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永不放下的衣袖散文

    時間:2022-10-06 23:45:28 短篇散文 投訴 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永不放下的衣袖散文

      母親的衣袖,總是高高地挽著。

    永不放下的衣袖散文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一生好像只有兩款衣服,夏秋是那套青色的單衣,冬春是那身黑色的棉裝。母親的單褂和棉襖都是長袖的,但袖子卻總是挽起的,似乎從來就沒有放下來的時候,以至于在我的腦海里,母親的形象都是挽著袖子的。我從不記得,也想象不出,放下衣袖的母親是什么樣子。

      母親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農(nóng)村,一年到頭與黃土地、土坯房、農(nóng)家院相伴,忙完田里忙家里,侍候完老的伺候小的,雙手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在我們老家農(nóng)村不管男女,干活時都習(xí)慣挽起袖子,干完活后再放下來。而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的母親,自然沒有了放下袖子的機會,也沒有了放下袖子的必要。

      我小時候一直覺得,母親之所以習(xí)慣挽著袖子干活,主要是怕弄臟衣服。我的這種感覺不是沒有道理。我從小就深知,母親是一個講究整潔和注重形象的人,從來不會因為整天與土坷垃打交道便甘愿灰頭土臉。尤其是母親身上的衣服,不管如何陳舊褪色,不管補丁怎樣摞補丁,也總是干干凈凈,合身得體,與那整整齊齊的頭發(fā)一起,襯托出一個干練、利落、勤快的女性形象。但我兒時不知道的是,母親喜歡挽起袖子,主要還是圖干活方便,提高勞動效率和質(zhì)量。

      母親身在農(nóng)家,不管是干地里的農(nóng)活,還是從事家務(wù)活,兩只手都是沖鋒在前,很多情況下甚至都是直接充當(dāng)勞動工具。如那時莊稼地里的挖坑埋種、培土栽苗,扒土施肥,拔草翻蔓等農(nóng)活,都是用手直接接觸泥土和莊稼;即使像掘地、鏟茬、刨薯、除草等使用農(nóng)具的活兒,雙手也無法完全不與土地接觸。至于家里做飯、燒火、拌豬食、碾糧食等活兒,哪一樣雙手都要沾滿面粉或灰土。因此,在成年累月不間斷的勞動過程中,母親只能挽著袖子,爭分奪秒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wù)。

      春天里,母親的活兒又多又雜。除了按時參加生產(chǎn)隊的集體勞動和忙活家務(wù),母親還要負責(zé)種好自留地和家里的小菜園。當(dāng)時自留地里主要種植地瓜,雖然田間管理省事兒,但育苗、栽秧卻很費功夫。母親必須提前二十多天,在炕頭上隔出一塊地方當(dāng)作苗圃,利用室內(nèi)和火炕的溫度,培育地瓜秧苗。栽地瓜秧時,家中四人分工明確:父親在地瓜壟上刨坑、撒肥,二哥到河里挑水,我負責(zé)往坑里澆水和撒秧,母親則負責(zé)栽秧。栽地瓜秧看似輕松,其實最累人,因為栽秧者必須蹲著或彎著腰操作,雙手要把剛澆過水的泥土培在秧苗的周圍,上面還要用未澆過水的土覆蓋好,以保持地瓜秧根部周圍的濕度。在我的記憶中,栽地瓜秧時母親的袖子挽得特別高,雙手沾滿泥巴,幾道程序一氣呵成,速度奇快,時常趕得我撒秧、澆水都來不及。母親雖然干得飛快,質(zhì)量卻有保證,地瓜秧很少死苗,基本上不需要二次補苗。當(dāng)然,母親的本領(lǐng)不光發(fā)揮在自留地里,生產(chǎn)隊集體栽地瓜秧時,母親負責(zé)的那壟也是死苗最少的,社員們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春日里最讓母親費心的,還有屋后那個小菜園。母親只要一有空,就會到菜園里忙活,翻土、撒種、澆水、施肥、捉蟲,忙個不停。開春時,母親沿著籬笆挖出一個個小坑,分別把向日葵、眉豆、絲瓜等種子埋下。過不了幾天,這些植物幼苗便紛紛破土而出,繼而長大并開花結(jié)果。眉豆的紫穗和絲瓜的黃花,加上不請自來的牽;,把菜園籬笆妝扮成五彩繽紛的花海和菜架,亮麗無比。園內(nèi)的菜苗需要移栽時,母親用鏟子把小苗連土一同剜起,雙手小心翼翼地捧進新土坑中,小苗不僅成活率高,而且連常見的“緩苗”現(xiàn)象都很少發(fā)生,各種蔬菜總會比左鄰右舍的菜園早幾天上市。蔬菜需要施肥時,母親把雞窩里的雞糞掏出,或把鍋灶中的草木灰取出,在蔬菜旁邊挖個小坑埋上,不僅保證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茁壯成長,而且結(jié)的果實既好看又好吃。在母親的精耕細作下,那個長寬都不足二十步的小菜園,不僅滿足了全家吃菜的需要,而且有時還能拿到集市上賣點錢添補家用。

      春天里的荒野,也是母親的樂園。春雨過后,田野里、渠溝邊、小路旁,便有野菜迫不及待地從地下鉆了出來。母親經(jīng)常擠出時間,挎上竹筐子,帶上小鋤,到野外尋找野菜。很多情形下,母親都是直接用手拔野菜,裝滿筐子帶回家,或拌、或蒸、或炒、或煮,當(dāng)日的飯桌便頓時充滿誘惑。除了挖野菜,母親還會一大早就到野外割嫩草,喂養(yǎng)家里的豬、羊、兔、鵝等家畜家禽。早上的露水重,母親盡管高高地挽著衣袖,但袖子和褲腿仍然被露水打得濕濕的,鞋子更是全部濕透。

      夏日里最急、最累的活,便是收割麥子。當(dāng)時在生產(chǎn)隊,割麥子屬于突擊性的集體勞動,所有社員在麥田間一字排開,大人每人割四壟(行),從地的一頭割到另一頭,無形中變成了一場勞動競賽,人人都不想落在后面。割過麥子的人都知道,麥穗上那又細又尖的麥芒,刺在皮膚上又痛又癢,還會泛起紅紅的疹子,很多天后才會消失。因此,即便是穿短袖、背心甚至赤背的男人,割麥時也要拿條毛巾纏在小手臂上,防止被麥芒刺傷;女人們則把長長的袖口裹得緊緊的。但本來身著長袖衣服的母親,割麥時卻照樣挽著袖子,全然不顧麥芒的刺劃,揮鐮如飛,揮汗如雨。在割麥的人群中,挽著袖子的母親動作顯得特別麻利,很快就會割在隊伍的前列,讓很多男社員自愧不如。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的左小臂被麥芒刺得紅成一片,如同長滿了痱子,我看著都似乎覺得火辣辣地痛,但母親卻顯得若無其事。

      秋天里,玉米、黃豆、高粱等秋糧都要收獲,還要不誤農(nóng)時種好小麥,因此農(nóng)活特別多。這其中最累人、最煩人的,便是曬地瓜干。地瓜由于產(chǎn)量高,那時成為老家農(nóng)村的主要口糧,但為了便于全年食用,地瓜必須曬干后貯存。生產(chǎn)隊白天組織社員從地里刨出地瓜,傍晚時分給各家各戶;各家則要連夜切成地瓜片,以便抓緊利用晴好天氣晾曬。夜幕降臨后,在馬燈的照耀下,母親帶著二哥和我,先用輪刀把地瓜切割成片,然后撒在地里,用手均勻地擺開,防止摞在一起不易曬干。地瓜中的白漿老家稱為“地瓜油”,粘在手上很難洗掉,粘在衣服上更是麻煩。因此,盡管此時已是深秋,晚上天氣比較涼,但我們和母親一樣,都把袖子挽得高高的,避免衣袖被“地瓜油”弄臟。秋天里母親帶著我們切地瓜的情景,成為一幕獨特的生活畫面,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中,終生難忘。

      兒時的冬天氣候特別寒冷,我不管身處室內(nèi)室外,雙手都不愿意從衣袖里伸出來。但即便在此時,母親的衣袖也難以輕松地放下。除了做飯、喂豬、洗衣等正常的家務(wù)活,母親還要利用冬閑剝玉米粒、推磨壓碾等,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在等著,雙手照樣難得清閑。當(dāng)時為了抵御嚴寒,家里每年要生一、二個月的爐子,而煤炭卻不夠用。為此,母親帶著我到五公里外的公社磚瓦廠去撿煤渣。為了多撿一些,母親和我一大早就要出門,一路上冒著凜冽寒風(fēng),甚至踏著冰雪。揀煤渣時,母親似乎忘記了寒冷,高高地挽著衣袖,用鏟子在煤渣堆里飛快地翻動,挑揀那些尚未燒透的煤核。撿煤渣的經(jīng)歷,讓我充分體驗了當(dāng)年生活的艱辛,也記住了母親的勤勞。

      母親雖為家中的女性,但家里修修補補的事,一般都是母親出手干,因為她眼里有活,手中也有技能。家里的雞窩、犬舍、兔籠等,都是母親和著泥巴,用磚頭壘蓋起來的;家里的墻壁哪里出現(xiàn)破損,母親就用土摻上禾麥穰,把泥和好,然后補好、抹平。做這些活,母親的手藝和速度都遠超父親,更不是我們兄弟所能比的,我們只能給母親打打下手。家里砌新房用的土墼,是父親和著泥,母親用墼模一個個脫出來的,六面光滑齊整,連泥瓦匠都稱贊。新屋蓋好后,屋內(nèi)那兩堵內(nèi)墻,也是母親用土墼砌好的。在我的記憶中,那個挽著袖子不停地忙來忙去的母親身影,仿佛一生從未改變過。

      母親在世時,全家老小上上下下的穿著,大部分出自母親之手,而且經(jīng)常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補丁摞補丁。母親不僅白天要插空做,晚上也要飛針走線,時常忙到小半夜。小時候與父母睡在同一個炕上,經(jīng)常是一覺醒來,眼前依然是那幅母親借著燈光納鞋底的畫面?赡苁悄赣H習(xí)慣了挽著袖子干活的緣故,即使是像納鞋底這樣的干凈家務(wù)活,母親也不會把衣袖放下來,似乎挽著袖子才能用上力氣,才能把活干好。那時母親和我一樣,冬天只有一件棉襖過冬。過年前要做新棉襖時,母親都要先跟鄰居家借一件棉襖穿一天,把自己的舊棉襖拆掉,把外表的布用作新棉襖的里子,然后在舊棉花上加一層新棉花,棉襖才能做成?紤]到常常挽著衣袖,母親會有意選幾片好一些的舊布用作袖口的里子,用來支撐一下“面子”。在我的記憶里,母親一生中全身從上到下,除了從商店買的那頂冬天戴的“老太太帽”外,其它全是自己做的,年年一個樣,從來沒有一點新意可言,更不用說時髦了。

      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長大后能為母親多買幾尺布,讓母親多做幾件衣服,哪怕是粗布也好。十七歲那年我參軍后,第一年每月津貼費只有六元錢,我只用一、二元購買肥皂、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年底把積攢的五十元錢全部寄給母親,寫信讓母親自己多做幾件衣裳替換。我第一次探親時,發(fā)現(xiàn)幾年來寄給母親的錢不但一分未花,母親還用養(yǎng)雞賣蛋的收入為我置辦了許多白色被單,以備我結(jié)婚時使用。母親告訴我,無論將來我結(jié)婚時添置什么花色的被褥,白色的被里總是用得到的。但母親自己,還是那一身我熟悉的黑色棉襖棉褲,連外面罩的衣服都舍不得多買一件。

      小時候,母親那高高挽起的衣袖,曾對我有著巨大的誘惑力。那時,荒野中生長著許多野果,如酸棗、水茶果、野草莓等。母親干活時如果發(fā)現(xiàn),都會順手摘下,卷在袖子里,回家時拿給我。那時母親下地歸來,我只要看到母親慢慢地放著袖子,就知道又有意外之喜了。有時,母親還會把撲到的螞蚱放在卷起的袖子里,帶回家讓我玩。我小時不能理解而長大后無比自豪的是,母親的衣袖從來沒有帶回過生產(chǎn)隊的東西,哪怕是一棵麥穗、一;ㄉ

      我仔細想過,母親放下袖子的場合大概只有兩個,一是走親戚的路上,二是大年初一給長輩們拜年。我記事時起,外公外婆早已去世,母親要走的親戚就只剩下同嫁一村的二姨、三姨。剛出門時,母親的袖子可能是放下的,但一到二姨或三姨家里,母親就會立刻挽起袖子幫著忙這忙那,因為姐妹相見,沒有多少禮數(shù)可講。串親回來的路上,母親都是順便拔草撿柴,袖子就更不可能放下了。即使大年初一,母親的衣袖也放不下幾個鐘頭,匆匆忙忙給長輩拜完年,回到家里又要挽起袖子準備家人的飯菜了。

      母親從十七歲嫁給父親,到六十二歲去世,四十多年間家里主要是她一個女性操持家務(wù),習(xí)慣了勞累與忙碌。她曾生過三個女兒,但全部夭折,其中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把兩個兒子培養(yǎng)成人送進了城里,兒媳卻因此幫不上她的忙。唯一的一個農(nóng)村兒媳才過門不久,母親就突然去世了。母親得的是胃癌,一直強忍痛苦瞞著家人,發(fā)病時正挽著袖子拌豬食,住院后便昏迷不醒,兩天后便離開了人間。我想,送到醫(yī)院搶救時,母親的衣袖應(yīng)該還是高高地挽著的!

      作為母親的兒子,我始終明白,母親那高高挽起的衣袖,是她一生艱辛的寫照,是她一世勤奮的象征,也是她對家庭和子女無限的愛!如果有天堂或是來世,我祝福那里的母親能多幾件像樣的衣裳,我期盼母親的衣袖能時常放下,多一些輕松與安逸。

    【永不放下的衣袖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懂得放下散文10-05

    永不討還散文10-06

    泛黃的衣袖10-09

    真情,永不褪色的記憶散文10-06

    放下包袱向前看散文10-07

    放下也是一種美散文07-11

    在你背叛我之前放下你散文10-05

    你若不離我永不棄散文10-06

    三月,愛永不落幕散文08-29

    放下一切,過眼云煙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