刀劍,像烈火,像毒藥,一不小心就容易刺傷別人。言語也會毀壞一個人的心靈,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可是我們的言語到底是在造就別人呢?還是在傷害別人?同時也容易被別人的言語傷害,在別人的否定中陷入網絡無法自拔。那么我們該如何真實的認識自己呢?
我們需要不斷的反思,若不是透著基督認識自己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活出人該有的樣子。
喬伊雖然最后夢想成真,能夠和自己夢想中的人一起開演唱會,但是獲得成功的他并不開心,因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他也失去了很多平凡中的幸福。影片中說幸福就是活在當下,幸福就是珍惜當下的日子。而我認為不僅僅只是這個深度,幸福是能夠活出我們該有的樣子,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樣子,彰顯出神的榮美。
幸福就是能夠在生命中認識神,并且信靠神。離開基督的幸福生活都不是真正的幸福。
《心靈奇旅》觀后感5
擦擦擦,洗洗洗,買買買,都是為過年做準備。
一個人前前后后忙了一周。終于在臘月二十九這天基本結束,晚上就帶孩子們到電影院去看了動畫電影《心靈奇旅》。
孩子們被幽默的臺詞不時逗得大笑,時而又跟著他著急生氣。
我也深有感觸。
首先,我們應該有個愛好,并堅持。
其實,在這個時代,像主人公一樣一事無成的人很多,也包括我自己。但是有一項愛好卻是完美的填補了一事無成的的空洞。
因為他對音樂的熱愛,因為有一場期待已久的演出機會,他想方設法的要從“陰間”回到“陽間”。也正是因為對音樂的摯愛,讓他有股想要生的意志和欲望,讓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最終如愿以償的回到人世。
一份愛好,改變了人的生活,改變了生命的意義。它是普通日子里的明燈,它是所有瑣碎的歸屬,它是未來的纜繩。
一份愛好充分的體現了電影里主人公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把平平凡凡的日子顯得可貴又可愛。
一份愛好,讓你發(fā)現不一樣的自己。
其次,我們的每一次經歷都是在給生命描色。
正是他在回到人世的過程中,體現了他生命的斑斕色彩。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天都很普通,而且遇到的困難總是比預期的多,只有迎難而上,不放棄,最終辦法比困難還多。正是在不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生命的色彩才得以鋪排開來。
其中,穿插的一個已經千年對人世沒有熱情的靈魂所表現的種種,更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沒有熱愛,沒意思,不感興趣,無聊其實才是抹殺生活的最大殺手。有趣的是,在靈魂世界,這些東西的存在不足以讓他迷失,讓那個頑固靈魂迷失的是主人公搶回了自己的身體,而那時他已經愛上了人世間普通平凡的生活,花開葉落的感動讓他感到了生趣。
一主一輔的交錯,一個對生的渴望,一個對生的'憎惡的強烈反差,其實都在說:所有經歷都是生命的美麗,盡管不如人意,盡管困苦不堪。
正是這些不如人意、困苦不堪的經歷讓生命變得沉重,變得可貴。
再次,成全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回歸本真才是活著的最大美好。
主人公回到人世,完美的參加了一場音樂盛典,只是結束的感受讓他反倒有些落寞;蛟S,高期望的事物,到后面會落個“不過如此”的下場,這背后的原因卻是自己感覺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
生命的意義在這里得到了升華。
大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得到是件美好的事情,尤其是自己鐘愛的,向往的。但主人公在回到人世的經歷中結識的奇怪靈魂讓他對自己落寞的感想有了答案。
那個精神枯竭的靈魂為了得到普通平凡的生活而迷失,那也是生的欲望。雖然無欲無求是走向極樂的最高境界,然而正是為葉落花開而悲喜才是生命的本源。
平凡既是偉大。
能深切感受季節(jié)的變幻,陽光的溫暖,視聽的美好就是好好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平凡無奇的生活孕育了靈感,熱情和愛。從而,有意無意的改變很多事物,讓生命變得偉大。
說不定那個已失落千年的靈魂到人世間,若干年后會成為一顆閃亮的巨星呢!
這就是成全的意義。
對向往的成全,對生的成全,對本真的成全。每一個平凡人的背后都有動人心扉的故事。
很多時候,平凡只是自定義,找到自我,保持本真,你有專屬自己的風景。
《心靈奇旅》觀后感6
這部電影一開始,我以為會是一個非常勵志的、關于追逐夢想和人生目標的故事,但它卻并沒有那么地催人奮進,也沒有太熱血沸騰的情節(jié),恰恰是話鋒(畫風)一轉,轉到了一個生之彼岸和生之來處的概念世界,然后又在這個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跳轉過程中告訴你,生活要有目標,但是我們不是為了目標而生活。它在講一個已經被重復過很多的道理,但是用這樣的故事敘述方式鋪陳出來的時候,作為一個每天想著to do list,每天焦慮論文沒寫完,總是要加班的打工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還是會被驚艷,被感動,像是做了一場心靈的馬殺雞。
所以,還是想要簡單地談談看這部電影后的一些雜想。
1. 關于譯名:soul的翻譯一般是靈魂,但是也常被譯為心靈。中國傳統(tǒng)語境好像比較多用“心”的概念,對應過去是mind或者heart,在哲學意義上講心靈更多是mind的意思(不過這已經受到了西方認識論哲學影響);西方哲學傳統(tǒng)從柏拉圖以降是靈魂、精神(soul、spirit),然后就是講思維、理智(mind)。所以翻譯成心靈奇旅難免有些中國特色。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到底是發(fā)生在腦海里的,還是發(fā)生在心里的呢?
2. 這是一個關于生活的故事,但是又和死亡相關;同樣是皮克斯前幾年大火的電影coco,則是講死亡的故事,但是又和生者相關。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當我們保有對死者的記憶,那么他們就以另一種方式活著;當活著的人失卻了生活的spark(火花),又或者被執(zhí)念困住,他們的靈魂脫離生活,其實與死者無異。
3. 電影的敘述和畫面配合很有意思。當主角喬伊死后進入了生之彼岸的世界,靈魂在無盡的黑暗中就像一顆塵埃;有限的人就像是無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就像是無數的數據庫里面一份簡單的數據。當電影呈現出那種無限的宏大感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呼吸困難的感覺,大概是未知蒼茫面前,渺小的個體總會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這是電影在宏觀敘述中突出的個體的有限性。
4. 但是當畫面回到喬伊的生活世界,當喬伊和22以一個獨立的人的形象存在而不是只是一個概念的靈魂的時候,每一個生活世界中接觸的人,理發(fā)師、吹長號的女孩、母親,還有一切一切可感知的具體事物,就發(fā)現即使是每一個有限的、渺小的人,也擁有著無限的人生。正是生活敞開著各種無限的可能性,那種讓心臟為之跳動的每一份觸動,都讓我們能夠忽略那種個體的微不足道和無力感,而感到人生無限的意義。這是在微觀敘述中突出的個體的無限性。
5. 在意義中追逐意義本身是悖論。就像影片中那段對話,生活在海里卻要尋找海洋的魚,以為周圍的那只是水。“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比缡灞救A所說,人生好像總是在無法滿足的欲望中痛苦,但實際上我們總在尋找的東西,如果換一個視角,我們已經擁有。火花不是生活的目標,當你想要生活的的那一刻,就點亮了生活的火花。
6. 忘我之境:忘我之境是在靈魂和肉體中間的狀態(tài),身體還在生活世界,但靈魂脫離了身體進入了另一個境界,在這個時候,靈魂脫離開一切現實的束縛,思維進入一種無對象化的沉浸狀態(tài)。就像不斷轉動招牌的“月之風”(藝術),進行薩滿儀式的神婆(宗教),就如喬伊在彈琴的時候的忘我,藝術使他擺脫一切為對象化意志服務的奴役而轉入了純粹的認識,從意志的驅使中解放,這是一種快樂的自由狀態(tài),甚至忘了自己,如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打破了目的性局限的真正逍遙,這時候忘我之境使人快樂。
7. 被異化的人生:但是電影還告訴我們“迷失和忘我的區(qū)別沒有那么大,忘我是快樂的,但當這種快樂成了一種執(zhí)念,脫離了生活,人就成了迷失的靈魂。” 迷失和忘我的邊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識別。無盡的欲望和得不到的滿足,會容易讓人陷入無盡的痛苦;太過于執(zhí)著于一些東西,人反而因為被奴役而遠離生活。在被異化的人生中,人成為了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本來勞動是為了人的美好生活,現在勞動變成了生活的全部。被困在數據里的金融人,被困在系統(tǒng)里的人,是系統(tǒng)殖民了人的生活世界。那是真正的意義喪失。
8. 無目的的合目的.性(purposivenes without purpose):看完電影第一時間冒出的是這個概念。康德區(qū)分了“目的”和“合目的性”。雖然有一個目標就是有一個目的,一個目標,一個興趣,但是“目的性”本身并不需要有同樣的內涵?档抡J為,目的性“因此可以沒有目的地存在,只要我們不把這種形式的原因放在意志中,而仍然可以通過從意志中得到對這種形式的可能性的解釋,從而使我們能夠想象得到。”這本來是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但是用來講這部電影的主旨,好像也恰好符合。生活本身的一點一滴,又何嘗不可以成為一種審美體驗呢?感受生活的真實不也是合目的的嗎?“spark isn’t the purpose, live every minute.’
9. 感受生活本身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已經被說過無數次。余華的《活著》就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不過余華的敘述太沉重,太蒼涼。這部電影在講道理,但是它的姿態(tài)不高,也沒有讓人覺得沉重,卻讓人在一次輕松的心靈旅途中和主人公一起領會到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活在當下每一分鐘,享受當下。一份美味的午餐,路過的一縷微風,冬日的一抹暖陽,飄落的一片樹葉,就已經在賦予生活意義,誰說火花一定是目標呢?
在充斥著加班996,系統(tǒng)圍城,內卷不斷的時代,這樣一部電影在試圖喚回人們生活的一點初心;在這樣平庸甚至是昏暗的生活中,或許你也能夠發(fā)現一點點的微光。
而學了哲學以后,難免會陷入意義的無限追問中,生活是不是一定要依靠目的去推動呢?我們一切行動是否要追尋確切的意義呢?電影回答的,也是我曾經不解的。哲學家在追尋意義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意義,于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生活的意義是一個宏大的命題,生活的過程本身也是構建意義的過程。
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就屬于這個世界,同時,世界就屬于我們。
《心靈奇旅》觀后感7
人為了什么而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有部電影給了我們答案。
熱愛音樂的男主喬伊似乎一生都在為爵士而活,爵士便是他的全部。正當以為人生要到達頂峰時,怎料樂極生悲,一不留神,掉入井中死去,精彩的人生還未開始,卻已經戛然而止。誰又甘心呢?他當然不甘心了,當他掉入靈魂修煉場時,嘴里始終嚷著,“我不能死,我絕對不能死”!他還要完成他的夢想,那便是他想活著的緣由。
他為回到地球而努力著,在陰差陽錯下,他竟同一個厭惡活著,討厭世界,始終得不到生命火花的靈魂22號來到了地球。他們仿佛是黑與白,站在對立面,向對方闡釋所認識的生命。
從靈魂22號來看,人類的世界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使他驚慌失措,卻又不乏驚喜與美好。他蹲在角落,為第一次感受味覺的披薩感到滿足,他來到理發(fā)店,為理發(fā)時含著的棒棒糖感到欣喜,當衣服裂了時,為媽媽責備與關愛的并存的縫衣針感到溫暖……它們藏在生活的某個瞬間,那些不經意間帶來的感動,像是坐地鐵時分給流浪漢的一半面包,小小的舉動填飽流浪漢今日的饑餓……這不就是生活嗎?而對喬伊來說,他奔跑在追逐音樂的路上,耳旁的風呼嘯著,以為這就是夢想對他的呼喚,沒曾想,是他沿途所錯過的'風景的,是生活的錯失。他到達夢想的終點之后,等待只是空虛與失落,他實在不知道,自己完成目標后又該做什么,是靈魂22號給了他答案。
在某次落英繽紛下,生命的火花出現了。何為火花?它同能理解為活著的意義,喬伊一直都定義錯了,它不是到達某個目標,跨越某一座高峰,也不是尋找興趣,置身熱愛。我們活在每一輪四季變換,每一天日出日落,每一頓簡單也能吃飽的飯食,每一小時要做的事情,每一秒呼吸,生命的美妙在于感受,是這些,才不經感嘆,生活如此美好!
《心靈奇旅》觀后感8
有人問我為什么那么喜歡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我曾看過一句話,電影院是最適合做夢的地方,不會有一個地方能像電影院一樣,能夠讓我們與外界隔絕,跟著銀幕里的角色用兩個小時的時間體驗一段不一樣的故事。
在我心中,皮克斯可以算得上是一家最會編織夢境的電影公司了。如果說《尋夢環(huán)游記》帶給人的是對死后世界的深刻思考,《心靈奇旅》則更多講述的是如何發(fā)現生活的樂趣、找尋生命中的美好。
主人公喬伊是一個生活毫無新意的中學音樂老師,他的真正夢想并不是只教孩子們彈鋼琴,而是以做音樂謀生。在他終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可以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演奏的機會后,卻因為興奮過度不小心掉進了下水道。他的靈魂離開了身體,從紐約的街道來到了一個奇幻的地方“生之來處”。在這里,還未降世的靈魂們將經受各種訓練,完善自己獨特的性格配方。唯獨一顆編號為二十二的厭世靈魂,因不知自己的“火花”何在,帶著一身反骨地逗留于生之來處,不肯奔赴人世。機緣巧合中,決心要回到地球生活的喬伊認識了“二十二”,他們開始了尋找火花的旅程。隨著喬伊不斷試圖向二十二展示生命的精彩之處,他也領悟了一些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
這部電影全程都在很溫柔地講述一個故事,娓娓道來,甚至可以說沒有特別激烈的沖突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傳統(tǒng)電影的小套路。我有時候也會擔心有人會覺得這些劇情很老套,然后錯失一部優(yōu)秀電影。但是后來轉念一想皮克斯這優(yōu)秀的畫面和有趣的劇情還怕沒有觀眾,畢竟瑕不掩瑜,有時候小套路也可能會給電影后面的情節(jié)一個小鋪墊。
在電影后半段,二十二懷疑人生、懷疑自己,變成迷失靈魂的情節(jié)簡直就是現在很多像我這樣的人的日常。我們常常會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有別人的天賦,甚至無論再怎么努力也達不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然后把自己封閉起來,成為像電影中那樣的迷失的靈魂。我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卻找不到說服自己的理由,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就像電影最后喬伊說的那樣,其實人生的火花并不是某一個目標,而是那一刻你想要去生活了,你就擁有了人生的火花;钪,就是享受當下的每一分鐘。只要你認真地活好當下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然后用心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你就會永遠對未來充滿信心,永遠能夠覺得“啊,活著真好!保鋵嵾@樣就足夠了。那些我們曾經一直堅守的宏偉夢想,在真正實現的那一刻,總是令人無比興奮,仿佛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這巨大的.幸福感令人難忘的同時,卻也十分短暫。它不足以消融追夢過程中的艱難與壓力,也因此,在夢想實現后,隨之而來的更多的是無盡的空虛。而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偉大,很光芒四射的,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然后感到滿足,就夠了。
電影中提到了一個關于一條小魚的故事,它游到一條老魚旁邊說:“我在找一種叫‘海洋’的東西,你知道在哪里嗎?”年長的魚告訴它:“你說‘海洋’嗎?你現在就在海洋里啊!薄斑@里?”小魚說:“這里是水呀,我想要的是海洋。”你看,如果不懂得活在當下、適當滿足,活在大海又和活在溪流中有什么區(qū)別呢。
活在當下這四個字看上去是有些舊調重彈,但擺放在現在這個特殊的語境中,相信每個人們已然有了深刻的切身體會。雖說《心靈奇旅》是皮克斯熬制的一碗香濃的心靈雞湯,但在這個冬季喝下這碗雞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火花,讓那些曾經看似稀松平常、觸手可及的事物也能成為快樂的理由。
《心靈奇旅》觀后感9
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一部電影給了我們答案。
喬伊,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似乎一輩子都在為爵士樂而活,爵士樂就是他的全部。就在我以為生活要達到頂峰的時候,我很難過。如果我不小心,我會掉進井里死去。美好的生活還沒有開始,但突然結束了。誰愿意?當然,他不愿意。當他掉進靈魂訓練場時,他總是喊道:我不能死,我永遠不能死!他必須實現他的夢想,這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原因。
他努力回到地球上,在錯誤的.情況下,他也討厭生活,討厭世界,總是得不到生命火花的靈魂22號來到地球。他們似乎是黑人和白人,站在對面,互相解釋他們所知道的生活。
從靈魂22號的角度來看,人類的世界熙熙攘攘,交通繁忙,這讓他驚慌失措,但也有許多驚喜和美麗。他蹲在角落里,滿足于第一次感受到披薩的味道。他來到理發(fā)店,為理發(fā)時含有的棒棒糖感到高興。當他的衣服裂開時,他為母親指責和照顧的縫紉針感到溫暖。他們隱藏在生命的某個時刻,無意中帶來的感動就像坐地鐵時給流浪漢的一半面包,小動作填滿了流浪漢今天的饑餓。這不是生活嗎?對喬伊來說,他在追逐音樂的路上奔跑。他耳邊的風在咆哮。他認為這是夢想對他的呼喚。他從未想過這是他沿途錯過的風景和生活的錯過。當他到達夢想的盡頭時,等待只是空虛和失落。他真的不知道實現目標后該做什么。靈魂22號給了他答案。
在一次豐富多彩的墜落下,生命的火花出現了。什么是火花?它也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意義。喬伊總是定義錯誤。它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跨越一個高峰,也不是為了尋找興趣和愛。我們生活在每一輪四季的變化中,每一天日出日落,每一頓簡單的飯,每一小時要做的事,每一秒的呼吸。生活的美在于感受。正是這些,我們才能毫不感嘆地過上如此美好的生活!
《心靈奇旅》觀后感10
如果有個地方能改變命運,你是否愿意一鍵重啟人生?
——題記
前不久,觀看了一部極其教育意義的影片,影片的名字叫做《心靈奇旅》。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喬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誤入了靈魂世界,遇到了孤僻的22號,與22號一起進行了一趟心靈奇旅的故事。
我們生活在人世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消磨著自己的人生,機械的重復著每一個動作,時常會迷失自我,無法擺脫自己的焦慮和癡迷,成為如影片中一樣迷失的靈魂。我們很少問過自己:“我這一生做了什么?”
也許很多人在生活的壓力下,逐漸忘記了生命的意義,成為了生活的奴隸。
幾天前,新聞報道一位11歲的女孩因作業(yè)未寫完與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跳樓自殺。這樣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了,一次次的消息令人揪心,然而更可悲的是,所有的原因竟然大多是一些無足掛齒,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心痛之余,我在想,這些人是否因為忘記了生命的意義,而選擇了輕生?
考場失利,職場競爭失敗,與朋友鬧矛盾,與父母吵架,父母不理解……這些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挫折,生命正因為有了這些困難,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最重要的是,幫你在遇到挫折時,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品一杯茶,賞一朵花,找到生命的意義,方能馳騁萬里,駕馭人生。
生命的意義,就像22號所說的一樣:“也許看天空就是我的火花!
也許此刻的你正在看這篇文章,我想請你放下眼前的一切事物,深呼吸,感受這個世界帶給你的美好,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珍惜生命,活出精彩人生。
——“你將如何度過一生?”
——“我不確定,但我知道我將珍惜每一分去活著!
《心靈奇旅》觀后感11
“《心靈奇旅》真是一部好電影呀!”看完后,我不禁由衷地感嘆。
《心靈奇旅》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樂鋼琴表演家的喬伊,在偶然獲得和全美最好的爵士樂隊同臺演出的機會后,由于太興奮,走在路上一不小心掉入了下水道中,瀕死時,他靈魂出竅,來到“生之彼岸”。在這里,人人都是準備被超度的靈魂,可是他卻不想被超度,一直向后奔跑,避免被超度,因為他還沒有參加演出。然而在掙扎的過程中,他卻摔下了“生之彼岸”,來到靈魂研究所,邂逅了22號靈魂,兩人經歷一段神奇旅程后,喬伊成功回到現實,參加了演出,還領悟了生命的真諦!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每個生命都應該有自己的火花,這個火花可能是興趣,特長,或者某個很普通的愛好,以及生活本身。如果沒有了火花,人就不可能成為獨立的個體。電影中,我看到22號錯入喬伊的身體,來地球生活,它因為覺得喬伊的生活是無聊的、可悲的,所以不想體驗,拼命想回到靈魂研究所。但在地球短暫停留后,它似乎打開了尋找生命火花的道路。
我覺得在生命中找到火花很重要,如喬伊的火花是音樂,而22號的火花就是生活本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次體驗。它不是必須完成的`某個目標。所以,喬伊在沒有真正領悟到這一點時,才會在完成音樂表演后有淡淡的失落和迷茫。直到后來,他終于明白生活要有目標,但生活不是為了目標而活。享受火花綻放的過程,更為重要,也是生命真正的意義所在。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我不會為找不到火花而迷茫,而且我非常明確我生命的火花就是街舞,別人可以認為練習街舞很苦,只為表演那一瞬間的耍帥,不值得。但我不這么認為,練舞并不辛苦,反而很快樂,因為它是我的火花,每一次舞動都令我陶醉其中。就拿“托馬斯”這個動作來說吧,為了練這個動作,地板都被我摔倒壓壞了。為了學會這個動作,我的身體摔得遍體鱗傷,最慘的一次甚至把頭磕破了,最終我不但堅持了下來,還在演出中大放異彩。
《心靈奇旅》點醒了我,生活是一場體驗,應該慢慢去享受。
《心靈奇旅》觀后感12
周五晚上為了慶祝姐姐的到來,媽媽、姐姐、我決定去看個電影,反復斟酌,我們購買了三張巜心靈奇旅》的電影票,為此,我在家奮筆疾書,做完了當天的作業(yè)。
叫滴滴狂奔向恒豐影院,已經沒有等待時間了,但到了才發(fā)現虛驚一場,檢票處排著長長的隊伍,進了場就立刻被眼前這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所吸引。
《心靈奇旅》的這部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喬伊。高納獲得了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演出的機會,高興至極使他一不小心掉到了井中,摔“死”了。于是他來到了一個奇幻的地方——生來之處,一次他到YOU研討會,他在那里認識了一個叫22的靈魂,這個22的靈魂己在這呆了數百年,不想成為人類,并且憎恨投胎到地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都來的人世間,但喬伊。高納的`靈魂卻來到了貓體內,22號卻來的了喬伊。高納的軀體中,使22號體驗了披薩、棒棒糖的味道,以及音樂的美好的聽覺。后來他倆被生來之處的查巡員發(fā)現又被送回靈魂世界,此時22號發(fā)現自己已經拿到了地球通行證,并找到了人生的火花,但他還是把通往地球的機會交喬伊,讓他完成了演出。不久,他倆個都重返地球,開啟新的生活。
所謂的“火花”并不是高大尚的,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東西,就連走路、聊天也算,生命的意義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目標,而是在于認真地生活在每一個當下,懷著對生命的一份從容和平靜,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當然,這是成人所該做的,對于我們學生來說,“火花”就是對學習的興趣,享受學習帶給我們的快樂,體驗學習的樂趣,沉浸在其中,珍惜當下每一刻的學習機會,認真對待它。
在以后的道路上,激發(fā)人生中的火花,珍惜當下的每一刻不能復返的時間。
《心靈奇旅》觀后感13
“You life is sad and pathetic and you are working so hard to get back to it”
- one -
讀書會時大家討論為什么活著這個話題時,有小伙伴推薦了這部電影《心靈奇旅》。我一直對于探討生命意義的書或電影很感興趣,于是馬上找來看。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就是傳統(tǒng)的雞血片,一個懷揣爵士夢的中年黑人男子喬伊,經過長久的努力,終于有夢想實現的一天,可是他卻掉到下水道死了。他的靈魂如此渴望這次機會,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于是逃跑,經過一些巧合,同一個對世界感到厭倦的22號一起回到地球,倒霉的是,他的靈魂到了一只貓身上,而22占有了他的身體。于是一直貓和喬伊一起為了晚上的登臺努力。擁有著22號靈魂的喬伊,對地球的一切感到新奇,熱愛披薩和糖果,享受從下水道吹出來的風。嘗試了新的發(fā)型,新的西裝。一直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的22號,第一次萌生了成為人的渴望。于是他拖著喬伊的身體逃跑了,結果兩人的靈魂又一起脫離了肉體。22號終于可以到地球,可是喬伊卻要死去,喬伊的不甘心,使他對22惡語相向,22憤而將自己去地球的機會給了喬伊。喬伊回到地球,登上了夢想的舞臺。他實現了多年的夙愿。
電影如果到這里結束,那么它就是一部追夢勵志片,這也是我一開始以為的?墒菍а萃岸嘧吡艘徊。我之前從未看過任何電影探討過理想實現后,人的心理狀態(tài)。
- two -
It's just I've been waiting on this day for my entire life.I thought I'd feel different.
很多時候,我們活著,都希望有個目標,就像吊在驢子眼前的胡蘿卜,如果一直得不到,那我們會一直努力,即使放棄了,也會不時的想起?墒侨绻玫搅四,驢子吃掉了這個胡蘿卜。它很快還是會餓,還需要更多的胡蘿卜。就像人一樣,一個目標實現了,短暫的快樂過去后,接下來的.時光仍然需要另一個目標。直到我們死去。
曾經的我,以為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分別“?墒窃谖业膲粝胍粋個實現后,那種幸福轉瞬即逝,之后反倒陷入巨大的空虛。而我通常選擇用新一輪的夢想追逐來填滿這種空虛?墒俏覀兓钪y道就是為了實現這一個一個的夢想嗎?
“I heard this story about a fish. He swims up to this older fish and says, "I'm trying to find this thing they call the ocean." "The ocean?" says the older fish. "That's what you're in right now." "This?" says the young fish. "This is water. What I want is the ocean.”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發(fā)現最近又陷入了思維怪圈,我一直在迷茫,因為這是夢想實現后的空窗期,我的大腦希望按照以前的規(guī)律,幫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夢想。然后繼續(xù)為這個新的夢想努力。
我雖知道“活在當下”,可是“活在當下”才是最難的修行。想起小時候才是最幸福的時光,也是真正的“活在當下”。那時候,媽媽的飯總是很美味,偶爾的零食也能讓人回味良久,卻并不會非常想吃下一次。和小伙伴們開心的玩耍。上學就認真聽課,放學做完作業(yè),就同父母一起看電視,享受晚上的娛樂時光。小時懵懵懂懂想著以后要當警察,可是從沒有焦慮過。這個夢想從未給我?guī)磉^負擔,它就像一顆棒棒糖,沒事的時候舔一舔,會覺得挺開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對自己存在的當下開始諸多挑剔,那時候以為是自己所在的地方,身邊的人讓自己不開心,于是努力高考,來到新的地方,見到新的人,可還是不開心。于是想可能畢業(yè)后會好起來,畢業(yè)了還是不開心,于是想去走更多的地方,見更多的人,總有能讓自己開心的所在?上ё哌^了萬里路,也沒有找到我的理想國。而讀了百卷書才意識到,根源在自己。如果那個所謂的夢想只是為了逃離當下,那么這種夢想不要也罷。
活在當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惟愿以后能細細咀嚼每一口食物,感受灑在身上的陽光,珍惜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因為這一刻永不會再來。
《心靈奇旅》觀后感14
人為了什么而活著?或者換個問題,活著的價值是什么?
一個厭惡活著,討厭世界的靈魂和一個樂極生悲,即將進入往生卻渴望回到現實世界的靈魂在一個陰差陽錯之下來到了現實世界。22附身在喬伊身上,而喬伊附身在一只貓身上,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奇幻之旅。
喬伊是一個以音樂為世界中心的人,為了音樂,他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在靈魂即將往生的時候也要想盡千方百計回來地球。面對母親對他的音樂之路的反對和阻撓,他堅持初心,說出“音樂就是我的人生,為了音樂,我可以不吃飯”的話。這就是現實世界中很少人能做到的。因為社會太現實,在生存的壓迫下,再多的理想,精神,追求會被社會的風霜雨雪所磨滅。所以,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熱愛音樂到了極點。
影片中多次提到的“火花”。喬伊認為火花是對人生的追求,是生活的目標;鸹ㄊ鞘裁茨?電影提到其不是人生目標,而是你每一個想活著的瞬間,人生不是目標,而是一段過程,享受當下,從小到達,我們收到的教育和熏陶都是“要有目標,有理想,要去實現,去追求,要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或許我們都沒明白人生的意義;蛟S快樂很簡單,體驗到生活的美好也很簡單。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領略過四季更迭;萬家燈火,喧囂人間,從嘈雜俗世感受到人世間的煙火,生活的魅力遠大于我們的想象。我們可以沒有遠大的目標,倘若能過好平凡普通的一生,時時安樂,處處自得,承認自己很普通的本身就是偉大。
《心靈奇旅》觀后感15
17歲那年抑郁時,我像是與世界脫軌了,看完電影我覺得像極了二十二,我看到了漫長人生的無意義,看到了生命始末的空洞。我們莫名其妙的來,又走的匆忙或痛苦。有人說死亡是走出了時間,那段時間我很想走出時間。那時我看到路上為了子女家庭奔波的人,我像是心疼他們的神一樣,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滿是無意義帶來的折磨。很愛唱歌玩鬧的我,那時覺得,這些東西,似乎只是消耗了一段我的生命,唱歌玩鬧與奔波毫無區(qū)別。
烏云散開之后啊,我好像被誰點了穴位一樣,我看到了很多我17年人生未曾看到的東西,我看到風吹動楊柳,看到人們雖然用一盞盞路燈遮住了星星,但連綿不斷的路燈,又何嘗不是星星呢。我發(fā)現每一天,每分鐘,世界不停變幻帶來的風景,雖然我只愛那特定幾分鐘的風景,但我知道有人愛著與我不同的那幾分鐘的風景。人們欣賞日出日落,但日落之前的淡薄,日落之后的余暉,一定有人深深愛著。我記得我曾無數次想過要怎樣去拯救一個抑郁癥患者,我很想告訴他,你可以抬頭看看風景,可能我們活著本無意義,神讓我們來著世間一遭,就是為了變幻不同的風景給我看,給我們人生的不同滋味讓我們品嘗,以旁觀者之姿態(tài)體味第一人稱的世界。
人們建起的高樓大廈使日光折射更多,讓世界更亮,雖然看不到星星,但是城市的.燈紅酒綠,又是另一番景象。時代更迭,不同時代的遺留,在當下細看,都有人能看得到它的美。世界之大,值得我們肆意活著,去看星星,去看大海,去草原翻滾,或是到天臺去看日落,早起欣賞日出,公交車上看看路人,看看梧桐樹四季的變幻,看看身邊每個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做著的不同的事。
以前我覺得夢想是每個人都要有的,但我甚至從不明白,夢想只是自己給自己人生畫起的框而已,人生對我而已,應當是像無拘無束的光,彌漫是常態(tài)。
或許就是那句話,認真就輸了。但這也只是我自己的所見所想,畢竟,人生的打開方式各不相同,每種活法都牛逼。
【《心靈奇旅》觀后感】相關文章:
心靈奇旅觀后感11-04
《心靈奇旅》觀后感02-07
心靈奇旅觀后感12-19
《心靈奇旅》觀后感11-20
(必備)心靈奇旅觀后感05-16
(精品)心靈奇旅觀后感05-16
心靈奇旅電影觀后感11-07
《心靈奇旅》電影觀后感12-03
觀《心靈奇旅》有感08-12
心靈奇旅觀后感(11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