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jié)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1
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shù)學,它的用途十分廣泛。星期天,爸爸帶我去專賣店買衣服,他挑中了一條褲子,標價286元。結(jié)賬時,爸爸用了會員卡可以打8折,這時他微笑著問我:“建樹,最近你不是學到了小數(shù)的乘法了嗎?你來算算這條褲子8折的.話要付多少元?比原來的價錢少多少元?我拿起紙和筆飛快地算起來:如果打8折就是286乘0.8等于228.8元。比原價少:286減228.8等于57.2元。我抬起頭來說:“8折要228.8元,比原價少57.2元,對嗎?”爸爸說:“對的,你真聰明!”我忽然想到:當另一個乘數(shù)小于1的時候,它們的積小于第一個乘數(shù)。付完錢后,我們又來到了菜場。我們先到了水產(chǎn)區(qū),準備買一條扁魚,我問阿姨:“扁魚多少元一斤?”她說:“8元一斤。”我挑了一條中等大小的扁魚,阿姨稱了下1.3斤。我在心里默算了一下:1.3乘8等于10.4元,爸爸摸著我的頭說:“又對了!”阿姨收了我們10元,又送了我們幾根香蔥,付完錢后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小數(shù)的乘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和利用它。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2
9月11日,星期日,天氣晴
我正和妹妹玩得高興,奶奶非把我叫去,讓我給她算一筆賬。
奶奶買了3斤4兩的雞蛋,每斤的'價錢是3元5角,奶奶付了12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奶奶的話音剛落,爺爺就說道:"找1角錢!"我不相信爺爺能算得這么快,便用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計算:單價乘數(shù)量=總價;付出的錢一花的錢=找回的錢,正好與爺爺?shù)牡脭?shù)一樣,找1角錢。我問爺爺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原來爺爺把3元5角分成3元+5角,先算3.4乘3=10.2元,再算3.4乘0.5既3.4的一半是17元,所以一共花了11.9元,付出12元,當然一角錢了。爺爺講完后,我明白了,他原來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在我們周圍,到處都可以用到數(shù)學。讓數(shù)學來為我們服務吧!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3
我們做算術(shù)題時,最怕做很復雜的題目,這時,巧算就起到作用了。
現(xiàn)在,我來教你們兩種巧算的方法吧。
第1種:如果你遇到“頭同尾合十”的計算題時,你可以這樣巧算:用十位上的'數(shù)字乘以十位上的數(shù)字加1的積,再乘100,最后加上個位上2個數(shù)字的乘積。例如:5357=?怎么樣?想出來了嗎?其實很簡單,先5+1x5=30,然后再30x100=3000,最后3000+(3x7)=3021很簡單吧,其實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就可以了。
第2種:“頭同尾合十”的計算題你會做了,可你會做“尾同頭合十”的題目嗎?現(xiàn)在我教你:十位上數(shù)字的乘積加上個位數(shù)字的和,再乘100,最后加上個位上的數(shù)字的積。例如:26x86=?哈哈,簡單吧,只要你先2x8+6=22,然后再22x100=2200,最后2200+(6x6)=2236。
現(xiàn)在你學會了這種方法,碰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算,怎么樣,巧算很有用吧!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4
正文內(nèi)容簡介: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shù)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在昨天的數(shù)學課上。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shù)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shù)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fā),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結(jié)論?墒窃谶@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于是,我就從后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xiàn)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5
這是一個烏云籠罩而不下雨的一天,風,趁人之危,吹了N股大風,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
今天數(shù)學課上老師把昨天的作業(yè)拿來講,我們拿出了作業(yè)。老師一題題地給我們講,正當講到作業(yè)第95面第8題的時候,我十分激動。因為這是我自己想出來另一種方法的難題,我迫不及待,著急著,希望老師能點我,讓全班同學聽我的方法?衫蠋煵]有點我回答,本來我以為只有一種方法,可聽了同學的,我得到了多種答案。這時我終于忍不住舉起了小手,“老師”,“老師”!拔疫有一種好方法!边@時老師點了我,我不像別人一樣,分成綠草、紅花、黃花……我走到黑板旁,感覺自己是個老師一樣又不敢大聲說,所以,我站在黑板旁用沙啞的聲音說:“我的方法是把它們畫成一個十字形,把它們分為4等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份的綠草正好是一半的`面積……”說完后,我松了一口氣。
今天,我對自己的想法包括答案都感到很自豪,這一道小小的數(shù)學題竟然有如此多,如此巧妙的方法。數(shù)學既鍛煉我們的智力,讓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6
我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是人的心臟與人的拳頭是一樣大的。今天,我就來量一量自己的拳頭,也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心臟多大?墒俏覀兊娜^是不規(guī)則的物體應該怎么量呢?我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借助水來量,因為在我們實踐課上借助水量過土豆呢!
我找了一個地面半徑為4厘米,高9厘米的空心圓柱,我在里面放滿了水,然后把拳頭放進去,水面立刻上升,我再把拳頭拿出來。水面立刻從9厘米降到了4厘米,我再用“4的平方×3.14×(9-4)”得計算求出了自己拳頭的`體積,約為251立方厘米。
我測完拳頭體積之后,還不能確定是不是正確,于是我又用了一個實驗來證明,結(jié)果算出來是250立方厘米,跟上次算出來的相差不大。
這一個實驗告訴我,只要自己敢于去探索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皩嵺`出真知!”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7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跟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場。
早上8點多鐘,我們就乘車來到了南大街。正巧,站臺邊有一位老爺爺,他的身邊有一臺“會說話”的秤。
看到我走過來,老爺爺笑著說:“小朋友,稱體重嗎?”
我有點好奇地問:“稱一次要多少錢呀?”
老爺爺爽快的回答:“稱一次只要1元,而且還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這真是一舉兩得呀!
于是,我在秤上站穩(wěn)。老爺爺把開關(guān)打開,只覺得有一個軟軟的東西往我的'頭頂上一碰,隨后,機器上打印出一張小長方形的紙條,上面寫著:“體重:27.0公斤身高132.5厘米”呀!這半年我長高了4厘米,可是體重呢?
這時,我記起數(shù)學課上老師說過,“千克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公斤,沒想到今天被我遇見了,而且我知道我的體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來的路上,我好開心!我一定要把身體鍛煉的棒棒的!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8
這一次數(shù)學考試,我竟然考了100分!還記得我懷著緊張的心情考完了這份卷子。第一堂課下,我發(fā)現(xiàn)桌子上有一張白白的紙,我心想:不好!難道是考試卷發(fā)下來了嗎?我不禁哆嗦起來,翻開一看,原來是大試卷,不是答題卡,我松了一口氣。第二堂課開始我就覺得心神不定了,好像將要有一件事情發(fā)生在我身上,總之渾身都不安寧。下課了,我來到課桌前,發(fā)現(xiàn)又有一張白紙出現(xiàn)在我的課桌上,“這肯定又是大試卷。”
我若其事地翻開那白紙,一看,這不是大試卷,而是真正的答題卡,上面還有一根“火腿腸”和“兩顆雞蛋”正瞪大眼睛望著我呢!我緊張的`心頓時放開了,變成了一顆高興的不能再高興的心,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數(shù)學考滿分。以前都是就差那么幾分,所以考滿分就成了我心目中的一個夢想,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
回到家中,我想給媽媽一驚喜,哭著對她說:“媽媽……我數(shù)學……沒……沒考好……”媽媽擔心地問:“怎么會考不好呢?你平時不是很努力的嗎?”說完,我擦擦眼淚,忽然變了個臉說:“哈哈!媽媽你上當了!我考了100分,你以為你女兒有這么笨嗎?”“唉!你這小丫頭,演技到不錯,長大了你就去當演員吧!”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9
在數(shù)學興趣課上,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jīng)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lián)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lián),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lián)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lián)里,藏有一道數(shù)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lián)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lián)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lián)中也藏有數(shù)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lián),以詠物喻事,而且非常善于把一些數(shù)字嵌在對聯(lián)中,使對聯(lián)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10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后,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fā)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jīng)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jù)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shè)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shè)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11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里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錢了嗎?媽媽說:“傻女兒,怎么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媽媽又說買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么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diào)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shù)學知識。我?guī)е淇斓男那,來到學校問曾老師數(shù)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才有得送贈券的,并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痹蠋煂ξ疫@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后多問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3-07
五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日記300字10-07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教案02-01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7-21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8-03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8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03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