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堤角漫想散文
01
想到“堤角”這個詞語和地方緣于三月末我的一次意外旅行,說旅行多少有點小題大做(因為那根本不算是真正的游走),實際上我只是很唐突地坐在一號輕軌上,坐到忘了時間地點,然后木訥地望著車窗外的陌生終點站,只是懊惱地下車,尋找,可能轉折回家的交通工具。
堤角給我的印象就是在這樣一種慌亂又模糊的感覺里開始的,像空腹的人饑不擇食,盡管張牙舞爪,到底什么都沒有撈到。等我從高大的站臺上走下,走到狹窄又擁擠的主干道和支路上后,就再也看不到繁盛的人流和熱鬧的城市氛圍了。堤角這么個小地方,讓陌生的人對城市更陌生,讓荒蕪的人在這里變得更荒涼。
還好三月的天氣不至于太遭,天空雖然陰沉,到底沒有下起雨來,小路上人流稀少,對于剛結束喧鬧生活的我來說,也算是另一種清靜。堤邊路上,遠遠地開來一輛三輪車,司機師傅大概眼睛近視,在接近我面前的時候一個勁兒的往我身上瞅,似乎以為我是迷路的人。
三輪車的轟鳴聲漸遠,卻留下了一陣濃郁的柴油味道。斑駁的矮房,坑洼的小道,加上灰朦的天宇,堤角的風格,或許無外乎這樣,粗獷,寒顫,又帶點細細的悠遠。
02
說堤角是粗獷的風格可以從近在咫尺的堤角都市工業(yè)園建筑的整體風格看出來,而且,倘是觀賞的時間久了,自然也會心生若干的審美疲勞。粗制濫造(可能確實是看表面的)的工廠廠房,還要披上深藍色的磚瓦,行人也是穿著藍色的工服,堤角的粗獷暴露無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講,這座城市本身就精致不到哪里去,但透過一整排錯落的藍色景象,還是會扼殺掉人的無限想象力。
傍晚的工業(yè)園畔,偶爾還有擺攤的老人,他用簡單的攤位撐起了一方明亮的區(qū)域,鎢絲燈泡泛著昏黃的光線,至少比天空的顏色要亮堂。三月的植被在這個時候分辨不出顏色,五顏六色的是老人擺出的各種飲料,我原打算坐下來和老人聊上幾句,又擔心回家的時刻,只好匆匆而過。
堤邊路并不長,但路政設施過于陳舊,路燈還有幾條是熄滅狀態(tài)。見慣了城市里路邊清一色的弧線光圈,再看到此番景象,有點覺得是回到了復古街上。光景就此倉促流轉至幾十年前,一段悄悄發(fā)霉,一段匯聚人氣,走過的人可能面面相覷,也可能談笑風聲,當時間被人為記住,撥動,才發(fā)覺原來回望也算是一種感悟。
我想,堤邊路上的景色之所以能夠誘起人的懷舊之情,總不至于是三月的此情此景太過豐富所致。遇上懷舊的人,它的風格是懷舊的;遇上躍動的人,它也有可能變成躍動風格。堤角的性情應是多重多樣,走進堤角里的人,用自己的念想,挑起了多樣想象。雖然,那種想象有可能是局限的,單一的,但總勝過噤若寒蟬的安靜。
只有真正走到工業(yè)園區(qū)里的時候,我才會注意到來時的風景,那一排排高架橋,聳立在平坦的道路上,被零星的厥類植被點綴著,也不是太單調,難看。
03
在走過堤邊路的轉角時,映入我眼簾的居然是一整方的油菜花,那種艷麗的黃色在陰沉的天空下依舊燦爛無比。我倒是有點詫異了,因為之前我就細細地在武城的郊區(qū)尋過這種花,可能尋找的太過粗心,以致于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片花海。雖然時間快到傍晚了,可我還是在波瀾的花海之畔找到了適合記錄景色的角度,在相片上寫下了“三月花海游”的字跡。
油菜花在涼風里的姿態(tài)總是顫動的,似乎是對這個季節(jié)和城市抱有很重的期待和感情,花蕾的淡綠色和花瓣的深黃色搭配在一起,也算是輕巧的色系。堤角的油菜花,讓人想到了“張揚”和“坦蕩”兩個詞語,張揚是因為風中花香,坦蕩是源于香中姿態(tài)。在這處鮮有人問津的好地方,一株花的風格獨特,自然彰顯出了這個地方的獨特風格;ê芸赡苁菬釔圻@片土地的人種上的,他在稀疏的寒冬節(jié)氣,為花兒整土施肥,花兒的芬芳才會如此絕艷獨特。
堤角公園即是毗鄰在這方油菜花的另一面,公園的植被多是經(jīng)過整修,還有一方淺淺的湖水。穿制服的管理員下班的遲,推一輛舊自行車,他眼中的湖水在多年前曾是與長江相通的,上世紀90年代興盛圍湖造田,圍來圍去,湖面越來越小;原地經(jīng)過退耕還林,又遇上市政建設大潮,最終變成現(xiàn)在的公園。大眾改造社會的熱情和勁頭讓人嘆服,然而真正無益的躍進式活動更讓人唏噓。
老管理員的話讓我不覺想到了“堤角”這個詞語和地方的歷史,既是堤角,自然少不了岸堤。那條穿越整個漢口的后湖大堤即是由堤角所在的東截點開始的,后湖大堤即張公堤,是當年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治水患,確保漢口安全主持修建的。據(jù)說張公在規(guī)劃大堤走向的時候,特意在后湖水畔建了一座高臺,然后登到臺上,用望遠鏡向四周張望后,揮手道:“上到禁口,下到牛湖廣佛寺前(即今堤角)!本褪沁@么簡單,他手指之處的后湖大堤行走路線確定下來了。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xiàn)實來說,張之洞這個人與武城都是極有淵源的,他最為后人稱道的是在中國教育由封建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邁進過程中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我能記住的不多,唯聽過由他創(chuàng)立的漢陽鐵廠,自強學堂,農(nóng)務學堂,工藝學堂等等;武城人待他也是極盡尊崇,所以就有了那間雅致的“抱冰堂”傳頌至今。
04
想到了一些與張公相關的故事,是因為堤角的距離確實近在咫尺,站在公園的高處,甚至都能瞭望到不遠處的整齊岸堤。
岸堤早就被筑起了平整的水泥路,來往的車輛很多,應該說防患水災的功能已經(jīng)弱化,相比之下,可能是當做了普通的道路設施。岸堤兩邊也誕生了相應的各色設施,工廠和良田都有,大多被筆直的白楊樹圍著,規(guī)劃的意味明顯。
說來也巧妙,中國歷史上多數(shù)的士大夫在政治抱負受阻的時候,總會做出一些造福于民的工程來(所謂的武將就沒有這樣的悟性,他們只會做出相反的事情來)。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里,他們幾乎一邊倒地選擇參與“興修水利”的事情來,從治水到筑堤都是長足發(fā)展,如秦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宋兩位杭州刺史“蘇白二人”修修的蘇堤白堤等,無不為后世人所贊揚。
那些守在岸堤之內的人絕對算是幸運的。
05
我是在一片燈火的光里離開堤角公園的,等我走到不知名的地方時,手機已開始提示電量不足,我只好順著地圖軟件的指引,繞到漢黃路上,悻悻的打車回家。車窗外的堤角風景在幾分鐘后變得閃耀又模糊起來,夜色更加濃厚,燈光更加立體,我就是在那樣一幅忽明忽暗的光暈里與堤角漸行漸遠。
而我腦海里的三月堤角印象,卻在慢慢變得豐富多彩。
【堤角漫想散文】相關文章:
漫隨流水漫隨風散文10-05
漫山紅遍散文10-06
楊花漫舞柳絮含情散文10-05
漫賞春光,細語流年散文10-05
月漫紗,憶千重散文10-06
當風沙漫過夕陽她去了北方散文10-06
皂角樹散文10-06
公園的一角散文10-06
想事做散文10-06
三角梅散文10-05